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26

第26章 下篇 儒墨谁是“大功利” (1)

第二章 儒墨谁是“大功利” (1)

利义不相斥,君子并容之

“功利与非功利之区别,不是内容的不同,完全是一个态度的不同。”

“功利”总易于被人理解成为“追名逐利”,其实不然。这个词所包含的更多的是一种实在可得的利益。而利和义总是被并提,如“见利忘义”。和利相比,义应该是更为高尚的精神追求。儒家正是这样,所以梁漱溟先生认为它是非功利的,《论语》里有两句话明白地说明了孔子的态度:

第一句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

第二句是“放于利而行,多怨。”一个人总是以个人利益为目的而行事的话,难免招致他人的怨恨。

从字面上来看,利和义是截然对立,泾渭分明的,就如君子和小人之别一样,真是如此吗?简单地来说,重在利的可称为功利派,重在义的可称为非功利派,但是不能轻易地从他们的行为上做出判断。其实非功利派是“见利思义”者,就是比功利派多了一个“义”。他们的行为能够产生现实的功用,但是要看是不是合乎义,可见非功利派是一个更高的标准,也就是把行为引向好的方向。

梁漱溟先生说:“功利与非功利之区别,不是内容的不同,完全是一个态度的不同。故富国强兵的论调本是功利派的说话,可是孔子也不一定就不讲,他曾说足食足兵一类的话,因此可见这完全是态度上的区别,与事实并不相干。”若只从内容上看,孟子像一个政论家一样,为君王出谋划策保境安民,不是更为功利吗?但是这种功利是利国利民,有何不可?因此,孟子却是属于非功利派的。

事实上,同样的事情,功利派和非功利派都可以去做,甚至连结果也可能一样。他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心态的不同,心中的目标不同。梁漱溟先生说,世间所有一切的问题,仿佛只有两个,一是是非问题,一是利害问题。功利派就是拿利害去解释一切。“是非”是一个趣味的取舍,利害则不然。梁先生所说的“义”是一个广泛的与“利”相对的意思。

举个例子,有个女孩子站在街头卖花。如果她是功利派的,就只会在心中想着:这些花快点卖出去才好,待会儿干了就不新鲜了……成本是多少,卖多少钱才合适……她会紧紧地盯着过往的行人,看谁是她潜在的顾客。看着花渐渐枯萎,心中越来越焦急,因为这是一种损失。如果是非功利派,行为上看起来很相似,但她不会那么焦虑。她会觉得卖花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虽然也要靠卖花来养活自己,但是手里拿着花儿本身就是很美的事情,如果花枯萎了,心里也会触动,但那时一种美学上的感伤。或许对她来说,和陌生的人打交道,每次都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可见非功利派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孩懂得现实在何处——花是用来卖钱的,不是只用于自己欣赏,所以她依然站在路边耐心地等待着顾客。只不过她的心里比旁人多了另一个意思,那就是趣味。梁漱溟先生说:“他(孔子)在生活中并没有是非的意思,只是一个趣味的问题,无所谓讲是非善恶,因为正在直觉中,完全是一个以为,并无种种说法,如是非利害等问题。”趣味是一种意味,它涵盖的内容要比是非广泛得多,它是从直觉中出来的,所以说非功利派心中其实连是非都没有,只凭着直觉去行事。

有些人看到那个女孩子在数钱,就会觉得功利、铜臭气,却不问她内心是怎么的想法。前面的卢藏用,隐居终南山,看似不问世事、淡泊名利,其实心中一本账册计算得分厘不差。因此梁先生说:事实上不管他像功利派的也好,非功利派的也好,只要他态度是一个非功利的态度就对了。反过来说,若他是个功利派的态度,不管事实像不像非功利派,他仍是一个功利派。因为旁人按自己看到的只能去推断“像不像”,很难知道实际中“是不是”,如果不是卢藏用自己成功地走完了“终南捷径”,不知情者恐怕依然会称扬其苏世独立呢。

因此君子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重在生活本身的趣味,利只是旁人看到的副产品。他不会因为旁人说这是功利的事情而放弃。“君子喻于义”,“义”者,“宜”也,也就是“应该”之意。

两师兄弟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踟蹰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裙,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背着少女过了浅滩,然后放下,与师弟继续前行。师弟心内不悦,但是默不作声。回到住处后终于忍不住问道:“男女授受不亲,你为什么要背那个女子呢?”

