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22

第22章 历史需要细看 (4)

第五章 历史需要细看 (4)

汉代地方长官对自己的掾属还有任用权,但到了唐代全集中于中央吏部。唐朝把州县多分级次,由下到中,由中到上,但是升了几级等于没升。不像汉代官阶上下相隔不甚远,升转灵活。由县令升郡太守,便是二千石,和中央九卿地位同等。汉制三年考绩一次,三考始定黜陟,人事变动不大,行政效率也较高。唐代迁调虽速,但下级轻易不会升迁到上级去。于是在官品中渐分高低,影响行政效力。

汉代丞相为政府最高首领,副丞相即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御史大夫职权,不仅监察中央及地方政府,同时并监察及皇宫之内。唐代设御史台,所谓三省六部一台,御史台成为一个独立之机构,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了。

唐中宗后,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左御史监察朝廷中央政府,右御史监察州县地方政府。监察中央的称为“分察”,监察地方的称为“分巡”。德宗时,尚书六部每两部各设御史监察一人,即分察。当时全国为十道,派去监察的御史,称为监察使,最后称为观察使,即分巡。这些到地方上的人,名义上是巡察使、是中央官,实际上则常年停驻地方,成为地方上更高一级的长官。

比如今天教育部派督学一类的官职到某区域去视察大学,这个督学的地位并不比校长大。他的职务,仅在大学范围内就指定项目加以视察。但唐代则犹如教育部派督学在外,停驻到了大学里,该地区各大学的校长,都要受其指挥,这无疑是降低了各大学校长的地位。

钱穆认为,唐代监察使,压抑了府县地方官。本来只有二级的地方行政,而后来却变成三级。假使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付,临时得以全权支配,这即成为节度使。节度使在他监管的地域内,可以指挥军事、管理财政、留用人才,于是便形成“藩镇”。而且唐代边疆节度使逐渐重用武人,便形成军人割据。

唐玄宗在位时期,一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北方诸道权力更加集中,经常一人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安史之乱后,割据局面更加强大,起先是想中央集权,由中央派大吏到外面去,剥夺地方官职权。而结果却是有的中央派去的全权大吏,在剥夺地方职权之后,回头来反咬中央一口,最后终至把唐朝消灭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清朝。清代地方最高长官本为布政使,但又有总督巡抚,长期驻扎地方,其权力压在布政使上面,导致中央集权,地方无权。而到后来巡抚总督不受中央节制,中央也便解体了。

对于这种现象,钱穆认为,中国土广民众,必需统一,但是不宜于过分中央集权。如果地方没有了权力,往往会让中央养虎为患,形成藩镇这样的“肿瘤”,最终葬送一个大国。

历史注脚:

汉代地方政治

汉代的地方共分两级:即郡与县。有一百多个郡,一个郡管辖十个到二十个县。汉代郡长官叫太守,俸禄二千石,与九卿同等。郡太守调到中央可以做九卿,再进一级就可当三公,九卿放出来也做郡太守,并不是降级。当时全国一百多个郡,太守的名位,都和九卿差不多,因此虽是中央政府大一统的局面,虽是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得比较小,却不会让人觉得这个中央政府高高在上。

藩镇

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本性所造成的矛盾,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而发动叛乱的。

租庸调到两税法:经济从计划到自由

唐代的田赋制度称为“租”“庸”“调”。“租”是配给人民以耕地,到了一定的年龄仍缴还政府。在授田时期,向政府缴纳租额。唐代的租额,则仅为四十税一,比汉代三十取一更为优惠。“庸”即是义务劳役。唐制每人每年服役二十天,比汉代每人每年服役三十天又减轻了。“调”就是各地将当地的土产贡献给中央,大体上只征收丝麻织物。

虽然租庸调制大体比汉代定额更轻,说得上是一种轻徭薄赋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从北魏时起就难以维持。钱穆认为这主要是因大门第豪族拥有大量土地。另外租庸调制要推行,还要靠整顿帐籍。有多少人口、多少成年要受领田地,这些都需要政府做大量的统计工作。某一家的年老者已经过了六十,但是他的名字没有销去,或者小孩子长大了,没有添列新丁。这些偷懒马虎是难免的。然而这些小小的疏漏,便是此后租庸调制失败的最大原因。

