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3800000012

第12章 新官转化规律(1)

在晚清,通过科举制度的独木桥以图高官厚禄者,真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达到目的者更是凤毛麟角。

据学者任恒俊统计,晚清科举名额有限,考生们中榜的机会很少。按照清政府的规定,秀才大府20名,大州县15名,小县4名或5名。全国秀才名额在25万名左右,举人限额在1500名以下。自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批准各省增加生员名额起,至同治十年(1871年)停止,各府学考试中生员名额已增加了20%,从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25089人增加到30133人。乡试中录取举人全国限额保持在咸丰元年(1851年)的1770人以下,光绪七年(1881年)下降到1254人,19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到正常的1500人左右。按此条件,一个步入科举途程者,就必须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大台阶,才算完成进入仕途的各项步骤。

但是,踏上科举之路的各级台阶都荆棘丛生,坎坷曲折,险象环生。

据不完全统计,清代举人与秀才限额的考中比例按规定大体是1/20,但是,添加历年落榜者,20∶1的比例就大打折扣,按大、中、小省,分别是80∶1;60∶1;50∶1,淘汰率十分可观。参加会试殿试考进士,比例就是30∶1、40∶1。这种考试都是三年一次,假设三级考试都能顺利通过,大体就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从童生到进士的考中机会大概是百分之几,要是在哪一级上蹉跎一下,就不是十年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任恒俊:《晚清官场规则研究》,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既然通过科举之途进入官场是如此之难,那么,少数幸运者一旦走通此路进入官场后,他们即使老实也知道头上这顶乌纱帽的重要性,自不会破坏官场潜规则,去把数十年来寒窗苦读口诵心背的一套修齐治平的大道理来加以身体力行地实践。长江浩荡,适者生存。为了保住好不容易得来的乌纱帽,他们很快就会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中腐败堕落,甚至会争先恐后,成为与自己为官的初衷彻底背离者。

如果对晚清官场有一定的了解,就会明白,出现这种现象一点都不奇怪。

一是新官倾半生之力埋头于科考,所学的一套知识体系根本与社会实际脱节,待到真正为官的时候,其性格、学识、阅历基本上都已经定型,一旦涉身宦海,才知道自己的生存技能真是一无所有,如果不依靠衙门里的一帮胥吏衙役,自己简直寸步难行。二是他所依恃的身边人往往都是一帮深通社会世故的狡黠阴损之辈,这些胥吏的唯一目的就是敛财聚财,依靠他们来处理公事,不跟着学坏似乎也不可能。三是所在地官场关系复杂,盘根错节,为非作歹者往往又都是身后背景强大者,为了自己头上这顶好不容易挣来的红顶子,这批人得罪不起,倒不如同流合污来得更节省成本。四是晚清官场腐败,动辄全靠银票开道,无钱无财,不要说一身正气,想有所作为,就是日常生存都会遇到问题。五是晚清官场的真实情况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但官员自己庞大的家族需要生活,而且亲朋好友、沾亲带故者也往往需要金钱花费与打点,不贪不占,实际上根本也无法维持日常的交际开支与正常生活。

首先,让我们看看胥吏是如何调唆坏初入官场者的。

“胥吏”一词,在李茗公《官场怪圈定律》一书有所记,《辞海》定义是“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元代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说:“夫吏,古之胥也,史也,上应天文,曰土公之星,下书史牒,曰刀笔之吏。”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说:“案牍、法令、书判,行移悉仗胥吏。”《大清会典》卷一二说:“设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曰吏。”

晚清以懂洋务著称的名臣郭嵩焘就有一个惊天之论:

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凌霄一士随笔》(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89页。

堂堂的大清帝国,怎么竟与小小的胥吏共天下?这是不是一种奇谈怪论?不过,如果有时间翻阅一下描述晚清官场方面的书籍,对此结论就不会感到惊世骇俗啦。

老百姓常说:“官不恶衙役恶”,“高官讲理,小鬼难缠”。这话确实有其一定的道理!

