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
成为领袖的“孙氏标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所谓的将领,就是要机智、诚信、仁爱、勇猛、严格。
我们开篇就提出人生犹如一场战争,而自己就是自己的将领。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一位英明的将领对全军的重要性: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一个头脑机智灵活的人,也是自己命运主宰,将会为自己赢得一个广阔的战场。
我们走出家门,就要参与到一个集体中去,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在课余的兴趣小组、网上志同道合者组织的圈子,都需要一个领袖来组织大家,发挥众人的智慧,让团体的活动更为成功。今天已经没有孙武当时的战乱,而是众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我们不妨将成就大业的智慧运用到集体生活当中,成为一个在团队协作中出类拔萃的“军师”这不仅对自己是一种挑战,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也是一种学习,青少年也应该具备领袖的气质。
那怎样的人才能够担当将领的职位呢?孙武提出了五点要求:机智、诚信、仁爱、勇猛、严格。
智,就是要在战略和谋略上机智、明智。一个团队该如何行动,都依赖领袖的抉择,因此,智慧是将领必不可少的特质。一个不善于动脑筋的人,无论如何也是难当重任的。
在历史上以智闻名的莫过于诸葛亮,他常常因神机妙算而取胜于人,让刘备最初的小队伍逐渐壮大,并能与魏吴抗衡。与诸葛亮的机智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光成语就能列出好几条。他在出山之前,为了了解刘备的诚意,三次据刘关张于门外,这是“三顾茅庐”;蜀军大败之后,司马懿的20万大军包围了只有200人留守的孤城。兵临城下,诸葛亮仍旧闲适地独坐城头品茶饮酒,让司马懿以为有诈,自己退兵,这是有名的“空城计”;将曹军引入了新野,留下一个城门作为出口,以大火袭击曹军,结果大量曹军为逃命而自相残杀,损失更大,这是“火烧新野”;还有“七擒孟获”、“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等,都是诸葛亮智慧的代名词。
智慧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生活经验,善于动脑筋。智慧也是实力的最好证明。
信,就是要诚信、值得信赖。诚信,是所有人必备的品质。诚信的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别人也就能信任他作出的决策。讲信用、守信义,是一个团队得以维持下去的基础。
仁,就是要仁爱、仁慈。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即使在军事领域,也要求将军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一个团队中,虽然领袖与成员之间有责任上的差异,将领承受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小兵,但是作为人而言是一样的。在我国古代,由于身份等级观念问题,如果将军能够体恤下属,就会被视为大仁大爱。在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就更加需要替人着想,待人宽厚。这样才能与他人相处融洽,在此基础上合作并协调。
勇就是勇气、勇敢,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革新、勇于冒险。在抗战时期,我国的经济一片萧条,政治方面内乱不断,文化教育更无从谈起,就是面对这样的情况,一代爱国将领们还是团结起来,一起为新中国而奋斗。无论是正面战场上的军队,还是敌后战场上的工农兵,都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赢得胜利,在当时就有许多奋勇杀敌的将领,带领着士兵战斗到最后。
在团队协作当中,难免遇到困难和失败,这个时候更需要将领们站出来,承担责任,给队员们加油鼓劲。
严就是要严于律己,同时严以律人,赏罚严明。
如果说孙武前面的众多都是对领袖个人修养的要求,那么严则是对领袖怎样处理团队关系的一个要求。除了严于自律,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以身作则之外,更要严肃对待团队的事情,在成员之中树立为眼的形象。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才能上下一心。
历史上著名的以将领的姓氏命名的军队,比如“杨家将”、“岳家军”,都是纪律严明的队伍,从来不允许对百姓胡作非为,也因此赢得了民心。在企业里,规章制度是保持效率的重要一句,如果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企业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势必下滑。
但是,领袖的严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让成员完全不敢提出建议,否则就会成为专制独裁了。
智信仁勇严,这是孙武列出的领袖表格,很多成功人士在少年时代就已是人中俊杰,传媒帝国的国王默多克在少年时,就已经开始有“智”有“勇”,组织小伙伴们游戏、挣零花钱;爱迪生12岁也已是两个报童的小老板了,一一对照,我们能够填出多少呢?
