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第三章 整合才是硬道理 (2)
她像丈夫一样深入社区,关心普通民众,向他们诉说奥巴马的决心和一个由丈夫引领的更美好的未来。但米歇尔也受到他人的质疑,很多人想知道她是不是真的热爱美国。如果在她的表述中有一点纰漏,都会为对奥巴马极为不利。然而,米歇尔通过一场演讲就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她在演讲中异常坚定地表明了对丈夫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米歇尔说到了自己的出身,艰苦奋斗的早年岁月以及经受高等教育,和丈夫一样投身社区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她试图让台下的每个人明白,奥巴马和她一样出身卑微,却同样具有奋斗不止的精神和价值观,他们爱美国胜于爱自己的生命。
这场演讲对奥巴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之前对奥巴马持怀疑态度的人开始向他靠拢,坚定、自信的米歇尔让人们看到一个更加光辉伟岸的奥巴马。对于妻子为自己作出的贡献,奥巴马也由衷地感激。他说:“她是我过去16年来最好的朋友,是我们一家人的中坚和我一生的挚爱,更是我们国家的下一位第一夫人。”正是有了妻子的大力支持,奥巴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竞选。如果米歇尔坚持不同意奥巴马参选,他就可能不会有如此大的成绩。
家庭对一个人的事业至关重要。家庭稳定,事业才有成功的可能。奥巴马正是处理好了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获得了妻子的倾力相助,才节节攀升的。人们也在这一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恩爱与责任,从而更坚定了投票支持他们的决心:一个有爱的家庭,才会让美国人民享受到爱的余晖。我们作为普通人,无论事业经过多少风雨的激荡,只要家庭稳定,就拥有休息的港湾,也拥有发展事业的最终源泉。如果家庭事务处理不好,工作的时候就会全无心思,不能亲尽全力。这样的人也不会是成功的人,别人也不会给他认可和支持。所以,聪明地处理好自己的家庭吧,只有这样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整合网络,新思维模式铸就成功
没有网络,奥巴马就不会当选。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有人将奥巴马的这次竞选评论为一场运动。一场由奥巴马引领,又有无数人包括广大年轻人参与的运动。很多人因此热血沸腾,他们走街串巷,为奥巴马使尽浑身解数宣传。有些人不解:美国年轻人何时如此热血沸腾过?他们为什么唯独对奥巴马这样厚爱,而对其他候选人视若无睹?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网络的宣传。
据统计,美国有接近50%的人通过网络了解选举进程和获取相关信息,年轻人更是占大多数。年轻人的特点是崇尚充满活力、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可能很少看电视,但网络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奥巴马恰恰了解了年轻人的此种心境,大打“网络牌“,用高速、灵活的信息笼络人心。将自己的一切信息包括精彩的演讲视频放到网络上供人浏览,比如在《为了完美的联邦》演讲结束之后,就有200余万人点击该视频。
奥巴马团队里的一位成员说他们在著名的政治博客,如安德鲁·沙利文的博客,《赫芬顿邮报》上都建立了链接,浏览这些网页的读者点击后就可直接转到他们的相关视频。奥巴马阵营还有针对性地在地方日报,如《芝加哥论坛》上的博客中,甚至在音乐博客中建立链接。这一度让他们大伤脑筋,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视频直接链接到奥巴马的支持者网站上,这些人上传过奥巴马的视频,而奥巴马的助手需要做的就是让那些人做同样的事。
在竞选初期,奥巴马就与某网站签订巨额合同,每一个在此网站点击奥巴马视频的人都可以为奥巴马捐款。数额不限,最少几美元。有人戏称,如果某些实力强劲的政治名流的筹款方式是把一群人聚到一起,每人捐1~10万美元,奥巴马的筹款模式就是让每个足不出户的平民老百姓在电脑面前捐上几美元。据相关数据统计,2008年1月奥巴马筹款数超过3000万美元,2月接近6000万。奥巴马的这一筹钱速度令人刮目相看,甚至让很多人瞠目结舌,他们想不通他到底凭借什么筹到那么多钱。一篇文章还专门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历史总是记住那么源远流长的东西,比如远见和勇气,而稍纵即逝的东西,如金钱总是不再被提及,但是奥巴马的成功讲述了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他筹钱如此之快是因为他建立了一个美国政界前所未有的筹钱机制,这样的机制同时吸引‘大户’和‘散户’、想给钱的人和想筹钱的人、经验丰富的老手和初来乍到的新人,尤其是任何能上网的人——有电脑、手机的人。”
很多人称奥巴马为“网络总统”,他的很多事情都在网络上进行。奥巴马可以凭借网络公布最新的竞选消息,建立粉丝群,聚揽人气,也可以在网上筹款,不管认识与否,只要对奥巴马有好感,觉得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就可以为他捐款,数额再小也接受。一定程度上讲,奥巴马的迅速蹿红与网络有很大关系。以往竞选人要到各个州拉选票,介绍自己的方针政策,但有时确实分身乏术,不得已就得放弃。现在有了网络的帮助,奥巴马可以把自己的主张与信息全部放到网上,各州网民可以随意浏览,自己在演讲的同时就有可能攻占另一个州的“城池”。
