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8100000015

第15章 癔症研究(1)

(1893~1895)

约瑟夫·布洛伊尔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金星明译

杨韶刚校

赵国复修订

按语

本书是精神分析的理论奠基和正式起点的标志。共包括四部分:(1)论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1893),布洛伊尔与弗洛伊德合著;(2)病历,包括安娜·O在内的五个个案史;(3)理论,是布洛伊尔的一篇理论论文;(4)癔症心理治疗,为弗洛伊德所撰写。本书提出两个重要思想:其一,对癔症的症状、病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说,开始提出癔症创伤理论(trauma theory of hysteria),认为每个人均蕴藏着一些必须寻找出路的心理能量,它们遇到矛盾时就会导致病理征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就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而发展起来的。其二,他把动力因素(dynamic factor)和经济因素(economic factor)包括在癔症病因中时,强调了情绪生活尤其是性欲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在精神病的产生中,性欲阻碍和冲突占有一定的地位,任何被压抑的欲望、冲动、思想和情感在本质上都同性欲有关,其根源可追溯到儿童时期。本书出版后,受到维也纳和德国许多人的严厉责难,13年中只销售了626册。本来布洛伊尔就不同意把癔症的病因同性欲连在一起,出版后又遭到批评,更感到伤心。但弗洛伊德却一笑置之。这样,本书的出版就成了他们10年来友谊破裂的开始,到了1898年前后,他俩不但未能和解反而分道扬镳了。

英文版编者导言

一、关于《研究》的写作历史

我们知道写这本书历史方面的一些细节。

布洛伊尔对安娜·O小姐治疗的整个工作是在1880至1882年进行的。那时,约瑟夫·布洛伊尔(1842~1925)在维也纳已经享有两个方面的较高名望,即有大量实践和科学成就的内科医生。而弗洛伊德(1856~1939)刚被授予医生资格。然而这二人已经是数年的朋友,布洛伊尔的治疗结束于1882年6月初。随后在11月,布洛伊尔向弗洛伊德叙述了他奇异的治疗(那时尽管弗洛伊德的主要兴趣集中于神经系统的解剖方面),他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实际上从那时起大约3年后,弗洛伊德在巴黎的沙可手下进行研究,他向沙可报告了这个病例,“但这个大人物对我的主题不感兴趣,所以我再也没有向他提起,也不再有这个想法。”(《自传研究》,1925d,第2章)。

弗洛伊德在沙可手下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癔症(hysteria),当他在1886年回到维也纳时,开展了神经症的治疗工作,其中癔症占了他大部分的临床病例。开始时,他主要采用当时所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水疗(hydrotherapy)、电疗(electrotherapy)、按摩(massage)和魏尔—米歇尔的休息疗法(Weir—Mitchell restcure),但这些在当时被证明无满意的疗效,于是弗洛伊德的想法转向了别处。他于1887年12月28日写信给他的朋友弗利斯:“在最近数周内,我已采用催眠术,尽管病例不多,但有明显的成效。”(弗洛伊德,1950a,信2)。他给我们详细地说明了这类病例中的一个治疗成功的病例(1892~1936)。但是安娜·O的病例仍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他告诉我们(1925d),“开始时,我是用另一种方式的催眠术(hypnosis),与催眠暗示(hypnotic suggestion)不一样”,这“另一种方式”即宣泄方法(cathartic method),这是我们现在这一卷的主题。

