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团”驻地是被誉为“塞上明珠”的青铜古镇。说起青铜古镇,当然离不开黄河。
黄河这条母亲河,自青藏高原奔流而下,从甘肃省的刘家峡进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蜿蜒穿过了牛首山,形成了8千米长,高出水面数十米的陡壁,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黄河金岸。
青铜古镇地势险峻,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重要,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青铜古镇名胜古迹众多,穆桂英点将台,黄河大铁桥,牛首山,秦长城遗址,贺兰山,祁连山以及成吉思汗古战场遗址。相传,汉代名将马贤和唐代名将李靖都曾在这里立下彪炳战功。
由于连年征战,当地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古人有诗云:“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回族最大的聚居地,在吴忠市回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还多,是有名的回民之乡。美丽富饶的回乡吴忠市位于宁夏平原的核心地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九曲黄河穿境而过,得益于两千年来黄河的润泽,造就了一幅既有小桥流水的塞外江南美景,又有大漠雄浑的西北壮美景色,素有“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最富数吴忠”之美誉,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黄河为吴忠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优秀的回族文化、民风民俗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红色经典文化、黄河水利文化、边塞军旅文化、移民文化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在这里屯兵垦荒、兴修水利、设富平县。汉唐盛世,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农耕桑麻,六畜兴旺,瓜果飘香。
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与西域边塞的回纥、铁勒等少数民族首领结为友好同盟,奠定了大唐“贞观之治”的千秋伟业。唐肃宗李亨在古灵州登基,平定“安史之乱”,由此确定了唐朝的中兴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地区政府加大了对宁夏建设的支持,建设沿黄经济带,打造“黄河金岸”,塞上江南变得日益富饶起来,辖区内厂矿众多,制造业发达。白纸、大米、枸杞、发菜、甘草、贺兰石、西瓜、羊肉和各类民族特抺产,驰名中外。
直到现在,王泉森还清楚的记得初入军营的第一顿饭。那天黄昏,大家坐着车在山谷河道里不知道颠簸了多久,左拐右转的驶入了营地。天已经黑了,大家的肚子也开始叫了。可不是嘛,一群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除了在没下火车前吃了一盒米饭外,都没进油水,不饿才怪。接兵干部赶紧联系炊事班,给大家准备点吃的。
不一会儿,炊事班就打来电话说可以开饭了。于是新兵们排着不甚整齐的队伍,迈着慵懒的步伐,就像一群散兵游勇一样,晃进了新兵连的小饭堂。然而,大家都没发现一个肩扛一杠三星的干部一直皱着眉头看着他们,好几次想张口说些什么,但还是强忍住了。随后,他跟着进了餐厅。
“开饭啦!开饭啦!”两个炊事员抬出来一个大大的保温桶,桶里是冒着热气腾腾的鸡蛋面,嘴里不停地大喊着。
突然闻到香喷喷的鸡蛋面,大家再也抑制不住肚子里的馋虫。顿时间,个个一下子甩掉了身上背包和装具,有的从包里掏出碗筷,有的抽出挎包里的牙缸,有的拿出喝水的杯子,纷纷涌上了保温桶。
“不要挤!不要抢!饭有的是。”炊事员一看新兵这个劲头,又好气,又好笑,在一旁好言好语的劝道。
看吧,现场一片混乱。有的新兵碗筷掉进桶里,有的新兵棉帽掉到桶里,有的新兵鼻涕滴到了桶里,有的……管它呢,只要能捞到面条,只要能填饱肚子,比什么都强,大家吃着碗里还眼巴巴地望着桶里。
这些人真没出息,好像没见过饭似的,你争我夺的,也不管别人,太丢人了。王泉森站在饭桌旁一动不动地观望着,心里也产生了厌烦感,虽然自己家里比较穷,可一家人从不抢饭吃,有好吃的东西兄弟姐妹们都相互推让,哪有过像这样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唉——,你这个小同志怎么在这儿傻站着,赶快去打饭呀!”那个一直冷眼旁观的干部走进饭堂后,观察了一下新兵就餐情况,发现王泉森像个木偶似的,无动于衷的看着新战友们抢饭、吃饭,自己就是不动一下。所以,就从新兵拥挤的人群中走到他的跟前,关切的问。
一个一杠三星,肯定是个大官吧。王泉森看了他一眼,有点畏惧的低着头,小声地说:“首长,我不饿,让战友们先吃吧。”
这小子傻乎乎的,大家都在狼吞虎咽,他说自己不饿,谁相信!高营长一下子来了兴趣,背着手、歪着头、斜了眼,上下打量了王泉森一番,笑嘻嘻地说:“你不饿是假的,赶快打饭去,我看着你吃饭!这是命令!”