租庸调制,其用意近似现代的计划经济。这要照顾到、计划到全国每个家庭、每个壮丁。近代交通方便、消息传递也灵活多了、印刷容易、统计科学,但是都感到计划起来有困难,古代就更不用说了。户口登记逐渐错乱,租庸调制就无法推行了。迫不得已,改成了两税制。

唐代的两税制是当时掌理财务的大臣杨炎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提出的,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故称两税,这制度一直沿袭到现在。

两税法与租庸调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税制不论户籍,以居住地收取。这样一个人想从湖北搬到北京,也就自由了。另外,政府根据实际有的田亩收租,先前的庸和调这些也不要了。政府不再授田,民间允许自由兼并,一直到清代都是如此。

但是两税法也有弊端,租庸调制三个项目各有用意,分得很清楚,两税法归并在一起,虽说手续简单,后来人们就渐渐把原来税收的来历忘了,遇到政府要用钱用人,不免产生乱收费的现象,这是税收项目不分明的弊端。更重要的弊端在规定租额方面。

历来全国各地租额,由政府规定,向来是一律平均的。但两税制便把这一传统废弃了,这也就导致钱穆所说的政府对明年的经济没有规划,不知道会有多少税收。以前是定制税额,财政上也好量入为出,但两税制之规定田租额,则像是量出为入。两税法的税率是根据上一年来的,其中省略了很多手续,就变成了一种硬性规定,随地摊派,而不再有全国一致的租额和税率了。

如果某一地户口减少了,垦地荒旷了,但政府则还是把硬性规定下来的征收额平均摊派到现有的垦地和家宅上。分母没有变,但是分子少了很多,各家的负担也就大了。由五家来摊分十家的负担,这岂不凭空增加了他们一倍的租额吗?于是穷者愈穷,只有继续逃亡,到最后谁也留不下,只得都逃亡了。逃户迁到富乡,富乡的户口增添,垦地也多辟了。但那一乡的税额也已硬性规定下,于是分摊得比较更轻了。

唐代两税制,规定不收米谷而改收货币,因此农民必得拿米粮卖出,换了钱来纳税。如是则商人可以上下其手,而农民损失很大。比如一个蚕农交两匹布很容易,但是要他交一百个钱,就要卖掉不止两匹布,商人从中获利,农民的劳动更减价了。

钱穆认为,从租庸调到两税法,最大的损失是政府方便管理,牺牲了传统相沿的土地平均分配的经济理想,失却为民制产的精神。这直接引起土地兼并、贫富不平等,耕者不能有其田,而奖励了地主的剥削。

汉代自武帝创行盐铁政策,从经济上层保证不让民间过富,政府却并未注意到下层贫穷。虽然汉代田租很轻,但穷人还是很多,甚至被逼得出卖为奴。而唐代前期的经济政策,保证不让民间有穷人。政府并不设一个富的极限,商业自由,不收税。而每一穷人,政府都设法授田,使其可以享受水准以上的生活。待成两税制,茶盐各项也都一一收税,便又回到了汉代。

历史注脚:

租庸调的合理性

唐代租庸调制,整体上是一个畅通、人性的制度。人人有田地,自然也就有能力向国家完粮;耕地的壮丁,可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有丁有田,也就有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一部分丝麻的赢余,也不为病。这一套赋税制度是有假象的基础的,也是符合人民生活实际的。

先秦的赋税制度

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商代臣民向国君进献的财物称为“土贡”。西周土贡有皮帛、宗庙之器、绣帛、木材、珍宝、祭服、羽毛等九类,称作“九贡”。此外,还有军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赋税制度。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按土地面积征收实物。战国时,各国赋税制度不一,不能一概而论。