顾名思义,衙役,就是到衙门里当差服役的人,主要是指师爷、门子、皂隶、听差、捕快、禁卒等人。胥吏挟势横行不法,为所欲为,历代为官者都为之头痛。

关于胥吏和衙役的起源,韦庆远、柏桦在《中国官制史》中的观点是,夏商时期的胥吏虽然没有确切的名目,但从甲骨卜辞所记载的“贞人”数目来看,胥吏的职能在他们身上就有所体现。《周礼·天官·宰夫》里的“胥”是胥吏的起源,“徒”是衙役的起源。清代《衙虎歌》说“周官已设胥与徒,至今此辈安能无”,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西汉时,司马迁因为替降将李陵说情,逆了汉武帝的龙鳞。汉武帝就把他交给司法审理。审案的胥吏们罗织定罪将司马迁定为宫刑,这把司马迁羞辱折磨得生不如死。所以在《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说出了“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的恐惧悲愤之言。

长期盘踞衙门的胥吏们一旦勾结起来作恶,往往连主事长官也奈何不得。更要命的是,霸道的胥吏甚至能把长官的乌纱帽弄丢。

据《宋史》记载,陈诂在祥符县当知县,因为严治贪吏,胥吏们就集体罢工,弄得陈诂无法正常办公,全县行政机构陷入瘫痪状态,一时朝野舆论哗然,朝廷要拿陈诂问罪。幸亏陈尧佐挺身而出为陈诂慷慨陈词:“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这才打破了胥吏阴谋。

《明史·循吏列传》的案例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曹县知县范希正抓到了胥吏受贿的确凿证据,“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师”,然而,“吏反证希正他事”,奸诈胥吏反过来竟把知县弄成了罪人!永康县衙的胥吏更是厉害,“系多奸黠,连告罢七令”。七任县令都因胥吏诬告而被朝廷罢了官,直到颇富智慧的张淳到永康知县,费尽心力才把他们制服。

《清代官场趣事》中也有同类记录。清朝嘉庆年间,直隶巨鹿县的典史与刑名师爷联手作恶,他们诬陷该县民众是白莲教匪徒,甚至编造了两本上面写着2000多户人家为教匪的花名册,要求知县马上抓人,想趁机勒索百姓。他们劝知县道:“老爷!您千里为官,图的什么?致富之道,在此一举。”好在这个知县是个好官,他不仅没有听从胥吏们的劝告,而且还通过亲自访查否定了这个强加在老百姓身上的“莫须有”罪名。这样就得罪了这帮胥吏衙役,他们干脆越过知县,直接将此事捅到直隶总督那里,最后,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也想从中捞上一笔银子,就将这个知县判罪流放到了新疆。这样,在胥吏的作恶下,有良心的知县最终丢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乌纱帽。

在国人心目中如青天大老爷的包拯,据说也曾经中过胥吏们的圈套。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包拯在开封府惩罚一个贪官,按法律规定贪官应当堂受“脊杖”之刑。贪官为免受惩罚,就向胥吏行贿求计。有个胥吏想出了个妙计,告诉贪官说:包拯对胥吏干预案件极为反感,对你用刑前,按程序应由我写用刑文书“责状”,这时你就大喊冤枉,我自有办法救你。果然,包公过堂审判后,该贪官就按受贿胥吏教的办法大喊冤枉,反复辩解。那胥吏一反常态,破口大骂贪官!包公见胥吏触犯了他严禁胥吏涉案的规矩,就把“维护”他尊严的胥吏训斥一顿,结果经此一顿哄闹,包拯竟把那位贪官从轻发落了。沈括不无遗憾地叹息说,包拯“以抑吏势”虽然正确,但结果仍然是“为吏所卖”!

小小胥吏如此猖狂狡猾,让各级衙门充满了卑鄙肮脏。

宋代诗人刘克庄有首《咏老吏》,将胥吏作恶刻画得十分的深刻:

少谙刀笔老尤工,旧贯新条问更通。

斗智固应雄骛辈,论年亦合作狙公。

孙魁明有堪瞒处,包老严犹在套中。

只恐阎罗难抹适,铁鞭他日鬼臀红。

胥吏成了新旧法律条文都非常精通的“老猴精”,连清官包公也中了他们所设计的陷阱,别人拿他们还能有什么办法?面对这种无可奈何的现状,诗人只好诅咒说:恐怕只有阎王爷很难糊弄,到阴曹地府不会饶过他们,定要鞭打他们的屁股。