王泉森一听首长发话了,迅速从挎包里取出了牙缸,一步迈到保温桶跟前。紧接着,用饭勺舀了一勺面汤盛到牙缸里。
“怎么都是汤,面条呢?”高营长走到跟前一看,发现王泉森牙缸没有一根面条,不禁问道。
“都吃完了,没有面条了!”王泉森一听问了实话,自己也不敢说假话,就如实向高营长回答。
“你这个老实的娃啊!这样下去以后要吃亏的,记住不管干什么,都要有个抢劲、拼劲,干什么也不要落在人后”。
“是,首长,我记住了!”王泉森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文明谦让的风格,不但没有得到首长的充分肯定,反而让他给挖苦和教育了一顿。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况且这些个新兵蛋子做得也有点过了,得借这个机会给他们好好上一课。于是高营长大声喊道:
“炊事班班长,你给我过来!”
“到!”炊事班里传出了老班长马忙生的应答声,随即一阵小跑跑了过来。
“你给这个新兵单独做一大碗鸡蛋面条,让他吃饱这军营第一顿饭!”高营长看着马班长,十分严肃地说了这句话。
“营长,你放心,我马上就做!”马班长说着,便转身跑进了炊事班。
高营长待新兵们饱了口福,洗好碗筷之后,操着浓重的河南方言道:“亲爱的新战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咱们二营新兵连,我叫高龙会,是分管你们二营新兵连分队长,从今儿个起,你们有啥事尽管跟我讲,我会尽力协调的。另外,刚才我看到你们吃饭的动作很难看,和地方老百姓没啥区别,倒像个活土匪,无组织,无纪律,根本不像个解放军战士,你们明天好好看看老战士们是怎么吃饭的,哪有像你们这样乱喊乱叫、乱抢乱夺的!”
话到这里,高营长稍停顿了一会儿,两只眼睛四周扫射了一遍,在场新兵都把头低了下去,紧接着,他又讲道:“不过,咱们这里有的同志就表现得非常突出,别人都去抢饭吃,他却在一旁看着,可我问他为啥不打饭,他说他不饿,让大家先吃,真让我感动!”高营长说着,右手一抬,食指一指,当众点道:“你们都瞧瞧,就是这个新同志,以后都要向他学习!”
此时此刻,当新战士们把视线集中到到王泉森身上时,个个顿时觉得比他矮了半截子,脸上羞得红红的。
唉,这个大官也是的,一顿饭没吃算个啥,我在家里下田劳动时,一天还有过两顿饭没吃,都没事。王泉森一听领导如此夸奖自己,心里也觉得挺不自在的。再加上新战友们那羡慕或嫉妒的不同眼光,也让他有种如刺在背的感觉。
“让让,让让,大海碗鸡蛋面来了!”“突然间,炊事班班长马忙生双手端着满满一大碗的鸡蛋面条应声而来……”
高营长见此,便意味深长地说:“我让咱炊事班同志又给这位新战友重做了一碗面条,让他填饱肚子,这是对他的奖励,大家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吧?”
