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11

第11章 中篇 人之为人在于"仁" (2)

第一章 人之为人在于"仁" (2)

梁漱溟先生说:凡人没有不仁,即是加入后天也没有法子使他(它)绝灭。仁可以说是和人与生俱来的,那些后天的东西只是将它掩盖住没有机会让它展现。只要活着,仁必然存于人之心中。那些做坏事的人并不是没有仁,而是把那种倾向压抑在心中不愿碰触而已,宁愿让自己麻木,因为稍有碰触就会内疚——“仁心”实在太柔嫩了,阳光雨露皆能触动,初看来是易悲易喜,慢慢积淀才能成就温厚的仁者——而麻木的人总是自欺欺人,选择回避。至于狼孩之类远离了人类社会的人虽然看似近于禽兽,那只是不曾有人将“仁心”唤醒而已。若将狼孩带回社会,假以时日,定然也能看到仁的影像在他的身上显现。

但是,仁的存在只是说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一个仁者而已,是一种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的倾向。如同一粒种子埋于心之厚土,一直想要破土而出,然后经受风霜雨雪的考验,享受阳光雨露的滋养。但也有可能心中的污垢太重,压得它始终无法萌芽,或者虽然长出了小小的枝叶,很快被外面的诱惑或打击摧残得枝离叶散。如果你能发现自己心中所向也许可以帮它一把,而很多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心中有这样一粒种子。当然无论怎样摧残,它依然有着生长的愿望,只是不知何时实现。只是站在生命当中的我们偶尔会感到“所有的风都向你吹”的迷茫,那颗原本有着自己目的的柔嫩的心不知会被风吹向何方。

顺着本有的善的倾向去生活,这才是合乎生命之理。生命合乎生命自己顶合适的理,是在生命顶不受妨害的时候,故能合乎生命之理,而直觉始能尽其用。不受妨害并不是说一帆风顺地走完一生,而指的是一种心境,喜怒哀乐均是过客,当喜则喜,当哭则哭,然后归于平静,这就是与心相契合的顶适合的生活,颜回所达到的就是这种境界。

每个人都能触摸到阳光,却难以接近那散发着光和热的太阳。梁漱溟先生说:顶合适的生活不远,可以作到的,就像孔子说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现实地说,可以做到只是一个可能性而已,要真的实现却又难得很,因为顶合适就是要求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梁先生解释说:稍微偏出了一丝一毫都算离了轨则,离了中,离开了合乎生命之理,此即所谓违仁也。可见得仁易,臻完美难也。

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违仁是对仁这个标的有所偏离,还谈不上不仁,当然不仁就必定是违仁了。君子既然不可去仁,则须经常保持仁心,虽在一食之间,亦不能去仁。就算在仓促之间,其心亦必在仁。颠沛必于是,在遭遇危险,甚至面临死亡之际,其心亦必在仁。此为君子须臾不可离仁之义。要求这般高,孔子独对颜回如此肯定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在评价其他弟子“仁”的时候他便只说“不知”了。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这里的“不知”可以有两种理解:孔子不知道他这三个弟子仁不仁,或者他们并不懂得仁。前一种理解也可以当作是后者的委婉说法。尽管如此,孔子的态度是明确的。子路如在千乘之国——在春秋战国时候,是一个大国——“可使治其赋也”,可以让他当统帅。随时大将之才,但这是他的才能,看不出仁;他说子路是大将之才,前后方都可由他统领。这是他的才能,但与仁无关,求和赤也各有才具,但皆与仁无关。求和赤也都可以成为朝廷的栋梁。但是依然不能看不出他们的仁。

不光对弟子的要求高,孔子也善于自省,他说自己: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意思就是到了垂暮耄耋之时才能完全听从自己心中“仁”的指示,不必理会心中的杂音。这也算是达到庄子笔下神人的境界了,可以来去无待。

孔子尚且如此,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而言要修成成果岂非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上穷碧落下黄泉?仁既近在咫尺,又似远在天涯。好在无论走向哪里都可以摸摸胸口,确信它会一路相随,并给自己一些信心:我欲仁斯仁至矣!正如曾子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弦外听儒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指胸怀宽广;“毅”指意志坚强。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懂盈缩之道方得永年

“仁就是心境很安畅很柔和很温和的样子;不仁就是不安长很冷硬很干燥的样子。一方面气息是有条理很平稳很随顺,另一面则杂乱无章。”

