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8100000013

第13章 弗洛伊德略传(10)

此书是弗洛伊德后期主要著作之一,发表于1920年,全书共七章。他提出,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除了快乐原则及由此派生出来的现实原则外,还有一条更基本、更符合人的本能的原则,它的作用超出了快乐原则,这就是强迫重复原则,即要求重复以前并回归到过去的状态。作为生物惰性的本能,正具有这一特征。像人这样的有机体,因本能固有的保守性,也有恢复原初的无机物状态的倾向,可成为死的本能。因此,弗洛伊德在这部著作中,修正了他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人的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

2.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

这是弗洛伊德后期关于群体心理学的主要著作,发表于1921年。全书共十二章:导言;勒邦(Le Bon)对群体心理的描述;关于群体心理生活的其他说明;暗示与力比多;两种人为的群体——教会和军队;其他问题与研究思路;认同作用;爱和催眠;群居本能;群体和原始部落;自我的等级区分;附录。弗洛伊德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其特征是根据个体心理的变化来解释群体心理。在该书中,弗洛伊德首先介绍了群体心理学的各种特征及维持教会和军队这两个人为群体的心理纽带。其次,着重探讨了暗示、认同、爱和催眠中力比多联系的作用。最后,在“自我的等级区分”假定中,提出了“自我理想”(ego—ideal)的概念。后来到1923年发表《自我与本我》时,重新将“自我理想”确定为“超我”(super—ego),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3.《自我与本我》

这是弗洛伊德后期的一部主要的理论著作,也是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典籍,出版于1923年。全书共五章和两个附录:意识和潜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理想);两类本能;自我的依赖关系;描述的和动力学的潜意识;力比多的大储存库。在本书中,(1)弗洛伊德进一步将心理区分为意识(conscious)与潜意识(unconscious)的意涵,然后又明确提出并阐释了两种潜意识:一种属于描述意义上的潜意识,即前意识(preconscious);另一种属于动力学和系统意义上的潜意识,即弗洛伊德所特指的潜意识。(2)提出了三部人格结构说(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阐释了自我(ego)从本我(id)、超我(super—ego)、自我分化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desire)的强烈的冲动,受着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的支配,一味追求满足;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着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来行事。它既以大部分的经历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conscience)、自我理想(ego ideal)等至善原则(perfection principle)来规范自我。这样,弗洛伊德就从静态的心理地形学发展为动态的人格结构学。(3)还谈到了自我由于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个主人的可怜仆人,因而常常激起焦虑信号,成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虑论(anxiety theory)的基础。

4.《抑制、症状与焦虑》

这是弗洛伊德一部后期的代表作,是对压抑与焦虑(anxiety)及自我防御机制(ego—defence mechanism)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著作,出版于1926年,全书共十一章。弗洛伊德通过对恐惧症、强迫性神经症和转换性癔症等病理现象的分析,通过对外部症状与内部自我、本我和超我现实关系的阐释,他解释了焦虑的性质、类别、表现形式及其与出生创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自我的各种意识功能,尤其是自我防御机制,如压抑作用、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抵消作用(undoing)、隔离作用(isolating)等在神经症患者和正常人心理活动中的作用;阐明了“压抑”与“防御”(defence)两个基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在精神分析中的运用。本书对理解弗洛伊德学说的基本理念有重要学术价值。

5.《一个幻觉的未来》

这是弗洛伊德关于文化观和宗教观的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927年,全书共十章。早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弗洛伊德就表现出对文化人类学的关注,十几年后,此书的出版则是他由精神病学、心理学方面转向主要研究社会文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弗洛伊德解释说:“经过了一生浸润于自然科学(医学与心理治疗)之中,我的兴趣重新又回到了从前深深吸引着我的文化(cultural)问题上去,这些问题早在我懂得怎样去思考之前,就深深地吸引着我。”后来《文明及其缺憾》一书则是他在此书的基础上对文化观的集中而深入地阐述。本书主要讲了两个问题:(1)文明(civilization)的内涵及其同本能的关系。他认为,文明是人获取的知识、能力和调节人际关系的规章制度的统一体,其中社会文明与人的本能永远处于二律背反之中,即文明既对人类有益,又是对人性的否定。(2)宗教的本质、演化及其作用。他明确指出,宗教(religion)是人类童年的强迫性神经症(obsessional neurosis)、幼稚症(infantilism)和“人反对现实贫苦生活的一种神秘化抗议”,对人的精神既有某些安慰作用,更有麻醉作用,犹如一种“甜蜜的毒药”。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要否定宗教,使人们“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他坚信,宗教必然像人类脱离少年期一样而走向衰亡。弗洛伊德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宗教的安慰和麻醉作用等方面的论述,不仅有合理性,而且有无神论倾向。长春出版社1998年出版杨韶刚的中译本,被收入车文博主编的《弗洛伊德文集》第8卷。

