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12

第12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4)

罗吉尔·凡·德尔·维登(RogiervanderWeyden,约1399—1464)也是15世纪前半叶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出生在图尔奈,是罗伯特·康宾的学生。1432年在图尔奈成为独立画家,后来迁居布鲁塞尔荣获该市艺术家称号。1450年曾去意大利,备受欢迎与尊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称他是自扬·凡·埃克以来尼德兰最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活动,扩大了尼德兰画派在国际上的影响,他的遗作很多,如《受胎告知》、《下十字架》、《最后审判》、《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等都是他的力作。作品大部分是宗教画,少数是肖像画,他在肖像画创作中的成就尤其突出。《一个年轻妇女的肖像》刻画了端庄、纯朴的尼德兰妇女的典型形象。《大胆查理肖像》则表现出了这位时年30岁的公爵的性格特征。

15世纪中叶,在北方随着经济的兴旺发达,文化艺术也十分昌盛,以哈勒姆为中心形成了北方画派。德尔克·波茨(Dirk—Bouts,约1415~1475)是北方画派的重要代表画家,曾长期在哈勒姆工作,后来迁居鲁汶,1468年获鲁汶市艺术家的称号。曾经为鲁汉市圣彼得教堂绘制了祭坛画,其中《最后晚餐》一画,画家没有按照宗教内容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是将最后晚餐的场面大胆地移至15世纪尼德兰市民住宅的餐室中。典型的哥特式房屋,墙面狭窄,窗户较多,室内光线明亮而柔和,地面铺以整齐的花砖,洁白的桌单覆盖桌面,不但准确地表现了室内的透视关系,而且还很好地体现了尼德兰人爱好整洁的习惯,室内陈设与用餐情况都弥漫着相当浓厚的世俗气息。此画可被视为当时尼德兰绘画中在宗教题材里表现世俗生活的典型例子。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布拉台林祭坛画》、《基督在西门家》等。

继波茨之后另一位著名的北方画家是盖尔特根·托特·辛特·扬斯(GeertgentotSintJans,约1460—1495),其创作风格受到过前辈艺术家波茨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幅油画《旷野中的施洗者约翰》。画面上的人物衣着简朴,须发蓬散,在破旧的长衫下露出了一双赤脚,画家刻画了一位典型的尼德兰农民形象。他还精心地画了树木、动物和飞鸟作为画面背景,风景优美,展现了一片很开阔的旷野,笼罩着静谧、平和的气氛。他的另一幅油画《耶稣诞生》描绘的是耶稣诞生时的夜景,以小耶稣的身体作光源照亮了圣母的面庞和一部分画面,另一部分画面则隐没在夜色之中,增加了宗教神秘感,同时画面上出现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一特色在17世纪的荷兰绘画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扬斯是一位很有独创性的艺术家,甚至被认为是17世纪荷兰画派的最早奠基人。

15世纪下半叶,尼德兰南方的著名画家是雨果·凡·德尔·高斯(HugovanderGoes,约1440—1482),他于1467年成为独立画家,曾任根特画家行会的会长。1475年秋作为未受圣职的修道士住进了布鲁塞尔附近的罗德修道院,1482年逝世于该修道院。1480年左右完成的《牧人来拜》,1478年至1482年之间画的《马利亚之死》都是他晚期创作的力作。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三联式大型祭坛画《波提纳里祭坛画》,主画为《牧人来拜》,描绘了礼拜圣婴的场面,特别成功地刻画了憨厚、质朴的牧人形象,他们看到耶稣时,有的微笑,有的惊喜,面部表情丰富而真切,十分生动。

15世纪末、16世纪初尼德兰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进文化也被介绍进来,人文主义思想在尼德兰知识界广泛传播;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日益强烈;罗马教廷与大主教会的堕落也进一步暴露,社会上产生了日益强烈的宗教改革要求。这时期出现了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whusBosch,约1450—1516)的艺术。他的艺术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那时一般尼德兰画家特别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意形象的如实表现,博斯却往往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兽影射诸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对他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绘画风格,冲破了尼德兰传统绘画中虔诚肃穆的宗教气息,站在进步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把批判的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运动前夜人民群众反对天主教,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尼德兰新旧教派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表现。在他的画作中经常出现一些怪诞、夸张的形象,这些形象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又和艺术家本人的幻想相结合,同时写实性的表现手法与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紧密结合,形成博斯独特的绘画语言,也是他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在《切除结石》、《愚人船》、《魔术师》、《干草车》、《圣安东尼的诱惑》等作品中,我们都可以领略到博斯独特的绘画风格。

