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靠作为赢得一席之地
如今大学生、硕士生遍地走,博士也是一抓一大把,到处是人才,就职竞争愈演愈激烈。在这种形势之下,在一家稍有点影响力单位和略有知名度的组织里找到赖以容身的一席之地,就已很不容易,在短期内晋升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去就更是难上加难。
到底靠什么谋得自己心仪的职位,能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不断晋升到更高的位子上去呢?
有人说,靠学历,有一张金光闪闪的学位证书就一切OK;
有人说,靠关系,只要"朝"里有人,就好作"官";
有人说,靠口才,只要应聘时口若悬河,说得天花乱坠,领导就会"袭颜大开";
还有人说,靠拍马溜须,把上属忽悠"晕"了,自然会受到重用,不断地"升官、发财"……
然而,实践证明,这些东西在今天似乎效用不大了。其实,更多时候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点,少说一点,多做一点,靠实实在在的作为更有着落。
2006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蔡玳求职之途一番坎坷。
在几次求职碰壁后,蔡玳经反复思考,认识到阻碍自己求职的东西是没有在其他单位做出过出色业绩,所以没有办法向招聘方证实自己的能力。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蔡玳调整了自己的求职策略:那就是在3个月试用期期间内不要任何报酬!她知道,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吸引招聘者的目光,给自己一个展示的机会;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干,有所作为,就会为自己的事业开辟出广阔的前景。
当蔡玳又一次走进人才市场时,她直接找到了国内一家很有名的大企业的人事部经理,递上了自己的简历和相关资料。经理看完之后习惯性地询问蔡玳在待遇方面的要求,蔡玳告诉他,她对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在试用期内可以不要任何薪酬,只希望能够得到一个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
在人事部经理接待过的应聘者中,像蔡玳这种情况的还是第一个。所以很不无惊讶地问:"不要薪酬,为什么呢?"
"因为我想争取到在贵单位工作的机会,可是以我现在的资历来看,这个希望并不大,因为我的工作经验比较少,我拿不出以往的成功业绩来使你们信服。所以,我要用我的薪酬作赌注,然后用这个机会,有所作为,干出一番业绩来,用事实来证明自己是优秀的。"
人事部经理很满意地说:"好吧,你被录用了,但并不是因为你不要报酬,而是因为你的勇气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上班后,蔡玳被安排做了一个业务经理的助手,从事类似于秘书一样的工作。她经常加班加点地让自己超额完成任务,渐渐得到同事和上司的赞许。
有一次,单位派出包括业务经理在内的几名业务骨干去和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洽谈合作项目,由于这家外资企业非常有名,所以,单位上下所有人都非常紧张。虽然蔡玳并没有参加这次洽谈,但她还是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这家公司的详细资料,整理出了数万字的关于这家外企的最新报告。
也就在第二天,业务经理传真过来,急切地要一份关于该外企的最新、最详细、最全面的资料。半小时之后,蔡玳就把资料全部传真了过去。"你做得太好了!"业务经理说。
因与外商的谈判非常成功,蔡玳的那份资料起了关键的作用。为此,领导在例会上专门表扬了她,给她发了数额不菲的奖金,并当场宣布免掉她的试用期。
2007年初,蔡玳业绩斐然,已被晋升为这家大型电子公司的部门经理了。
就算凭面试时的良好形象有幸进入了某个单位,赢得"试用期"的机会,但如果没有作为,拿不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也是枉然。其实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对招聘来的部分员工"试后不用"的根本原因。
即使"试用期"过关,但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大的作为,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建树,也很难晋升到一个较高的地位上去;不但不能晋升,而且会面临着随时被解雇的危险。
太多太多的事例昭示:在当今的机关单位和企业组织里,要想赢得一席之地,要想脱颖而出、身居高位,必须靠拿得出、看得的作为。作为和业绩是"硬件",没有这一"硬件",靠其他的一切都行不通、吃不开。
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体制的僵化,一个人只要跨入机关单位,跨入国营企业,就有"铁饭碗"作保障,几乎和进"养老院"差不多,"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日子过得也悠哉悠哉。
而今世道早变,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铁饭碗"早已被打破,没有作为者,恐怕连个"泥饭碗"也捞不到;而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别人就会抢着给你"金饭碗",让你坐上等位子、"头把交椅"。
计划经济时代还有一大现象,就是要爬上一个较高的位子,没有作为不要紧,只要熬出时间、有资历就行;没有业绩不要紧,只要博得上司"欢心"、有关系就行。
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打破了这种论资历排辈、任人唯亲的格局。一个人不作为、业绩平庸,混得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面临下岗和失业的危险;也没有几个领导者会凭一己之好恶,唯亲是用,把平庸无为者推上重要位子,而拿组织的前途命运开玩笑。
总之,在当今时代,"铁饭碗"没了,资历靠不住,关系靠不住,拍马溜须更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真本事,是业绩,是大有所为。有作为,就有施展才干的一席之地;有大的作为,才会有广阔的晋升前景。
2、学位不等于地位
"我是硕士学位,理应坐在那个位子上!"