中国古代很多的哲学家同时也是朴素唯物主义者,除了用阴阳之道来形容世界之变,也喜欢用金木水火土来指代世界的本源,还特别钟情于用水来指代柔、指代生命。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孟子言,人之向善,如水之就下。两派学说,在此异源合流。这种向善,正是仁之所在。

梁漱溟先生说:“仁是真正生命,是活气。” 生命从产生、萌芽、生长、开花、结果,最后归于无,其中无时无刻不是在变化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正是一溪流动的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显示出生机。生命的维持并不是简单的生存,虽然不能肯定动植物在这一过程是否也有生离死别的思考与较量,但无疑人是有的。当人的心灵动起来时,才能用生命这个词来指代。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人万念俱灰的时候,还有多少的能量能从他身上显现出来呢?一个人若是行尸走肉,其生存的价值又何在?心如止水或死水,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止水依然是流动的,只是波澜不惊地去迎接新的事物,死水却真的没了除垢纳新的能力。而心中有仁的人生命就如同有了一股喷泉,帮他洗涤走过的每段经历。

看那参天大树,尽可以高耸入云、开枝散叶,而他的生命却系于一根。虽然深埋于地下,却足以供养那舒展于碧空之中的万千枝叶。有了根,无论是阴霾笼罩、雾霭沉沉,或是狂风大作、暴雨如倾,亦或是骄阳高照、焦土欲裂,树都能把它化为一种历练,一种释放自己生命活力的机遇。这种不是墙头草般无原则的妥协,而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俯仰万物的姿态。对于人来说,仁就是那份水,通过心之根为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仁不仁之不同,乃是活气的不同。仁就是心境很安畅很柔和很温和的样子;不仁就是不安畅很冷硬很干燥的样子……总之,仁的气息是一种朝气,是新鲜的,而反面则是暮气颓唐,是腐旧的。”

仁就是心境很安畅很柔和很温和的样子;不仁就是不安长很冷硬很干燥的样子。一方面气息是有条理很平稳很随顺,另一面则杂乱无章。人生历程上遭遇的每件事,都是在把我们的生命往不同的方向拉去,当人们急躁不安、手足无措的时候就是“不安畅”的时候。如果能够以柔化之,像水一样阻则避、遇坑则填,哪里还会过不去呢?当然,这里的避并不是逃避,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人很习惯于在生活中去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容易落入麻木守旧的圈子,毕竟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走过了这段路,就应该把下一次当做新的挑战,做好准备。

在中国历史上能与岳飞的岳家军相媲美的唯有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的戚家军。而戚继光之所以能在军事上屡战屡胜,与他在蓟门当小官的时候对《孙子兵法》的钻研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有着一种十分奇特的看书方法——一边看一边批,比如孙子曾经曰过:敌人气焰嚣张,就不要去打(勿击堂堂之阵),戚将军却这样曰:越是气焰嚣张,越是要打!(当以数万之众,堂堂正正,彼来我往,短兵相接)。 孙子还曾经曰过:诈败的敌人,你不要追(佯北勿从),戚将军曰:保持队形,注意警戒,放心去追(收军整队,留人搜瞭,擂鼓追逐)。

倭寇的活动范围多在浙闽沿海一带,惯用重箭、长枪和倭刀作战。浙闽沿海多山陵沼泽,道路崎呕,大部队兵力不易展开,而倭寇又善于设伏,好短兵相接。戚继光针对这一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战斗队形——“鸳鸯阵”。这种以十二人为一作战基本单位的阵形,长短兵器互助结合,可随地形和战斗需要而不断变化。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鸳鸯阵可说是来源于《孙子兵法》,而两才阵和三才阵却是戚继光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所做的创新。.

“仁”如水般是具有弹性的,懂得盈缩之道。老子说,刚易毁,柔易保,故柔以制刚。曹操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都是这个道理。人在前进的路程中扑面而来的飞沙走石千变万化,百炼钢却难抵绕指柔。正因为心是柔软的,如同打太极一般可以以守为攻,化实为虚,在外面的东西落下的时候总会缓冲的余地,人才能够做到穷则变、便则通。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生命如水入海,去而不返。但一路的跌跌撞撞都能走到最后,享受了江河海湖池溪之随物赋形,生命不也是精彩得很吗?

