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7900000006

第6章 失误动作(3)

最常见并且在某些时候最明显的口误是人们把想要说的话说反了。当然,这里反映的不是音和相似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取而代之,我们可以依据这样的事实,即相反的词彼此之间有着较强的概念亲缘关系,并且彼此有特别密切的心理联想。这种情况的实例很多。例如,一位众议院议长在一次会议开始时说:“先生们,今天已达到法定人数,因此,我宣布散会。”

任何其他熟悉的联想也可能像相反的情况一样产生不快的结果,并且可能出现于不适当的场合。如,有一次,在赫尔姆霍茨(Helmholtz)的孩子和工业界领袖及发明家西门子(Siemens)的孩子结婚的宴会上,请著名生理学家杜·博瓦—雷蒙(Du Bois—Reymond)为新婚夫妇祝贺。他的演说词无疑是漂亮的,但在他结束时却说:“愿西门子和哈尔斯克(Siemens and Halske)百年好合。”原来,Siemens and Halske是一个旧公司的名称,柏林人全都熟悉它,正像伦敦人都熟悉“Crosse and blackwell”一样。

因此,在失误动作的起因中,我们不仅要注意音与音节的相似性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注意语词联想的影响。但这还不够,就一些实例来说,如果我们不将前面所说过的或想过的语句一并研究,就不可能解释口误。我们在此再涉及“后音”的例子,这种例子和梅林格尔所主张的一样,只是起源较远而已。我必须承认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对口误的理解和以往相比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

然而,我想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所有的人都会对这些口误的例子形成一种新的印象,并且进一步考虑这些印象可能是值得的。我们前面讨论的是通常引起口误的条件,和决定由口误产生的歪曲种类的影响。但我们至今还没有注意口误的结果。如果我们决定研究口误的结果,便会发现有些口误本身就有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说,口误的结果本身可被看作是一种有目的的心理过程,是一种有内容和意义的陈述。前面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失误动作(错误动作)”,现在看来似乎这种过失有时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动作,只是它代替了那些为人们所期望或想要实现的动作而已。

在某些例子中,失误动作具有自身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下议院议长在议会开始时就宣布闭会,我们可以根据引起失误动作的情形,认识失误动作的意义。议长认为开会没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早点散会令人高兴。所以,我们不难指出这个口误的含义。又如,让我们假定,一位女士对另一位赞美说:“我想这顶漂亮的新帽子一定是你自己绞成(aufgepatzt)的。”这里aufgepatzt是一个不存在的单词,它代表aufgeputzt(意为“绣成”)。这个口误隐含的意思很显然是:“这顶帽子是外行人的作品。”再如,据说某女士以其刚愎著名,她说:“我丈夫请问医生他应吃什么食物,但医生告诉他,他不必有特殊的食品:他可以吃和喝我想要的任何东西。”这个口误的意义也容易理解。

女士们,先生们,如果弄清楚了并不是只有很少的口误和过失的例子通常拥有意义,而是它们大多数都有意义,那么我们以前从未注意到的失误动作的意义,便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其他的各点都不得不退居于次要地位。我们应能够把所有的生理的及心理生理的因素置于一边,而使自己致力于对失误动作的意义(即内涵或目的)进行纯心理的探索。我们现在可以根据大量的观察事实来验证这个期待。

但在执行这个意图之前,我想要请你们跟我一道沿另一个线索前进。人们常常看到作家利用口误以及他们的失误动作作为产生想象效果的工具。这个事实本身必然证明了他把失误动作(如口误)看作是有某种意义的。因为他是故意这么做的。他决不会偶然出现笔误,而让这个笔误成为剧中人物的口误。他想通过笔误来表示一种深意,并且我们可以研究其用意是什么——或许他想表示剧中人正处于分心、疲劳或头疼状态。如果作者确实想要用失误动作来表达意义,我们也不想夸大它的重要性。毕竟,失误可能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精神上的偶发事件,或它只在极少数情况下具有意义,但作家可以用文艺的技巧赋予过失以意义,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很自然,我们研究口误与其求助于语言学家和精神病学者,不如求助于具有创造性的作家。

