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说到的事情必须做到,除非不可抗力”,柳传志首先这样约束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人。的确,联想公司在柳传志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20万元的企业发展为有上百个亿的大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子工业的龙头老大,而柳传志也被人们看做“民族英雄”,成为一个具有崇高威望的企业领导人,这与柳传志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格是分不开的。
现代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为其专著《有效的领导者》一书再版作序时指出:“一般的管理学著作谈的都是如何管理别人,本书的目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个有能力管好别人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而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好的领导者。事实上,人们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领导者去管好他们的组织和机构。从很大意义上说,管理是树立榜样。那些不知道怎样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的领导者树立了错误的榜样。”
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这便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这表示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
“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从“修己”--领导者的自我管理,到“安人”--感化员工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主动修身养性,循序渐进,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方式。
培植人格魅力根基,用品德统帅才华
金世宗完颜雍,虽然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却信奉儒学,以“德治”作为自己的治国原则。他实施“德治”宗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使社会得到安定,在安定中求得稳步发展。
金朝初年,皇帝的护卫亲军,年龄大了后都得改任地方临民官。金世宗对此提出异议,说:“护卫都是武人,有的连字都不会写,怎能治民呢?天子以黎民百姓为赤子,不能亲自过问每家的事,只能依靠各级官员。明知官员不称职而强授之,老百姓会说朕什么呢?”于是命令护卫皆改任他职。世宗本人躬行节俭,很大程度上也是从爱民的角度出发的。他曾说过:“朕如果想使饮食丰盛,每天宰五十只羊也能办得到。但一想到浪费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就于心不忍。”
元妃李氏死,金世宗到兴德宫举行葬礼。他见街市上十分冷落,就对随行的大臣们说:“不应因元妃之丧而影响了百姓的生计,让他们照常营业。”还有一次,世宗因事驾幸兴德宫,朝官们请他走前门,金世宗怕出行的队伍妨碍了市民的生业,便改从别的路走。
金世宗始终把“德治”看做是社稷的根基,身体力行,使得金朝出现了一段时期的繁荣局面。这使他自己在历史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金史·世宗本纪》对他的评价是:金世宗由于在位前长期在地方任职,所以十分了解国家祸乱的原因,知道管理官吏的得失,即位五年,就实现了南北和平,与民休息;接着躬行节俭,推崇孝悌,讲信赏罚,重视农桑,谨慎挑选官员,严格督查责任。他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治国利民,真可以称得上是“得君之道”,当时就被人称为“小尧舜”。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说领导者以道德来治理国家,他就会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安居在其位置上,而众星都环绕并拱卫着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德乃为人之本,本固则德厚,德厚则威高。”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立业之本,是人格魅力之基。有道德、品德,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吸引力,就有凝聚力,就有感召力,就能够成为一个核心,就能够被众人拥戴,就会形成权威。
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才华是让品德良好的人更加出色的凭借,而品德则是有才华之人的统帅。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员工往往对老板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了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如果老板道德品质低下,即使他的职位再高、资历再深、能力再强,也会失去威信和影响力,从而失去对员工的有效管理。
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指出:“重要领导人在道德品质方面,哪怕是最小的缺陷都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只有那些有德的领导者,才能被称为一流的领导者。
成都恩威集团公司总裁薛永新十分强调人生经营,其目的就是讲明领导者的道德素质的极端重要性。他用佛家的“四无量心”来修养自己的身心。所谓修“四无量心”就是培养“仁爱”之心。修“四无量心”就要排除“十恶八邪”,走“八正道”。“八邪”,指邪见、邪思维、邪语、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邪业。“八正道”,指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薛永新认为:“高尚的道德像生命一样宝贵。因为没有高尚的道德,宝贵的生命就很容易在人生的海洋中迷失、淹没、断送。人生离不开好的品德,就像生命离不开一颗好的心脏一样。高尚的品德,就是人生健强的心脏。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它,人生就完了。”
彼得·德鲁克说:“领导者成功的根源不在财富,不在地位,而在内心。”
开垦魅力的沃土,灌输品格的力量
领导要做到以德服人,就不能不强调人格的力量。人格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力量,领导者只有依靠其人格所产生的威望(地位和权力难以产生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员工。
中国人重视“以德服人”,而不是“以才服人”或“以力服人”,就是要求领导者要用自己的高尚宽厚的人格感化对方,使其心甘情愿地服从自己。这一管理思想是建立在领导者的道德感化基础之上的,领导者的道德越高尚,对于被领导者的感应性也就越大。
彼得·德鲁克主张:“品格是发挥领导力的手段。”德行具有精神、意志和感情的一种性质,它们慢慢地灌输品格的力量和人格的稳定。
1994年6月,进入华为的金森林正赶上C&C08数字机问世,经过了紧张而有序的短期技术培训以后,他被分到总测车间。7月的一个晚上,由于用户板厚膜电路来料不良,测试进度非常缓慢。吃夜宵的时间过了很久,所有的测试人员都还沉浸在测试中,没有一个人去用餐。将近午夜12点,车间的门开了,一位五十来岁食堂大师傅模样的人领着几个食堂工作人员推着餐车进来了,他一边给盛饭,热情地招呼大家喝点鸡汤,一边要大家注意休息不要太熬夜。也许是吃了夜宵的缘故,后面的测试居然比较顺利,在不到一点钟的时候就全部测完了。
8月的一天快下班时,部门领导通知金森林晚上七点去参加新员工座谈会。会议主持人宣布座谈会开始,并兴奋地告诉大家,今天有幸请到了公司总裁参加新员工座谈会。在掌声中,金森林诧异地发现那个他一直以为是食堂“大师傅”的人站了起来,对着与会人员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欢迎大家来到华为公司,我叫任正非,希望大家喜欢华为公司。”他边说边走到大家面前,从口袋里拿出一大迭名片,一个个将名片递过去,并与新员工们一一握手致意。
