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普而菲因心脏病发作,不幸去世。遵照他的遗愿,詹姆斯把他的骨灰和父母葬在一起,墓碑上清晰写着义子詹姆斯的名字。每一周,詹姆斯都会过来,清扫墓地和房间。
2010年8月,詹姆斯在一次意外中死去,遵照他事先留下的遗嘱,家人把他的骨灰葬在普而菲的旁边。
而格林也得到了普而菲的房子和墓地。但格林并没有将旧房子拆除,而是把这里改建成了一个广场,房子和墓地依然保存着,并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灵魂广场”。
“灵魂广场”和普而菲与詹姆斯的故事经电视台曝光后,吸引了众多市民过来参观,经格林同意,英国一家人权组织在墓地旁竖了一块牌子,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字:让每一个灵魂都能仰视天堂。
爱是人生中最伟大的奇迹
1941年,副连长季米特里奉命参加在伊斯特腊的对德反击战,但由于战略失策,加上敌人太过强大,季米特里所在的装甲部队遭到了重创,他也被敌人的流弹击中胸部。从装甲车摔下来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战友们都被吓到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的时候,他挣扎着站起来,说:“只是擦破了皮,没事。”
此次战役后,季米特里所在的部队退到莫斯科休整,他像交代后事般地跟兄弟们叮嘱了半天,然后只身提着手枪向敌占区走去,他的两个女儿还在敌占区的老家里,随时都可能受到德军的侵犯,为此,他只能日夜兼程赶回去。尽管,从莫斯科到老家只有四十多公里,但一路上为了躲避德军,他走了整整一天。
回到老家,正好遇上两名德军冲进家门,季米特里从窗口爬进去,击毙了正准备性侵犯的德军战士,扶起了蜷缩在墙角里的两个女儿,他微笑着说:“不要怕,孩子们,我回来了。”两个女儿这才清醒过来,抱着他哭成了泪人。
此后的一天时间里,季米特里带着两个女儿,穿越德军的重重封锁线。在这期间,季米特里受了两次伤,至少干掉了十名德军战士。一路上,他依然谈笑风生地跟女儿讲各地的趣闻,只是女儿们都没发现父亲一天比一天衰弱,到达莫斯科的时候,他需要两个女儿的搀扶才能行走。但女儿们都只是认为父亲太累了,
需要休息。
季米特里把女儿送到母亲家门口,说:“孩子们,你们进去吧,托你们的口给奶奶问声好,就说他的儿子,没有丢她的脸。”
女儿们惊讶地问:“都到门口了,也不差这会儿啊。”季米特里笑了,他抱了抱女儿,转身步履蹒跚地走了。
三个小时后,就传来了季米特里牺牲的消息,随行的还有一名记者,他在战场上抢拍到季米特里去偷袭敌军地堡的英姿,不过谁也没有想到,那居然成了他最后的遗照。当尸体运到家里时,大家才发现,除了现在的十多处伤口外,在他的心脏还有一处致命伤,弹片穿越了他的心脏,在他的背后留下了一个干枯了的血洞。
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惊讶,一个洞穿了心脏的人居然不可思议地多活了两天,而且还击毙了十多名德军,没有人知道原因,唯一的解释是弹片太小,没有损伤心脏的神经。显然,这都不足以服众。从年迈的九十岁的季米特里母亲嘴里,大家还知道一个消息,在季米特里参军的那一天,老人吻着他的额头说:“要死,也要光荣地死在战场上。”
后来,这幅照片一直收藏在莫斯科的二战纪念馆里。前来参观的德国老兵,都会为这个可敬而伟大的苏联“敌人”行标准的军礼。再后来,一个德军二战忏悔组织在这幅照片外又悬挂了一个标题:奇迹,旁加一行批注:是什么能让穿破了心脏的军人多活两天,这种奇迹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一间房子产生一部法律
今年六十岁的德克菲是非洲塞舌尔共和国的一位普通居民,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们都很懂事,也孝顺,这本来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只是最近她感到越来越揪心,因为随着外国资本的涌入,塞舌尔共和国的地价和房价也是越来越高。
德克菲有两套房子,大儿子结婚那年,有一套房被征收了,换来的征地款还能够在城市里买套婚房,可是第二套房被征收时,随着房价的飙升,征房款只够付首付了,这让德克菲很揪心,为了能让二儿子有新房,德克菲几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还负债累累。
德克菲觉得,是房地产商害得她生活越来越苦,如果这几套房不被征收,如果不是炒作使房价猛涨,他们都能稳定而安逸地生活着。可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被逼得家破人亡。于是,德克菲便把房地产商告上了法庭,要求降低房价,使居民有所居,生活有所依。
在法院的调解下,房地产商补偿了购房所需要的余款,但是德克菲并没有闲着,在塞舌尔共和国,像她这样的人不计其数,德克菲的遭遇也是他们的遭遇,但大多数人采取的是逆来顺受的态度。