在席勒所著的《华伦斯坦》(比科洛米尼,第一幕第五场)中可找到这样一个例子。在前一幕中,少年比科洛米尼伴送华伦斯坦的美丽的女儿到营寨里,并且充满激情地为和平祈祷,以示对华伦斯坦公爵的拥戴。在他退出后,他的父亲奥克塔维奥和朝臣奎斯登贝格不禁大惊。在第五场中有下列一段对话:

奎斯登贝格:天哪!怎么能容忍这样呢?

朋友们呀!我们就这样让他走吗?

如此地愚弄——让他走掉?

不马上把他叫回来,不要让他睁眼看这里。

奥克塔维奥:(从深思中恢复过来)

他现在打开了我的眼睛,

我看到的东西比我想象得还要多。

奎斯登贝格:你看到了什么?

奥克塔维奥:那段旅行之路!

奎斯登贝格: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

奥克塔维奥:

来,过来,朋友,我必须乘机马上赶上这段不吉利的路,现在我的眼睛已经睁开,我必须使用我的眼睛,来!

(拉着奎斯登贝格)

奎斯登贝格:现在做什么?我们要去哪儿?

奥克塔维奥:到她那儿。

奎斯登贝格:到……

奥克塔维奥:(马上纠正自己)到公爵那里去,我们走。

奥斯塔维奥本来要说“到他那里去,到公爵那里去”,但他出现了口误,由说“到她那里去”,他至少向我们暴露了他已清楚地认识到了使年轻人对和平充满热情的那种影响。

兰克(1910a)在莎士比亚的剧里发现了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例子。这个例子来自于《威尼斯商人》一剧中,幸运的求婚者巴萨尼奥在三个首饰盒之间做出选择的那一场里。在此,我最好读一下兰克的简短的叙述:

“一个口误出现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二场)中,这个口误从戏剧性的观点来看有着绝对精妙的目的,并属于精明的技巧运用。与弗洛伊德在《华伦斯坦》剧中提请注意的口误相类似,它表明剧作家对这种过失的机制和意义十分了解,并且假定他们的观众也同样能领会。剧中,珀霞按她父亲的意愿被迫靠抽签来选择丈夫。她靠着好运气逃脱了所有那些她不欢迎的追求者。最终发现巴萨尼奥是她所喜爱的求婚者。她怕他也选错了首饰盒。她很想告诉他即使他选错了,仍然可以博得她的爱情,但因她的誓言她不能说。在这种内心冲突中,诗人使她对她所钟爱的追求者讲道:

我乞求你留下来,哪怕一两天,

在你冒险之前:因为,选错了,

我失去了你的陪伴,我要暂时忍受:

总像有什么在向我诉说(但这不是爱),

我不要失去你……

……我会教你

如何去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这样我就违背了诺言;

因此我不会这么做,这样你可能会失去我;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使我有负罪感,

因为我已经背约,诅咒你的眼睛,

它们迷惑着我,要把我分开;

一半是你的,另一半是你的,——

我是说,我自己的,但如果我的也是你的,

就都成了你的了。

她在这里想给他的只是一个很微妙的暗示,因为她本应对他隐藏一切,也就是说,就是在他选择之前,她已全部属于他了,并且爱他——诗人以其杰出的心理敏感性,用口误来表示珀霞的情感,并且通过这种艺术手法,他成功地既使巴萨尼奥稍稍安心,又使观众耐心等待选择的结果。

请注意,珀霞在结束时是如何巧妙地将自己口误中所包含的两种陈述调和,如何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并且最终如何掩饰其错误:

“既是我的,那当然便是你的,所以一切都属于你了。”

