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随着政策性银行引进市场操作的概念,效益日渐提升,商业银行由于在贷款业务领域与政策性银行出现交叉,出现了“政策性银行染指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争议,国家开发银行为人们所关注。此外,政策性银行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家政策性银行负债规模增长过快,负债规模和资本金比例不合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出现部分交叉、重合。三家政策银行自身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政策性银行缺乏约束和激励机制,分支机构很不合理,管理链条非常长,经营成本很高。有的政策性银行缺乏利益补偿机制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准备金的缺口非常大,潜在的风险也很大。那么政策性银行将走向何方呢?
现在社会上主要有三种看法:一种是强化论,认为政策性金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政策性银行应该集中精力做政策性业务,执行政府的意图;另一种是保留论,认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核心是强化考核和监管,促使其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完成政策性任务;第三种是转型论,认为应该是按照国字开发银行的模式,彻底走商业化道路。
不管怎么样,政策性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希望政策性银行能在改革中华丽转身,成为金融发展的中流砥柱。
保险公司:无形保险有形保障
某地有一家大型木材公司,该公司的原材料(木材)长期堆放在郊区的大型仓库中,价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怕失火或被偷盗,就投保了企业财产保险1000万元,每年交给财产保险公司费用3万元。
如果发生火灾或被偷盗,企业把损失转嫁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按照企业的损失在1000万元内,给企业赔偿,而企业因此保护了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保险公司的价值。
请思考一下,保险公司是怎样赚钱的呢?保险公司是否也会倒闭呢?
老规矩,在解读保险公司之前,先明确一下保险公司的定义。什么是保险公司呢?就是销售保险合约、提供风险保障的公司。保险公司分为两大类型——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
不管是哪一类保险公司,都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准备。比如我国规定,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亿元,而且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当经营规模扩大,保险公司不断发展时,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无法满足保险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则保险公司将不得不追加资本金。因而资本金不仅是单一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同时也是在开放性市场中确保一国保险业竞争优势所必需的。
保险公司还有一个经营区域的限制问题。在我国,金融监管机构会对金融企业的经营区域作出规定,保险公司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国性公司,一类是区域性公司。此外,无论是全国性公司还是区域性公司,设立新的分支机构都需要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目前,我国只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等五家保险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公司。
很多人都对保险公司如何赚钱感到好奇。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企业,按商业化原则运营,追求利润。那么保险公司怎样赚钱呢?很多人认为,保险公司每年收取那么多保费,肯定是靠收保费赚钱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保费收入并非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保险公司赚钱的第一个办法:承保赢利。一个客户一定时期缴纳一次或数次保险费,保险公司将大量客户缴纳的保险费收集起来,一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支付约定的赔款。如果自始至终保险公司的赔款支出小于保险费收入,差额就成为保险公司的“承保赢利”。
例如,大量分散的房屋所有者购买了保险单并且向保险公司支付了保险费,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根据保险条款兑现保险责任。对于一些保单的持有者来说,他们因为保险事故的发生而获取的保险金比他所缴纳的保险费高得多,而其他一些人可能因为整个保险期间都没有发生保险事故而根本没有获得赔款。合计下来,保险公司所支付的总赔款要比他们获得的保险费收入少,两者的差额形成费用和利润。
第二个办法:自我投资赚取赢利。投资的回报最高,保险公司可以将保险基金进行投资赚取赢利。投资回报是保险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可以这样说,对于大多数保险公司来讲,投资回报是其利润的唯一来源。例如,保险公司必须支付的赔款超出保费收入的10%,而保险公司通过投资获得的回报是保费收入的20%,那么保险公司将赚取10%的利润。但是,由于许多保险公司认为投资无风险的政府债券或者其他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项目是谨慎的选择,那么控制赔款支出比保险费收入超出的百分比低于投资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保险公司才不会赔本。
事实上,保险公司的盈利主要应该通过投资来赚取,利用承保盈利赚钱这种情况在大多数国家的保险行业是非常稀有的。举个例子,在美国,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在2003年以前的五年中亏损了23亿元,但是在此期间的总利润却是4亿元,就是由于有投资收益。
在中国,人寿保险业的费用主要靠长期人寿保险来实现。在保险行业中,人寿保险公司每年都能有可观的盈利。长期人寿保险或称储蓄人寿保险,其保险收入和偿付方式跟一般保险不同,因此,其盈利方法也有别于一般保险。在一些拥有成熟保险市场的国家中,人寿保险公司的亏损机会远比一般保险公司低。长期保险合约的性质犹如“零存整付”的储蓄存款。保险公司跟客户签订的合约期可能长达20年、或至受保人60岁、甚或至100岁。双方拟定到期提取金额,亦即人寿保障额(保额)。客户在合约期内按期供款,亦即缴付保费。保额数目一般都大于总保费,并有回报收益。事实上,其长期平均回报率跟银行存款利率差不多。为保证未来的偿付需要,保险公司早已为客户作出“零存整付”的“存款”安排,而大部分的“存款”都是投放于一些长期债券。
虽然不同的投保人向保险公司订立相同的供款年期承诺,但由于每位客户跟保险公司订立合约时的年龄不同,其寿命时间有别,部分年长者较有机会未能完成供款便逝世,因此,保险公司将按较大年龄组别的客户多征收点附加费(即保费较高),以弥补未收足“存款”(保费)便逝去的可能。由于投保人数目庞大,死亡率较稳定,保险公司较易掌握有关数据,亦能准确及公平地计算出不同年龄的保费率。人寿保险公司能准确掌握偿付时间,因此,较一般保险公司更能拟定足够的保费率而无须多冒风险,同时也能达致预期的盈利。
那么,保险公司就是稳赚不赔吗?保险公司有没有什么风险呢?