名片发毕,任正非开始给新员工讲话,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其中一段话让金森林记忆尤为深刻:“我希望大家在十年以后还保留我的名片,把华为当成自己的家,尽管目前大家的岗位不一样,但我希望你们踏踏实实地干好它,就如法国的焊接工人一样,一辈子做焊接,直到做成世界一流的焊接专家,我期待着大家的成功。”
现在金森林仍然保留着那张名片,每当看到它,他的眼前便浮现出那段紧张而又令人难忘的日子。
权力不会自动点燃你的魅力,有权力并不意味着你有某种魅力可以掌握人心。一个员工愿意为他的老板或企业竭尽全力工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老板所拥有的个人魅力像磁铁般吸引了他的心,激励他勇往直前。
《道德经》上讲:“君子以厚德载物。”具有优秀品德的老板自然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力量有时看得到有时看不到,但只要你一进入其间,即使他不说一句话,你仍然能感觉到那“看到的内心深处的力量。”
有魅力的老板才有感召力,有感召力的老板往往有魅力。
你可能会听到一个下属说:“你和他在一起待上一分钟,你就能感受到他浑身散发出来的光和热。我之所以卖命努力,那是因为他强大的魅力深深吸引我。”
曾经在一个报告会上,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在现实世界里,众所皆知的一流领导者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一种罕见的人格特质,他们处处展现出魅力领袖的风范。他们不但能激发下属们的工作意愿,而且具有高超的沟通能力,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浑身散发出热情洋溢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他带领团队屡创佳绩,拥有一连串骄人的辉煌成就。运用奖赏力与强制力来领导,也许有效,但是如果你要提高自己的领导魅力,赢得众人的尊重和喜爱,我建议你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影响和争取下属的心。假如你们之一谁能做到这点,谁就能成为一位成功的领导人,而且也可能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做管理工作,须知权力产生的威信常常会因为职位的变化而改变,而因为优秀品德和人格魅力带来的威信、敬重、感召力、凝聚力却不会轻易改变。前者属于职务内权威,具有强制性,他不得不服从;后者属于职务外威信,与组织和职务没有关系,他的服从和认可完全是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无怨无悔的。前者如同“捆绑夫妻”,面和心不和,口服心不服;后者如同“自由恋爱”,铁了心牵手,上刀山下火海义无反顾,面不改色心不跳。这时候精神感召力的巨大作用远远超越了金钱以及其他利益带给人的激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法则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人格魅力远胜于权力。老板要想团结、凝聚所有的成员,就要“注重人格的感化力,以德才能服人,而不是借权威管人”。只有这样,员工们才会信任并敬仰他,企业内部也才会出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有一方魅力的沃土,等待你去开垦。”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自己的领导魅力,以仁德征服人心,以正直换取信任,以诚实赢得尊重,以无私获取追随,是每个领导者提高内在道德素质,树立良好外在形象的必修课。
正所谓: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熔铸如金品格,放射磁石般的吸引力
品格,也就是人的品质性格,包括人的品性和品行,既体现人的性格,也表现人道德的行为。领导者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领导者的一切言行之中。
人的品格高下直接决定人的能力素质高低,领导者的品格同样影响其领导力。优良的品格不仅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素质要求,也是领导影响力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者的领导力由公信力、感召力、意志力、魄力、专业能力等因素决定。领导力是一种获得追随者的能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远见卓识,他的任务就是告诉追随者们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它需要令人信服的表率作用,领导不仅是领袖,也是导师。导师不仅要告诉追随者应该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容易使被领导者产生亲近感和信赖感,并诱导他们去模仿和认同,从而产生更巨大的号召力、鼓舞力和说服力。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是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信、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能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领导别人。”
哈佛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比尔·乔治在采访了125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功领导者后,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道德上的完善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成为合格的领导者,这同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政治家需要良好的品格,因为他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同样领导者也需要实现有效的领导,因此领导者同样需要良好的品格。
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在政治生涯开始时便追随圣雄甘地,支持甘地所领导的运动。甘地本人对他十分欣赏,寄予厚望。甘地经常和尼赫鲁在各种问题上交换意见,主动提拔他担任领导职务,由于甘地的作用,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地位迅速提高。尼赫鲁虽然9次被捕入狱,但是他从未放弃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更加可贵的是,尼赫鲁并不盲目地追随甘地,他不怕困难,对欧洲进行了考察,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早已超过甘地。他始终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前列,提出了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得到了印度人民的广泛拥护。他所具有的良好品格以及对独立事业的坚定信仰和目光的远大,深受印度人民的崇敬和信赖。
也有些人对品格不屑一顾,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对道德表示轻视。他说:“美德不是伟人领袖高于其他人的因素。”但是这种认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它将权力等同于权术。权术往往是不择手段的,在不够民主和透明的权力机制下,它有可能发挥作用,但是在民主化和透明度很高的机制下它往往会让领导者寸步难行。尼克松最终因为“水门事件”而下台,正说明了这点。因此只有道德被认可,才能实现有效的领导,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品德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它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着船行方向。你只有开足马力,并沿着正确的航线前行,才能更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方向错了,船开得越快,偏离的方向就会越远。缺乏好品德,一个人的人生航程随时都有走入歧路的危险,而更多的能力也随时都有可能成为更大的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