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00000006

第6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诸子百家精彩纷呈,最先对“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然后就是刘歆。冯友兰先生正是顺着这些经先辈洗涤淘炼的脉络,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做了细细的品读。在他笔的下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法家的赏罚分明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第四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至圣先师”,建树更在课堂外

通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此话不无道理。因为仅靠一个人点亮手中的火炬去照亮知识的天空是远远不够的。而教师正是那个点燃众多人手中火炬的那粒火种,所以才有桃李满天下之语。

孔子正是被冯友兰先生称作是“第一位教师”。有人说孔子只是一个“碌碌无所建树”的“教授老儒”,对此冯友兰先生写过一篇《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来反驳这种说法。先生用苏格拉底来比拟孔子,苏格拉底自己不写书,而后人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西洋哲学的正统。这跟孔子不写书,而被孟子、荀子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哲学的正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师,他把学术从贵族普及到平民,冯友兰先生称他为希腊的“智者”。孔子抱定的“有教无类”的宗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愧于中国第一教师这个称号。

在孔子之前的中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所以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做官。但是到了孔子的时代,私人也有了办学的机会,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往下普及。孔子正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德才之士和官吏,来实现他的政治思想,于是他开始了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并且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本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也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在平民教育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比如司马牛和南宫敬叔,但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却占了多数,比如颜回、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孔子的弟子众多,有来自鲁、齐、晋的,还有来自其他不同国度的,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公孙龙和秦商都是楚国人,在当时的中原,楚国被视为“蛮夷之邦”,孔子却收他们做了学生,正好说明了“不分国界与华夷”这一点。

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对“义”‘利”也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孔子只教人应该怎么做,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子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孟子的思想代表着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

孔子讲了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内圣”,孟子却能够把它扩展到治国的政治方面,把“内圣”之道变成“外王”之道,他继承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把它们的作用拓展得更宽。

孟子提出了大量理论来证明“人性善”这个观点,说明人性里面有许多种善的成分。而孔子的另一位继承者荀子却站在孟子的反面,他提倡的恰恰是“人性恶”,关于性善和性恶的分歧,我们在后面章节会有详细讨论。

荀子认为,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各有自己特殊的职责。天地负责提供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的职责是利用天地提供的东西,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说天地只给人一个容身之所,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和品德,要通过后天改造,经过教育才能变善。

荀子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动荡,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反映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人们希望通过政治统一来结束动乱。那么就需要有政治权威,施加控制,引领人们走上正道,这就是荀子的现实主义思想。

孔、孟、荀三人一生都为了推行仁爱王道而周游列国,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天地间,经历了风雨的锤炼,真知焯见更显熠熠生辉!

文化拾遗

苏格拉底说教育: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仁是彼此间交流的语言

楚惠王吃酸菜时,突然发现菜中有一跳蚂蟥,他没有声张,不动声色地吞了下去。结果肚子痛得不能吃饭。令尹前来问候,关心地问道:“大王怎么得了这种病?”楚惠王说:“我吃酸菜时见到一条蚂蟥,心想,如果把这事张扬出去,只是斥责庖厨等人,而不治他们的罪,就违反了法度,那样,今后我自己的威信就无法树立;如果追究他们的责任,就应该诛杀他们,这样,太宰、监食的人,按法律都将处死,我于心不忍啊。所以,我只好把蚂蟥悄无声息地吞咽下去。”令尹深深地施了一礼,祝贺道:“我听说上天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只是辅佐有德行的人。大王您大仁大德,正是上天保有的人啊,这点小兵是不回伤害您的。”当晚,楚惠王胃里的蚂蟥真的出来了,他也不用再忍受疼痛之苦。

孔子在和学生对话时说道,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治国之道,也是仁。楚惠王能够不论身份卑贱地去爱惜每个人的生命,正是孔子所说的“爱人”,也就是“仁”。

冯友兰先生把儒家的仁爱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论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应该:爱人与仁爱,在儒家看来是一种社会义务,是自然而然就应该做的事。

心中有仁,就像黑暗中有了一束光,照亮我们的人生。古话说得好,一个人心存仁爱,即使还没有付诸实践,吉祥已经陪伴他左右了。

对万物都持着仁爱之心,这是从心灵最深处萌生的情操,是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情感。更进一步讲,从《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这个字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特殊方面的德性,而是一切美好德性的总和。

1944年冬天,德国纳粹终于被苏军赶出了苏联国土,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兵成了俘虏。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走过。这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站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中,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因此,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的双手都攥成了拳头,眼中充满仇恨。士兵和警察们竭力地阻挡着她们,害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满脸皱纹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接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眼神中透着绝望的俘虏的衣袋里。然后她转向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平和而慈祥地说:“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被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妇人说完这些,就静静地离开了。但空气在那一瞬间似乎凝住了,不一会儿,很多妇女便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他们。

人都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不分国界,超越善恶。只有怀抱仁爱、善良、慈悲,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平常人,怀有一颗仁爱的心,点滴寻常小事中,却能看出圣人的胸怀。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古今中外,仁都是彼此交流间交流的语言,而这位老妇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语言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把仁慈善良放在美德的首位,许多得道高人不仅对世事人类持有仁爱之心,对一草一木也有仁爱之情,甚至连蝼蚁也不忍伤害。没有仁爱,心灵就像干涸的枯井,就像弥漫黄土的沙漠,毫无生气。而一个心中有仁的人,在播种爱心之后,收获的是祥和的幸福和缱惓的人生。

文化拾遗

何为善行: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忠恕之道在大爱

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如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其实人类不仅仅能在自然界的现象上达成共识,也人与人之间同样也可以彼此通融彼此理解,其缘由便在“忠恕”二字。儒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恕”的演绎。

