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3700000010

第10章 希特勒为何放了英法联军一马(2)

l940年1月10日,德军总参谋部一名携带德军准备攻击西方国家秘密计划的军官因座机迷航而在比利时迫降,该计划落入英法手中。在意外获得德国准备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文件后,同盟国的军事顾问却把它看做是德国的故意安排,是用来欺骗同盟国的。令人想不通的是,即使这时德国使用欺骗伎俩,那么大敌当前,联军的统帅部也要对自己原来的计划加以修改,因为德国统帅部必定会对其攻击重点作出某种改变。但是联军统帅部对于自己的计划既不作任何的修改,也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最后,德国改变了进攻计划,突然出现在法国一直认为的天然屏障、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难以逾越的阿登地区,给了英法联军毁灭性的打击,最终导致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3.40万大军逃生揭秘

撤回本土的英军。他们经历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令人不解的是,正当德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占领法国北部,并且已经从敌人的基地切断英法军队之后,几十万的英法军队被围困在敦刻尔克这个地域狭小的港口中,德军的坦克部队刚要冲入敦刻尔克实施扫荡的时候,希特勒却命令他的军队停止了攻击,结果,让英国军队在这唯一的退路上撤出了22.4万人,法国撤出了11.4万人。用英国人的话说,这是“敦刻尔克奇迹”。但事实是,正当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可以挽救英法军队的时候,希特勒的行动却保住了他们的生命。正是这些从德国手中逃出的英国军队才使得其有实力继续作战,并保留着足够的人力来防守海岸和应付侵略的威胁。同时也为5年后希特勒本人和**德国的最后覆灭留下了祸根。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希特勒发出这个决定命运的命令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令人十分费解。

史学家在对此事进行长期的研究探索中,已经发现了足够的证据。他们不仅能够把前后的经过编成一条完整的链条,而且对于导致这个最后决定的一连串理由也找到了恰当的解释。

英国著名的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针对这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如下剖析:

从大量的历史资料来看,这个“奇迹”的发生跟希特勒的复杂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是受到其他人物思想活动的影响。

1940年5月24日上午,希特勒在视察中会见了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伦德施泰特。伦德施泰特是一位谨慎的战略家,他对于一切不利的因素都总是很小心地决不放过,且一向都是避免在乐观的时候犯错误。正是这个原因,希特勒把他看做是很好的帮手,他可以向希特勒提供冷静的平衡的判断,而这正是希特勒所缺乏的。

伦德施泰特在汇报情况时,特别提出由于长时间和迅速的行动,坦克的实力已经减弱,并且指出从南北两面都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尤其是南面。

希特勒对于伦德施泰特的慎重态度表示“完全同意”,并也强调保存装甲部队以供未来作战之用是很重要的。下午他回到自己的统帅部后,就立即召见陆军总司令哈尔德,命令其暂停进攻。哈尔德在他的日记中伤感地写道:“由装甲和摩托化部队所组成的右翼,在其前面已无敌人,现在已经在元首的直接命令下停止不前,至于解决被围敌人的任务则准备留交给空军去完成!”

有人可能会认为希特勒的暂停命令是受到伦德施泰特的影响,其实不然。假使希特勒已经感觉到他的这个命令是受到伦德施泰特的影响,那么在英国军队逃走之后,为了替自己所作的决定找借口时,他必然会提到这一点,因为他最喜欢把一切过错推到别人身上。但是这一次他却在事后的解释中从未提到伦德施泰特的意见是其中因素之一。这种反面的证据很重要。

也有人认为,很可能当希特勒前往伦德施泰特总部之前,他的内心里就有了一种打算。其目的是想替他自己的想法寻找进一步的合理解释,以便作为强迫哈尔德等人改变计划的根据。如果在这之前还受过其他人的影响,那他们就是凯特尔和约德尔,他们是希特勒大本营中的主要军事首脑。当时瓦利蒙特听到停止攻击命令的传闻,就向约德尔询问原因,约德尔向其证实了命令的真实性,事后瓦利蒙特在自己的记载中提到了这件事情:

约德尔强调希特勒、凯尔特和他本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作战的经验证明,装甲部队是不能在沼泽地中使用,那样是要受到重大损失的,因为各装甲部队的实力已相对减弱,而且即将发动的第二阶段对法国的攻势中,他们还有其他重要的任务。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对希特勒这个决定的影响。瓦利蒙特在记载中说:

“不过在当时,我发现另外一个有关暂停命令的原因——即戈林此时出现了,并向元首保证他的空军可以从天空封锁海边的退路,以完成合围的任务。他毫无疑问地把自己军种的威力估计得过高了。”

凭借戈林在**党内不可动摇的副领袖地位,最终使得围剿敦刻尔克的任务落在了空军的手里。后来,曾经强烈反对过这个命令的古德里安特别指出:“我想促使希特勒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为戈林的虚荣心。”

有证据显示,后来德国空军在使用上也没有发挥全部的力量。一些德国空军将领说,希特勒在这一方面如同制止地面部队一样加以限制。

因此,有高层怀疑在希特勒的军事理由的背后是否还有政治动机的存在。时任伦德施泰特总部作战处长的布鲁门特里特对希特勒在访问集团军总部时的讲话作了记录,他认为这个讲话也许能窥视希特勒的思想脉胳:

“希特勒的精神非常好,他承认这次战役的过程的确是一个奇迹,并告诉我们他相信战争在6个月内就可以结束。此后他就想和法国签订一项合理的合约,于是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途径也就畅通无阻了。”

“他说到对大英帝国的赞赏,其存在的必要,以及英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这一席话真是让我们大感惊异。他耸一耸肩说,这个帝国在创立时所使用的手段固然并不太光明,但却也是时势所迫,无可奈何的。他把大英帝国和天主教会相比较,并说二者对于世界的安定都是必要的因素,他又说他对于英国要求的不多,仅是它应该承认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而已;德国旧殖民地的归还是固所愿也,但却非必要,他甚至表示如果英国在任何其他地区遭遇困难时,他还愿意提供武力的支援。他指出殖民地只不过是一个威望的问题,因为它们在战争中是无法守住的,而且也很少有德国人愿意到热带去生活。”

“他的结论是,他的目的是想站在英国人认为可以接受的立场上,来和英国谋求和平。”

布鲁门特里特在其后的回忆中时常提到这一次谈话。他感到希特勒之所以突然作出停止攻击的命令,是其政治计划中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想使和平可以比较容易达成。假如英国远征军在敦刻尔克全部被歼,那么英国人就会认为他们的光荣受了一次严重的侮辱,就会拼命地雪耻了。让他们逃跑也许是希特勒想要安抚英国人的一种手段。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对英国的态度是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希特勒的个性是很复杂的,所以没有一个单独的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史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分析当时希特勒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一是他想保全坦克的实力以供下一场战斗之用;二是他对敦刻尔克地区的沼泽心有余悸,因为一战时有过这样的教训;三是戈林对于空军的威力作了过高的估计和过分夸大了;四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有某种政治理由,但它和军事线索交织在了一起,而不易被发现。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英法联军几十万人的绝处逢生。仔细想一想,英国人狂欢的“奇迹”不过是这么回事,不由令人大跌眼镜。不过英国人的确有理由高兴,毕竟那么多人死里逃生,且为反击希特勒保存了力量。

同类推荐
  • 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军事奇书,自问世以来即被奉为“兵经 ”,它不仅对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 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兵学史上,《孙子兵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 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作为一部军事圣典,它一直被 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这部百家兵法之始祖,曾造 就了一批批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无论是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还是 近代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军事、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都无一 例外地受到了孙子谋略思想的启发。在短短6000字里,《孙子兵书》把人 类的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于我们的面前。
  •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

    在经历生离死别后,植物人唐心怡终于醒了,为了爱人逐渐颓废的兵王何晨光也因此回来了,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同时,唐心怡的醒来也唤醒了何晨光的斗志,一代兵王也逐渐成熟起来了,在以后的作战任务中也越战越勇,尽显军人的铁骨军魂,若干年后何晨光之子何晨心也毅然参军,之后进入特种部队,一代更比一代强。
  •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三十六计(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等。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防备得周全严密,往往容易大意,常见的事情就不会引起怀疑。机密往往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极大公开的事物里有极大的机密。
  • 诡刺

    诡刺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为受伤队友实施急救的队医,代号中一般会有“衫”字,比如驻外维和部队中的“蓝衫”。而在战场上拥有超强进攻能力,无论投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单独完各成各种作战任务的综合精英,被称为“刺”。而风影楼,他的代号是……诡刺!
热门推荐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拽丫头,校草是你的专属

    会是怎样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密不可分的八大家族。从娃娃亲到相遇、相识到相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篮神

    篮神

    打包系统,使持有者拥有打包能力,只要通过斗牛的方式赢下对手,就会打落对手身上的技能包,例如小飞侠单打包(拥有一百种方式得分)、萌库三分包(要的就是三分颜.射)、哈登碰瓷包(你懂的)等等。唐帅,CUBA的一个饮水机球员,意外的获得了打包系统,从此开始打(ni)包(xi)之旅。肖华:NBA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一个中国人统治了这个联盟。这是一个饮水机,成为篮球之神的故事。读者群:347152190;订阅群:539855046(进群需全订截图)ps1:已有百万字完本作品《重生之安东尼》,人品有保证,尽请放心收藏阅读。ps2:一个舵主加一更...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4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6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捕鬼师

    捕鬼师

    沉寂于大陆中的秘法修行者,统治了秘法大陆的人群,他们,有着一个很是平凡的名称——捕鬼师。虽然这群人的名称有些俗气,但却也正是他们,才能在鬼怪盛行的异界,为人类打下了强者这一称呼。
  • 红楼之玉润冰炎

    红楼之玉润冰炎

    却说黛玉在京城接到林如海病重的信函,心中又急又怕,无措的直掉眼泪,说着要回江南。贾母也是大惊,连忙命贾琏收拾妥当,护送黛玉回江南去。黛玉心中焦急,只是略微收拾了一些细软,带着从家里带来的王嬷嬷和雪雁,就连紫鹃也没有带直奔江南而去。“姑娘莫要担心,老爷定然会没事的。”船舱里,雪雁细心地安慰着黛玉,眼看着这几天下来姑娘原本就薄弱的身子又瘦了一圈,让她心里又是着急有事担忧却也不可奈何。黛玉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