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100000006

第6章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宫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这路呢?”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打草惊蛇

【出处】

《酉阳杂俎》。

唐朝时期,当涂县的县令名叫王鲁。这个人很贪心,大肆搜刮民财,干了不少贪赃枉法的事。他很狡猾,收受贿赂的事都是让部下出面,自己还装得很清白的样子。他的手下人见他贪图钱财,也纷纷效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当涂县的老百姓恨透了他们。

一次,一位年轻人为了房基地和邻人张三起了纠纷,两家争吵不休,闹到县衙门。谁料,守衙门的士卒不让他们进去,说是要进门钱。年轻人只好拿出几文钱,才得以进了衙门。进门没走多远,又遇到一个人拦住他们,喝道:“你们私闯公堂,胆子不小,还不快出去!”年轻人连忙分辩道:“老爷,我们是来请王县令公断的。张三霸占了我的房基地,却反诬我占了他的地,请老爷明鉴。”张三认出拦住他们的人是县衙门的主簿,连忙把他拉到一边,悄悄递过去一锭银子,说道:“主簿大人,是他占了我的房基地,请你为我做主。”这主簿见了亮闪闪的银子,眉开眼笑,转脸恶狠狠地对那个年轻人叱道:“一点小事,也来惊动王大人。出去出去!”不由分说,就把他们推出门去。年轻人回到家中越想越生气,就去串联了那些受过主簿敲诈的人,写了状子,递到县衙门。

那天,王鲁正坐在县衙里批阅案卷。他翻开一张状纸,“状告主簿”几个字跃入他的眼帘,不觉一惊,赶紧往下看,越看越慌。状纸中对主簿的违法乱纪行为揭发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他暗地指使主簿干的。他想:“这些事,如果追究起来,必然要把自己牵扯进去,这可不妙啊!幸亏这件公文落在我手里,以后可要多加小心啊!”想到这里,就随手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是说:你们虽然告发的是我的下属,但我已经感到事态严重了,就像打草的时候惊动了草里的蛇一样啊!批完后,王鲁就把这个状子压了下来。

释义

打草惊动了草中的蛇。比喻行动不谨慎,使对方有所察觉,有所准备。

大义灭亲

【出处】

《左传》。

春秋时,卫恒公被其弟州吁所杀,州吁自立为国君。他不仅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宫殿,而且四处征兵,使本来就已不堪重负的卫国百姓,更是雪上加霜。卫国朝野怨声载道,局势一触即发。

有几位正直的大臣暗中商议,准备到周天子那里去揭露州吁杀君篡位的罪行。州吁很快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十分恐慌,担心周天子会出面干预。

于是,州吁马上找来石厚商讨对策。石厚对州吁说:“我父亲石碏很有谋略,在国内也有极高的威望,如果我们能得到他的帮助,那么事情就会好办多了。”

州吁说:“你赶快回家,请你父亲帮忙。如果他能帮我们渡过难关,日后我一定报答他。”

石厚的父亲石碏是个十分正直的人。他对州吁的行径早已十分痛恨,但自己又无法加以制止,一气之下只好辞官回家,但他每天都在考虑对付州吁的办法,伺机行动。

那天,石厚奉州吁命回到家中,转告了州吁的想法。石碏头脑一转,马上想出了惩处州吁的办法。他对石厚说:“现在国人对州吁都非常不满,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和支持。如果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和支持,事情就好办了。现在我们可以这样办,陈恒公很得周天子的信任,他的意见能对周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你不妨与州吁一道去请陈恒公帮忙,只要他肯出面,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石厚听了父亲的话后,感觉这是个非常稳妥的办法。赶紧回宫把这一情况告诉州吁。州吁听后十分高兴,立刻备下厚礼,准备前往陈国。

再说石碏,他等石厚走后,立即给陈恒公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送去。他在信中揭露了州吁和石厚狼狈为奸,杀君作乱的滔天罪行,并列举州吁当权后的种种不义行径。最后建议陈恒公,在州吁和石厚去陈国时,将他们逮捕,并处以极刑,为卫国除害。

州吁和石厚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陈国,刚一入境便被陈恒公捉了起来,并派人通知卫国。

卫国派大夫宰丑赶到陈国,把州吁处死。宰丑考虑到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准备从宽处理。可石碏却坚决不同意,他说:“州吁干的许多事情,都是石厚主谋,像石厚这样大逆不道的人,留在世上永远是个祸患。”