明代大学者顾炎武深刻分析了胥吏以权谋私的弊端:“州县之弊,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传子,兄以是传弟,而其尤桀黠者,则进而为院司之书吏,以掣州县之权,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也。”

到了明代中叶,为解决胥吏蒙蔽主官的弊端,各级官员只好自掏腰包请师爷,绍兴的师爷最有名,所以出现了“无绍不成衙”的谚语。但这些师爷也容易因利益诱惑而变坏。顾炎武说:师爷中“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内外,肆行作弊。黜陟属员,则清浊混淆;审理刑狱,则曲直倒置。败督抚之清节,误督抚之功名,彼则置身事外,饱橐而去,殊为可恨!”

乾隆时,邵晋涵总结说:“今之吏治,三种人为之,官拥虚声而已。三种人者,幕宾、书吏、长随。”可见,胥吏虽然不属于国家正式编制,但这类人在清代官场中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实际上,在清代,胥吏就是官衙中掌理案牍、钱财、法令以及为官员出谋划策、伺候官员日常生活的小吏。从京师到外省,这个食利阶层遍布中央到地方的各个行政机关。

以京吏为例,仅户部书吏就有1000余人。胥吏在清代官场上十分活跃,对于清代政治的运作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即使连心狠手辣如雍正皇帝者,虽然洞察秋毫,也对胥吏作弊之事无可奈何。他说:“各部之弊,多由于书吏之作奸。外省有事到部,必遣人与书吏讲求。能饱其欲,则援例准行;不遂其欲,则借端驳诘。司官庸懦者,往往为其所愚;而不肖者,则不免从中染指。至于堂官,事务繁多,一时难以觉察。县既见驳稿,亦遂不复生疑,以致事之成否,悉操书吏之手,而若辈肆无忌惮矣!”李茗公:《官场怪圈定律》,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有这样一件颇具代表性的事情,说的是皇帝提拔贾政当了江西粮道,贾政本来一心想做个好官,竟然愿意从家里倒贴钱。但到最后,贾政却被胥吏们弄成了一个遭弹劾、被罢黜的贪官。

书中说,贾政到任立即贴出告示,对“折收粮米,勒索乡愚”等营私舞弊勾当,要严加惩处。这样,他首先就得罪了身边的一帮随行人员。门房、签押和长随等人因为得不到好处都非常恼火,因为贾政对“州县馈送,一概不收”。大家“眼见得白花花的银子,只是不能到手”,“来了一个多月,连半个钱也没见过”。《红楼梦》,第九十九回。于是,众人纷纷告假辞职,怨声载道离开贾政而去了。

此时,贾政的随从李十儿趁机出面勾结衙役、胥吏作恶。李十儿找到胥吏衙役,对他们说:“你们这些没能耐的东西,着什么忙!我见这长字号儿的在这里,不犯给他们出头。如今都饿跑了,瞧瞧你十太爷的本领,少不得本主依我!只是要你们齐心,打伙儿弄几个钱回家受用,若不随我,我也不管了。”大家自然发誓听从他的吩咐,弄到钱也让他占大份。于是,李十儿就暗中组织大家罢工。结果是,贾政要出门办公事,竟连仪仗也稀稀拉拉凑不齐:

隔一天拜客,里头吩咐伺候,外头答应了。停了一会子,打点已经三下了,大堂上没有人接鼓,好容易叫个人来打了鼓,贾政踱出暖阁,站班喝道的衙役只有一个。贾政也不查问,在墀下上了轿,等轿夫又等了好一回。来齐了,抬出衙门,那个炮只响得一声。吹鼓亭的鼓手,只有一个打鼓,一个吹号筒。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儿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勉强拜客回来,便传误班的要打。有的说因没有帽子误的;有的说号衣当了误的;又有说是三天没吃饭抬不动的。贾政生气,打了一两个,也就罢了。

眼看贾政这官做不成了,李十儿这才出面要挟贾政,说:“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哪个不想发财?”他明白告诉继贾政:如果不让胥吏、衙役们发财贪污,您这官就做不下去。

