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顾凯回答说,“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你们现在推销缝纫机和一年前的情况完全相同:同样的地区、同样的对象以及同样的商业条件,但是你们的销售成绩却比不上一年前。这是谁的错?是你们的错,还是顾客的错?”
同样又传来如雷般的回答:
“当然,是我们的错。”
“我很高兴,你们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顾凯继续说,“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的错误在于,你们听到了有关本公司财务发生困难的谣言,这影响了你们的工作热情,因此,你们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只要你们回到自己的销售地区,并保证在以后30天内,每人卖出5台缝纫机,那么,本公司就不会再发生什么财务危机了。你们愿意这样做吗?”
大家都说“愿意”,后来果然也办到了。那些他们曾强调的种种借口:商业不景气、资金缺少、物价上涨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统统消失了。
成功的人必定是重视找方法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不存在“借口”这个字眼,他们相信凡事必有方法去解决,而且能够解决得最完美。事实也一再证明,看似极其困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寻找方法,必定会成功。真正杰出的人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问题找借口,因为他们懂得:依靠借口,将坐以待毙,使问题变得更棘手、更难以解决。
杜绝托词,生命的脚本可以改写
一个年轻的乞丐,终日懒洋洋地斜躺在地上,在他面前放着一个破碗,旁边还放着一根讨饭棍。每天都有很多人从他跟前经过,有的人见他很可怜,就在他的破碗里丢几个硬币。
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乞丐,对他说:“先生您好,您的一个远房亲戚不幸去世了,留下了3000万美元的遗产。根据我们的调查,您是这笔遗产的唯一继承人,所以请您在这份文件上签个字,这笔遗产就属于您了。”一瞬间,这个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了富翁。
一位记者采访他:“您得到这笔3000万美元的遗产后,最想去做的是什么事呢?”
这个人回答说:“我首先要去买一个像样一点的碗,再去买一根漂亮的棍子,这样我就可以像模像样地讨饭了。”
故事读来可笑,但细细思考,我们身边像故事中的乞丐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想要成为富翁,你就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致富,并像富翁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英雄不论出身,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如果你总认为自己是个穷人,那你今生将永远是个穷人。也许我们没有很好的背景,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据统计,在中国成功的中上层人士中,出身小城或农村者的比例正在扩大。如金融风云人物的马蔚华、杨贤足,商界风云人物的王志东、求伯君、刘永行、刘永好等都来自小城或乡村,考察一下在北京大学任教的57名院士,来自小城或乡村的竟有40名!为什么他们出身并不显贵,却能取得显赫的成绩呢?“不找借口”无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如果我父母有钱有权,如果我名牌大学毕业,如果别人肯帮我,如果……不要再找借口了,所有这些托词只能证明你是弱者!
生命的价值取决于我们自身,不要因为自己的普通、贫穷或暂时的失意而自怨自艾、自甘堕落。只要你承认自己、肯定自己,给自己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总能挖掘出自身的价值。事实证明,在贫贱与困境中保持着内心昂扬和人格完整的人,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佩。“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
生命的脚本可因演出者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一个人的出生背景固然会影响他的行为模式,但即使你的“脚本”是与生俱来的,你也可以决定不再依赖“脚本”过日子。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正视你的不足,改变你的懒散行为,不再得过且过。
想要收获一个灿烂的人生,就要找到让自己和内心和解的方法。首先,你要努力改掉多年找借口的习惯,当你一点一滴慢慢铲除这些障碍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不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而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方法不行”换方法,“此路不通”换条路
当你走在路上,眼看就要到达目的地了,这时路上突然出现一块警示牌,上书四个大字:此路不通!这时你会怎么办?
有人选择仍走这条路过去,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结果可想而知,已言明“此路不通”,那个人只能在碰了钉子后灰溜溜地掉转车头,返回。这种人在生活中常常因“一根筋”思想而多次碰壁,消耗了时间和体能,却无法将做事效率提高一丁点,结果做了许多无用功。
有人选择驻足观望,不再向前走,但也不掉头,想法有二:一是认为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再回头心有不甘且尚存侥幸心理;二是想如果回头了其他的路也不通怎么办?结果驻足良久也未能前进一步。这种人在生活中常常会因懦弱和优柔寡断而丧失机会,事业没有进展不说,还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还有另一类人,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掉转车头,去寻找另外一条路。也许会再次碰壁,但他们仍会不断地进行尝试,直到找到那条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这种人是生活中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他们懂得变通,直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往往能够取得不错的成就。
“此路不通”就换条路,“这个方法不行”就换个方法,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做事方式。
管理大师彼得斯在写出风靡全球的《追求卓越》一书之前,曾在麦肯锡顾问公司担任顾问。他属于那种有独立见解的人,因此,在公司里有段时间属于非主流派人物。后来,他改变方法,决定由外而内建立自己的信誉。其具体做法是:对一些员工不太愿意去的外地,主动去了解情况,并和有关人士接触。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获得新资讯,而且,仅仅一句“我实地看过了,并且就在昨天”就能增加自己说话的分量,在公司里树立自己的形象与信誉。
有了这种到外界去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意识,他就拥有了其他员工不具备的优势,这也使他的书更有新鲜感和权威性,更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
某地由于一些工厂排放污水,使很多河流污染严重,以至于下游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威胁,环保部门每天都要接待数十位满腹牢骚的居民。环保部门决定联合有关部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们首先考虑对排污水的工厂进行罚款,但罚款之后污水仍会排到河流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条路,行不通。
有人建议立法,强令排污工厂在厂内设置污水处理设备。本以为问题可以彻底得到解决,却在法令颁布之后发现污水仍不断地排到河流中。而且,有些工厂为了掩人耳目,对排污乔装打扮,从外面不能看到什么破绽,可污水却一刻不停地在流。这条路,仍行不通。
之后,当地有关部门立刻改变方法,采用著名思维学家德·波诺提出的设想:立一项法律——工厂的水源输入口,必须建立在它自身污水输出口的下游。
看起来这个想法匪夷所思,但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个好方法。它能够有效地促使工厂进行自律:假如自己排出的是污水,输入的也将是污水,这样一来,能不采取措施净化输出的污水吗?
此路不通就换方法。正是遵循了这个信条,有关部门才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聪明的人,必是一个注重寻找方法的人,当他发现一条路不通或太挤时,就会及时转换思路,改变方法,寻找一条更为通畅的路。生活中、工作中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人必是一个善于变换思路和方法的人,他不会固守一种思路,也不会迷信一种方法,他会审时度势,适时突破,在变化中迅速拿出新的应对方案。他相信,方法总会有的,只是自己还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