"我重点大学本科生,凭什么受他这样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人领导!"
……
在当今的职场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牢骚,有些学士、硕士,甚至博士、"海归",深为自己怀中揣的金光闪闪的学位证书惋惜,为自己不被任用到一个重要的位子上而鸣不平。在这些人看来,"学位"与"位子"是成比例的,高学位者理应一进组织就占据一个高位子,低学历、无学历者,永远应该沉沦于"下位"。
按照这些人的这套理论,那么,连初中都未读完的李嘉诚就不应该成为"华人首富",勤杂工出身没有进过正规大学的吴士宏就不应该成为"打工皇后",大学肆业的比尔·盖茨没有资格做"微软"总裁。甚至只有中师学历的毛泽东也无法登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位子。
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李嘉诚、吴士宏靠自己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能力,靠自己在工作中杰出的作为,从最底层冲到了最高位。
毛泽东到湖南师范入学时已经21岁,毕业时都25岁了。他在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成绩,文、史两科极佳,但他不喜欢的学、没下功夫学的科目则极糟,如数学、物理、英语、静物写生等课程,都得过极差的成绩。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北上北京,经人介绍到北大图书馆当了名小职员。他后来回忆说:"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一直备受排挤。在当时的党内,毛泽东的学历、资历和社会影响,都远远赶不上陈独秀、王明、博古、张国焘等人。
但是,毛泽东靠他在实践中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靠在任何一所大学里都学不到的综合能力,更是靠自己惊世骇俗的大作为,逐一战胜那些学历远远高于他的竞争对手,一步步走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应试教育遭到了当今许多有识之士的口诛笔伐,应试教育的危害之一就是造就了一批高学位低能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些人手中的学位是一流的,对付考试很有一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下,当然在工作实践中难有作为。
深圳市的某机关同时招了一位"海归"和一位普通本科生,工作一段时间后领导让他俩各写一份周小结总结报告。
那位学位较低的本科生报告书写得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领导看后大悦。
然而,让领导大跌眼镜的是那位"海归",不知是哪根神经出了问题,简短的周小结报告书竟然被他写成了一篇论文。不说内容是否全面,单那长长八页纸就让人吓了一跳,惊得领导一愣!众人也陷入了疑问:他是不是读书读傻了?
其实领导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考查他们的真正能力,以物色一位办公室秘书。结果这一诱人的位子与那位学位很高的"海归"无缘,而学位较低的本科生成了合适的人选。
学位只是指你受教育的程度,但不代表你的能力,更不代表着你未来的作为。决定一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的,不是学位的高低,而是真枪实弹的解决难题的能力,是你实实在在的作为,是你为本单位本部门所做出的贡献,是你能为组织创造的效益。在当今这个学位、文凭漫天飞的时代,这几乎成为许多组织和机构的领导者提拔人才的共识。
天津市的某所四星级酒店,2005年末同时招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年龄虽然相仿,但学位却相去甚远:一位是硕士,一位是高中毕业生。但到2007年初,高中毕业生被任命为前台经理,而那位"硕士"先生早在半年前就被"炒"掉了。
有人觉得很纳闷,便向酒店的总裁请教个中奥秘。总裁说:"组织用人有两点:第一,能迅速带来效益;第二,能踏踏实实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对一个饭店来说,就是看你有没有招揽客源的能力……这要看你的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办事能力、统筹安排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外语会话能力。而这些在档案袋里是看不出来的,在学位证书上也是看不出来的。"
英雄所见略同。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董事长和执行主管之一理查德·芝罗也说:"仅有聪明是不能把任何人带到理想的职位的。今天商业界的领导人士其高考分并不理想。"
当然,如果你有很高的学位,是一件好事,和比你学位低的人比较起来,你有一个高起点;如果在加上你的努力、你的作为,那么很容易节节晋升。但是如果躺在学位上睡大觉,认为学位决定一切,不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拼搏,不作为,就不会有任何地位。
3、多点作为,多次机会
在市场经济时代,"等价原则"处处被遵循,即你付给我一元钱,我给你一元钱的货;你付给我一千元,我给一千元的货。如果你给我一千元,我付给你一千五百元的货,我就"吃亏"。
许多人在工作中也严格地按"等价原则"办事:我给组织工作,我付出一分劳动,就应获得相应的报酬;组织付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我多干一点工作,就应立竿见影多一份报酬。
就"等价原则"的本身而言,这种人的想法天经地义,一点没错。但是,为什么同在一家单位,同处一级,同在一个办公室,干着差不多的工作,某人某一天突然被晋升,拥有更高的地位,拿着更高的薪水;而有的人被降到更低的地位,甚至还被降了薪水呢?
