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处】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鉴赏】龙城:汉时的右北平。李广曾出任右北平太守,匈奴对他颇为敬畏,尊称他为飞将军。若是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在那里守卫,就绝对不会让胡人的兵马越过阴山一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诗,是描写李广的英勇善战,也是感叹边塞守将的不得其人;更是期盼像李广那样的杰出人才能够再度出现,原诗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流露出一种悲壮的豪情,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
【原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处】唐·王昌龄《闺怨》
【鉴赏】全诗以愁字点出主旨。离愁别恨,特别是在年轻夫妇之间更难排遣。开头写少妇浓妆艳抹,上楼观赏春色,此时她心中没有愁绪,所以兴致很高。忽然因看见田边柳色青青,于是触动了离愁(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看见杨柳想到别离,是很自然的),懊悔当日不该那么轻易地让丈夫背井离乡去追求功名富贵了。“悔教夫婿觅封侯”常用来表示女子对丈夫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的悔恨与不满。悔,是后悔青春的虚度,即使丈夫真的封侯显达,也无法弥补白白浪费的大好青春。
【原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不知”一作“不曾”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鉴赏】你回到洛阳后,那边的亲友如果问起我,你就说:我的心怀坦荡高洁,有如一片洁冰放在晶莹的玉壶里。芙蓉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作者王昌龄刚由洛阳来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王昌龄特别作了这首诗送给他。“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说此心冰洁如玉,一方面是表示自己操守清廉,一方面是说明自己心地光明正大,到江南来,没有一点怨尤。
【原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处】唐·王昌龄《出塞》
【鉴赏】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是说,在边境上设关塞防御胡人入侵,由来已久。“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征人妻子内心充满了怨恨。但在抒发怨恨的同时,又想到保家卫国的大义,因此,还是积极的因素居多。
【原诗】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出处】唐·王昌龄《闺怨》
【鉴赏】“闺中少妇不知愁”常用来形容少妇的逍遥快乐,沉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没有一点烦忧愁苦;又可用来讽刺女子的不知天高地厚,不知世事的艰难险阻。
【原诗】见“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出处】唐·王建《水夫谣》
【鉴赏】并不是我舍不得那间茅屋,其实那间破茅屋又能值多少钱呢?只因为这里是父母生我养我的家乡,也是世代祖先居住的地方,我怎能离开它呢?水夫谣:是拉纤人的歌。纤:音qiàn,指拉船前进的绳子。原诗描写水夫虽然生活困苦,却不愿离开家乡,到新地方去谋生。本诗作者把水夫对故园的眷恋情怀,充分表露无遗
【原诗】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渺渺。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踌牵船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出处】唐·王建《新嫁娘词》
【鉴赏】三日:是指新嫁。新娘刚到嫁婆家,第三天就开始下厨房动手做饭菜的情形,由于人地生疏,因此心情异常的戒慎、紧张。
【原诗】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处】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鉴赏】今夜的月儿是如此皎洁、明亮,人们可以一起昂首欣赏;只不知因望月而兴起的秋情深思,会落在哪一户人家?这两句诗描写面对中秋明月,勾起无尽秋思,可当成是自己对亲友的怀想;也可认为是作者望月兴怀,因而勾起对天下流离奔走、异乡飘泊的人们的伤感悲怜。
【原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出处】唐·王建《新嫁娘词》
【鉴赏】古代女子出嫁,最要紧的事就是侍奉公婆。为了知道婆婆饮食方面的口味,于是煮好饭菜后,便先找小姑来品尝一番,先让小姑子高兴了,婆婆就好说了。姑:就是婆婆。小姑:是指丈夫的妹妹。谙:是熟悉。这两句诗是描写新嫁娘的聪明伶俐与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到达新环境时,必须虚心请教一些“老前辈”,才不容易出毛病,这与“入乡问俗”是同样的道理。
【原诗】见“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海人无家海里住
【出处】唐·王建《海人谣》
【鉴赏】海人生活贫困,海人是没有家的,终年生活在海上,海就是他的家。这一句诗常用来形容渔人船夫终年在海上四处飘泊。未央宫:原是汉代宫殿名,此处借用来代表唐代的宫廷。作者写这首诗是在感叹采珠人生活的艰辛。“采珠役象为岁赋”这句诗是指采珠人忙碌一辈子毫无所获,采得的珠子全都成为皇宫的宝藏。
【原诗】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出处】唐·王建《望夫石》
【鉴赏】那妇人痴心地望着丈夫归来的方向,却只见江水终年悠悠不断地奔流;望着望着,那位妇人竟然化成了一块石头,永远不再回头。就在那山头上,终年累月任凭风雨的吹打,可是,如果有一天盼望的丈夫回来了,那块石头应该还是会说话的。依据民间传说,古代有位丈夫远行不归,妇人长年在山头上痴心地守候;望着望着,日子一久,那妇人竟然变成了石头。后人就称这块石头为:“望夫石”。这首诗以民间故事为题材,并以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妇人的一片痴心深情,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孟郊也有一首《望夫石》:“望夫石,夫不来兮泾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年色如故。”
【原诗】望夫处,江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山雨欲来风满楼
【出处】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鉴赏】山雨就要来了!整栋楼中盈满了山风。这句诗是描写山雨来临以前,总会先有“风满楼”的情景。现今通常用“山雨欲来风满楼”来形容:一件大事即将发生前所显示的预兆与前奏。
【原诗】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满天风雨下西楼
【出处】唐·许浑《谢亭送别》
【鉴赏】原诗是描写送别时愁苦的心情。送别本就令人心伤,再加上遇到凄风苦雨的天气,无疑是愁上加愁。“满天风雨下西楼”此句诗也可用来形容有力人士在纷乱的政局中,辞职下野。
