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年中,贝尔斯登公司投资次贷的两只对冲基金垮了。一夜之间,投资者开始抛售次贷抵押债券,保尔森的基金随之暴涨。
最终,在2007年的次贷风暴中,保尔森的第一只基金上涨了590%,第二只上涨了350%。
事实再次证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勇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勇气铸就辉煌,勇往直前总比坐以待毙要高明得多。成功的领导者并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去做、去尝试、去改变,直到成功。
人的一生就是拼搏的一生,拼搏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态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一切都要通过奋斗才能得到。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社会,有了机会,你就得去拼一拼、搏一搏,否则将永远无所作为。一个领导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积极地去开始他的梦想,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创造条件赢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机遇是不会自动找上家门的,它只会青睐那些懂得奋力拼搏的人。对于普通人如此,对于领导亦如此。
气壮山河,锻炼胆魄把恐惧抛得远远的
著名的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说过,恐惧是对危险的自然厌恶,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和无法放弃的组成部分。恐惧是很多心理和生理疾病的征兆。与它类似的灰心和抑郁不仅渗透到医疗诊断活动中,还涉及社会、职业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每个人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碰到。从长远来看,有意识地与自身的恐惧和抑郁作斗争才是彻底战胜疾病、战胜生活的唯一选择,特别是面对长期的、日益加重的痛苦时尤显突出。
直面恐惧,勇敢地面对危险更是作为领导的一种基本素质。“不让恐惧左右自己”,是美国著名将领巴顿用以激励自己的格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顿将军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上屡建奇功,威震敌胆,被誉为“血胆将军”。
一个将领,要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必须具有勇冠三军的胆量。巴顿将军在青少年时期就雄心勃勃,心存大志,并努力锻炼自己的胆量,克服恐惧心理,发誓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勇猛无畏的人。
巴顿将军小时候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定锻炼胆量和勇气,改变自己,努力去克服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并时刻以“不让恐惧左右自己”自勉。
在西点军校学习期间,他有意锻炼自己的勇气。在骑术练习和比赛中,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内,要试试自己的胆量。为此他受到父亲的责备,而巴顿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
巴顿的锻炼,使他的性格变得异常刚毅果断,这种性格自始至终贯穿其整个的军事生涯。
巴顿在作战中,总结出两条座右铭,那就是“果断,果断,永远果断”和“攻击,攻击,再攻击”。在进攻德军并取得胜利的布列塔尼战役中,他的这种指挥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身为集团军司令的巴顿,命令第8军冒着两翼和后方暴露挨打的危险,向2英里外德军防守的布雷斯特进攻。那些参谋们都认为这是铤而走险的做法。但巴顿却认为,战机稍纵即逝,目前德国空军已被逐出诺曼底地区,德军大部分装甲部队也被牵制于其他战场而无法脱身,故正面之敌实不堪一击,因而要果断出击,而不能畏缩不前。
巴顿正是这样,抓住战机,果断地指挥部队快速挺进,使德军措手不及,从而把德军赶出了布列塔尼半岛的内陆,取得了此次进攻战役的胜利。
巴顿的勇猛果断,使他赢得了“血胆将军”的称号,并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赫赫战功而被授予四星上将。巴顿终于在“不让恐惧左右自己”这一格言的激励下,实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每一位领导人都需要冒险精神。风险越高,领导人的情绪就会越接近恐惧。要训练自己在重要关头能够处理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受控制的情境下练习克服恐惧。
企业领袖都非常重视抱负,但除非他们学会如何处理更强有力的情绪--恐惧和愤怒,否则很可能受制于抱负,而不能有效发挥这个特性。
自我激励,在失败和逆境中塑造强者心态
为什么领导也需要激励?因为领导者积极性提高了,反过来领导者也会充满热情地激励下属员工,达到整个组织积极性的提高。这样整个组织成功了,也代表领导者个人成功了。而每个领导者都向往自己的成功,职业的发展,也是每个领导者所追求的目标,是理想,也是梦想。但是,要真正地做好一件事,没有热情,没有干劲,没有动力,没有斗志昂扬的精神是不可能的。如何激发热情、干劲和斗志呢?那就是激励,尤其是自我表现激励。
