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800000017

第17章 则例可以发挥(1)

在晚清官场,既有胆小谨慎、专以固宠手段为做官法宝的官僚,当然也有一些富有雄心、敢于有大作为的官员。他们在做官的过程中对朝廷的律令与政策并非照单全收、亦步亦趋地贯彻执行,而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自己的实际需要、利益的博弈程度而采取灵活性的对策,这些官员往往敢于蔑视成规,颇具开拓能力,能够建功立业,从而最后大都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能员重臣。

在晚清,曾国藩就是这样一类人物。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发生。很快,战火席卷了几乎中国的南半部。

1852年,曾国藩母亲江氏去世。曾国藩抛弃行李,仅携一仆,从京师昼夜兼程,回乡奔丧守制。

由于太平天国军队北上进入两湖,湘、楚局势危急。

1853年1月,咸丰皇帝寄谕曾国藩:

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

这项寄谕改变了曾国藩后来的人生之路。

清依古制,父母死,官吏均得在家守制三年后始得复官。咸丰皇帝让曾国藩夺情墨绖从戎,曾国藩的好友郭嵩焘也风尘仆仆前来劝驾,曾父也劝曾国藩“以嵩焘之言为正”。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决计出山从戎。

为了平灭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奉咸丰皇帝谕令在湖南举办团练。但是,曾国藩根据自己对形势的把握,认为靠团练不能够扭转乾坤。于是,他在办理团练的基础上自作主张,建立了一支只听从于自己命令的武装部队——湘军,在近代军阀的道路上向前大大迈出了一步。

曾国藩认为,团练剿匪还可,战胜太平军则不行。为此,他从组织湘军保卫家乡开始,然后发展到出省作战,最终竟在清政府无兵可恃的危机状态下毅然崛起,成为清王朝屏障中原、剿杀太平天国的干城与主力。

湘军之所以在晚清能成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与曾国藩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与心血培育息息相关。从一开始,湘军就有其特殊的组织形态与发展过程。

湘军既不同于当时一般意义上的地方团练,也不是受清廷直接指挥的经制之师,它是由曾国藩一手创立起来的私人地方武装。

湘军有四个主要特征:

一是兵为将有。清廷的绿营兵是世袭兵制,兵归国有。将领平时各驻其府,遇事由清廷授以兵符,率兵征战,事后则兵将各归其所,兵将之间并无私谊,难以形成结党营私的局面。现在,曾国藩利用乱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机会,改世兵制为募兵制,规定士兵归将领所有。曾国藩自任大帅,规定统领由大帅挑选,营官由统领挑选,哨弁由营官挑选,什长由哨弁挑选,士兵由什长挑选,层层招募,各有宗派,上下一气。这样,兵权就不再为国家所有,而是落入将帅私人之手。

二是私谊至上。由于湘军是自行招募而成,将存兵存,将亡兵散,其上下级之间的利害关系紧密一致,战斗力因而极强。将领在招募士兵过程中,重视利用同乡或家族关系,将领之间往往也是同乡、同年或师生之类的关系。整个湘军都是靠这种私人关系来维持的,这就助长了湘军的派性观念。曾国藩本人就十分重视这一点,无论是战时调兵遣将还是平时向朝廷举荐官员,他都强调从私人关系出发,举荐与重用他所了解与信任的人。

三是军饷自筹。绿营兵由于是清廷的经制之师,故其兵饷全部由清政府提供。湘军初建时,军饷尚由官方提供若干,后来曾国藩发现中央财政枯竭,索取无望,要想扩大队伍,就必须自筹经费。因此,在征集、训练湘军的同时,曾国藩就在当地自设厘金局卡,就地筹饷。湘军军饷一般由大帅就地自筹,然后自上而下分发,事后向户部核报。自筹军饷不仅提高了湘军内部的团结,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湘军的独立性。

