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500000018

第18章 绒布寺之夜

我曾经听一个和尚这样说过:“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关关门扫扫地而已。但我又和你们的关门扫地不同,我关的是世外空门,扫的是一地红尘。”修行能否将我们带到一个脱离苦海的彼岸呢……

一方净土

回到绒布寺已经接近中午12点,大家的肚子开始“咕咕”叫。好在藏民开的小店很多,于是钻进一家看上去比较干净的帐篷,靠着烤炉美美地吃了一顿。据说这些藏民们每年10月会把帐篷撤下,直到来年3月再上山。封山期间,山上很少有人出没。

吃过饭我就来到了邮局前,这里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当时我突然有种想法——在这里能否将信件寄到近在咫尺的天堂呢?

我在邮局寄出了一张明信片,这是许多游客都会做的事情,而且很多书上都写过这件事情。不过在这里寄明信片可不便宜,光盖个戳就要5元,而寄出一张明信片竟然花去了120元。算起来此次珠峰之行花销已经不小了,也就不敢再过多支配资金了。寄完明信片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回过头来打算好好看看这座世界上最高的寺庙。

王宇、大龙、杨春一行几人正在和晓歌说笑,好像在问她敢不敢去登山的问题,大家就登山问题展开了讨论。甚至一行几人还去登山协会询问了登山事宜,好像真要去登山。而我独自一人踩着破碎的步子,提前进入了绒布寺。绒布寺位于珠峰北麓绒布冰川谷地,它是红教的著名寺庙,海拔5100米,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寺庙。半山腰上藏式碉房的僧院和喇嘛塔不像其他寺院那样集中在一处,据说寺院里可以住宿,但很简陋,食物也缺少。另一边的山谷里新建了一家旅馆,所以现在住在绒布寺中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我这个坚持在旅行中修行的人来说,能够夜宿在寺庙是最好不过的了。就这一点,我曾在心里告诫过自己许多遍,我虽不能遇佛拜佛、遇塔扫塔,见到寺庙却也一定要一看究竟。想着想着,我已经信步来到了绒布寺。绒布寺虽然没有珠峰名气大,却成了珠峰之旅的必经之路。百年前喇嘛尼姑们在修建这座寺庙时,肯定没想到,有一天绒布寺会成为世界各地游客到珠峰的必游之地。

像西藏所有的寺庙一样,绒布寺也是依山而建。这样的寺庙总能给人一种与天接壤的感觉,从而增加了几分神秘。远远望去,一群白色的建筑群,而其中最显眼的要算耸立的白塔,白塔的顶端照例是金顶。在这群建筑上面像蜘蛛网一样攀满了经幡,为寺庙增加了更多的宗教气氛。这样看去绒布寺就像一个隐居大山深处的人,虽然没有布达拉宫、大昭寺雄伟壮观,却更让人产生一种向佛的清净。比那些深藏闹市的寺庙,更能让人安静下来。也许这就是当初那些僧侣把寺庙建在5000多米之上的原因吧,因为这里更接近天也就更接近宁静,更接近宁静也就更接近自己的心。这是苦修者的修行之法,正如一个真正的行者不会依靠旅行社的安排来游览,一切都是从简的。

经过寺庙前的绒布河,在石头间缓缓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这条来自珠穆朗玛峰冰川下的清澈小河,每年在4、5月开始消融,10月以后封冻。

来到寺前能够看到一对相对跪在屋顶的金色的羊,院子里比较空落,有一种世外清净的感觉,但这里与其他寺庙也有不同,那就是没有一棵树,这就是西藏的环境,种活一棵树都很难。但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才不会为物资拖累,不会为了物资活着。正如《西藏生死书》中说的,我们的生活除了物资还有很多很多,而他们就是这些话的践行者。他们可以为了信仰而生活呢,我习惯说只有一种信仰的人是单纯的,这话一点也没有错。

在寺内的院落里我再次抬头看天空,已经乌云密布了。早就听说,珠峰一带的天气变化无常。我想起早上看珠峰时,喜马拉雅山区上空是纯净的钴蓝色,太阳的光芒照着绒布寺对面远处的雪山,闪闪发亮。

此处是吾家

佛家说人的一生本就是修行,这一点我很赞同。他们说人在六道轮回中修得人身,为的就是要进一步修行。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一种特殊的修行呢?学业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专注就不得博成;婚姻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持重便不得圆满;奋斗是一场修行,少了那份勤奋便不得成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里修行,有人圆满贯通其乐融融;有人辛苦如头陀行,但持法久住不违本心;有人修不了世俗行,便出家为僧,专心悟道,不求圆满求虚空。

我也曾有削发为僧的打算,可是真正了解了僧人的生活后,就打消了这样的念头。修行并不是放弃一切的自由散懒,而是放弃一切的勤奋持重。每日只休息4个小时,其余20个小时或诵经或劳动。既不能欢声笑语,也不能随心所欲,每日只食一餐,午后即不进水。这样的戒律又岂是我这等散人所能坚持的呢?