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最强大的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因此说善于战争的,主要是寻求好的时机和势态,而不是将责任都压到下属的头上,因此也就能选择合适的人来制造他想要的势态了。
选择合适的人来创造将领所想的势态,并以此来赢得战争,其实就是要求一个领导人要学会知人善任。古今中外,但凡成就了一番伟业的人,莫不具有一双伯乐般的慧眼,挑选出贤相忠臣,集合众人的智慧、发挥众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够开创出“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样的繁荣局面。
唐太宗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善于用人,也有容忍他人的气度和胸怀。“致安之本,唯在得人”,这是唐太宗的政治基础,因此,他常常要求周围的人推荐人才,自己也留心观察,发现和提拔可造之材,以任人唯贤为自己的用人原则,而不以个人恩怨好恶、新旧亲疏来评价他人。在唐朝的政治机构中,有昔日的敌人、有投降的俘虏、有少数民族的首领,也有出身市井的草民。
在唐太宗的众多臣子中,最有名的就是魏征。魏征原来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在李世民还没有掌权之前,曾多次劝李建成把李世民除掉。“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新的君王,他对魏征说:“听说你一直建议太子除掉我,但是现在我坐在了皇位上。”魏征不但面无惧色,还长叹道:“要是太子当初听臣一句劝,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结局。”
魏征的直言不讳虽然让太宗很不高兴,但是他更看重魏征的耿直,因此逐渐信任魏征,听从他的建议,后来魏征一直做到宰相,为唐朝的兴旺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看到将军常何的奏章写得很好,就询问执笔的人是谁,得知写奏章的马周毫无名气,但是唐太宗还是召见了他。发现马周确实有才之后,将他提拔为中书令。
唐太宗知人善用的举动,也吸引了不少有识之士前来投靠,就这样,他身的智囊团越来越大,政治举措也就越来越开放、合理。
当然,他也有用人不慎的时候。他曾命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但听房玄龄说“李纬大好髭须”,为官不正的时候,便很快调换了李纬,将他改任为洛州刺史。知错就改,从善如流,这是很多人都无法做到的,更不用说是贵为天子的李世民,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朝成为人人追忆最多的一个朝代。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是知人善任典范,他谋不如诸葛,勇不如关羽、张飞,但深知用人的道理,他看重情义,为人憨厚,又懂得给有才华的人安排最适合他们的位置,因此众人都很服他。即使是聪明的诸葛亮、鲁莽的张飞、自负的关羽都要向他俯首称臣。
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手下虽然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大将,但和曹军交战,总是屡战屡败。自从诸葛亮出山相助之后,刘备的作战谋略大大进步,曹操也对他刮目相看。对刘备来说,拥有一个诸葛亮,在作战上如鱼得水。
诸葛亮虽然料事如神,但是一个文弱书生,不能冲锋陷阵,因此刘备也就少不了关羽、张飞、赵云那样的人才。曹操也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他为降服关羽,不惜降格与其约法三章,对他以礼相待,但是关于却始终对刘备忠心不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不远千里去寻找自己的结义大哥;张飞虽然性格鲁莽,但刘备看中他的侠气,张飞也因此忠心耿耿。可以说没有刘备知人善任的过人之处,也就没有后来与枭雄曹操、贵族孙权之间的抗衡和较量。
对青少年来说,可能像君王和领袖那样调遣人员的机会比较少,更多的是组织活动,安排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也多多鼓励众人发言,选择最好的主意来执行。
另外,我们还要向唐太宗学习,对人不论亲疏,不管平时交情如何,到了集体活动的时候,要公平客观,将那些有价值的建议发掘出来,这样才能让活动更成功。
摆开雁阵,人生之路更轻松
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不知道作战的地点和时间,那么军队之间就无法相互接应,前后不能顾及,就更不要说两队之间远隔数十里,进的也有数里路了。
鲁迅曾经说过: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而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孕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任何人都是需要与人合作、相互学习的。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不能够与他人合作,就会像孙武所说的左手照顾不了右手、前面估计不到后面一样,是十分危险的。只有与人合作,彼此之间互补,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团队。
相互协作,是动物界生存的重要法则。每年秋天,我们看到大雁南飞,都会排出“人”字,这其实有科学道理。在飞行时,人字形虽然基本不变,但头雁会经常替换。头雁在前开路,它展开的羽翼会冲破阻力,能使它左右沿着翅膀的两条斜线形成真空。其他的大雁就在这个真空区域中飞行,就像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一样,自己无须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克服阻力。这样,成群的大雁以人字形飞行,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要省力,大家轮流换班,就能飞得更远。这种相互协作的智慧,正是大雁在生活中慢慢积累的。
人相互合作,也会产生类似的效果。
清朝末年的商业巨子胡雪岩,不喜欢读书识字,但他善于洞察人的心理,懂得与人打交道的技巧。他积极与官员、商人、工人和农民结交,及时向别人推荐自己的生意。
他与漕运的人协作,很轻松完成了粮食上交的任务;与当时的官员合作,他就有了做生意的后盾和信息来源。通过这样的互惠合作,胡雪岩从一个小学徒变成了江南金融界的大亨。
与人协作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做好准备,准备包容他人,承认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