贾政气愤地质问他:“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叫我做贪官吗?李十儿开导他说:“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若是依着老爷,不准州县得一个大钱,外头这些差使谁办?”李十儿软硬兼施,要贾政默许他们适当敛钱,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他们绝对不胡来,最后弄得贾政没了主意,只好采取“眼不见为净”的鸵鸟政策,说:“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

于是,胥吏和衙役们勾结起来狼狈为奸,内外一气瞒着贾政横行不法,贾政倒觉得事事周到,件件随心,虽有人举报胥吏衙役们的不法之事,贾政也不听。结果最后东窗事发,贾政被节度使参了一本:“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请旨革职。”

皇帝念起贾政为人太老实,而且是皇亲国戚,就下圣旨从轻处理:

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苛虐百姓,本应革职,姑念初膺外任,不谙吏治,被属员蒙蔽,着降三级,加恩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并令即日回京。《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

到此为止,本想造福一方的贾政,糊里糊涂地就被身边这帮胥吏们弄得丢官污名。

清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讲关于胥吏作恶的故事,读之更是令人目瞪口呆。

知县李匡九居官清廉,某富户被人诬告后,狡猾的衙役却敲诈说知县要二百两银子。富户只答应给一百两。衙役说那恐怕不行,明天审案时我悄悄问问。第二天大堂公开审案时,那衙役明明知道知县李匡九戒烟了,却悄悄去问他吸烟不吸,知县摇摇头。过了一会儿,衙役下堂对富户说:我刚才替你求情,你看见他摇头了吧?富户只好答应给二百两。衙役知道知县爱喝茶,过了一会儿就悄悄问:喝茶吧?李知县点点头,衙役把茶端上,然后下去对富户说:你看见他点头同意了吧?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八《梦狼》。

明明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不知不觉间,知县李匡九和富户都被衙役蒙骗了。

《红楼梦》、《聊斋志异》虽然都是小说,但其中所反映的官场问题在清代社会却是自始至终、多多少少的存在着。

在晚清,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经常要办理大量有关任免官吏、刑名钱谷、兴办工程等内容的公务,办公过程中要处理大批案牍文书。对于这些案牍文书,堂官(尚书)、司官(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衙门负责人都是不熟悉的。因为他们大都是科举出身,学的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帖括制义、四书五经,并不习法令世务。尤其是清代处理刑名等事,不但要依据《大清律》,还须谙熟繁多、灵活的“例”,对这些律例,官员们就极为生疏。他们倾尽青春之力所学的知识竟然与社会实际完全脱节,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就不能不认同胥吏的摆布与糊弄。

《清代野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

同类推荐
  •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大博弈:中国的“太极”与美国的“拳击”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些纠葛,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这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中国威胁不了美国,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作威胁自己的对手。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

    黄利鸣、宋俭、王智、杨建国著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导,从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历史演进、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与参政党实践,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五个方面,探讨中国政党政治协商的渊源以及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语境下政党协商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探求当代中国政党协商发展的合理化路径。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仙风媚骨

    仙风媚骨

    修仙路上,别人弹指之间便能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而叶青双,为什么这一切都只能用拳头解决?不用法术也行,反正别人也不能对她用。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大不了咱不要优雅的姿态,做个暴力女修。于是,她扛上了一把比自身还大上两三倍的斧头,开始了崭新的修仙生活。诶诶,那边几个骚年,看什么看,没见过妩媚女子拿彪悍兵器吗?——————书友交流群:191963217,暂时空无一人,期待你加入……
  • 爷你要hold住

    爷你要hold住

    成亲第一天就被夫君羞辱,面对这个俊美如斯却对她一脸鄙夷的妖孽,某女愤怒难忍,撩起衣袖上前直接将其扑倒,“你大爷的,信不信老娘将你捆起来挂到城墙上展览三天。”一朝穿越,自己竟成了刚嫁入王府的王妃!好吧,王妃就王妃,以她卑鄙无耻两面三刀的性子,能找个人嫁出去实在是不容易,而且嫁的还是堂堂一国王爷,不算吃亏!可是,谁能告诉她为神马王妃还要被追杀?为神马逃命回去还要被王爷嫌弃?为神马那个美若谪仙的王爷夫君见了她就一副苦大深仇的模样?奶奶的,她一定要将这妖孽夫君吃干抹净,然后……有多远就踹多远!(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不欢不爱之一等贵妇