四是各尊其长。由于以上原因,在湘军中便养成一种风气,除非是招募、选拔过自己的顶头上司,其他人无论官职大小、地位高低皆拒不从命。所以,不仅湘军以外的人根本无法进行指挥,即使湘军内部亦必须节节钤束,层层下令,任何人难于越级指挥不属于自己的下级部队。

王闿运论湘军时说:

湘军之可贵者,各有宗派,故上下相亲。王闿运:《湘绮楼日记》,见罗尔纲:《湘军兵志》,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12页。

他又说:

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王闿运:《湘军志·营制篇》。

王闿运的话,很透彻地点出了湘军制度的精髓。

湘军集团的这些特点,表明湘军不仅是有别于八旗、绿营的军队,而且具有很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中,湘军地位日益提高,曾国藩集团的势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对于曾国藩及其湘军集团的崛起,清廷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很不放心。在军事上利用湘军的同时,在政治上对其首领的权限严格加以限制。咸丰四年(1854年),当曾国藩带领湘军攻占武昌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咸丰皇帝喜形于色。这时有人提醒他:“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薛福成:《庸庵全集·庸庵文续集》卷下,光绪十三年(1885年)刊,第7页。咸丰帝听后大惊,立即收回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的成命。直到咸丰十年(1860年),当太平军第二次进攻江南大营,大败绿营军,清政府彻底无兵可恃时,才不得不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所有巡抚、提督均归他节制。这样,清王朝属于中央政府的兵权开始下移,湘军代替绿营成为国家的主力军。与此同时,曾国藩本人也由湘军统帅变为东南各省最高的行政长官,军权与政权合一,这样就迈开了督抚专权的第一步。

为了便于作战,曾国藩又利用自己的权力和清政府对于湘军的需要讨价还价,把大批湘军将领举荐为封疆大吏,如举荐李续宜为安徽巡抚,沈葆桢为江西巡抚,左宗棠为浙江巡抚,李鸿章为江苏巡抚。接着,四省的巡抚又将自己的心腹将领举荐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其他重要的官职。这样,东南地区就出现了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政治军事集团,其中坚人物有胡林翼、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等人。这些人物既拥有重兵,又掌握地方行政大权。同时,他们还因袭湘军军饷自筹的习惯,控制地方财政,诸如举办厘金,改革田赋,甚至扣留解往中央的税收,使清政府控制地方财政的能力逐步丧失。此外,湘军集团还排斥异己,任用亲信,控制了地方用人大权。这样,湘军集团控制了东南各省的军权、政权、财权与用人权,上下相应,成为一股强大的地方军事、政治势力。清王朝开国两百年以来的内重外轻的政治格局终于让位给内轻外重的不正常局面。

不仅如此,湘军集团的膨胀也打破了清前中期满人官员在政权结构中占着绝对的优势的局面。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手握军政大权的地方督抚,汉人越来越多,满人越来越少,与太平天国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全国总督缺额共有10名,巡抚缺额共有15名。到同治三年(1864年),全国10名总督,汉人已经占有8名,满人只剩下了2名;全国15名巡抚,已经完全为汉人所据有。据资料表明,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全国44名总督中,汉人占34个;同一时期,挑选来担任巡抚的117人中,汉人占了104个。[美]拉尔夫·尔·鲍威尔著,陈泽宪、陈霞飞译:《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译稿,第一辑,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0页。这说明,自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以来,汉人已经在国家政权结构的数量中占了绝对的多数,满洲贵族在地方政权中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一切,都是曾国藩自作主张组建与发展湘军集团所开创的结果。

敢于自作主张,打破则例的人物,曾国藩之后还有李鸿章。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成为曾国藩的门生、幕僚。1861年,他奉曾国藩的命令,收编安徽的地方团练,仿照湘军营制,开始组建淮军。次年,他率领淮军6000多人到达上海,大量购买洋枪洋炮,装备淮军,雇用外国军官教习。此后,他联合上海的买办势力,开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等大型兵工厂,制造用于自己武装的军火。他依靠这支使用洋枪洋炮的军队,伙同曾国藩的湘军,绞杀了太平天国运动。接着,他又用淮军把捻军镇压下去,由此,他被朝野上下推崇为“中兴名将”。消灭太平天国后,曾国藩为了躲避功高震主的嫌疑,自剪羽翼,大肆撤裁湘军,于是,以此为契机,李鸿章的淮军就代替曾国藩的湘军成为清政府赖以维系统治的支柱。