偶尔也有某个医学界之外的思想家通过他所说的东西揭示了失误动作的意义,并预见了我们解释这些失误动作的努力。你们都知道,利希腾贝格(G. C. Lichtenberg,1742~1799),是一位滑稽的讽刺家。歌德说:“他在说笑话时,笑话背后就暗藏了一个问题。”有时,这种笑话还可带来问题的解决。在利希腾贝格的《机智和讽刺的思想》(1853)一书中,我们看到了这一点:“他常将angenommen(假定)读为Agamenmnon,因为读荷马太多了。”这里我们拥有了误读的整个理论。

下一讲,我们要看一下我们能否和这些作家一道来研究他们有关失误动作的观点。

第3讲失误动作(续)

女士们,先生们:

在上一次演讲时,我们讨论了失误动作本身,而没有涉及它和被干涉的有意机能的关系;并且我们形成了一种这样的印象:在一些特殊的例子中,失误动作似乎表现出它们自己的意义。如果失误动作有意义这一结论能在更大的范围上得到证实,那么这种意义将比探索失误动作产生的条件更有趣。

让我们再次对心理过程的“意义”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达成共识。我们认为意义就是它所借以表达的意向,及其在心理延续中的位置。在我们的大多数研究中,可以用“意图”或“目的”代替“意义”。那么在我们认为过失中有意向存在时,它只是欺人的幻想呢,还是对过失的诗意夸大呢?

我们将继续以口误为例。如果我们现在仔细研究这种相当多的观察事实,我们将发现,在各种实例中失误动作的意图、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存在着把自己所要说的话说反了的例子。如,议会议长在致开幕词时说:“我宣布散会。”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他的口误的意义和意图是他想要闭会。我们想引述的是:“他自己这么说的。”我们只需相信他的话。在这一点上请不要表示反对,以为这是不可能的,以为我们知道他不想闭会,而是想开会,并以为他自己(我们把他看作是终审者)可以证实,他是想开会的。你们忘记了我们已达成共识,我们将开始就过失论过失,而把失误动作扰乱它们的意图的关系留待以后讨论。所以你们由于逃避正在讨论的问题而犯了一个逻辑错误——这在英语中叫作“窃取论点”(begging the question)。

在另外的例子中,口误虽然不表示恰好相反的情况,但一种相反的意义可能产生。如“我不愿(geneigt,意为倾向于)评价前任教授的优点”。这里geneigt并非geeignet(意为配得上)的反面,但所能公开表达的东西与这句话产生的情境形成鲜明的对照。

还有一些例子,口误只是在所要表示的意义之外增加了第二个意义。于是这种句子听起来像是几个句子的凝缩。这样,在那个刚愎的女士说“他可以吃和喝我想要的东西”时,她的言外之意似乎是:“他可以吃和喝他想要的东西,但他想要什么呢?我就代他要了。”一个口误往往给予人这种凝缩的印象。例如,一位解剖学教授讲解鼻腔的结构。结束时,他问学生是否能理解他讲的东西,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继续说:“我很难相信,因为即使在一个拥有几百万居民的城市里,充分理解鼻腔的解剖的人,也仅只一指可数……不,不,我的意思是屈指可数。”这个凝缩词语自有意义:也就是说,只有他一个人能真正理解它们。

上述的几组例子中,失误动作自身具有较明显的意义,与此相对照,还有一些例子,它们的意义是不易了解的,并因此直接违背我们的期望。如果某人由于口误读错了某个专有名词,或乱发一些无意义的音等,这些普通的事件对是否所有的失误动作都有某种意义的问题似乎提供了一个否定的答案。然而,对这些例子更为仔细地研究显示,这些曲解是不难理解的,并且,这些看似难以理解的例子和前面比较容易懂的例子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有人问马的健康状况,马的主人回答说:“啊,它可‘惨过’(draut,一个没有意义的单词),它可再活一个月[it dauert(持续)another month perhaps]。”当再问他究竟是何意时,他解释说,他认为这是一件惨事(traurige)。“dauert”和“traurig”合起来形成“惨过”(draut)一词。