师兄一愣,继而笑答:“你说的是今天那个女子吗?我早已把她放下了,怎么还在你心上?”

师弟就是在只看到了现实的“利”,因此对师兄的行为存有芥蒂。而师兄则只去做自己当做之事,因此内心坦荡荡。此二人,一者功利派,一者非功利派,截然分明。

世界上,有人因德高而望重,有人却是沽名钓誉。盛名之下,其实存有多少的真实?对于这种问题,非功利派之人总是一笑了之,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当行则行,其余的东西与他何干?

弦外听儒音

一毛不拔:源于墨子学生禽滑厘和杨朱的对话。禽滑厘问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

“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

禽滑厘又问:“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

杨朱默不作答。

杨朱贵生、重己,但是并不是自私自利,因为他知道“拔一毛利天下”是一个伪命题,也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就不予回答了。

儒家主大利,墨家太计较

“孔子的唯一重要的态度,就是不计较利害。”

“墨子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

梁漱溟先生说:孔子的唯一重要的态度,就是不计较利害。这是儒家最显著与人不同的态度。不计利害,指的是不避利害,即人的心并未着眼于“利害”之上,这也是儒墨两家最显著的差别,如下这段话就清楚地说明了这点:

墨子问于儒者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我问日,‘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为室?’曰,‘室以为室也。’

儒家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与国人交,止于信。”

儒家只是说一个理想的标准的君臣父子应当是怎样的,而不会去追问为什么。因为在儒家看来,过最理想的生活,是最自然也不过的事情,本当如此,何必再去追问?因此在回答“为什么乐”的问题时,说“乐以为乐”,在回答“为什么要造房子”时也回答,想造房子所以就造了。用董仲舒的话来说,儒家就是“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在生活中本着“义”而行,也许会带来利益,但是心中不去计较这些。而梁先生说,墨子处处要问一个“为什么”。他还举了个例子:如造一所房子,墨家先要问为什么要造房子,知道了“为什么”,方才知道怎样做。知道房子的用处是“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方才可以知道怎样构造布置始能避风雨寒暑,始能分别男女内外。

墨子的主张看起来很实际,在现实中房子也确实是应当做如此用途的,因此梁先生称之为“应用主义”,或者“实利主义”。如是,世界上的万般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成为了有用和没用,而没有了美不美。

墨子是主张兼爱非攻的,希望人能够摒弃私念,爱人如己。当时就有人诘难墨子,问道:“即善矣,虽然,岂可用哉?”大家都无私心,彼此相亲相爱,再无战争世界和平自然好得很,然而真的能够实行吗?墨子答道:“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焉有善而不可用者?”他说如果不能适用,又怎么称得上是“善”呢?好的东西必须要实用才行。墨子还主张节用节葬和非乐,认为进行厚葬、欣赏音乐都是铺张浪费。墨子把生活当作了生存,而不许人去获得更高层次的享受。如吃饭,只有食物够不够,而不管它是否色、香、味俱全,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要求相差得何其之远。

因此,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墨家就是把整个的人生生生打成两段:若处处持这个态度,那么就把时时的生活都化成手段,而全部人生生活都倾欹在外了,不以生活的意味在生活,而把生活作为别的事而生活了。

比如造房子,房子被排除在了生活之外,只作为生活的手段。抱着这样的心态,造房子成为了不得不为之事,带有了勉强的意味,唯一的动力是“先苦后甜”的信念在支撑——“现在苦一些,日后就可以好好享受了”,工作中注意的是劳累和辛苦。而儒家不同,孔子总说“乐以忘忧”。他们不以“是非”去定“善恶”,因在儒家眼里,生活本身就是好的,无所谓有用无用,无论是造房子还是住房子都是一种乐趣,出于一种心态。梁先生说:好善恶恶,实是一个情味,要是去问他为什么好善恶恶,此实不能再下解释,因他的本身不是手段,乃是目的,故不能再问其目的。造房子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也应当是充满情趣的。趣味是生命之最后,也是生命之开头,它没有什么可解释的。