我有一种想留下来的冲动,出世是我许久以来的愿望,但是我还没有足够的能力说服自己。我坐在门槛上,背对着后面的山岭,向远处观望。那一刻我的确被这座小寺的宁静吸引了。从喧嚣和亢奋中走来的我,突然有一种到家了的感觉,连我自己都感到害怕。我拿起石子在地上写了一首诗:

飘蓬江海慕春华,

长误此身无空暇。

宝塔空门应有待,

始知此处是吾家。

写完之后我倚在白色的墙壁上懒懒睡去,也不管其他的事情了。

僧友

后来是王宇、大龙一行人叫醒了我,而且他们找了一位叫桑坤的僧人做向导。他来到我的面前刚好看见了我刚写下的诗,原来他也懂汉文。看完之后他向我竖起了拇指,仿佛读懂了我的心。也许正是这种心心相印,让他更加细微地帮助我们。

我们随他在寺内转了一圈,据说最兴旺的时候,这座寺庙曾有僧人尼姑达500人之多,而现在大概也就50人。绒布寺的僧人、尼姑有自己的医生,为我们做向导的僧人桑坤,就是个少年藏医。他谈起了自己的经历,像是讲故事。桑坤上过小学,十二岁来到绒布寺,十几天后就被派往日喀则学医。他的专业是藏医,主学把脉、看小便。桑坤毕业后就回到绒布寺,一方面给僧尼治病,一方面修行。

他带我们从寺庙右面的小山坡去到绒布寺的藏经阁,架子上一格一格放了许多用黄布包着的经书。他用压低的嗓音告诉我,那是以前的经书。因为一些经书藏在山洞中,被水浸过,现在一看就会撕裂,所以一直保护在这里。在它们面前说话都要小心,好像害怕说话时呼出的气体会把它们吹跑似的。

我听许多人说起,海拔最高的寺庙不是绒布寺,而是绒布德寺,因为后者在更高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向桑坤作了询问,他说它们是一体的,都属于绒布寺。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他带我们去了绒布德寺,但是驻留的时间很短。桑坤将我们带到很小的佛殿,里面很黑,地面上有一个方形的洞口。桑坤先下去,我们打着手电筒跟随他,下到两米多处便是莲花生大师的修行洞。黑暗而狭窄的洞里,闪烁着一盏盏酥油灯,某种奇妙、古老的气氛吸引着我们,仿佛一下子被佛的慈悲包围,徜徉在一种彻悟的空气之中。

据说莲花生大师在此洞修行了一个月零七天,绒布德寺是他来此修行后建的。桑坤在解释此寺由来时说:莲花生大师没来这里之前,从扎西宗到绒布寺这一带的山很狭窄,故而叫“绒”,布是“里面”的意思。而一谈到莲花生大师,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他神通广大的“咒术”。据说莲花生大师曾经降服雅拉香保山神,又先后在后藏的乌玉地方降服了十二丹玛女神,并迫使她们在一个叫卡热桑瓦的岩洞里发誓成为西藏佛教的护法神。接着莲花生又在珠峰击败了长寿五姊妹女神,使她们也加入了护法的行列。这些传说,使我们对于莲花生大师修行的地方,生出了更多的敬仰。

我和桑坤渐渐熟识起来,并决心今晚不下山,在绒布寺真正修行一晚。我跟王宇、大龙等人说起的时候,他们都不能理解,最后我思想挣扎了一下之后决定让他们先走,回程我再搭其他车。就这样,他们在天黑之前匆匆离开了,临行时晓歌还给了我一个拥抱,说但愿我在半夜不要被高原反应困扰。我也为我们这一程的缘分感到温暖。