王泉森看着满满一大碗面条端到眼前,而且碗里专门打了两个荷包蛋,味道让人馋得流口水,可在这么个场合下,在大家众目睽睽下吃饭,还真是大姑娘出嫁第一回,自己说啥也不好意思接手端碗。
“快点,烫死了,你这个兵真磨叽。”炊事班班长马忙生端着滚烫的瓷碗,站在王泉森面前等了又等,就是不见他伸手接碗,气得躁了起来。
“就是嘛,客气啥,连个饭碗都不敢端,还敢拿枪杀敌人!”
这时,站在一旁的高营长也说带刺的话,使出了激将法,暗中帮着炊事班班长马忙生使了劲。
“我豁出去了,无非大家看咱几眼,笑咱几声,瞅咱几眼,又能把咱咋了!不就吃碗面嘛!”王泉森心路宽了,一手托着大海碗,一手拿着铁筷子,张开大嘴,一口一个荷包蛋,一口一根长面条地咽了下去……“这就对了,当兵就得脸皮厚!当兵就得能吃饭!当兵就得有这股冲劲!当兵就得……”高营长一边给王泉森高声鼓励,一边给新兵旁敲侧击,现场气氛显得别具一格,引人注目,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给入伍的新兵上了第一课,引导他们迈出了第一步……初入军营,部队首长并没有盲目紧抓军事训练不放,而是不失时机地结合时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新入伍的战士参观由前老首长亲笔题词的军史馆、瞻仰英烈事迹、学习先进榜样、继承光荣传统、牢记职责使命,专门请来从老山前线下来的战斗英雄讲述革命故事,观摩刺杀操和擒敌拳课目汇报。
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刺激了新战士们爱军习武的热情和动力。王泉森也不例外,威武雄壮的表演让他感觉热血沸腾、心驰神往。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钢铁战士。
在新兵训练期间,王泉森就一直从严要求自己,锻炼过硬本领。别人练一遍两遍,他练十遍二十遍。但是,部队开始每天都练习队列动作,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这让急于想摸到沉甸甸的钢枪,想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练就一身过硬武艺的王泉森很是沮丧,“我是来当兵习武,上阵杀敌,保卫国家,建功军营的,天天练队列、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想起家人和乡亲们的殷切希望,他越发的迫不及待。”
怀着这样的疑问,他找到了指导员谢成,倾诉了心中的苦闷,谢指导员听了他的话笑了,摸摸他的头:“有这个疑问是正常的,我当时入伍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现在我把我的指导员当年说过的话,给你重复一遍。咱们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有着铁的纪律和要求,良好的军姿仪态,不仅能给人带来威武文明的印象,而且还能在养成良好姿态的过程中锻炼你的意志品质。
练军姿只是部队最基本的课目,如果连这么基础的课目,你都完成不好,那就更不要谈完成什么大项课目训练了”,听了谢指导员的话,王泉森似懂非懂,但是他明白了练好军姿也是很重要的,是成为一名合格战士的基础。
在以后的训练中,他从严从难要求自己:踢正步,他在脚面上放块砖,寒冬腊月练的汗流浃背。练军姿,靠着墙跟纠正被重担压弯的脊背,有时会站的因为低血糖而晕倒。练射击,枪管上挂上几个装满水的水壶,直到双手乏力打颤为止。练刺杀,他不局限于动作掌握熟练,还经常与关系好的同伴实战切磋、练战术,在沙石地上摸爬滚打,肘子、膝盖、手臂磨破了就抓把土抹上,衣服刮烂了就在晚上用针缝上……王泉森不只在军事训练上追求尽善尽美,在生活上,他积极帮助身边的战友,在学习中,他认真学习,参加政治教育的时候总是全神贯注,详细做好笔记……凭借过硬的思想素质和优异的表现,他很快就脱颖而出。在新兵训练结束时,他的各项考核成绩名列前茅,成为百名新兵中唯一获嘉奖的人。