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前者不太计较"等价原则",他们平时多做了一点点,正由于比后者多出来的这一点点的作为,为自己赢得了晋升到更高地位的机会。
2007年12月,国内某出版社的发行部主任带领一支队伍参加某国际图书博览会。
在开展之前,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展位设计和布置、图书排列、资料整理和分装等,需要加班加点地工作。可发行部主任带去的大多数人,一到下班时间,就溜回宾馆去了,或者逛大街去了。
发行部主任要求他们加加班,他们竟然说:"没加班工资,凭什么干啊!"
在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出版社社长亲自来到展场,检查展场的布置情况。
到达展场,已经是凌晨一点,让出版社社长感动的是,发行部主任和一名发行人员正挥汗如雨地为展场地面打蜡。
社长指着那个人问发行部主任:"他是在你的要求下才留下来工作的吗?"
发行部主任说:"他叫尤为,是主动留下来工作的,在他留下来时,其他发行人员一个劲地嘲笑他:"傻瓜,你卖什么命啊,领导不在这里,你累死老板也不会看到啊!还不如回宾馆美美地睡上一觉!""
社长听了这番话没吭声,只是招呼他的秘书和其他几名随行人员加入到劳动中去。
但是博览会结束后,一回到出版社,社长就降级使用了那天晚上没有参加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与此同时,将与发行部主任一同打扫卫生的那名普通员工尤为提拔为广东为中心南方市场的区域主管。
在工作中,你所获取的,不仅仅是工资,更重要的是晋升的机会。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时时刻刻在脑子里计算自己所得的报酬。他们更愿意多一点作为,愿意多付出一些。这些人,在斤斤计较"等价原则"的人看来,无疑是太傻、太吃亏。但"太傻"的人,往往飞黄腾达,吃小亏的人从来不会吃大亏。从来不肯吃小亏的人,却往往要吃大亏--占得一时的便宜,偷得一时之闲,却丧失了大好的向高位晋升的机会!
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员工,在他们主动多做出一点的时候,在他们默默吃亏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被领导看到。但他们长期这样主动地比别人多一点作为,总有被看到的时候。
同理,那些多点作为就"叫屈"的人,那些偷奸耍滑的人,也不是每次都被上司看到,但总有被看到的时候;只要被看到一次,这样的人向更高地位攀升的路就堵死了,甚至会面临被"炒"的厄运。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离领导太远,再多一些作为也始终没有被他看到。不过别担心,乐于多一点点作为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这个领导看不到,也许另一个"贵人"就会看到。
在很多时候,多点作为,命运就会改变。因为多做一点就多一次机会,如果你每天多做一点,那么你就每天都面临着更多的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事实上,在工作与报酬的平衡关系上,一个乐于比别人多一点作为的人永远也不会吃亏。今天,你多付出了一份劳动,你多做了一点作为,可能你没有得到一份回报。但在明天,你一定能得到超额的回报。除了薪金回报外,你还得到能力和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你会为自己赢得更高的地位。
说到底,"等价原则"从来没有被否定,回报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作为!
4、业绩才是硬道理
"铁人"王进喜曾被树立为一个时代的精神楷模,被多次评为劳动模范,多次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即使到了今天,他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仍然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那么,他靠的是什么呢?他靠得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的让常人难以想象的业绩,靠得是那惊天动地的大作为。
王进喜是甘肃玉门人,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当上了国营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的石油工人、副司钻。1956年升任1259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中国的钻井技术还很落后,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钻透祁连山,玉门关上立标杆"的口号。
1958年,他领导1259钻井队创造了月钻井5000米的全国纪录,成为中国中型钻机最高标杆单位,荣获"卫星井队"红旗,被命名为"钢铁井队"。
1960年,我国发现了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59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