首先是定价风险,定价风险是由于保险公司定价过低带来的风险。保险公司必须对投保风险的概率进行精确计算,确定保险费率。如果保险费率定得过低,保险公司就会入不敷出。另外,保险责任事故是概率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不发生,这份保单的成本似乎就是零,这就让很多保险公司在经营时产生侥幸心理,结果发生承保质量风险。
其次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则是利率波动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比如,保险业务中的寿险业务经营期限特别长,预先收取保险费,在若干年后才给付保险金。而且,寿险费率的厘定方式特殊,根据预定利率、死亡率和业务费率来计算,其中预定利率是很重要的折现因子,所以寿险业务常常面临很高的利率风险。如果预定利率高于银行利率,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寿险资金成本高于银行利率,这显然会挤压保险公司的利润。此外,利率的波动还会引起保险公司投资资产市场价值的下降,给保险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还有资产风险。资产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存在资产价值降低的风险。比如,保险公司资金的借款者可能违约,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可能由于资产价格的波动等因素造成市场价值下跌。资产价值下降可能会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还有一个我们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保险公司是否也会倒闭?
首先我们国家对保险公司采取了最严厉的监管措施,保险公司20%的注册资本金要存入指定的银行,只做清偿债务之用。其次,再保险公司的存在,进一步缩小了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再保险是在保险人系统中分摊风险的一种安排,被保险人和原保险人都将因此在财务上变得更加安全。比如某保险公司承保卫星发射保险。保险人接受特约承保后,将面临极大的风险,一旦卫星发射失败,资本较小的公司极可能因此而破产。但是该保险公司可以向再保险公司申请,这样一旦需要赔付,就可以分摊风险。
投资银行:一个时代的结束
2008年是华尔街的多事之秋。2008年9月15日至21日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洲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与高盛宣布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再加上2008年3月被摩根大通收购的贝尔斯登,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五大投行集体消失。对于熟悉美国金融体系的专业人士来说,如此巨变可谓“天翻地覆”!
那么,投资银行在整个金融生态链中处于什么地位?投资银行业的前景又如何呢?
投资银行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的鞋是白色的,“血”是蓝色的,戒指是祖母绿的,皮鞋是意大利定制的;他们每周去圣公会教堂做礼拜,坐在第一排;除了手工制作的深色西装和燕尾服,从不穿别的衣服……他们是金融领域内的贵族,就如同投资银行在金融界的地位一样。
投资银行其实是一个美国词汇,在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投资银行有着不同的称谓:在英国被称为“商人银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则被称为“证券公司”。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都被称为“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金融学教科书里,“银行”是经营间接融资业务的,通过储户存款与企业贷款之间的利息差距赚取利润;而投资银行却是经营直接融资业务的,一般来说,它既不接受存款也不发放贷款,而是为企业提供发行股票、债券或重组、清算业务,从中抽取佣金。
但是让很多投资人感到好奇的是,投资银行是怎样来的呢?在美国,投资银行往往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商业银行分解而来,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士丹利;二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追溯起来,美国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分离最早发生在1929年的大股灾之后,当时联邦政府认为投资银行业务有较高的风险,禁止商业银行利用储户的资金参加投行业务,结果一大批综合性银行被迫分解为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摩根银行分解为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摩根士丹利以及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的JP.摩根。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在欧洲,欧洲各国政府一直没有颁布这样的限制,投资银行业务一般都是由商业银行来完成的,如德意志银行、荷兰银行、瑞士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等。有趣的是这样做在欧洲不但没有引起金融危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融资效率,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投资银行以其强大的盈利能力而为世人所瞩目。以最常见的股票发行业务为例,投资银行一般要抽取7%的佣金,也就是说,如果客户发行价值10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银行就要吃掉7亿美元。
在公司并购业务中,投资银行同样大赚特赚。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至少经历了四次公司并购浪潮,这就为投资银行提供了相当可观的收入来源。近年来欧美动辄发生价值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美元的超级兼并案,如美国在线兼并时代华纳、沃达丰兼并曼内斯曼、惠普兼并康柏等,背后都有投资银行的推波助澜。因为兼并业务的技术含量很高,利润又很丰厚,一般被认为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从事这一业务的银行家是整个金融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还要重点指出的是,投资银行独特的商业模式也是其获得高额盈利的重要原因。首先,投资银行以批发业务为主。除了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基本上都属于批发业务。其次,投资银行则以知识密集型业务为主。从本质上讲,投资银行属于金融咨询业。金融咨询不但是一项独立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且是其他投资银行业务的智力基础。例如,要想协助发行体发行证券,首先需要协助其设计证券,这就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事实上,研究、分析能力,而不是资金、销售实力,才是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当然,资金、销售实力同样不可忽视。例如,要想协助公司进行并购,还需要协助其进行必要的市场操作。这就需要充分的资金、销售实力。然而,无论是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还是公司并购,都离不开投资银行家的运筹帷幄。对于长袖善舞的投资银行家来说,融资、推销等市场操作并不是什么难题。
当我们说到投资银行时,总会想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其实中国也有投资银行,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在日本和中国,具备投资银行职能的金融机构被称为“证券公司”,它们除了为企业承销股票和债券、负责企业兼并重组及破产清算事宜之外,还负担着证券分析和证券经纪人的角色。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如东洋证券,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如申银万国,既为企业融资充当经纪人,又为大小投资者买卖股票充当经纪人。因此,中国的大型证券公司实际上就相当于美国的投资银行,只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已。
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华尔街再次爆出令人吃惊的消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以近44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为收购谈判“流产”而破产。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公司。美国联邦储备局星期日深夜宣布,批准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至今幸存的最后两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变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这个消息也意味着,独立投资银行在华尔街叱咤风云超过20年的黄金时代已宣告结束,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彻底的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