可见墨家的出发点已经和生活相悖了。儒家在大的方面看似很计较,其实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

孔子说:“居上位而不宽厚,行礼时而不严肃,吊丧时而不悲哀,这种样子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这种对礼的要求就是对人品行的要求,而且之前说过,礼乐本身就是充满趣味的,人能够在仪式中得到乐趣,它的身上体现的是“大利”,是在趣味中潜移默化地教化感染着百姓。这样的生活岂不是要比整日在算盘上计算数字的墨家要有趣得多?很多的礼,如教育一样并不能在短期内就能够看到其实际的用途,但是从长远来看,它是真正有益于人的生活的,所以儒家着眼的是“大利”,而墨家在这方面难免失之偏狭。

弦外听儒音

杨朱的诗意:杨朱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有一次他外出到了一个岔路口,竟然哭了起来,因为他联想到了人生的歧路,心中不禁伤感起来,可见他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还有一次,他的弟弟出门时穿了身白衣,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换了身黑衣,结果家里的狗没有认出来,朝他狂吠,弟弟气得要打它,杨朱却说:“你不要打它。假设这狗在出外时为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难道你不同样地感到奇怪吗?”

生活在于当下之趣味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热门推荐
  • 卿归天下

    卿归天下

    我十三岁那年,我十八岁的侄子当上了皇帝。现在的我是皇宫食物链最顶端的女人,呵呵,人生真是寂寞如雪!本文讲诉的是一个深井冰公主扮猪吃虎的故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生意人纷纷钻进这个充分体现精明与算计的“龙袍”里,乐而忘返。环境在改变,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同的问题。时代在改变,生意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子兵法》;90年代,“温州热”“犹太热”席卷生意场。20世纪80年代,商业处于排列布局的阶段,生意场上出现兵法热,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意人那种如醉如痴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商业处于上升期,三国文化顿热,凝结胜算与谋划智慧精华的《三国演义》几乎现身每个生意人的书架之上;21世纪,商业急速发展,竞争合作变化无常,有一条神秘的隐性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富于智慧的算计。做生意更是如此
  • 不爱,就是最好的理由

    不爱,就是最好的理由

    执手到老;缘尽,各自安好!这一个个焐心治愈的爱情故事,满溢着爱的正能量。有暗恋,有热恋,有婚后再恋;有风和日丽,有歇斯底里,有决绝分离,有无法忘记……或幸福喜乐,或悲伤绝望,爱中况味娓娓道来。那个陪你走过美好时光人,其实也让你懂得了爱情的真意。我爱你,你也爱我,才是世间最美的风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楚辞鉴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紫眸神帝

    紫眸神帝

    血紫作为魔族四王子,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紫色眼眸的他从小就被兄长们排挤。因为一些原因离开魔族之后的血紫开始了他真正的一生。他的未来担负了许多的责任,面对着许多的分分合合,朋友的背叛亲人的死亡。总之,他的未来不是随便可以猜测揣摩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重生女帝狠妖娆

    重生女帝狠妖娆

    前世她是被爱人毒死的丑后,魂魄被困在画中,日日受尽折辱。今生她是美艳过人的女帝,渣爹、毒妾、蛇蝎的庶兄庶妹……个个都没有放过。前世他是她夫君的叔叔,今生却缠住她不放,愿许之以江山。且看他们如何并肩战斗,报前世冤仇,解今世之谜,共创盛世。
  • 打造销售人脉的终极技巧

    打造销售人脉的终极技巧

    本书向读者详细介绍如何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广交朋友,做好、做熟、做深每位客户,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建立良好的个人口碑,让客户免费帮你销售等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在销售工作中更好地与人交际,做好销售该书它既能为刚入行的销售员雪中送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