6.《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

这是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方法阐释俄国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y,1821~1881)文艺创作的一篇心理美学的论文。他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马拉佐夫兄弟》是恋母情结的弑父动机与赎罪欲在文学上的再现,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癫痫症和神经症发作在艺术上的投射(projection)。进而他指出,西方文学史上的三部“杰作”(《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马拉佐夫兄弟》),均以弑父者为其同一主题,其弑父行为动机都是与情敌去争夺一个女人。弗洛伊德坚持,潜意识的情杀动机与严重罪疚感的癫痫症和神经症,既是创作文艺作品的重要起因,又是理解西方文艺“杰作”的一把钥匙。

在组织上,弗洛伊德做了调整,以保证研究工作的进展。1920年,弗洛伊德将忠实的精神分析学家组织一个秘密的核心小组:弗洛伊德、兰克、萨克斯于维也纳;阿伯拉罕、艾丁根于柏林;费伦茨于布达佩斯;琼斯于伦敦。他们相互通信,每两年聚会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增加聚会次数。

1922年,与护卫弗洛伊德“委员会”成员合影。

前排左起:弗洛伊德、费伦茨、萨克斯;后排左起:兰克、阿伯拉罕、艾丁根、琼斯。

1920年9月,在荷兰海牙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六次大会,这是战后第一次国际代表大会。会议4天,代表和来宾共119人。弗洛伊德满意地看到,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又重新形成,友谊并没有遭到损害,也没有留下战争的伤痕。琼斯和英国代表为弗洛伊德教授及其女儿举行了午宴。安娜用漂亮的英语作了答谢讲话。这既使英国精神分析学会感到高兴,也使她父亲弗洛伊德感到自豪。

1922年,在德国柏林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七次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112人,来宾115人。其中,美国的会员11人,英国31人,柏林91人。这充分证明了阿伯拉罕、艾丁根,以及萨克斯和兰克等人在训练中心作出的成绩。尽管瑞士的会员们受到阻挠,他们还是来了20人。看着济济一堂的会议大厅,回想起十年前慕尼黑大会上不欢而散的情景,弗洛伊德十分感慨地想道:“我们现在有足够的会员和力量自立了。我们终于大功告成了!也许我们还会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个别人员,但我们已经像任何一个精神病或神经病学会那样牢牢地站住了脚。”会上,阿伯拉罕关于抑郁症(melancholia)和费伦茨关于生殖器的理论使与会者赞不绝口。但对弗洛伊德来说,最大的幸悦莫过于看到一批年轻的新会员宣读他们的论文:弗朗茨·亚力山大(Franz Alexandre)和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关于女性心理学一些问题的探讨;格查·罗姆将精神分析学引进人类学研究的尝试;等等。

弗洛伊德在会上宣读了《关于潜意识的几点意见》的论文。这篇文章是以他的《自我与本我》一书的手稿为基础写成的。他说,在科学的领域里,满足于昨日的真知灼见,就会导致今日的一知半解。他承认过去仅仅强调意识与潜意识是偏颇的、简单化的。主张以“三部人格结构说”取代“二部心灵结构说”。最后得出结论说:“精神分析法是一种能使自我逐步征服本我的工具。”又说:“它也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一种态度、一个参照物、一种观点、一条途径,它使我们能够从压抑与反压抑(counter—repression)、爱与死的永恒冲突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的精神世界。”在这会上,他的女儿安娜被推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会员。

1924年,在德国萨尔斯堡召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八次大会,阿伯拉罕任主席。同年,弗洛伊德被授予维也纳市荣誉市民称号,以祝贺他68岁的生日,而不是等到习惯上的70岁。这可能与弗洛伊德下颚癌手术有关。同年,5月14日,法国著名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拜访了弗洛伊德。罗曼·罗兰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已达20年之久,对弗洛伊德很赞赏,并经常通信。这次相会,两人各抒己见,探讨了文艺创作和人类心理活动的关系,批评了文艺界片面理解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达成了人生观问题上的共识。

