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质量决定生活质量
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是一份维持生活的薪水?还是一份成就自己人生的事业?这个问题问起来似乎并无多大意义,但之间的差别却非常之大。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同样一起到一个公司工作的人,同样的工作条件,同样的起点,几年后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有的人成为公司里的核心员工甚至是中、高层领导,在该工作领域内举足轻重;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工作总是不见起色,眼睛整天盯着刚够糊口的工资,同那些优秀的人一样早起晚归,生活的质量却千差万别。
诚如我们所知,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距呢?是对工作的态度。
一个将工作当成生存需求的人,也就是靠工作来“糊口”的人,用工作来满足日常之需当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没有任何主动性、迫于无奈去工作的人,目力所及之处只是干多少事拿多少回报,很难在工作中有长远打算,因此永远都是一个平庸者。
一个将工作当成生活保障的人,也就是想有个“铁饭碗”的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工作,过上比较安稳舒适的日子。虽然他们也能够勤勤恳恳,但因过于求稳而鲜有创举和进取之心,最终的结果仍不免流于平庸。
一个将工作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人,也就是想通过工作使自己“有所作为”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使别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更希望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挑战自我,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质,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只有这种视工作为一生的事业的人才能避免流于平庸,也只有这种人,才是能够实现自身真正价值的人。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在选择怎样度过自己的某段时间时,都是赌徒。他必须用自己的岁月做赌注。”其实人生的任何一次选择都像是一场赌博,而且赌注无一例外的都是自己的生命,只不过正确的选择会在损耗生命的同时收获生命以外的东西,错误的选择则只是在耗费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选择怎样去工作,其实也就是选择了怎样去生活。因为生活的好坏与工作的得失向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所能得到的“奖赏”自然可以大大提高他生活的质量和人生追求;一个在工作中抱着“糊口”或者只想有个“铁饭碗”的人,所能得到薪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现状和基本生计。何况,工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去了人一天中1/3的时间,假使一个人24岁参加工作,到60岁退休,工作至少将占去他生命的1/3。那么在这占去生命1/3的工作时间里如果始终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从工作中只得到厌倦、紧张与失望,生活的痛苦可想而知。
小王是某公司的一名销售员,每天早上闹铃一响,便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脑子里第一个感觉就是:痛苦的一天又开始了。她早饭也顾不上吃,便匆匆忙忙的挤上公交车向公司赶去。跨入公司大门,连洗手间都没来得及去,就被经理叫去会议室布置工作……一天的痛苦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小王上午拜访客户,一连遭到拒绝和冷遇,心情坏到了极点,仿佛世界末日到了。下午四处转了转,等到下班后回到公司胡乱在工作报表上划了几笔,便草草交差了事。回家后一看日历,总算又过了一天!想出去吃饭,钱包里的钱已所剩不多,想到离上个月发工资只过了半个月,止不住的唉声叹气。
将工作当作生存的需求,从来不花时间学习,思想消极,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来不好好去研究自己推销的产品和竞争对手的产品,从来不反省自己和公司那些优秀员工间的差距,不知道自己一天都在做什么,不去想为什么会遭到客户的拒绝和冷遇,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每当朋友问起,只会说,“单位不行”、“现在做销售哪有那么容易”、“哎!混一天算一天呗!”……
到了月底一发工资,看着一起进公司的员工越拿越多,自己却越来越少,脸上挂不住,在经理的明为鼓励实是指责的话语下,很生气的炒了老板的鱿鱼。如此,几年下换了五六个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就这样流逝了。结果年龄越来越大,越来越缺少从零开始的资本,使自己最终一事无成,生活得一穷二白。
很多企业都可能存在小王这样的员工:他们每天按时打卡上班、下班,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却不能及时完成工作,同时也很难尽职尽责。对他们来说,工作只是一种应付,上班应付、加班应付、上司分派工作任务时应付、工作检查更要应付,甚至回家中想到第二天的工作时,也是怎样去应付。像这样的员工怎么可能有出色的成就呢?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呢!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曾说:“无论在什么地方工作,员工与员工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就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
1872年,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应届生面临择业问题,心中烦恼不堪:像自己这样学医学专业的人,一年有好几千,残酷的择业竞争,我该怎么办?
争取到一个好的医院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上加难。这个年轻人没有如愿地被当时著名的医院录用,而去了一家效益不怎么好自然也不怎么出名的医院。可这没有阻止他成为一个著名的医生,并创立了世界驰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
他就是威廉·奥斯拉。他在被牛津大学聘为医学教授时说:
“其实我很平凡,但我总是积极的工作,脚踏实地的在干活。从一个小医生开始我就把医学当成了我毕生的事业。”
对工作有崇高态度的人可以把“卑微”的工作做成伟大,缺乏事业心的人把崇高的工作做成卑下,影响一个人的因素是什么?是这个人的学历还是这个人的工作经验?是人对工作的态度。
任何一家有抱负的公司,都会有一种竞争的机制,不会让那些碌碌无为的庸人长期在自己的公司混日子。任何有事业心、责任感的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也不会让自己长期呆在某个平庸的角落。
《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乡镇、村庄,每个办公室、公司、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不要以为“事业”都是伟大的、让人津津乐道的壮举。正确的认识自己平凡的工作就是成就辉煌的开始,也是你成为出色雇员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平凡岗位上的我们,以敷衍的态度对待工作,每天被动地、机械地工作,同时不停地抱怨工作的劳碌辛苦,没有任何趣味,那我们的环境会自己变好吗?收入会增加吗?会有很好的前程吗?