安史之乱坏在外国兵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情急转直下,由盛转衰,从此艰难度日。而安史之乱的出现,与唐朝的兵役制度是分不开的。

唐以前,中国兵役制度是兵农合一的,经济与国防武装紧密联系。汉代的兵农合一,是寓兵于农,全农皆兵,生产集团同时也是武装集团。而唐代的兵农合一,则是寓农于兵,在武装集团里寄托生产,武装团体是主体。所以是全兵皆农。把武装集团变成生产集团,每个军人都要种田,却并不是要每个种田人都当兵。这一制度,从北周苏绰创始,很适合中国国家大,户口多,不需要全农皆兵的国情。全兵皆农,不是军人坐食国家的饷粮,他们自食其力,在当时称为府兵。

军属可免租庸调,这是成为府兵的优待政策。但此外一切随身武装,则是军人自办。这样的人家集合上一千二百家,便成一个军区。府的数目,时多时少。唐代全国共有六百个到八百个府。假定这八百个府都是中府规模,全国便有八十万军队,最少也有四十万。这八百个府的三分之一,分配在中央政府附近,即山西函谷关以西、长安附近地区。其余三分之二,便分布在全国,山西和边疆又比较多一些。其他地区有一州只有一府的,或一州并无一府的。

钱穆认为最妙的是,这几十万的军队,不要国家一文钱、一粒米,因为他们自己有田有地。他们可以一面保卫国家,一面还自立生产。

府兵从二十岁才开始服役,每个府兵到中央首都宿卫一年,叫做上番,此外都在本府,农隙操练,农忙则停。若遇国家有事,则全国各府均可抽调。至于军官,则来自十六个卫,的大将军。有事打仗,就由大将军统领出征。待战事结束,兵归于府,将归于卫。唐代养兵,既不花一文钱,不费一粒米,而养将,也不使预问政事。除却战事外,也不统带军队。武官立功,以勋名奖励。《木兰词》所谓策勋十二转,勋位也是一级一级升上的,这不是升官,而是升勋。武官有勋无职,因此并不干预政治,而自有其尊荣。最高的在朝做大将军,多数还是回家种田。唐代就根据这个府兵制度来统治全国,同时向外发展,变成当时全世界第一个强大的国家。

但是后来却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样的惨剧,这是在哪一环上出了问题呢?

一方面,武将的荣誉地位没有了。因为武将一般都回去做了小兵,但是仍有荣誉,政府要员有时还要派他去服力役,给差唤,勋位不为荣而转为辱。武官的勋名被人看不起,军人的地位也就堕落了。

另一方面,政府刻意开边,开边需要防戍边疆的军队。这样一来,本来可以复员的人,又要去戍边,交替轮番的不送出去,第一批要想复员也复不成。那些原本家庭殷实的府兵自带的绢匹财物,都交给边防管理员,存放在储藏室。管理员故意叫士兵们作苦工,处处折磨,希望他们死了可以谋得存放的财物。杜甫诗说:“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这就是说军队没有复员也没有休息了。于是府兵怕到边疆,在本府先自逃亡。出外不返的,也没有后代了。后方兵源枯竭,政府有钱有势不在乎,就临时买外国人当兵,就这样,慢慢边疆上逐渐都变成了外国兵。

安禄山、史思明,是中国的边疆大吏,身上本来有国防重任,安禄山的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平安史之乱的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其实李光弼也是外族,钱穆分析认为,唐代唐太宗已被称为天可汗,四围都成中国的下属,这便让他们忽忘了民族界线,大量使用外族人当兵作将,结果才弄得不可收拾。于是唐代的府兵变成了藩镇,军阀割据,胡族临制,一个帝国也就坍塌了。

同类推荐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鬼王的七夜绝宠妃

    鬼王的七夜绝宠妃

    史上最诡异的穿越,莫过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华丽的棺材里。不仅如此,身旁还躺着一个“死人”。   史上最狗血的相遇,莫过于稀里糊涂的在棺材里失身。不仅如此,那死了七天的鬼王夫君神奇的活了过来,从此将她宠上天。   只是历经七夜绝宠后,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天大的阴谋。她失了身,被剜了心,从此万劫不复。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热门推荐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
  • 梦红楼之溶黛