德克菲决心改变这种现状,接下来的时间里,她来回奔走,终于组织了二十户居民,去和当地政府谈判。谈判的场景,很快成了各种媒体电视的热点新闻,德克菲希望政府能限制房价的飙升,当地政府则认为,房价的推动是经济增长和居民购房刚性需要直接拉动的,是正常而合理的。谈判最终失败,这让德克菲意识到,仅靠当地政府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接下来,德克菲和她的伙伴们便到中央政府请愿,在长达三十页的请愿书里,德克菲指出地方政府的无作为是房价飙升的始作俑者,她们希望能有一套法律来规范混乱的房地产市场。
德克菲的请愿,引起了塞舌尔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意识到,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来很可能出现国而不国、家无完家的动荡局面。
塞舌尔政府很快开始商议解决办法,经过一个月的商议,他们决定制定《房地产法》,以期规范混乱的房地产市场。
但是一部法律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塞舌尔政府找到德克菲,说明了原因,并表示在新法律产生之前,会出台一些条例,包括:征地前,房地产商必须以市场相应的价格补偿拆迁户,禁止地方政府抬高地价,禁止炒作房地产,国家保证居民有所居,但如果个人要买第二套房,必须将第一套房出售,凭出售合同方可再买新房等等。
包括德克菲在内的大多数塞舌尔居民,对中央政府出台的条例持赞同态度,许多地方政府也纷纷表示,将毫不犹豫地执行中央政府的决定,来确保国泰民安。
最新的情况是,《房地产法》已经起草完毕,进入了议会讨论阶段。
一间房子就可以让政府制定一部法律,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所有的政府行为,归根究底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很明显,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并不是德克菲有多大号召力,而是塞舌尔认识到了安有所居、活有所依对老百姓乃至对国家的重要性。
给别人一抹阳光,就是给自己一片财富
纽约有个年轻的姑娘纳西,一直想轰轰烈烈创一番自己的事业,她从学校出来后,就利用自己赚下的钱开了家皮鞋店,把店面装修得干净整齐,又做了很多宣传工作,原以为财运会滚滚而来,但结果却是门庭冷落。
她百思不得其解,按理说,鞋子选的都是最时髦的款式,店面也精心装饰了,广告宣传上也花了血本,但为什么就没有预想中的好呢?
一天下午,纳西关了店铺,来到公园散步,突然间很想大吃一顿。她从公园出来,看到一家餐厅前人头攒动,她好奇地走过去,进了店面后,才发现这个店面很有自己的特色,走进这家店后,就看到一排雕像,伙计说,这叫扫烦礼。来这里吃饭的人,可以预先把公司领导的头像放在这里,既可以吐口水还可以拿扫把打,直到心情舒畅之后才放心地去吃饭。
这一排雕像竟然吸引着附近数十平方公里的白领消费者,纳西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家餐厅的老板聪明极致,他卖的不仅仅是饭菜,更是开心,试想现在生活压力这么大,既能让自己填饱肚子,更能排解压力,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大受启发的纳西回到家后,开始筹备她的阳光计划。
此后,路过这里的人,就能看到路边一块巨大的招牌,上书四个字:阳光鞋店。走进店铺,是两块巨大的镜子,通过折射,房间里全是温暖的阳光,再加上地面和墙壁的颜色,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谁都没有想到,这次重组,给纳西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用一个顾客的话来说:“不知道为什么,一进这里,我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有那种回家的感觉。”纳西把二楼的小房间改成了休息阁,顾客来这里不仅可以买鞋,还可以喝咖啡,看报纸,聊天。
一年之后,纳西手上已经有百万资产,她并没有打住,而是先后在其他地方开了多家连锁鞋店,每年都能盈利千万美元。
现代都市人买东西,不仅是看实惠,更重要的是希望能买份快乐,纳西便是从别人饭店准备的一排雕像获得灵感,在自己的小店里融入了快乐的元素,从而使自己财源滚滚,正像她的品牌广告语说的那样:穿上鞋,走出去,一切重新开始。
所以,给别人一抹阳光的同时,其实也是给自己创造财富的机遇,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呢?
摘掉自己多余的花蕾
一个自认为优秀的年轻人跑去人才市场应聘,结果到处碰壁,郁闷之下,年轻人赌气回到家。父亲说:“要不,你跟我一起刷漆去?”年轻人不愿意,读了那么多书还去刷漆,那寒窗十六年,不是白读了?年轻人郁闷地想:为什么我那么优秀,懂得那么多,却没人想要我呢?