另有一人谈及一些他不赞成的事,他接着说:“于是事实‘显龊’(Vorschwein)了[一个不存在的单词,代替Vorschein(意为显露)]……”在回答他人询问时,他进一步确证说,他认为这些事实很“龌龊”[schweinereien(意为令人恶心的)],“Vorschein”和“Schweinereien”合成产生这个奇怪的字“Vorschwein”。

你们回忆一下那个年轻的男子问一个不认识的女子是否他可以“送辱”(begleitdigen)她的例子。我们曾将这个音节分成“侮辱”(beleidige)和“护送”(begleiten),并且我们感到这个解释已足够肯定,而不需要任何证实。从这些例子来看,即使是这些更为含糊不清的口误也可解释为两段不同的想要说的话之间的混合或相互“干扰”。这些失误之间的不同仅来自于这样的事实,即在某些时候一个意向完全替代了另一个意向,像说话者把自己的话说反了;在另一些时候,一个意向仅仅只是歪曲或更改了另一个意向,结果产生的是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混合结构。

我们现在似乎已掌握了大量口误的秘密了。如果我们记住了这种发现,我们将能够理解另一组我们从前不能领会的口误。例如,名字歪曲的例子,我们不能假定它通常是两个相似的不同名字之间竞争的结果。然而,不难猜出这第二个意图。除口误之外,名字的歪曲也时常发生;这些歪曲的目的是要贬低某一名字;这是一种普通骂人的方式,有教养的人虽然不想采用,却也不愿放弃,它往往被伪装成笑话,虽然是很下流的一种笑话。这里有一个歪曲名字的粗俗的例子,法国总统Poincare的名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被歪曲为“Schweinskarre”(意为“猪样的”)。因此,很容易假定一些侮辱的意图表现在口误之中,并且试图在歪曲的名字中得到表达。如果这个假定是正确的,则因口误而造成的滑稽可笑的歪曲也可以有类似的解释。“诸君,请大家打嗝(aufzustossen),以祝我们首长的健康。”在此,因这个可以引起不快想法的词,庆祝的气氛一下子就被扰乱了。因为这些话语具有歪曲和讥讽的意思,所以我们不得不断定这个口误似乎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你们不要相信它!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想对这个人说粗话!”同样的解释适用于把完全无害的词变为粗俗污秽的词的口误。因此,就出现了用“Apopos”代替“a propos”或用“Eischeissweibchen”代替“Eiweiss—scheibchen”。

同类推荐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一本幽默的教育诗,辞藻和内容是非常淫艳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渊博的知识和精细的迟到是学。
  •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每天一个心理技巧

    逃避、嫉妒、紧张、焦虑、抑郁、浮躁、愤怒等坏情绪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它们爆发的那一刻,受折磨的不仅仅是你发泄的对象,最大的受害者是你自己。这些坏情绪会带给你焦躁,让你的生活变得混乱,而且会给健康埋下很大隐患。为了减轻这些不良情绪对生活的影响,请你试着把本书放在枕边,在闲暇或苦闷的时候,打开它,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掘自身的心灵潜力,永葆身心的健康!
  • 健康心理调节师

    健康心理调节师

    这是一本教你获得晋升和高薪的书,这是一本身在职场的你必须品读的书。工作可以不那么辛苦,只要你掌握了方法。工作可以不那么费尽苦心,只要你会统筹安排。工作可以不那么忙忙碌碌,只要你注重效率。工作可以不那么疲惫,只要你调节好心态。
  • 行为改变思想

    行为改变思想

    威廉·詹姆斯观察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联系时,发现了“表现”原理,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行为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本书以“表现”原理为核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阐述了行为是如何影响人的认知,改变认知,改变思想的。本书充满世界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在行为与思想方面进行的经典实验和案例,开阔了读者视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生动地列举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行为对思想情绪产生的影响,使人们更容易反观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得自己越来越靠近预设的目标。
  •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心理学定律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很多想法或疑惑萦绕心头,但我们并不了解真相。大多时候,我们不是命运的囚犯,而是心灵的囚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操控着人类的神奇力量——我们的心理!本书阐释了42个神奇的心理定律及效应,它们将引导你绕过生命中的暗礁,理性驾驭人生,驶向成功彼岸!
热门推荐
  •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步步为赢①:通缉宝贝前妻!