于是,石碏便命令家臣去陈国,把石厚杀死。

因此,有人称赞石碏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为大义灭亲。

释义

大义灭亲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人不循私情,使其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公无私

【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忠也,至上无私。”

春秋时期,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一位官,你看谁去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想了想后推荐了仇人解狐。看见晋平公很奇怪,祁黄羊解释道:“您只问我谁适合这个职位,并没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解狐上任以后果然很有作为。又有一天,晋平公问祁黄羊:“朝中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谁能胜任呢?”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结果祁午也非常称职。孔子知道这两件事后称赞祁黄羊公正严明,是个“大公无私”的人。成语“大公无私”便从此流传下来。

释义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秉公办事,毫无私心。

大材小用

【出处】

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辛弃疾是南宋末年着名的抗金英雄。金兵入侵中原,辛弃疾由于主张抵抗,反对投降而遭到罢官。后来朝廷只是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平时爱好诗词,因此与住在绍兴的诗人陆游成为好朋友。过了一段时间,宋宁宗赵扩召辛弃疾回京城临安,商谈北伐抗金的大事。陆游知道这消息后,为辛弃疾有出头之日和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高兴,特地为辛弃疾写了首诗,诗中谈到:你现在做个浙东安抚使,真是“大材料当做小材料使用”,令人叹惜。

释义

原意是把大的材料当做小的材料来用。现常用来比喻对人的使用不当,埋没才能,使人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领导者用人不当,缺乏慧眼,埋没人才,没能给之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道听途说

【出处】

《话语》。

战国时期,有一位叫艾子的人,他是一位学者,博学多才,所以在他的门下招了很多学生。这引起另一位叫毛空的人的嫉妒,毛空是个游手好闲,整天不务正业的人。毛空觉得自己见识很广,总想炫耀一下自己。

有一天,艾子从楚国回到齐国。刚进都城,恰巧遇见了毛空。毛空急忙过去,与艾子寒暄了一阵,便很神秘地对艾子说:“你听说过吗,一只鸭子一次就能下一百个蛋?”

艾子听后便说:“要是那样的话,我不知道你说的鸭子有多大?”

毛空自鸣得意地说:“鸭子大小与下蛋多少无关,大象可是很大,可是它一个蛋也生不下来。”艾子说:“如果把一百个鸭蛋放在一起,那么一只鸭子能往哪装它呢。”

毛空马上说:“那当然是装在鸭肚子里了。”

艾子说:“一只鸭子哪能装一百个鸭蛋呢?”

毛空说:“要不是两只或三只鸭子下的,这你总该相信了吧。”可艾子还说,这是不可能的。

毛空看艾子还不相信,就把鸭子的数目增加到几十只,可艾子就是不相信。

毛空一看说服不了艾子,便又说了一件事,他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了一块长三十丈,宽二十丈的大肉。”艾子说:“天下什么动物的肉会这么大呢!”

毛空一看艾子不信,忙改口说:“那就长十丈,宽十丈吧!”

艾子一看毛空不着边际地瞎说,便问道:“这样一块肉比十头牛还大,这究竟是什么肉呢?请你告诉我,鸭子是谁家的,肉掉在什么地方,那样我才相信!”

毛空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艾子听后,大声笑着对身边的学生说:“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释义

道听途说时指路上听来,又在路上传播的话。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得过且过

【出处】

《辍耕录》。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奇特的动物,名字叫寒号鸟。它有四只脚,两只肉翅,也许是蝙蝠一类的动物,但它不会飞。

夏季,是寒号鸟最快乐的日子。它全身长着五彩的羽毛,鲜艳夺目,使百鸟十分羡慕。寒号鸟得意洋洋,整天走来走去,得意地唱道:“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好景总是不能长久,秋天来到了。怕冷的鸟儿开始向南方迁移,留下来的鸟儿也整天辛勤忙碌,造窝储粮,做过冬的准备。只有寒号鸟仍然游游逛逛,到处炫耀它那身五光十色的羽毛。

秋去冬来,寒风呼啸,雪花飘飞。别的鸟都躲在温暖的窝中,靠着秋天储存的食物度过漫长的冬季。可寒号鸟没有窝,也没有食物。更不幸的是,它那一身漂亮的羽毛也落得光光的,一根也不剩,就好像是还没长毛的雏鸟一样。黑夜降临了,全身光秃秃的寒号鸟只好蜷缩在石缝里睡觉。