现代社会是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已不适应人们的思维和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吸引最具活力和最具经济实力的人的支持与拥戴,必须大打“网络牌“。奥巴马就是利用这一点吸引了大批年轻人以及最具实力的人的关注。这也是奥巴马被称为“新派”的原因之一,他以网络选举代替其他竞选人电视选举的旧格局,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大选中脱颖而出,最终造就了自己的“黑色传奇”。其实,奥巴马利用网络资源获胜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成功模式。他告诉我们要想成功,要想在别人面前完美地推销自己,就不能仅仅依靠传统思维模式和技术模式,而要更加积极地利用最新理念和技能,使自己的前进速度比以前快十倍百倍,从根本上开创一条新的成功路,这样,我们才不会落在他人后面,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亮出自己,打造自己的名牌。
与靠得住的人结交
我要感谢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对我无比忠诚。
——奥巴马
奥巴马当选总统之后,曾感谢过许多人,父母、外婆、助手、众多支持者。对于自己的团队,他曾经说,他要感谢他们中的许多人。他们从奥巴马还仅仅是小议员的时候就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为他出谋划策。当时,比奥巴马强大优秀的人有很多,但这些人并没有因此舍弃奥巴马,仍然对他不离不弃。在竞选初期的时候,奥巴马团队资金紧张,他的第一次竞选经费竟然是他贷款得来的。那些团队成员体会到奥巴马的难处,表示不要一分钱。奥巴马正是依靠这些人,逐渐走上了美国权力高峰。在一起打拼的过程中,他们同甘共苦,友谊更加深厚,实力也更加强大。
每个想成功的人、每个想获得更多人脉的人都必须明白,患难与共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他们就是那种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的人。在你的人脉中,这种朋友绝对是必不可少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遇到一个知己,把你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他,他也把整个的生命交托给你。你睡着的时候,他替你守卫;他睡着的时候,你替他守卫。能保护你所疼爱的人,像小孩子一般信赖你的人,岂不快乐,而更快乐的是倾心相许、剖腹相示,把自己整个交给朋友支配。等你老了、累了,多年的人生重负使你感到厌倦的时候,你能够在朋友身上再生,恢复你的青春与朝气,用他的眼睛去体会万象更新的世界,用他的感官去抓住瞬息即逝的美景,用他的眼睛去领略人生的壮美……即便是受苦也是和他一块受,只要能生死与共,即便是痛苦也成了快乐。”
纪伯伦也曾说过:“与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永远不会忘记。”
晋代有一个叫苟巨伯的人,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卧病在床,这时恰好敌军攻破城池,烧杀掳掠,百姓纷纷携妻挈子,四散逃难。朋友劝苟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动,活不了几天了,你自己赶快逃命去吧!”苟巨伯不肯走,他说:“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远道而来,就是为了看你。现在,敌军进攻,你又病着,我怎么能扔下你不管?”说着便转身给朋友熬药去了。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苟巨伯却端药倒水安慰说:“你就安心养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来我替你顶着。”
这时门被踢开了,几个凶神恶煞的士兵冲进来,冲着他喝道:“你是什么人?如此大胆,所有人都跑光了,你为什么不跑?”苟巨伯指着躺在床上的朋友说:“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丢下他独自逃命。你们别惊吓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去死,我也绝不皱眉头!”士兵听着苟巨伯的慷慨言语,看着苟巨伯的无畏态度,很是感动,说:“想不到这里的人如此高尚,怎么好意思侵害他们?走吧。”说完,敌军撤走了。
患难时体现出的正义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说来不能不令人惊叹。这种朋友就是能够显示自己本色的人,他没有虚假的面具,能够与你真心交往,与你同甘共苦。这种人肯定不是浅薄之徒,他们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能帮助你不断进取,成为你一生的骄傲。这种靠得住的朋友要深交,因为他们是你人脉中难得的“真金”,是你在拓展人脉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这样的朋友越多,你前进路上得到的帮助就越多。别人也会因为这些朋友而对你刮目相看,向你投去羡慕与赞赏的眼光,为你的自我推销做铺垫,最终促使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