    她长得像他的未婚妻?他未婚妻出事关她什么事?他怎么能如此厚颜无耻逼她同他结婚?她也是有感情的……他对她冷若冰箱,她从没有想过成为他的总裁夫人,看着他对深爱女人的宠溺,她只能在心底默默祝福他们。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她拿着离婚证书离开他的世界…………*……*……*……四年后。他们再一次相遇,彼此擦肩而过时,他居然已经不再认得她……原以为心底不再会痛,但眼角肆流出的泪水却背叛了她的心……以为不再有交集,他却突然找上她!
  • 魂禁:白发小新娘

    魂禁:白发小新娘

    她从未做过一件真正的恶事,却被视为“白发妖女”不容于世。一朝迫为帝君妻,从此日夜更难宁:他们是夫妻,却更象是仇敌!小语:从前世走到了今生,有些话,似仍开不了口,开不了口的,我多么想对你说:可以吗?活在我的视线内,陪着我,永不分离——
  • 重案缉凶

    重案缉凶

    “在这个世上,没有破不了的案,只有破不了案的人。任何看似完美的罪案其实都不完美,因为制作罪案的人本身就不完美。”《重案缉凶》(作者九木)收集了近年来中国最为刺激、惊险、复杂的真实案例,以档案小说的形式,深度剖析犯罪动机,完美演绎犯罪情节,并对罪犯心理做了深入的解析探讨,完整地还原了扑朔迷离的复杂案情。《重案缉凶》将给“犯罪”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权威性借鉴。
  • 乱弹红楼梦

    乱弹红楼梦

    以现代人的思想,现代人的目光,现代人的观察视角,用了时尚格调,网络语言,乱弹《红楼梦》原著的各位人物,爱情,命运,人生价值,借古论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如果你爱的那个人比你耀眼太多怎么办?努力的追赶,拼命的追赶,会不会在最后的时刻,依旧望而却步?萌女掀起追爱总动员,让你永远告别“练爱女”我用青春年少的执着,终于换来你此生的不离不弃以前他是她的全世界,现在他的全世界都是她。两小无猜的凌晨和白暮进入青春期后就以一种别扭的模式相处起来。聪明英俊的凌晨对待白暮陷入喜欢你就欺负你的傲娇模式。而迷糊欢乐的白暮对凌晨发过花痴、拉过小手,却在他终于鼓起勇气告白时慌张失措、又惊又怕,面对爱情彻底白目。你追我逃的感情征途因为误会笑料不断:她握住他的手,他吓得打翻饮料杯;他给她买零食,她以为他要哄基友。吃吃小醋,气气恋人;波澜不断,甜蜜酸楚。相似的校园,相似的你我,青春年华里的这对欢喜冤家,最终能否修成正果呢?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婴语

    婴语

    所谓“婴语”,就是婴儿的“语言”,指的是婴儿通过自己的身体和行为,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分为声音、表情、动作、身体征兆等等,用词汇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来帮助现代80后的妈妈们了解和掌握孩子的需要,以及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
  • 那时年少

    那时年少

    对于未来,他毫不担心,坚信可以凭自己能力成家立业,和深爱的女友过着比糖还要甜蜜的日子。大四毕业生苏扬每天上网、写诗、恋爱,过着没心没肺的快乐生活。毕业后,本书以真挚的感情、真实的细节,苏扬成了一名标准的蚁族,生活比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白天到处推销,晚上蜗居地下室,工作接连被炒,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过去十年的成长和爱情故事。2000年,每日面对嘲笑。那个发誓不离不弃的女孩也以长大为由,和他说分手快乐。苏扬终于明白自己很傻很天真,可生活还得继续,他只能与自己较劲,和生活死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