“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句军营格言,在王泉森第一次听到后就成了他军旅生涯中的座右铭。新训结束后,王泉森被分配到步兵某团红三连。步兵的主要训练课目是:武装越野和器械训练。偏偏这两项都是他的弱项,长期的营养不良,使王泉森的身体底子并不强健,武装越野时的满身装具就好像一座大山压在了他的身上,让他步履维艰,难以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在上级组织的第一次越野考核时,王泉森远远地落在后面,拿上了他入伍以来的第一个倒数第一,性格好强的王泉森感觉非常的羞愧,是自己的原因使集体的荣誉受损,战友们理解的目光让他更感觉无地自容。
祸不单行,连里组织单杠一练习考核,身材矮小瘦弱的王泉森,勉强跳起来能够够得着单杠,但纤细的胳膊并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他完成整个动作。“0个,不合格”,无情的声音传入他的耳际,没有人会意识到这句话对王泉森是多么大的打击。
考核回来后,王泉森好几天都寡言少语,闷闷不乐,但是,在他的词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此后,王泉森虚心向老班长请教训练方法,不断给自己增加压力。早晨一个人悄悄起床,背上自己缝制的沙绑腿,手上各拿一块砖,围着分队的菜地跑,直到天蒙蒙亮了,他再偷偷回去。
中午午休的时候,王泉森又一个人到单杠那儿去拉单杠,刚开始实在拉不上去,他就紧紧地抓住杠子把自己吊在上边,咬紧牙关坚持,慢慢的能拉上一个,两个,三个了……晚上,他把脚垫在床沿上做俯卧撑,每一个都标标准准,身边有的战友“偷工减料”草草完成了训练任务就早早睡觉了,只剩他一个人一板一眼、一丝不苟的做完,而且别人做100个,他就做200个。
经过一个多月的刻苦训练,王泉森的单杠成绩终于合格了,但他没有满足,继续坚持加量训练,直到他破了全团的训练记录。随着下肢力量的增强,他勉强可以跟得上全连的步伐了,松了一口气,他仍然坚持晨跑,直到成为全团有名的“跑不死”。在同年兵里他流的汗最多、花的功夫最多,用的时间最多,当然出的成绩也最多,第一个当上了班长,入了党,立了功,并成为全连、全营、乃至全团官兵训练的标杆。
在荣誉面前,王泉森并没有失去方向,而是更加刻苦的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面对荣誉,不骄不躁,保持良好心态;面对班里战士,谦虚谨慎,虚心向他们学习;面对同年入伍兵,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军事训练上向尖子看齐,在生活上向简朴节约的同志看齐,在思想上向扎实肯干的人看齐。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由地方青年到合格革命战士的转变。
时年6月,全区掀起“大练兵”“大比武”的训练竞赛热潮,王泉森所在的部队也积极响应,并组织开展了营与营,连与连之间的评比竞赛。
身为分队训练尖子,自然是参加比武的不二人选,为了给分队争得荣誉,同时也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王泉森又开始了“特训”。早晨,当大家还沉浸在美梦之中,自己就悄悄起床,穿上沙背心,戴上沙绑腿,拿着杠铃片,围着营院练腿功。
中午,大家都午休了,又一个人来到器械室,练上肢力量,举杠铃,卧推、平推、俯卧撑;练摔跤,60公斤的沙人摔得风生水起,梆梆作响。晚上,点完名,战友们都早早就洗漱睡觉了,王泉森雷打不动的去拉单杠,靠着一股爆发力,尽全力能拉多少拉多少,实在拉不上去了,就吊在杠子上歇一会,等缓过来了,又开始继续拉。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泉森的身体素质和军事技能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日益突出,在分队组织的内部考核中,他取得了十三个课目中的九个单项第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但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在比武赛场上一展身手时,意外发生了,在拉单杠时,由于用力过猛,而单杠架又常年失修,有些老化,竟然被他硬生生给拉倒了,当场被单杠砸倒在地,左臂下意识的撑地时应力性骨折,身体多处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