尼德兰风俗画形成于15、16世纪之交,并且受到人们的喜爱。昆丁·马苏斯(QuintenMassys,约1465—1530)为风俗画的创始人之一,他生于鲁汶,后在安特卫普工作。早年受波茨与梅姆林那种细腻平整的尼德兰传统画风影响,后受意大利艺术家,特别是达·芬奇的影响。他常常与风景画家帕提尼尔合作,由后者画风景,他画人物,开创了尼德兰风景画家与人物画家合画作品的先例。马苏斯擅画人物,形神兼备,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风俗画反映了世纪转折时期尼德兰的社会风貌。画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安特卫普度过,在当时的安特卫普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银行家,马苏斯的代表作《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生动地表现了银行家的活动与生活:丈夫十分认真地秤量金币,妻子正在读祈祷书,但是翻开的祈祷书被放在一边,她全无心思去读,而是很感兴趣地关注着丈夫的活动。

约阿希姆啪提尼尔(JoachimPatinir,约1485—1524)虽然不是独立风景画的创始者,他却为尼德兰风景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作品中风景占据了最主要的画面,即使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人物也居于次要地位,并且常常是请昆丁·马苏斯等人协助画的。他潜心研究风景,描绘风景,将风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以此为风景画形成独立绘画科目奠定了基础。他画的风景并不是实景写生,而具有幻想的全景画的特色和人为雕琢的痕迹。画面视野开阔,以深调子为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重重叠叠的山峦、江河、森林,代表作有《圣哲罗姆》、《逃亡埃及》、《逃亡埃及途中的休息》等。

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民的民主意识也得到加强,尤其在尼德兰北部荷兰、西兰诸省中,出现了一些联合行会企业和团体组织,经常请画家绘制团体肖像画,悬挂在他们的总部或会议室里,于是产生了早期团体肖像画,发展到17世纪达到全盛时期。扬·凡·斯科列里(JanvanScorel,1495—1562)是团体肖像画的早期代表画家之一,代表作有《十二个耶路撒冷朝拜者》、《抹大拉的马利亚》等。

这时期,南方的意大利和北方的尼德兰是欧洲两个最先进的地区,两地艺术家的交流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尼德兰的艺术家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并且学习了意大利先进的表现技法,这对尼德兰美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有助于尼德兰艺术进一步摆脱哥特式艺术中的宗教因素束缚。但是其中有些艺术家抛开了本民族的艺术传统,也脱离了生活,单纯模仿意大利艺术样式,在美术史上称他们为“罗马派”。扬·戈萨尔特(JanGossaert,约1478—约1534)是代表画家,早年以传统的尼德兰风格作画,后在安特卫普成为独立画家,1508年曾去意大利旅行,对古希腊罗马及意大利当代艺术进行了研究,深受影响,喜欢模仿意大利风格,代表作有《丹娜埃》、《维纳斯和爱神》。弗兰斯·佛洛里斯(FransFloris,约正516—1570)为“罗马派”另一代表画家,于1540年加入安特卫普画家公会,不久前往意大利研究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及古代艺术作品,1547年回到安特卫普。他的画作以准确流畅的笔触和威尼斯画派丰富的色彩为特点。

16世纪60年代,爆发了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它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直至1609年荷兰独立,在此期间尼德兰人民为反抗西班牙统治进行了长期的、坚忍不拔的斗争。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Bmegheld.A,约1525—1569)的艺术产生于尼德兰革命酝酿和爆发时期。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他与人民共呼吸,同战斗。他早年曾以铜版画家身份,从事风景画创作而闻名遐迩。1556年左右开始较多地描绘人物,表现出博斯的影响。自1563年直至逝世这段时间进入了其创作的辉煌时期,产生了最重要的油画杰作。在农民风俗画中满怀热情地塑造了许多农民形象,如《农民舞蹈》、《农民婚礼》,刻画了他们豪放的性格,展示了他们充沛的活力。

勃鲁盖尔的风景画也是十分出色的,他喜欢选取全景式构图,意境开阔,风景和人物紧密结合,描绘了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秀丽景色。如田园风景组画《收割干草》、《收割》、《牧归》、《雪中猎人》、《暗时表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的劳动,情景交融,生机盎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尼德兰农村景色与生活的动人写照。