    梦红楼之溶黛

    明珠美玉世难寻,黛眉轻颦貌倾城。庭院深深深几许?韶华易散,如同烟云飞尽,何处找寻?风波乍起,生活在这侯门深苑之中,看着风平浪静,底下却是波涛暗涌。昔日小儿女,姐妹情,韶华褪尽之时,会留住?还会留?黛玉,一方明珠美玉,清丽如诗,秀美绝伦。清眸凝睇,淡淡清愁泛滥眉峰,凝望眼前人,是夫君?是知己?亦或无缘人?水溶,一汪回旋清波,玉树临风,俊朗无俦。眼眸飞扬,浓浓深情流转眼底,凝望眼前人,是妻子,是爱人,是一生至爱!水转珠旋,水转一日,珠随之转。水止时,方是珠沉时。波涛涌,同舟济,披荆斩棘。风雨停,彩虹现,风平浪静。取舍之间如何抉择?携手相看红尘?孤寂相顾遥望?唉唉唉,我看我现在就是水溶黛玉控了,想要写其他的文,下笔写的还是水溶和妹妹,真是伤脑筋。此文男主暂定水溶,以后会不会变更,还不一定,溶黛,不一定就是水溶和黛玉,嘻嘻!推荐铃兰轻声的《水玉梦醉红楼情》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妃你不可:专情帝王的穿越妃(完)

    爹爹不关心,亲娘没地位;在家惨兮兮,涕泪双滂沱;这就是一朝穿越的后果。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跟自己长的一模一样的女子够聪明,够智慧,还附带装傻扮痴,装丑扮疯。是谁让曾经最不受待见的女子,是谁让曾经家境堪怜的女子,而后华丽转身……谈笑间,天下已定颔首中,风雨已散——相府篇——她隐忍,避其锋芒她退让,敛去风华她们咄咄逼人,她步步为营她们步步紧逼,她连连退让原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原以为让一步风平浪静原来,终敌不过她那与生俱来的骄傲……——分割线——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某分,某秒……某女问:我是你妻子?某男:不是。某女:我是你侍妾?某男:不是。某女:那……那……我是你侍婢?某男:不是。某女:难不成……难不成……我是青楼花娘,你是我恩客?某男(脸上一道道黑线爬过):不是。某女大吼:那么……我为什么在你床上!若米若水的QQ:1973593906————————《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小说简介某女:他有三千粉黛女主:那你就来个美男环绕某女:他有三宫六院女主:那你就要有十宠九爱某女:可是平常人家都是三妻四妾女主:可是也没有不允许女人来个七夫八侍某国之皇:水性杨花!比青楼女子更为不知廉耻。女主耸耸肩:恭喜你,回答正确!可惜没奖励。接着,女主淡漠的回过头对听得一头雾煞煞、惊呆了的人反问:那么你和高等妓男有何差别。《狂肆皇妃:皇上,休想振夫纲》作品链接:http://m.pgsk.com/a/441670/
  • 少董的冷魅保镖