【原诗】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处】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鉴赏】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忽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原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
【鉴赏】虽然自己喜爱这古老的曲调,但是现在一般人多不喜爱弹它了。原诗中的泠泠:指琴音。这是作者讽刺世人的爱好追随时尚,并表示自己的清高自傲,既不随俗同流合污,也不求别人对自己赏识。
【原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出处】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鉴赏】远处传来隐约的钟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只见你背着斗笠,带着夕阳的余光,独自回到遥远的青山那头。黄昏郊野,荷笠的村夫行人,踏着夕阳余晖独自归去。景色苍茫幽美。原诗还带有几分目送友人归去的怅惘与落寞。
【原诗】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出处】唐·刘长卿《新年作》
【鉴赏】每次到了新年,思念家乡的心情就格外的迫切;一个人独自流落天涯,一想起家乡的情景,忍不住满怀的痛苦,思乡的眼泪便一滴滴地往下流。这首诗的作者有称是宋之问。年纪老大的人,每到新年,感伤天涯沦落,更添无限愁苦,便可用“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两句诗,来形容凄楚苦痛的心境。
【原诗】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涕)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汉文有道恩犹薄
【出处】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鉴赏】汉文帝虽然是个有道的国君,但是他对待贾谊却未免太过刻薄寡恩了。此句常用来表示政府当局对有功于国家的人的无情,和功在国家的人未获应得的待遇。
【原诗】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轻生一剑知
【出处】唐·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鉴赏】以身许国,情愿贡献自己的一切;这一颗赤胆忠心,只有身边相伴的宝剑,知道得最清楚。一剑知:其实就是指自己知道。志士仁人,忧国忧民,常用这句诗来表示自己情愿为国家牺牲奉献的万丈豪情,其中隐含着不为人知的惆怅与落寞。
【原诗】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三边泛指边塞地方怜君何事到天涯
【出处】唐·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鉴赏】可怜的你到底为了何事流浪到这么远的天涯一角来呢?汉朝的贾谊曾被贬官到长沙。刘长卿此诗是借哀怜贾谊来感叹自己的沦落。通常用“怜君何事到天涯”这句诗来感伤一个人的落魄失意,飘泊天涯。
【原诗】见“汉文有道恩犹薄”。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出处】唐·韩翃《寒食》
【鉴赏】原诗中的寒食:古时寒食节大概在清明节前二日。据说,春秋时代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的有功之臣介之推,在重耳回到晋国当权后,不肯当官受禄,逃入绵山隐居。晋文公(重耳)急于要请他出山,听从错误的建议,放火烧山,以为这样,讲孝道的介之推就会背着老母亲走下山来。但介之推却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国人哀痛介之推之死,于清明前二日不点火煮食,叫做“禁烟”。传蜡烛:据“西京杂记”(此书一说为汉刘歆撰,一说为晋葛洪撰)记载:“寒食禁火日,赐侯家蜡烛。”又唐人“辇下岁时记”记载“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这是说,寒食节后,帝王之家将火种送给王侯贵族之家。五侯:东汉桓帝封宦官五人为侯。单超为新丰侯,徐璜为武原侯,具瑗为东武阳侯,左倌为上蔡侯,唐衡为汝阳侯。五人同日封侯,世谓之五侯。人们认为这首诗大意是在讥讽宦官当权。作者写作此诗时(唐朝代宗大历年间)宦官势力兴起,朝政日见败坏,讽刺的含意是可能的,但此诗给人一种升平盛世、五侯之家繁华富贵的印象。难怪后人有一本笔记说:唐德宗读过这首诗,印象深刻,刚好朝廷里有官职空缺,想起这首诗的作者,就把官职给了他。后人对于“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两句诗的理解,也是讽刺与歌颂兼有,大概主张歌颂升平者为多。
【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出处】唐·韩翃《寒食》
【鉴赏】春天的京城里,没有一个地方不飘飞着美丽的花朵,到处都绽放着迷人的花朵,也可用来比喻相同的“景物”或“事”到处都是。“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中流露着一种自在逍遥的意味,别有一番迷人的美感。
【原诗】见“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出处】唐·韩翃《章台柳》
【鉴赏】原词中有章台柳:章台,汉长安街名。韩翃此词为寄赠其情人柳氏而作。“柳氏传”记柳氏为番将沙吒利夺去。柳氏得书,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词人借柳抒情(章台街边的“柳”,正与他的情人柳氏的“柳”双关),问昔日青青垂柳是否还在,寄托深情;叹息时势迁移,柳枝为他人所攀折,无限哀怨。
【原词】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出处】唐·韩翃《章台柳》
【鉴赏】在这首诗中,作者借柳枝来比喻往日情人。这两句诗意思是说:佳人即使貌美如昔,恐怕早已被他人夺去了。现今常用“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两句诗,来表示对旧日情人的追怀眷恋。
【原词】见“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出处】唐·李白《蜀道难》
【鉴赏】这两句诗原是描写蜀道剑阁的天险形势,只要有一个人把守着山路的关口,就是有千军万马,也冲不破这道难关。一般人引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两句诗,有时是按照原诗的意思,指山势通路的险峻;有时是比喻一个人的勇猛英武,只要他一个人负责把守,就等于一座天险雄关。
【原诗】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问。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愿,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出处】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鉴赏】原诗的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当此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蜀国呢!“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
【原诗】蜀固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出处】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