    现在的小三都怎么了?不是应该躲着人家老婆吗,哪有上赶着来招摇示威的?乔沐希看着挺个大肚子雄赳赳气昂昂进门的小三,原本的不解现在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想母凭子贵取代她裴家主母的位子。助理齐瑶将小三拦在门口,豪门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各自都有一套处理办法,像那种正房不小心把小三孩子弄掉之类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所以她根本就不允许小三接近正房。乔沐希看眼齐瑶,齐瑶会意地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故事(亨)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一枝奇葩,是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化色彩于一体,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青少年熟练地掌握大量成语,不仅可以使语句精练,条理清晰,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该书甄选的成语艺术性、思想性、故事性强,且在当代使用频繁,十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一本书读懂大数据

    本书是深入研究互联网思维的经典之作,从互联网思维的定义到互联网思维应用的具体案例表现。作者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全面阐述互联网思维的内核与精神,逐一点评当前关于互联网思维的各种观点。本书从最初级的互联网思维应用到高端的粉丝经济,平台建设,自媒体营销的方法都有详细讲解介绍。让读者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同时还能学会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已经生活中。
  • 无赖皇后:皇上,臣妾做不到

    无赖皇后:皇上,臣妾做不到

    某腐女口头禅:“宁毁十座庙,不拆一对基”。听说当朝皇上是断袖?她贼眼一亮:“爹,赶紧把我嫁给皇上!”帝后大婚之夜,月上柳梢头,隐蔽的草丛后,腐女皇后盯着凉亭里两个俊美而立的男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皇上,赶紧上啊。”
  • 调包计:自在江湖不为妃(完本)

    调包计:自在江湖不为妃(完本)

    狼烟起,风云变,元者去,明朝兴。胜者南面称帝,败者北面为王,虎视鹰瞵,南北对峙,经久不息。谁曾料到,一场家变引起的江湖恩怨,竟然牵出一个惊天大阴谋,事关朝廷兴衰……她,舒子浵,浑金璞玉,天赋异禀,悬壶济世,堪称世外桃源盛开的一朵奇葩。他,龙皓云,江湖枭雄的独子,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乃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瑰宝。危机四伏,她如何从中斡旋,力挽狂澜……一场厮杀,她又将经历怎样的生死殊博……一个谜题,他们如何抽丝剥茧找到密室……论功行赏,她被皇上钦点为王妃,绝望……调包顶替,他却落寞出走,她何去何从……看一个江湖女子的传奇故事———————————————————————————【相遇篇】他在她面前褪去衣衫,一丝不挂对她说:“你一个大夫见的人还少吗?羞什么?”【相爱篇】他邪邪一笑,将嘴凑到她的耳边,温柔地呢喃道:“你之前狠狠地伤了我,如今应该狠狠地补偿我一下。”【离别篇】——龙皓云版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叹不能,生死与共,酒入喉愁情更浓。人自醉,眼朦胧,乍见她,笑貌音容。未言语,泪先涌,心有灵犀一点通。怨东风,一场空,吹散离人痴心梦。醒来心痛,寒冷如冬。——舒子浵版本路也茫茫,情也茫茫。求不得,连理成双,看遍世间沧桑。叹红尘,造化难挡,英雄美人各一方。谁人帮,心事藏,山长水远心系郎。缘已尽,爱无疆,坐待明日花黄。何日诉衷肠,永世不相忘。———————————————————————————如果您觉得我的文好请告诉您的朋友,如果您觉得我的文不好请告诉我。同时请您关注我的另一篇文:爱那么殇哦:《六个女人的故事》http://m.pgsk.com/a/327350/歌漫:《情逢敌手:卯上神秘宝马女》http://m.pgsk.com/a/327190/琉焰雪:《邂逅之,梦似琉璃》http://m.pgsk.com/a/316953/林夕一蔸菜《逃妃心计:花心王爷特工妃》:http://m.pgsk.com/a/346238/--------------------------------我的读者群号:171215728(敲门砖:文中任何一个人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