埃米·冯·N夫人是我们从弗洛伊德获知的第一例用宣泄法治疗的病人。在1925年的书中所加的脚注他说明了这一点,并说这是他第一例“较大程度”使用这个方法。确实,在这以前,他一直仍使用催眠术作为常规的方法,即给予直接的治疗性的暗示。事实上,大约在这时,由于对催眠暗示的强烈兴趣使他在1888年翻译了伯恩海姆的一本书,1892年翻译了其另一本书。同时于1889年夏花费数周参观了李厄保和伯恩海姆在南锡的诊所。在埃米夫人这个病例中所使用的治疗性暗示在他治疗开始2~3周内每天的报告——即他“每天晚上的记录”中已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来。我们遗憾的是不能肯定他何时开始治疗这个病例,也许在1888或1889年的5月,即在他初次“从事催眠术研究”后约4或16个月后。治疗在1年后结束,即1889或1890年的夏天。第二个病例的出现与前一个有相当的差距(指时间间隔,而不是症状表现)。这第二个病例就是伊丽莎白·冯·R小姐,治疗始于1892年秋。弗洛伊德描述此病例是他“对癔症的第一个全过程的分析”。此后不久是对露西·R小姐的分析,它始于同年的年底。而凯瑟琳娜的保留病例没有写明治疗日期,但在1889和1892年期间,弗洛伊德肯定治疗过其他的病例,特别是凯瑟琳娜·M夫人。他“知道这个病例比这些研究中所提到的任何其他病例都更为全面”,但出于对“个人的考虑”,故这个病例没有详细报告。然而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经常讨论起她。在有关卷中,我们从弗洛伊德的阐述里得知,“正是在与布洛伊尔一起对这个典型病例的研究中,才直接导致我们出版《绪言》一文。”

起草那篇开辟新纪元的论文(构成现在这卷的第一部分)始于1892年6月。6月28日给弗利斯的一信(弗洛伊德,1950a,信9)写明“布洛伊尔已同意把我们共同合作所取得的发泄理论(theory of abreaction)及有关癔症的其他发现,也将联合做出详细的发表。”他接着说:“其中有一部分,开始时我要单独写的已经完成。”这“已完成”部分的内容在第二天1892年6月29日给布洛伊尔的信中再次明确提及(弗洛伊德,1941a):“当我交给你几页文章时我感到满意,现在我又觉得心神不安。”这封信继续对文章的内容给予很精练的总结。其后我们看到,弗洛伊德所翻译的沙可的《星期二演讲》一卷(弗洛伊德,1892~1893a,107)加上了他的一个脚注,共有3小段,是《绪言》的总结,并提到这是个“开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两篇较详细的草稿保存下来,其一(弗洛伊德,1940d)标明是1892年11月底,这是弗洛伊德手稿的第一部分(尽管写着与布洛伊尔合作)。虽然在《绪言》第四部分,使用了不同的语言,但癔症发作及其大部分内容都涉及了。而其中一个与“恒定性原则”(principle of constancy)有关的重要段落却未予说明被删除了,在此卷里这个主题仅在布洛伊尔著作的后一部分显示出来。最近有一篇标着题为III的备忘录(弗洛伊德,1941b)。这个备忘录没注明日期。但文中讨论了“类催眠状态”(hypnoid states)和癔症的分离性症状,并与已发表的论文的第三部分有密切的关联。

1892年12月18日,弗洛伊德致信给弗利斯写道(1950a,信11):“我很高兴能告诉你,我们的癔症理论(回忆、宣泄等)将在1893年1月1日登载于《神经中枢》杂志上,这是一篇详述的绪言,意味着我们与同行之间的长期战斗。”该文章标明是1892年12月,实际上是分两个内容定期发表的,第一次的2节内容发表于1月1日,其余3节发表在1月15日。《神经中枢》(半月刊)是在柏林发行的,而“《绪言》”几乎立即全部登在维也纳的《维也纳医学》杂志上(1月19日和26日)。在1月11日,当文章只登了一半时,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的医学俱乐部做了一次有关该主题的演讲。该演讲“经主讲人审校后”的速记报道出现在1月22日和29日的《维也纳医学报界》上,演讲与文章几乎是相同的话题,但取材很不相同,且形式上较随意。