由于李鸿章手中有强大的武力,清政府不能不依靠他来维护王朝的统治。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了保持北洋地盘,巩固和扩大淮系集团的力量,他自作主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1872年)、开平矿务局(1878年)、天津电报总局(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年)和天津铁路局(1887年)等一大批近代化民用企业。同时,还修筑大沽、旅顺、威海卫等处军港炮台,1881年,在他极力主张下,又成立当时亚洲最大的海军舰队。他又派淮军军官分赴德、英、法、日各国学习陆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和北洋武备学堂,大力培养洋务军事、交涉“人才”。一时间,李鸿章及其淮军一跃而成为清政府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其将领往往都蹿升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

可是,肩负朝廷希望的李鸿章,在用人上,老乡观念极重,“安徽帮”一度占据淮军各个军中要位。

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

“只要会说合肥话,马上就把长枪挎;只要认识李鸿章,长枪马上换短枪。”

甲午海战中,在北洋海军的实力比日军海军还强的情况下,居然落得个大败而归、全军覆亡的命运,这其中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淮军领袖李鸿章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当时,凡想要做官,或已经做官而想升官的人,大都要走李鸿章的门路。如果不是甲午战争的一声炮响,这种淮军集团操纵天下的局面很可能还会维持下去。

更令人惊讶的是,晚清官场还表现出了这样一种情况:在一些敢作敢为的官员中,不仅朝廷的成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发挥,而且朝廷的谕令也敢于根据自己的利益情况灵活地执行,甚至敢于拒绝执行朝廷的指示。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刘坤一等晚清重臣在他们的为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这样做过。

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咸丰帝在逃往热河途中,命令曾国藩速派湘军大将鲍超带兵北援。曾国藩一时举棋不定,几天都“通夕不能成寐”,因为北援事关“勤王”,无可推诿,但又不想将鲍超所部派出。于是他召集幕府成员讨论对策,结果多数人主张派兵北援,只有李鸿章力排众议,说“夷氛已迫,入卫实属空言,三国连衡,不过金帛议和,断无他变”,而“楚军关天下安危,举措得失,切宜慎重”,主张“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李鸿章认为英法联军业已逼近北京,“入卫实属空言”,英法联军之役必将以“金帛议和”而告终。危及大清社稷的不是英法联军,而是眼前的太平天国。至于北援,他主张“按兵请旨”,静待时局之变。于是,曾国藩采纳李鸿章的建议,一面上疏冠冕堂皇地表示:“鲍超人地生疏,断不能至,请于胡(林翼)、曾(国藩)二人酌派一人进京护卫根本”;一面在实际行动上采取拖延观变战术。果不出所料,不久便接到“和议”已成、毋庸北援的廷寄。

同类推荐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有多种解释路径。人们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克什米尔问题,但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考查之后可以发现,它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无不受亚洲地缘政治的影响。《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1947-1974)》将运用地缘政治理论来对它进行阐释。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蓝色战略(全集)

    蓝色战略(全集)

    学者王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的角度结合海洋热点,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将复杂多变的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
  • 日子里的中国

    日子里的中国

    本书是袁岳协同他零点的同事,以及众多社会学专家、资深媒体人、企业家和普通民众,从零点公司积累20年的调查中精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数据,结合我们这20年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变迁的种种趣事、热点、辛酸,梳理清楚了这段人们无暇思想的时光。本书对影响中国人生活质量的现存的许多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其解决前景作了预判。全书围绕着“上紧发条的中国人”“向上奋斗的中国人”“等不及的中国人”“拆除藩篱的中国人”,还有“不离方圆的中国人”“‘花’儿怒放的中国人”“被网住的中国人”等话题,用翔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生动的文字,勾勒了一串今日中国背后的足迹,这是一份既闪现着理性的光辉,又有着真实生动的触感的珍贵记录。
热门推荐
  • 倾城女子的传奇:魅世红颜

