从永乐三年,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访问各国,共7次,历时28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一次下西洋。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他与王景弘率领这支船队,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江苏太仓刘家河编队集结出海,驶向福建长乐县太平港驻泊等候东北季风到来,冬天,郑和率船队从福建闽江口五虎门开洋远航,经南中国海域,首先到达占城(今越南归仁),然后到达爪畦(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满剌加(今马来两亚马六甲)、旧港、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以上4个地方都在今印尼苏门答剌岛上)。从南巫里进入印度洋到达锡兰山(今斯里兰卡)然后到达小葛兰(今印度奎隆)、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郑和在古里立碑纪念,碑文说:“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皓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这是郑和在国外建立最早的一块碑。郑和从这里返航。在回航途中于旧港了打击了海盗陈祖义的袭扰。首次用兵大获全胜,为东南亚海域铲除了祸患,维护了海上航行的安全,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称赞。郑和船队于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以后,就立即为进行第二次远航做准备,而主要准备就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渤尼(今文莱)、暹罗(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爪哇、满剌加、锡兰、柯枝、古里等国。到锡兰时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1409年2月15日,郑和、王景弘立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此碑现存科伦坡博物馆。这次航行,郑和船队于1409年回国。
第三次下西洋。1409年10月,郑和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启航,于11月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同年12月,从福建五虎门出洋,顺风疾驶经过10昼夜到达占城,只做了短暂停留后,便派出一支分船队从占城直接驶向暹罗。郑和大船队离开占城又到真腊,然后顺风到了爪哇、淡马锡(今新加波)、满剌加。郑和在满剌加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这些仓库里,以备使用。郑和去各国的船只,返航时都在这里聚集,装点货物,等候南风开航回国。这里是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一个中转站。郑和船队从满剌加开航,经阿鲁、苏门答剌、南巫里到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另派出一支分船队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阿拔巴丹和甘巴里。郑和亲率大船队去小葛兰、柯枝,最后抵古里,并于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1412年12月18日,朝廷命令郑和进行规模更大的一次远航。为了完成这次出使任务。郑和还专程前往陕西西安礼聘大清寺的掌教哈三当翻译。1413年冬开始远航。这次远航首先到达占城。做短暂停留后,郑和派出一支分船队到彭亨和急兰丹(均在今马来半岛上),自己率大船队驶往爪哇。在爪哇停留一段时间,就开航到旧港、满剌加、阿鲁、苏门答剌。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而大船队从苏门答剌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又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从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该国为女王执政,也被称为女人国。该国海域海水盐分较低,浮力较小,故称弱水,船到这里吃水变深,且风大礁多,航海者多不敢从此经过。郑和船队前往时,国王派有经验的老船长前来宝船导航,使船队平安到达。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中途停靠点。郑和船队于1415年8月12日回国。这次航行郑和船队跨越印度洋到达了波斯湾。
第五次下西洋。1416年12月28日,朝廷命郑和送“十九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经过一段准备以后于1417年远航,首先到达占城,然后到爪哇、彭亨、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南巫里、锡兰、沙里湾尼(今印度半岛南端东海岸)、柯枝、古里。船队到达锡兰时郑和派一支分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不剌哇(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大船队到古里后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阿丹和剌撒(今也门民主共和国境内),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每次郑和船队回来时都会有一些国家的使节一同前往中国进行访问。郑和船队在这次航行中于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赶东北季风,郑和率船队很快出发,远航到达国家及地区有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剌、阿鲁、满剌加、甘巴里、幔八萨(今肯尼亚的蒙巴萨)。1422年9月3日郑和船队回国,随船来访的有暹罗、苏门答剌和阿丹等国使节。
第七次下西洋。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船队从龙湾(今南京下关)启航,之后集结于刘家港。在刘家港,郑和等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绩碑》。船队到达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了《天妃灵应之记》石碑。两碑都记下了他们6次出航的历程。1431年,船队从五虎门出洋。这次远航经占城、爪哇的苏鲁马益、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锡兰山的别罗里港。经由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木骨都束、竹步,再向南到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然后开始返航。当船队航行到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于1433年在印度两海岸古里逝世。郑和船队南正使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经苏门答剌、满剌加等地,回到太仓刘家港。1433年7月22日,郑和船队到达南京。
郑和七次出使下西洋,受到各国的欢迎,也与所到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了贸易和文化变流,给各国人民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影响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