弦外听儒音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明朝那些事儿》

同类推荐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丫头的青春日记

    丫头的青春日记

    都说,青春是充满无限色彩的,可她却只生活在黑色的阴影下。爸爸为了躲债抛弃了整个家,她一边上学,一边打工,压力重如泰山的她几乎是从悲伤中走过来,常常受妈妈虐待,姐姐排斥……可,万幸的是,她遇到三个疼爱她的男人,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给了她温暖和依靠!可是,她该选择谁,陪她走完这一生呢?
  • 重生之回来爱你

    重生之回来爱你

    她,看重友情,为了友情可以不顾一切,但却被朋友亲手推进丧尸群而死。再世重生,她发誓再也不再轻易相信别人,再也不会让爱自己的人为自己而死。
  •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倾城毒妻:夜王的呆萌宠妃

    飞羽眨巴着眼睛使劲思考,久久,道了句:“你!”某王爷瞬间圆满了,“反正你不会不许我炼药”这话一落···@“宝贝,掌心躺着一粒金灿灿的的丹药。,爹不疼,放···放王爷还是放毒呢?飞羽眨巴着眼睛用力思考重生到相府嫡女身上,王爷,娘不爱,嫡姐设计,大哥陷害!没事,关门,你老英俊神武,我和毒药哪个重要?”某腹黑王爷吃醋生闷气中,他家小王妃为什么就只对药感兴趣呢,而且,还是毒药!众暗卫绝倒,冷酷无情的形象啊!飞羽淡定的伸出小爪子,您老还能无耻点吗?和毒药比重要性?@“小狐狸,王爷,我饿”某妖孽王爷卖萌。众暗卫绝倒,【简而言之:这是一个腹黑的异姓王爷养了一只披着小白兔外衣的呆萌小狐狸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成功拆之入腹的故事!】
  • 景王妃传

    景王妃传

    推荐瑜玥的新文:【弃妃要出嫁】【重生之侯门正妻】【景王妃传】简介:她,一个现代的潮流女性!为了躲避一份不属于自己的感情,逃避了六年,可就在想开的那一刻,只不过为了捡10块钱不小心摔了一跤就倒霉的来到了不知名的古代,贪财惹的祸啊!好吧,来都来了。不好好玩玩也貌似对不起自己哈。。。可是,为什么,来到古代以后,她还躲不掉情的伤害,居然被一个古董给暴了!“我恨你”她看着眼前的男人轻声说道。轩辕景愣了一下,“那你就恨吧,最好恨到骨髓里。”既然不爱就恨我吧!“记住你今天给我的痛,终有一天会加倍讨回。”坚定而决绝!难道,我注定与情无缘吗?可是,我渴望爱情。裴天说:“女人,在我面前,最好撕掉你那虚假了面具。看了,我会心疼。”武林大会上,所有的武林人士看着眼前的绝色美女,挺着一个大肚子,她居然就是人人害怕的魅宫宫主。那是一个让人十分难忘的日子。那天,死伤无数,她也受了严重的内伤,在那一瞬间,黑发变银丝,为她增添了些许邪魅和神秘,也是这一战,让她差点失去了孩子。轩辕景再次见她却是,“贱女人,你别忘了,本王一天没有休你,你始终是我的三王妃。”轩辕景看着眼前挺着肚子的女人,我终于找到日思夜想的她了,没想到早已物是人非,“你记住,如果本王得不到你,宁愿毁了你。”几段情感的纠葛,到底谁才是她最终的归宿?推荐好友的书:依曼《特工老婆混黑道》依曼《总裁的临时妻》沁沐星辰《总裁的弃爱》小米的迷糊《皇后夕月》
  • 重生之前妻

    重生之前妻

    快三十岁的凌雪,和丈夫相亲相爱八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女臣欢膝下。好不容易盼得子来,却不想在她三十岁生日晚宴上,她才发现自己深爱的丈夫竟早已变心。丈夫的薄情,让她心如死灰,小三更是嚣张的把她推下楼梯,夺去了她和孩子的性命。她指天发誓,决不罢休!重生回到五年前,再活一次,这一世,她绝不再唯唯诺诺,任人欺凌。婆婆刁难?她以牙还牙,让她永无宁日。小三诋毁?她陪她演戏,演得她人尽可夫。薄情前夫?呵呵…看她如何耍尽手段,让他身败名裂,后悔当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时明月在

    当时明月在

    2008新春之际,悲情天后匪我思存一扫悲剧路线,摇身一变恶搞女王,推出首部大团圆结局的小说。至于本书具体内容嘛,自然是边恶搞边言情喽!想要看看后妈如何变身亲妈吗?想要知道匪我如何操刀恶搞言情吗?那你绝对绝对不要错过这本——《当时明月在》哦!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