    少董的冷魅保镖

    场景一:楚陨皓微眯着眼扫视着眼前这个人。轻启的薄唇又缓缓的闭上,只用一个请便的眼神示意。女人点头,纤细的身子如舞蝶般飞舞…仿若就是几个花拳绣腿的功夫,面前4个大汉已经稳稳当当的躺在了地板上,挣扎着,却再也没有起来。楚陨皓眉头一皱,不止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毫不起眼的女人身手如此敏捷。再次审视,全身上下,身高162cm,体重42kg,三围32,22,32。衣着,朴素的简称土气,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遮住了她原本还算秀气的脸。很普通,普通得彻底。“叫什么名字?”楚陨皓再次眯着他狭长的双眸看着她,语气显得云淡风轻。“秋。”只名,无姓。“秋?”楚陨皓眉头一扬。女人对视着他的眼神,淡泊的眸子没有任何闪烁,“秋,20岁,无父无母,无姓。”就是她了!楚陨皓嘴角一笑,够干净!场景三:夜晚把卧室凸显得更加静谧。对视的两个人僵立在之中,虎视眈眈,小心翼翼,谨慎之至。“国际SPY组织,NO.33:Colo就是你吧,秋。”楚陨皓对视着她,冷冷的语气带着讽刺。“…”秋无语,淡泊的样子依旧冷漠。“听说Colo最强的招数就是易容,相信现在的你应该不是你的真面目吧。”楚陨皓紧睨着她的脸颊,和他缠绵过无数次的女人,他居然从来没有见过她真正的样子。眼眸里,渐渐有怒气显现,隐约可见。“楚陨皓。”秋拿着足以让他一贫如洗的U盘,“这个我收下了,之后的事情,就看你的造化。”不喜欢多说什么,她只把U盘捏得更紧。“你觉得你可以走出这里?”他冷哼一笑,薄唇微动。杀人的眼神异常明显。“别忘记了这里的设置都是我帮你安装上去的。”楚陨皓冷漠的眼神突然一紧,倏然席卷全身的寒气把整个封闭的空间都僵持住了!“我们试试!”场景四:7年之后,天翻地覆的变化。IT业出现一名惊世神童,已通过无数种作案方式盗取了甚多商业机密,警方多番追查也不见任何成效,只留下一排属于他的编号:刚满6岁,有本事,来抓我!“儿子,今晚有什么收获。”一个女人趴在她儿子的电脑前,仰头漫不经心的问他。“盗取到中天集团一致对外保密的土地开发案。”女人有些许怔愣,换了个姿势,“妈咪有没有告诉你,不要去招惹中天集团。”“为什么?”“没有为什么!”女人起身,显得有点严肃,“如果下次我再发现有类似事情,小心我把你的小屁股打开花!”“…”小男孩倔强的嘟起嘴唇。场景五:刚满6岁,用本事,来抓我!
  • 听余秋雨讲文化

    听余秋雨讲文化

    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相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区域历史来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意蕴,以及人格的构成与人生的真谛。
  • 痴缠不休

    痴缠不休

    昏暗的街道,身与心,在那一瞬间,一起破碎。一夜珠胎暗结,却引来致命的伤害。情景一圣洁庄严的婚礼,雪白的婚纱,新娘娇羞动人,新郎剑眉星目、俊逸尊贵,所有人见证这幸福的一刻,屏息等候新郎的回答,但是——“我不愿意!”简短的四字,清晰残忍的话从他的薄唇逸出,目光如炬,冷漠坚定的告诉牧师,他不愿意!“为——为什么?”所有的期待化作伤心的低语,心眉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睛,脑海一片空白,愣愣的脱口而出。“我不是傻子,我—不—会—替——别—人—养—野—种。”说完,扔掉戒指,大踏步离开神圣的殿堂。心眉弯身,捡起了那枚闪耀的戒指,刺痛了泪眼。原来,他早就知道,所有的甜言蜜语甚至神圣的婚礼,只是他布置的陷井,就等着她傻傻的跳下去,瞬间摧毁了她所有的信念期待。野种,她的孩子,不是野种。情景二订婚宴上,她携夫带儿,美丽自信的向他道贺。“为什么你的儿子跟我长的这么相似?”他紧紧的盯着帅气的小男孩问道,眸光顿时充满惊骇、不安、狼狈。她淡笑不语,一旁的小家伙却护住母亲,傲气的开口:“不要看我长得帅,就说我和你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诸神含苞待宰

    诸神含苞待宰

    好吧,因为一场音乐会,我穿越了,我很狗血的穿越了,穿越在这装神弄鬼的世界,真希望哪一天一觉醒来依然在地球,在这该死的世界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杀人也就算了,最后还要杀妖杀鬼杀神杀魔,该死的,真当我是屠夫吗?好吧,我承认,杀来杀去的确是有意思多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