冯友兰先生把这种方法称为“体贴”,即用自己的感受体贴别人,知道别人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再给予他们想要的,不强迫别人接受不想要的,这就是忠恕之道。

忠和恕是不冲突也不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实施仁爱的下手之处。换言之,仁爱是忠恕之道的核心和内涵所在。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在古稀之年,每到天寒时,天不亮就早早起来,然后径直走到厨房,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煮上很长时间,杨夫人每次都耐心等着。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厨房,并接过杨夫人盛起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甚是心疼,一次,他劝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杨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心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将心比心便是体贴的生动说明,推心置腹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的所为。

忠的反面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不希望得到一种对待,首先不能这样对待他人。俗话说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正是新婚燕尔之时。虽然万般不舍,但是一想到有人被水淹死的时候,心里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悲哀。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治水群众开始了疏导洪水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劳作。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家。他心系治水大业,关怀全天下人的安危。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把洪水都引进了大海,消除了水患,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这个故事流芳千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成为一大美谈。

可是到了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做白圭的人,夸夸其谈地对孟子说:“如果我来治水,肯定比大禹强多了。只要我把河道修道邻国,让洪水流到邻国就行了,比起大禹十三年的治理,省事多了!”

孟子很鄙夷地回答说:“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造成的后果是洪水一定会倒流回来,对本国也会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个故事,包含了正反两面。

大禹正是推己及人,把其他百姓的苦难看作自己的苦难,修河道的时候既保护了本国的安全,也顾及到了可能对邻国造成危害。相反白圭只顾自己,而把灾难引向别人,最后的下场必然逃不过害人害己的惩罚。

冯友兰先生说忠恕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思想,随时能够派上用场,实施仁爱的方法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来了。”

文化拾遗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发下题目,他一挥而就,其中卷子里有几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读书人认为,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旧刀时不幸伤了人,他并没有存心要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受处罚。关公当场阅卷,拍案叫好。

恰到好处是平常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华成语故事(贞)

    中华成语故事(贞)

    本书力求达到一册在手,纵览成语故事全貌的目的。注重可读性、知识性和完整性,对每条成语分为出处、词义和故事三部分。排列顺序按汉语拼音音序的先后,可以方便读者查阅。它既可以使你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从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白痴相公大傻妻

    白痴相公大傻妻

    推荐自己的新文《傲苍穹》《白痴相公大傻妻》穿越而来,在一女才二女貌三女俏四女有才有貌还不缺俏的四胞胎姐姐四重压迫下,她决定做一个最独具一格的苏家第五女。于是在一个花好月圆的夜晚,她将天下女人都想嫁的好好郎君、天下男人作为榜样当朝三皇子拐到了妓院。脱去三皇子的锦衣华服,换上女儿家的轻纱,京城最大妓院的花魁从此诞生了。而她,也终于成为了天怒人怨的苏家第五女。只是,她非常非常的不明白,她都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为啥还有人愿意娶她?场景一:“娘子,我是白辞”某男自我介绍到。“白痴?哦,原来如此。”某女终于明白为何这人愿意娶她了,敢情是个白痴。场景二:“娘子。”某男脱光光的躺在床上,双眼可怜兮兮的看着他家还不愿意上床的娘子。“我不是你娘子。”某女白了某男一眼。白痴就是白痴,结婚迟到还想跟她补洞房?想都别想。“怎么不是,我们已经拜过天地了。”“跟我拜堂的是一只公鸡,要是我也是那只公鸡的娘子。”“可是它已经被娘子你吃了。”“所以我现在是寡妇。”“娘子不要当寡妇好不好?娘说当寡妇很可怜的。娘子你改嫁吧,我娶你。”“不嫁。”某女小手一摆,潇洒的离开。楚莫言语录:小小夫妻俩,一个白痴一个大傻,不过却是南瓜配冬瓜,恰是登对的俩。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嘻嘻哈哈,怒笑皆骂,吵吵打打。且看这对小夫妻俩如何的折腾他们的婚姻吧。本文又名《娘子不嫁》请大家多多支持秦凉吧!另外,本文除了每天都会按时(上午十点整)更外,还会在星期三和星期六这两天的晚上9点左右各加更一次哦~亲们,为了这些加更,多多支持秦凉吧~这是俺家小七七的《痞子王妃有人疼》极力推荐我们小木木的玄幻文《巫女是怎样炼成的》超好看的哦~这是烟烟的《冷宫懒妃》,很好看的一个文文哦~这是月月的《踩到狗屎捡夫君》又是一篇挑战你笑神经的文文~这是颜的《狂妄》呵呵~这是京兆的《君夺臣妻》,呵呵~
  •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掌家

    掌家

    阮云瑾到死的时候才知道,她的一生,是个可悲的笑话。阮府是吃人的魔窟,害了母亲含冤而死,兄长早夭。她的意中人,是粘了砒霜的蜜糖,累得她嫁给了当朝最是无能的王爷。重活一世,她要护母亲和兄长平安,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喂,王爷,你离我远点啊!我不想再嫁给你啊!!(作者君素来胡编乱造,脑洞异常,考证党慎入。)
  • 负君心

    负君心

    朱小朵和男友同时穿越。三年后,他公然纳妾。她说:“不是说好永不负我吗?”他道:“你要知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是正常。”昔日诺言,终化成穿心利箭。当她终于走出爱恨交织的阴影,同另一个男人紧紧牵手时,他却说:“要么重新做我的女人,要么看着他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应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一句精辟练达的话,就能启迪孩子,让他用智慧的力量扬起前进的风帆,为他打开一道独特的美景;父母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就能影响孩子,让他用自信的火花点燃快乐之灯,为他迎来多姿多彩的人生;父母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就能改变孩子,让他用生命的价值追求完美的人生,为他赢得人生比赛的胜利。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