文章的出现在维也纳或德国似乎没有产生很明显的影响。但在法国,就像1893年7月10日弗洛伊德在信中向弗利斯所报告的(1950a,信13),却引起让内的关注,而其反对弗洛伊德的思想只是在以后才提出来的。让内于1893年6月和7月在《神经病学进展》这个杂志上发表了《癔症的某些最近的定义》一文中,长篇地高度赞扬地报道了《绪言》。他在1894年出版的《癔症的心理状态》一书的最后一章采用了该文章。甚至始料未及的是1893年4月,仅在《绪言》发表3个月后,由迈尔斯(F. W. N. Myers)在伦敦的心灵研究会的全体会议上对《绪言》做了详细的解释,且印在第二年6月的《会议录》上。在《大脑》这本杂志上,米谢尔·克拉克(Michell Clarke)也对《绪言》做了全面的摘录和讨论。然而,最令人惊奇和未经解释的反应是1893年2月和3月的Gaceta medica de Granada杂志全文发表了西班牙文的《绪言》。

作者下一个任务是准备病案资料,在1894年2月7日,弗洛伊德说“书已完成一半,剩余的仅仅是少数病案的收集和两个章节”。在一封未发表的5月21日的信中,他提到他正在写最后一份病案,在6月22日(1950a,信19),他列举了“与布洛伊尔合作的这本书”的目录,包括“五份病案,一篇他的随笔,这篇随笔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关于癔症理论(总结和评论)和一个我还没有开始写的关于治疗方面的文章。”这以后很明显有一段时间的停顿,直至1895年3月4日,(出处同上,信22)。他写信说他在“加紧写关于癔症治疗的文章”,至3月13日完成(是未发表的信)。在另一封未发表的4月10日的信中,他给弗利斯该书第二部分的校样,次日他告诉弗利斯还有3周,此书便可问世。

尽管准确的日期没写明,但《癔症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似乎按时于1895年5月出版。在德国医学界,此书并不受欢迎。例如,著名的神经病学家阿道尔夫·冯·斯图吕贝尔(Adolf von Strumpell)对此做了批评性的评论。另一方面,一位非医学作者阿尔弗雷德·冯·伯格(Alfred von Berger),他后来成为维也纳市立剧院的导演,在《新婚杂志》上写了一篇赞扬的文章(1896年2月2日)。在英国,克拉克在《大脑》(1896,第401页)杂志上做出长篇和赞扬性的述评,迈尔斯也对此书感兴趣,他在1897年3月第一次作出相当长篇的论述,该论述后来收在他《人的性格》(1903)一书中。

十多年以后,在本书被要求印刷第二版之前,那时两位作者已分道扬镳。1906年5月,布洛伊尔写信给弗洛伊德同意再版,但是讨论到了是否希望有新的联合序言。其后耽搁了一些日子,最后如下所见,第二版两位作者写了各自的序言。这是1908年7月的事,但第二版的出版实际上是在1909年。该版乃至以后的数版均未作改动,但是在1924年,弗洛伊德在他的《全集》中所包含的他的《研究》一卷中写了某些附加的脚注(1925年版),并在正文中做了一两处小的修改。

二、精神分析研究的意义

《癔症研究》通常被看作是精神分析的开端。因此,值得简要地考察一下这是否及在哪些方面真是这样。在讨论这个问题时,两位作者对该书的贡献多少将留在下面考虑,而我们把该书看作是一个整体。该书对其后开展精神分析的整体可以方便地分为两部分,尽管这样的区分必然是人为的。一部分是《研究》中所描述的技术程序和临床发现上究竟在什么范围内和以什么方式为精神分析铺平道路?另一部分是书中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何种范围内被接受,以后成为弗洛伊德的学说?