夜宿绒布寺

因为认识了桑坤,我就没有再到外面招待所里去住,而是直接住进了绒布寺。天色渐暗,遂去绒布寺招待所食堂吃饭,有糌粑、面条、炒饭可供选择,10元一壶的甜茶又香又甜,热气腾腾,是补充能量的最佳选择,几乎整个招待所的客人都聚集在这里。吃完后,我就赶紧进了绒布寺。在海拔5200米的绒布寺留宿,并非传说中那样难以忍受。晚上我和桑坤睡在一起,谈起了很多关于佛的事情,谈生死、谈轮回,又以我一个俗人的眼光谈生活。

僧人和俗人的世界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的生活是衣食住行,他们的生活是诵经修行;我们的生活存在改变,而他们只有思想的改变;我们想在一个行业里成为精英,目的是挣更多的钱,而他们只想把经书念好,目的是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所以在绒布寺里,我几乎做到了忘记山下的一切,忘记工作、忘记生存、忘记西安、忘记来时路,但我终究不能忘记亲情、友情,也许这才是僧人和俗人的本质区别。来到寺中,仿佛置身白云深处,而一想到山下,就又回到红尘之中。

我曾经听一个和尚这样说过:“我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关关门扫扫地而已。但我又和你们的关门扫地不同,我关的是世外空门,扫的是一地红尘。”修行能否将我们带到一个脱离苦海的彼岸呢,不得而知。

后来我们都沉沉睡去,但是到了后半夜我开始感到头疼,从睡梦中惊醒,高原反应如期而至。而且感到彻骨的寒冷,我推醒桑坤说明情况之后,他又给我的睡袋上加盖了一些衣物,但是仍感痛苦。吃下一片止痛片,希望能顺利坚持到天亮。窗外寒风呜呜吹过,像极了山下的冬天。我这才知道什么叫修行,很多时候割舍一些东西时不就这样疼痛吗?这一夜我曾试图想清楚一切,却觉得越来越乱。听说几米是在经历死亡之后,才画出了打动人心的画,才能捕捉到那些细微而不易察觉的感动。而此刻我在劝自己割舍一切,正像经历一场死亡。

终于熬到了天亮。第二天的7点半,就开始听到外面有人声,看来摄影爱好者已经开始了自己新一天的工作。我也该上路向下一站前进了。在桑坤的帮助下,我进行了简单的洗漱。

下山之前还要进行一次边防登记,还要检查相机内容,这是为了防止拍摄军营以及传播有害国家的图片。登上环保车,我就要和珠峰说再见了,此时东方有万道霞光从云层之中直射而下,仿佛能够看到光阴的流逝。回望珠峰,周围无一不是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在茫茫云海之中,形成波涛汹涌的峰之海洋,甚为壮观。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然而若比西藏诸峰的气势,五岳实不足为道。

车子翻过山口向下驶去,离群山越来越远。再见了,珠峰,再见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有生之年,你都会萦绕在我的梦里,铭刻在我的心中。

同类推荐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本丛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两本。编者分别在中国和外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奇景,也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套丛书不仅有精美的图画,还辅以翔实的旅游相关资讯、文史科普知识、传说故事等等,全面介绍了父母和孩子在领略这些旅游胜地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尽可能详尽地提供了各个旅行地的有关资讯,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我们在路上热泪盈眶

    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凤舞九天:邪王宠妻上天

    凤舞九天:邪王宠妻上天

    为守护宿命中的男子,自世外桃源,还是决绝地反击,她韬光养晦,淡然处事,只为求得一隅安宁之地,绽放光芒?,不幸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她是否一如从前,她是巫山族的传人,是巫女经历无情伤害后,成为王妃。在这皇权至上、处处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异世之中,却终是不得所愿。有着超凡的未卜先知的能力。
  • 男人是口井

    男人是口井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精河

    精河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傻子段二牛

    傻子段二牛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恶女从良

    恶女从良

    族中姐妹,费心费力帮她出谋划策,她以为是真心待她,不过是一步步将她推进恶女的深渊,毁掉她的名声,成了勋贵世家眼里的恶女。重生回到开始,她要改过自新。任她如何贤淑,恶名仍与京城的恶少们并肩而立,元喜抚额感叹:闺秀难为啊。恶女从良翻身史,更是恶女与恶少们的故事。新文《女配是重生的》前世她被荣华富贵迷花了眼,堕落一生。今生不想再重蹈覆辙,势要将那颗虚弱的心泯灭掉,重生后就算当个女配也要拥有精彩的人生。大家多多支持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