当然不会!只能永远做等待下班、等待工资、等待被淘汰的那种为工作而工作的人。
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适时调整我们的心态。
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因为在你的生活当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工作需要人,而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你的工作质量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所以,如果你不愿意自己的生活惨淡无味,那就从改变你工作的态度开始吧。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对一个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工作,无论你在这世界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工作?如何对待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干什么事和得什么报酬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问题。因为除去工作的其他意义不论,工作首先是一种社会创造,创造必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会使他人受惠,使他人受惠的创造必然使创造者的工作价值得到提升。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所从事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和事业理想,同时也是在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是一位美式足球的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份的季后赛。美式足球比赛时间为一场60分钟,其实并不算长,但同其他球赛一样,其中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尼尔·卡尼曼感到很浪费时间,甚至产生了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因此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准备在看球赛时给自己找点事干。
于是他在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放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样忙碌着使自己不至于闲着无事,心理自然安定了许多。
可尼尔·卡尼曼边看球赛边敲核桃时,脑子突然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无事可做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不踏实?
尼尔·卡尼曼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了一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那么除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无法享受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换价值”。
尼尔·卡尼曼由此得出一个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啊!社会赋予了工作正面的价值,又鼓励人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工作,这个社会便几无价值可言,人类社会的毁灭也就不远了。因此,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人们不仅可借此改观自己的生存境况,满足心理上的各种欲望,还可以借此肯定自己人生的价值,以及作为社会大家庭一分子的生命意义。
正如蜜蜂的天职是采花酿蜜一样,人的天职就是工作。如果一个人轻视他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得很粗疏,那么他决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同时也会慢慢让自己瞧不起自己。如果一个人认为他在工作中得到的只是苦累、烦闷,甚至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那么一定工作的很糟,不是在敷衍工作便是在糊弄自己。同样,如果一个人想坐享其成,不愿参加任何工作的话,那么他不仅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财富,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有一个乞丐,因为上了年纪行走不便,乞讨所得已很难让他将生计维持下去。
有一天,他遇到了上帝,极力请求上帝满足他三个愿望,上帝欣然答应了他。
乞丐的第一个愿望就是要变成一位有钱人,上帝立刻满足了他。成为有钱人后,乞丐见有了钱却已年老便说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年轻40岁。上帝挥挥手,老乞丐变成了20多岁的小伙子。
乞丐兴奋极了,心想自己现在又年轻又有钱,如果一辈子不用工作就更好了,便对上帝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愿望:一辈子不要工作。上帝又答应了他。于是乞丐立刻又变回了原来的他---一个整天在路边街角乞讨的又老又脏的乞丐。
乞丐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向上帝惊叹道:“这是为什么?我怎么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上帝说:“工作是我能给你的最大财富了。想一想,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整天无所事事,给你再多的东西有什么用?只有不断去工作,你的生命才有意义。一辈子不要工作,你要那么年轻干什么?”
乞丐听后呜咽着说:“可是我不想一无所有?”
上帝说:“你已经将我赐予你的最大恩赐都扔掉了,你只能像以前一样一无所有了。”
这个颇有寓意的小故事,其现实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生存的根本。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像乞丐那样贫穷,也不可能像乞丐那样愚蠢的去渴望成为有钱的闲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过上安逸生活的欲望。这种想法的本质就是轻视劳动,忽视工作在生命中的价值和重要性。
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过:“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也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强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活着的理由。工作的质量往往决定生活的质量。”
有一位医生,他在当了10年的执业医生之后,赚了一笔钱,于45岁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国,每天从事他最喜爱的两样休闲生活:打高尔夫球与钓鱼。
一年后,出乎意料之外,他又回到原来的地方继续做执业医生。
朋友们都很奇怪,这位医生诚实地说:“打高尔夫球与钓鱼连续一个月就烦了,没有工作形同坐牢,后来我在美国跟许多移民一样,成了‘三等人’。”
朋友们都好奇地问:“何谓‘三等人’呢?”
这位医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开业了。”
工作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这种财富包括物质更包括精神,人生中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西方有句谚语:“Nopains,Nogains.”这句话颇能解释为什么在最新的一份调查中,有33%的美国人愿意长时间工作,因为长时间的工作意味着经济繁荣和更高品质的生活。
为了事业的成功,我们在工作中也许唯有竭尽全力,默默忍受奋斗的艰辛,等待那不全都是成功的“喜悦”,但是我们最终会明白,那些奋斗拼搏的日子正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希望拥有的最美丽日子和最高贵的财富。
责任胜于能力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岗位就意味着任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需承担责任的工作,也没有不需要完成任务的岗位。西方有句谚语:“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种。”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尽职尽责的习惯,那就等于为未来的成功埋下了一粒饱满的种子,一旦机会出现,这粒种子就会在我们的人生土壤中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一群男孩在公园里做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人扮演将军,有人扮演上校,也有人扮演普通的士兵。有个“倒霉”的小男孩抽到了士兵的角色。他要接受所有长官的命令,而且要按照命令丝毫不差地完成任务。
“现在,我命令你去那个堡垒旁边站岗,没有我的命令不准离开。”扮演上校的亚历山大指着公园里的垃圾房神气地对小男孩说道。
“是的,长官。”小男孩快速、清脆地答道。
接着,“长官”们离开现场;男孩来到垃圾房旁边,立正,站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小男孩的双腿开始发酸,双手开始无力,天色也渐渐暗下来,却还不见“长官”来解除任务。
一个路人经过,看到正在站岗的小男孩,惊奇地问道:
“你一直站在这里干什么呢?下午进公园的时候我就看见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