人们没有充分注意到这个事实,弗洛伊德的成就可能最重要的方面是他发明了对人类心灵进行科学考察的第一个手段。本卷具有吸引力的主要方面之一是使我们能追踪这个手段在发展中的早期阶段。它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克服前进道路上一系列障碍的故事,而是发现前进道路上必须克服的一系列的障碍。布洛伊尔的病人安娜·O本人证实并克服了这些障碍中的第一个障碍,即癔症病人的记忆缺失(amnesia)特征。当这种记忆缺失表现明显时,立即可明白这不是病人的整个心理特征,在其背后存在潜意识的心理。因此从一开始就很明显,这个问题不是只简单地研究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对它的研究使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方法就足够了。如果也有一些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则显然需要某种特殊手段。对此,催眠暗示是个明显的手段,这个手段不是直接针对治疗,而是说服病人展现从潜意识的心理中产生的素材。对安娜·O似乎只需要稍微地使用这个方法,于是她从“潜意识”状态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素材,而布洛伊尔所做的就是坐在一旁听着而不打断她。但是这工作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埃米夫人的病史表明对弗洛伊德来说,要使自己适应这一新的催眠暗示,听病人所讲的一切而又不予打断,或从中抓住其关键,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显得何等地困难。更何况,并非所有癔症病人都像安娜·O那样顺从;每个人也不像她,在明确表达后能容易地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在这方面更进一层的障碍是:弗洛伊德告诉我们,他与催眠术行家相比相差甚远。在这本书中,他说明了他是如何战胜困难的,他如何逐渐放弃试图使用催眠术,并促使他的病人进入“集中注意”(concentration)的状态,并偶尔用手按在病人前额。但放弃催眠术(hypnotism)却使他进一步洞察了心理过程。它揭示了另一个存在的障碍:即病人“抵抗”(resistance)治疗,不愿在他们的治疗中互相协作。如何对待这种不愿意?是否应对他们大叫或取消暗示?或像对待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单纯进行调查?弗洛伊德对这第二种方法的选择直接引导他花费全部的生命去探索未知世界。

同类推荐
  •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能对人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详细介绍了心理暗示产生的原因、其蕴涵的潜在能量,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技巧,能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暗示的力量,从而掌握并运用这种力量,获得人生的成功。《心理暗示的力量》由牧之编著。
  •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FPA性格色彩入门:跟乐嘉色眼识人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乐嘉把人分成红、蓝、黄、绿四种颜色,每种颜色代表每种性格,然后进一步进行剖析。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第二部分是分则。总论部分主要从一个作者潜心研究的测试题入手,快速的让自己判断属于哪种颜色。同时解答了性格色彩与人们常见的内向还是外向,理性还是感性的区别。分则部分则从情感、生活、工作、处事、以及自我提升方面说明红、蓝、黄、绿的优势与过当。同时对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给出了背后的性格分析。第三部分作者首次解答性格色彩的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个案的精彩点评。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我自己。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职工减压手册

    职工减压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行销专家不告诉你的读心术

    本书作者归纳多年业务、公关、人际心理的知识与实战经验,重点整理出四篇共56条读心术法则,让您提纲挈领快速掌握重点,不管是面对路上迎面而来的人、餐厅里邻桌的客人、停车场里并排而停的车的车主或电梯里的陌生人,都可以在几秒钟内大致了解对方的个性、喜好、情绪状态与需要,谈笑用兵,优雅从容,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缔结下次的会谈机会,乃至于顺利成交。
  • 向格力学习:13年蝉联空调销售冠军的成功秘诀

    向格力学习:13年蝉联空调销售冠军的成功秘诀

    格力的营销模式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格力能有今天的成就,独特的营销模式固然是很大的原因,其他的因素也不可忽略。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成功因素,仅仅具备了营销模式的优势,格力不会获得今天的成功。而这些因素就是“格力大模式”。它包含以下内容:一、格力独创的营销模式;二、格力的专一化经营模式;三、格力坚持自主创新的模式;四、主动寻求变化的思维模式;五、格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六、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七、独特的大工精神。本书从营销、品牌、管珲、服务理念、国际化、未来发展等方面,对格力电器进行研究,探求其成功的秘密:同时,它没有回避现实,指出并分析了格力电器面临的难题。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划过秋天的声音

    划过秋天的声音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柳林中的风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