1925年9月,在德国洪堡召开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九次大会。弗洛伊德未出席,而是派安娜去宣读了他的《两性生理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的论文。同年,德国精神分析运动的天才阿伯拉罕去世。弗洛伊德非常痛心地说:“卡尔·阿伯拉罕才48岁呀。他还可以进行30年的创造性工作。而我今年69岁了,半个嘴巴都已被割去,却仍在世上苟延残喘,而卡尔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到了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声誉日隆,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已相当可观。历史表明,精神分析学将会继续向前发展,它不仅能成为一门学科,而且也能成为一种治疗方法。加入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人数日益增多。除了以前就有的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伦敦、荷兰、瑞士和俄国的地方组织之外,后来巴黎、加尔各答应成立了学会,日本成立了两个,美国有好几个,最近耶路撒冷、南非的分会相继诞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建立两个地方团体。

精神分析运动在美国的影响远大于欧洲。1920年后仅在美国就出版了两百部以上的著作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当时有人颇有感慨地说:“十多年以前,有谁曾梦想过,今天的大学教授们会向男女学生讲授弗洛伊德的理论。科学家依靠它,以探求本能的奥秘;教育家希望从中找到训练年轻人的秘诀。”1914年和1917年弗洛伊德曾被美国心理学家怀特推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而后法国艺术大师罗曼·罗兰也多次努力争取过,但均未成功。弗洛伊德自我解嘲地说:“我已经两次看见诺贝尔奖从我面前闪过,但我知道,这种官式的承认根本不适合我的生活方式。”

后来,精神分析运动内部核心委员会出现了矛盾。追随弗洛伊德达25年之久的兰克和被弗洛伊德非常器重的费伦茨几乎是秘密出版了两本同正统精神分析学相对立的论著:一本是兰克和费伦茨合著的《精神分析的发展》(1923),引起许多成员的反对,弗洛伊德对其中一些错误也做了批评,但希望大家通过内部讨论加以解决,费伦茨表示接受意见,并同委员会言归于好。而兰克却未完全改变态度。另一本是兰克的《出生创伤》(1924),将人的精神神经症、各种情绪、焦虑、恐惧、迷惘、恐怖、软弱等,完全归因于人出生时所受到的创伤,抛弃了弗洛伊德神经症的性病因学和释梦的方法。这本书事先没有让任何人看到他的手稿,但却得到费伦茨的支持。这样,于1926年和1929年兰克和费伦茨就相继脱离了组织。1923年确诊弗洛伊德患下颚癌,并做了第一次手术。1926年,弗洛伊德70寿辰时,收到了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丹麦著名作家布兰戴斯(Georg Morris Cohen Brandes, 1842~1927)、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等人的贺电和德国作家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在报上发表的祝辞。与此同时,弗洛伊德声明退出精神分析运动。

(六)精神分析学登峰造极时期(1930~1939)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弗洛伊德7:精神分析导论

    本卷收录《精神分析导论》一部作品,内容由弗洛伊德1915~1917年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的讲稿组成。全书包括失误动作、梦和神经症等三篇,共分28讲。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精神分析导论》可以公正地被认为是弗洛伊德的观点大全和精神分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状况。
  •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好心态才会更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人生的道路,没有坦途,但也并非尽是奇趣,只要坚定目标,明确方向,乐观坚韧地走下去,就能笑到最后。青少年朋友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把握好航向,以一颗平常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寻找人生旅途的乐趣,享受生命的美好!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
  • 想象力统治世界

    想象力统治世界

    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世上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耶稣上帝;世上也没有什么能够束缚全人类的力量,唯有我们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拯救我们的唯有我们自己,唯有我们的想象力,就如同第一个从树上走下来的类人猿,促使类人猿进化成为人一样,想象力会使人类自身发生心灵的革命,从而超越机器人等一切“智能人”,超越自身的种种束缚,进化成为智慧、和谐的新的人类。
  • 哈佛心理学大全

    哈佛心理学大全

    内心强大才能真正强大,心理健康才会真正健康。哈佛大学被誉为“美国人的思想库”,是诞生世界精英的摇篮,为全世界培养了众多商业名流、政治领袖和知名学者,其中包括美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哈佛人的成功与哈佛心理学理念密不可分,哈佛人用亲身实践启迪我们完善健康心理,享受幸福人生!
热门推荐
  • 女相嚣张