在尼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者如火如茶的斗争中,勃鲁盖尔创作了《伯利恒的户口调查》、《伯利恒的婴儿虐杀》等作品,以宗教画的形式暗示了西班牙军队在尼德兰横征暴敛、残酷屠杀的情景。还有少数作品如《绞刑架下的舞蹈》则直接描绘了森林游击队——“林中乞丐”的战斗生活,歌颂了人民的英雄气概与乐观主义精神,起到揭露敌人、鼓舞人民的作用。勃鲁盖尔以艺术为武器,深刻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从而成为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作品遗存很少,因此知名的雕刻家也不多。其中成就特别突出的有克劳斯·斯留特尔(ClausSluter,约1355—1406),他属于尼德兰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继承了哥特式艺术的传统,特别注意发挥哥特式雕刻中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生于哈勒姆,后到布鲁塞尔工作,加入布鲁塞尔雕刻家行会,1385年到了勃良第公国的首都第戎,为“大胆者”菲利普公爵服务。他的遗作中最精彩的是《第戎修道院的大门雕刻》和《摩西井》。被人们称为《摩西井》的这件作品,并不是井,而是一个六边形基座,原来在基座上立有一组基督受难组雕,现在除了基督头部与上身一部分保存在第戎博物馆而外,其余的雕像圣母玛利亚、约翰与抹大拉的玛利亚都不复存在了。底座上刻着摩西、大卫等6位先知的形象,形体饱满、坚实有力,面部表情很有个性。

让·莫内(JeanMone,1500前—约1548)是16世纪的著名雕刻家,生于梅斯后在安特卫普工作,自1524年直至逝世都居住在梅谢恩。他在尼德兰颇有影响,为教堂雕刻祭坛,为贵族雕刻陵墓,十分活跃,遗作也较多。代表作《哈尔圣母院的高祭坛》、浮雕《查理五世皇帝及皇后伊莎贝拉》等。

雅克·杜布劳克(Jacuues Dubraucu,约1505—1584)为尼德兰另一重要的雕刻家,生于蒙斯,青年时代曾在罗马留学5年。1535年至1548年之间曾雕刻了故乡教堂的读经台。1545年至1556年担任查理五世的姐妹、匈牙利女执政玛丽亚的宫廷艺术家。代表作为浮雕《基督被判死刑》。

(第三节)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发端于15世纪,在德国美术史上将1420年左右至1540年这段时期称为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对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现象表现出关切,热心于描绘自然环境,人物的造型则强调真实感,凡此种种都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性、歌颂大自然的倾向。康拉德·维茨(KONRAD WITZd,约1410—1441)的作品《基督履海》(又称《捕鱼的奇迹》)可谓那时期的杰作。画面位于彼得祭坛一翼的外侧,虽为传统的宗教题材,却真实地描绘出了日内瓦湖的景色,在欧洲祭坛画中第一次画了实景,而且特别注意表现了光的变化,以及水中倒影。马丁·盛高厄(Martin Sehongauer,约1450—1491)的作品《牧人来拜》,虽然也是祭坛画,却十分成功地刻画了人物,圣母居画面中心,端庄而纯朴,3个牧人组成群像,急切地趋向耶稣,表达了由于耶稣降生而渴望得救的心清,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画中得到了体现。盛高厄还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丢勒与巴尔东在青年时代都曾深受其影响。

15世纪至16世纪间,德国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棉、麻、丝织业能够制造出精美的织品,采矿、冶金、金银饰物制作、印刷与造纸业都很发达,手工工场日益增多,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政治上仍然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教皇、主教、上层僧侣等特权阶层竭力用他们的职权增加收人,生活奢侈淫逸。因此,德国的社会矛盾便集中地表现在反教会的斗争上。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首先向教会展开斗争,这样,人文主义思想便在德国各地广泛传播开来。由于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终于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与伟大的农民战争。

在强有力的社会风暴冲击下,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从开始形成而达到极盛时期。肖像画与风景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出现,特别是版画达到了当时欧洲的最高水平。在德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为造就这个时代的艺术做出了不朽贡献。同时在他们身上也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代新人积极进取、不懈追求、全面发展的特征,其中不少人是市政会的委员或者担任过市长,一些艺术家拥护宗教改革运动,甚至有的同情或者参加了伟大的农民战争。他们与时代同步,相当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因此,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美术作品以深刻而严肃著称。