领导进行自我激励的目的,不在于改变自己的个性,而在于自我表现调整,产生合理的行为,调整自我表现的方向。激励能够提供动因,动因仅仅是在个人身体内的“内部催动”,例如,本能、热情、情绪、习惯、态度、冲动、愿望或想法,能激励人行动起来。一种希望可以引起人的行动,使人追求获得特殊的成就。希望是预期获得所想要的事物的欲望加上可以得到它的信心。人们觉得适合,可信,而又可以得到的事物,就能引起希望。当然激发因素可能有不同的形式及程度。
每一个人在奋斗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心态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区别。所以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你自己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为什么去干,任何一种动因都有可能激发你的行为。
激励自我,需要的是动力。有了动力,领导者才能设定一个目标,不断地来激励自己,并朝着这个目标去奋斗。有了激情,你就有了干劲;有了动力,你就有了斗志。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胜负成败取决于你自己。
激励自我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失败。失败是每个领导者必然要遇到的人生修炼。历史表明,凡是有大成就的领导者都是那些能够战胜失败,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的人。这些成功的领导者不但有着坚忍的毅力、不屈的斗志,同样也有着一整套人生奋斗的战略,他们往往临危而不惧,能在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经验在于能正视失败,战胜失败。
1.接受失败
领导战胜失败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失败的本质,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只要你不肯认输,失败就不是定局。每个错误都不一定是致命的,每一种压力都不是永恒的。现代领导者,为了追求卓越,应当把失败看成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看似不可克服的困难,往往是新发现的预兆。
2.正视失败
德国心理学者威廉·沃德说:“失败应当成为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掘墓人;失败是短时的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不成功的领导浅尝辄止,遇到失败就转而去做其他的事。他们的座右铭是:“第一次不成功就销毁所有一切努力过的证据。”相反,成功领导在第一次努力失败后能检讨失败,吸取教训,然后再努力做同一件事。如有必要,他们甚至重复失败的过程,以便学得更多。因为他们坚持到底,所以他们最终会成功。
3.认清弱点
对于强者来说,失败是产生力量和经验并再次冲刺成功的起点。从失败中寻找学习的机会,最终找出并且正视导致失败的个人弱点。这个过程需要有真正坦诚的个性。一旦领导者看清自己的弱点,就要开始努力克服。
那些能够真正意识到自己力量的人永不言败,对于一颗意志坚定,永不服输的心灵来说永远不会有失败,他跌到了再爬起来,即使其他人都已退缩和屈服,而他却勇往直前,永不低头。
4.重新部署战略
改变战略是领导者战胜失败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断地去重复错误,是不可能战胜失败的。但是,有些领导者却不能正视这个问题。他们重复错误,却一心想着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表现人所共识,他由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只能以轮椅代步。当有人问他伤残的部位时,罗斯福会说:“我没有残,只不过无法站起来罢了。”
5.从零起点开始
领导者认识到了失败的本质,了解了自己的弱点,改变战略以后,就应该重新开始,回到人生的竞技场上。如果放弃,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而且不只是手头的问题没解决,还会导致人格的失败,因为放弃会使人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你可以用一个人犯错误的次数来衡量他是否乐意从尝试新事物中学习。如果在年终时你回顾过去的一年时说,“我没犯任何错误”,那么,你并未尽力尝试新事物。如果你能说,“我犯了好多错误,但这些错误是我努力尝试、成长和冒风险时犯的”,那么,你大概正在学习,在成长中进步,同时也找到了战胜失败的金钥匙。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使一个勇敢的人更加坚定。如果没有失败的刺激,他们也许甘愿平庸。失败使人发愤图强,历经失败的痛苦,才能真正找到自我,感受真正的力量。
镇定自若信念长存,将所有困难打倒在地
领导者的兴趣爱好、情感、情绪以及气质、性格,一般说来直接表现于外,使人能马上看到和体会到,具有明显性的特点。然而还有一些心理素质是深藏于内的,并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他形式婉转地表达出来,使人不易察觉,却对领导工作有着深远影响力,比如领导的信心与意志力等。因此作为领导者应当学会培养自己这些心理素质,使之为成功铺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