无聊的时候,年轻人干脆帮母亲种起了菜。在菜园的一角,种着很多黄瓜。每天,年轻人都坚持去浇水、施肥、除虫,一些串门的邻居鄙夷地说:“你们家大学生就只会种黄瓜啊?”他的脸红得像柿子一样,但他的心里在喊:“种黄瓜又如何,种黄瓜卖的价钱也会比你们高。”
在他的悉心照顾下,黄瓜越长越好,不多久,就爬满了瓜架,形成了一个碧绿的棚架,可观可赏,还可纳凉,后来就开满了密密麻麻的花。他心中可高兴了,可是,等瓜长大后,他却呆住了,那些黄瓜长得畸形瘦弱,没几个好看的。年轻人想不通,就去问父亲,父亲说:“下一次花开后,你去摘掉一些花。”年轻人很不解:“每一朵花都是一颗果实,这样摘掉多浪费啊!”但他还是依从父亲的提醒,摘掉了一些太过紧密的花。
摘花之后,年轻人又赶紧施了一些肥料。出乎意料的是,这些瓜长势喜人,一个个又大又长,拿到市场上很快就卖了个好价钱。
年轻人问父亲:“为什么摘掉一些花后,黄瓜就能长得又大又好看呢?”父亲笑了:“不摘多余的花,养分就分散了,不利于黄瓜的生长,因为养分就那么一点。”
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他想,找工作其实就像种黄瓜一样,找准那个点,才能有的放矢啊。从此,他不再迷茫,凭着自己在大学里所积累的营销知识很快在一家贸易公司站稳了脚跟。
是的,人生如瓜,时间便是养分,短暂的时间里不可能去谋求全面的发展,那就像摘花一样,找准自己熟悉的支点,在最擅长的领域,通过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摔跤摔出来的商机
2011年1月2日,德国西赛酒厂总裁萧伯特从英国啤酒协会的办公室门口走出来,一脸忧郁,他此行本来是想进一步拓展英国市场,但万万没想到对方以“没品位”这一理由明确拒绝了他。
萧伯特笑了笑,在蓝仙姑的发展历史中,这样的拒绝不知经历了多少,但每一次发展都越来越大。萧伯特找了个旅馆住下来。第二天上午,他提着一大箱蓝仙姑又走进了英国啤酒协会的办公室,此时里面聚集了很多人,原来他们是为后天的啤酒节来商议的。
萧伯特的出现,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立即有保安过来,推他出去,因为用力过大,萧伯特不慎从台阶上摔了下去,重重地落在了地上。
萧伯特被紧急送往了医院,索性只是外伤,没有生命之忧。当日下午,护士告诉他,英国啤酒协会的会长就在门口等候。萧伯特有些恼怒,做营销这么多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尴尬的事,住院是小事,但要被媒体知道了,破坏了公司的名誉,那是什么也补偿不了的损失啊。
突然间,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一张忧郁的脸顿时笑成了花的海洋。他立即拨打了新闻热线,把媒体记者请到病房,再让英国啤酒协会的会长进来。一进来,英国啤酒协会的会长又是道歉又是承诺承担全部的医药费,最后,还邀请萧伯特参加几天后的啤酒节。萧伯特摇头苦笑:“你看我这个样子,想去都去不成,不过,虽然我人去不了,但希望你们能把我的酒带进去,如果顾客喜欢,兴许我们能合作一次。”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聪明的记者立刻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
萧伯特把这张照片传给了德国西赛酒厂总部,并在下面附带了一句话:“看这些人真是执着,都推我进医院了,还念念不忘蓝仙姑。”他要求就用这张照片,给蓝仙姑做足舆论宣传。
西赛酒厂副总裁罗歇尔看到萧伯特传来的照片,不禁拍案而起:“这小子,这么绝的主意也能想得出来。”
于是,萧伯特在医院握手的照片和他的话语,被印成了精美的广告册,席卷了欧美的数个国家,在短短的时间里,蓝仙姑的销售量顿时涨了三成。
据悉,这幅广告被投放到英国后,虽然改成了“蓝仙姑,挡不住的魅力”,但这丝毫没影响顾客对它的追捧。2011年,蓝仙姑将在英国市场新装上市,目标直指35岁至55岁的女性消费者。看到销售量一天比一天好,萧伯特笑了,笑得很开心,虽然被推得摔了一跤,到现在还痛,但却成功地撬开了英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了,再疼,也幸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