同类推荐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西乐鉴赏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阶段的鉴赏讲述西乐的发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十八世纪的古典主义、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二十世纪等。
  •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

    本书以作者二十余年来的西方音乐史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写成,其所面向的读者群主要为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学生。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

    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

    【推荐新书】独家挚爱:神秘帝少高冷妻平天下,笑群雄,凤舞九州落苍穹;醉红尘,定四海,霓裳飘动翔八荒。她是亡国帝女,身负一身血海深仇,却偏偏遇见了他,从此收敛锋芒,只为伴他一世相守。他是强国之王,肩担统一天下重任,怎奈何邂逅了她,甘愿画地为牢,只为护她一生安好。江湖乱,儿女情长,又何惧血雨腥风?烽烟起,硝烟弥漫,又何妨四方征战?片段一:“国仇家恨,我定要报,谁都阻挡不了我。”“若是你的心愿,那就是我的责任,我不介意替你手刃仇人。”“却是为何?”“我愿为你挡去所有风雨,只为还你纯净无暇。”片段二:“为何你能认出我?”“因为是你,因为是我,便是于千万人中我也同样能够认出你。”“有你,真好。”
  • 穹天劫

    穹天劫

    她是将军女。五岁那年,源于对金戈铁马的向往,她做出了改变人生的第一个选择,从此女扮男装。她相信,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十年过去,当她手握霜月,志在千里,却发现原来所谓的命运其实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美人,倾城倾国,狼烟四起;英雄,志在千里,尊长九天。”五岁,达瓦河畔,落难少年在她左腕留下了一生不灭的齿痕。十年后,赤血罗刹为恨挥戈,血浴坤仪,火染皇乾。五岁,莲花池边,清冷少年在她心里留下了铭记一生的名字。十年后,金穹帝王为情倾城,弃江山,捍美珏。五岁,她志在千里,手握霜月,隐名掩颜。十年后,狻猊将军麾军天下,金戈铁骑,踏烽烟。---------------------------------------------惊世容颜,难平于世;英雄美人,气盖山河。一个沉敛漠然,一个强悍冷血;一个深情,一个狂烈。爱恨情仇,纠缠半生。谁将执手一生,谁将深爱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文不小白,不H,不NP.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惹上邪魅首席:缉捕小逃妻

    惹上邪魅首席:缉捕小逃妻

    她是K大的校花,和第一校草的男友原本是一对幸福的情侣。他是国内三大财阀之首费氏企业的总裁,拥有国内首席钻石单身汉的美名,英俊,成熟,有数千亿的身家。为了替父赎罪,她被父亲公司的人“送”给费氏企业的总裁费宕尘做情人。为了得到那纸合同,她献出了自己,垂泪在第二天悄然离去。当他醒来,兴奋的想拿出早已买好的戒指向她求婚,然而床边已是空无一人。他胸膛燃烧着愤怒,他发誓要把这个夺走他心的女人找回!
  •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纶济世”,也包括一家一户一人怎样消费、购物、储蓄、投资的小计划。所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它就在我们身边。本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同时,将经济常识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行动,从而培养经济头脑,创造人生财富。
  • 逗比殿下请接招:女王么么哒

    逗比殿下请接招:女王么么哒

    她是圣格学院的王??她还没有爆发出全部的力量!她……真正的释放,会强大的令人恐慌!!“王,只能有一个!”“王,我没有兴趣,要比就上吧!”她眸光清冷,嘴角轻轻扬起,带着一种致命的魅惑。她安静的完全无害,可是谁要触碰到了她的逆鳞,便仿若魔鬼复生,带着强大的气场,让你退无可退!!他是豪门贵少,她是高冷公主,第一眼看到她,他就死死地缠上了她,追爱路上,他步步紧逼,她且战且退。一路纠缠,到最后,她都没有想到……他们竟然……
  • 舞姬花

    舞姬花

    平安时代。妖魔当道,怨灵肆虐。天皇贴于告示,诚招天下有志之士,斩妖除魔。一时之间,各方术师,山中隐士,纷纷涌入京城平安。夕阳渐落,暮色四合。庭院花圃中,一位女子身着流云舞服,伫立在百花中间。淡黄色的余光落下来,犹如一幅安和雅然的图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