    女相嚣张

    为救所爱,她坠落山坳穿越异世。误入情网,她痴心错付十年成殇。她是云柒,是“得黄衣卿相者得天下”的倾城女诸葛。只可惜,即便她十年隐忍、机关算尽,到头来终究只得男人一句“左右王后,不分嫡庶”!怒极反笑,她在大婚之日当着天下人的面,显出真颜、割袍断情,绝然地将负心人送与她人,潇洒离去。却不想,现时名满天下的她早已成为他的盘中餐、砧上鱼……
  •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皇宫养育穿越儿女

    夜店老板钟宸惜,死后穿越至深宫后院,生了一儿一女。本该平淡无奇的宫廷生活,却因此改变——儿子慕轩南:身为一只有理想有抱负有文化的,修行已千年的妖,被封了法力投胎为皇子实在是迫不得已。女儿慕轩兰:古代穿越古代达人,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斗得过奸妃,翻得过围墙。连唐宋元明清,都挨着逛过了一遍!风云变幻的皇宫,陌生的架空时代,钟宸惜如何才能做一个好母亲,养育穿越一家子?*钟宸惜:儿子,你本来是什么妖?慕轩南:我本体是一条白色的螭。钟宸惜:我知道,白色的螭,就是白螭(痴)嘛!慕轩南:你才是白痴,你全家都是白痴!(把自己也骂进去了)钟宸惜:果然......人妖殊途!慕轩南:所谓人妖殊途,在我看来就是种族歧视!凭什么人族和妖族要不一样?钟宸惜:......*慕轩兰:清朝康熙他老人家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啊…钟宸惜:胡说,人家康熙长得挺帅的。慕轩兰:你从哪里知道的?钟宸惜:我前世看的书里,都是这么写的。慕轩兰:那些书里的话你也信!钟宸惜:为什么不能信,你又没见过康熙本人,你怎么知道他长得不帅?慕轩兰:呃,不好意思,我前世就是康熙他众多的女儿之一......钟宸惜:......*薛凝采(狐九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美男到此,速来围观!”姬怀胤——“这身材真不错,实在适合让我压在身下的说……”皇上——此人我就不多说了......*本文诙谐搞笑。女主不万能。伪小白,有宫斗情节。言情戏份虽然前面不多,但越到后面越多。讲述不一样的亲情,以及爱情故事。腹黑而温暖的穿越一家子!愿意陪着慕家儿女一起成长的亲,收藏本文,领养他们吧!推荐懒雪的极品搞笑完结文:《颠鸾倒凤》《男科女医生的穿越生涯》友情链接:苏蜜:《惹上饕餮总裁》野蛮DE灵:《天后亦愁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牛顿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非常集中、非常形象,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是走向世界、观摩社会的最佳捷径。本书包括了大自然之子、小小制作家、这个孩子变了、格兰瑟姆镇的中学时代、剑桥的孤独者、不寻常的学生、天才的思索、为学习机会而应试、避灾归乡、乡间奇迹、重返剑桥等。
  • 出走

    出走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不太平的太平间

    不太平的太平间

    也许是医院里太多游离于死神和凡间的人,所以黑暗的力量特别浓,尤其在停放尸体的太平间,这里静得可以听见死人的呼吸和每一阵轻风,也许是因为这里口粮充足,环境幽人,所以特别容易招一些灵界的东西……
  • 管理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管理警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穿越:清城之恋【完结】

    穿越:清城之恋【完结】

    一个存于现代的女子因一根神秘的鸟羽来到了三百年前的大清朝她相信爱上一个封建皇族的皇子历来冷面冷心遇上她之后却欲罢不能在这段情里究竟是谁欠了谁喜欢的朋友别忘了收藏,推荐加投票~感谢~~——————————————————————首先感谢所有看完【清】的亲们,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我有在想要不要写续集的问题。因为某些原因,结局有些仓促。如果大家希望有续集的话,请将想法留言给我哦~~呵呵~
  • 嫡女策

    嫡女策

    言绪紫:言府三小姐,后嫁给临王成为第三任临王妃。母亲为言宁氏,深受宁家疼爱。天资过人,容貌清丽,被继母与继姐谣传为虞城“言三无”。君澈临:临王,双腿残疾,传言恐怖至极,实则容貌妖孽,美甚女子,心里一直记恨皇上。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