    倾城女子的传奇:魅世红颜

    宛洲大国,四家纷争,风起云涌,群雄争霸。她,是南宫独女,身世显赫,颜倾天下。他,是受宠皇子,足智多谋,包揽大权。从小,他教她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长大,他对她说,几生几世,唯爱一人。可是竟……!当爱情与权利相冲撞之时,江山美人孰轻孰重?为了爱情,面对无情,她是继续隐忍还是唯有逃离?……敬请关注《魅世红颜》
  • 血月

    血月

    2012年仙剑小说大赛月度PK冠军作品。“人活着,不能像沙子一样任风摆布!”一个被流放的王子从一无所有开始了惊险、奇幻的争霸旅程。在卑鄙无耻的凶险中,他排除万难,几经生死,一步步走向“传说”的神坛。奇异的神兽,婀娜的美女,诡异的经历,恢弘的战场……从人到魔,从魔到神……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野蛮女孩进化论

    野蛮女孩进化论

    第二次相遇,她买衣服、学化妆、改发型,从丑小鸭华丽转型,请喜欢虐的孩纸们耐心等待吧!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精彩!】第一次见面,成为众人注目之焦点!一场契约,改变了她平凡的命运。神秘人突然现身,意外层出不穷,她送了他一鼻子血。第三次、第四次……当丑女VS恶魔,惊喜纷至沓来,噩耗接踵而至……一幕幕、一场场,【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为了心爱之人,她赏了他一个乌眼青。当野蛮PK毒舌,战争从拳打脚踢升级为口舌之争!【本文先(欢乐)后(虐心),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有有意策划?!且看丑小鸭如何排除万难,向天鹅进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穿越,神医小王妃

    穿越,神医小王妃

    ◇◇大婚前一月她莫名被设计,匆匆把对方迷昏,留下一锭银子就逃之夭夭。☆她是尚书府刚刚寻回的大小姐白千幻,亦是现代的天才鬼手神医,只想过点清净的日子,没事研究点药草,偏偏有些人不想让她如意。继母贪图她御赐的嫁妆,买通杀手暗杀她。继妹嫉妒她的美貌,屡次试图毁她容貌。未婚夫嫌弃她是庶出,大婚之日当众退婚。她摸摸下巴,笑容格外灿烂,最近正好缺几只试毒的白老鼠。眼看日子可以清净了。莫名被设计,逃之夭夭后,第二天上午,满京城贴满了通缉令,寻找心口有心形胎记的女人。白千幻怎么也没想到,对方竟然是京城一煞——项亲王府的纨绔世子爷项元奂。听说这位世子爷行为乖张、无恶不作,且特别小心眼、爱记仇。当项元奂捏着她的手腕危险的笑:“爷我终于找到你了。”白千幻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心想:最近新研究的穿肠剧毒可以试验了。☆项元奂虽不在朝中,但他却能轻易颠覆朝廷。一次手术让白千幻闻名天下,同时招来无数非议。当朝太子身患顽疾,她被召入宫,手术成功,太子却因阴谋命丧黄泉,皇上震怒赐她凌迟处死,他血染皇宫将她接回。他昭告天下:“谁碰我的女人,我就诛谁全家!”☆一个现代鬼手神医,一个纨绔废物王爷,腹黑斗腹黑,斗的是谁更技高一筹。水晶新浪微博名:雪色水晶-HX,欢迎来互粉调戏……↓↓↓↓下面有“加入书架”的字样,点击收藏本书,以后可以直接在红袖藏书架看到最新更新提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