刺骨的寒风阵阵向它袭来,冻得它瑟瑟发抖。它真后悔秋天里只顾游荡,没有垒个窝,嘴里不断咕噜道:“寒风冻死我了,明天就搭窝。寒风冻死我了,明天就搭窝!”次日,太阳出来了,晒得寒号鸟浑身暖洋洋的。它很快忘记了夜里挨冻的痛苦,不再想搭窝的事了。它宽慰自己说:“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就这样,寒号鸟始终没垒窝,混一天是一天,它最终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冻死在五台山的石缝里了。

注释

得:能。

释义

过一天算一天。现在也指对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得心应手

【出处】

《庄子》。

有一次,齐桓公问管仲,你办事从容不迫,并且很有见地,是如何学到的。管仲回答说;“大王,其实我任何窍门都没有,只有一点,那就是读书。”齐桓公听罢,从此也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有一天,齐桓公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琅琅的读书声传到堂下。这读书声扰得在堂下制造车轮的老工匠轮扁,心烦意乱。于是,他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堂上来,问齐桓公:“请问大王,你这是读的什么书,使你如此入神?”

齐桓公见状,有点生气,但还是回答说:“我读的都是圣人的书。”

轮扁问:“圣人还在世上活着吗?”

齐桓公说;“当然,他们有的早就死了!”

轮扁说;“人已经死了,那书上说的不全都是一些废话吗?”

齐桓公听后勃然大怒,说道:“本大王在这读书,你这个工匠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说我读的书都是废话,今天你给我讲出道理,否则我就要你的人头!”

轮扁见齐桓公发怒,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息怒。我轮扁是制作车轮的。就拿加工车轮的事来说说吧。车轮的轴孔做大了,容易松动,如果做小了就会发涩,难以装配。只有宽紧合适,恰到好处,这才行。我做活时,得心应手,这里有技术奥妙,但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所以也无法把它传授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无法继承我。大王你看我现在已七十多岁了,我还得亲自动手做车轮。否则,我不做了,别人也就无法制作车轮了。古代圣人的那些精妙东西是无法用语言传给后世的,所以那些东西随着他们的死亡而失传,因此留下的全都是废话。”

齐桓公被这些话搞得哭笑不得,但他认为轮扁受环境及知识的限制,说出这话也不足为奇,便原谅了他。

释义

得心应手原意是心里想的与手中做得能保持一致。现指技艺纯熟,心里怎么想,手里就能怎么做出来。也形容使用非常顺手。

滴水穿石

【出处】

《鹤林玉露》。

张乖崖被任命为大宋朝崇阳县县令,走马上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最近总是闷闷不乐,因为崇阳县的盗窃之风盛行,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使他坐卧不安。

一天,张乖崖亲自带领下属,在衙门周围巡逻。走到县衙的钱库附近,忽然看见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官吏,从钱库里慌慌张张地走出来,迎面碰到了张乖崖一行,掉头就想往另外一条路上去。这引起了张乖崖的怀疑,他赶紧把库吏叫住。严厉地问道:“喂,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那库吏一惊,结结巴巴地说:“没,没什么。”

张乖崖见此情景,联想到县衙钱库经常被盗,每次的数目都不大。他恍然大悟,会不会是库吏监守自盗呢?想到这,他命令手下随从对库吏进行了彻底的搜查,最后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出了一枚铜钱。

张乖崖希望以此为线索查出钱库被盗的真正凶手,下令将库吏带回大堂认真审问。张乖崖坐在大堂之上,厉声问道:

“一共从钱库里偷走多少钱?从实招来。”

库吏已从刚才的惊慌中回过神来了,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直视着张乖崖,回答道:

“我以前从来没有偷过钱,这是第一次。”

县令看他嘴硬,下令“打他二十大板”。库吏哪里受过这种苦。被打得皮开肉绽、怨气冲天,高声叫道:“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然敢行刑逼供。钱库失盗,大人无能查出真凶,您也只能打打我。出出气而已。难道大人还能杀了我不成?”

张乖崖看到库吏偷了钱,不仅不认错,反而理直气壮地顶撞自己,不配合自己查案,气不打一处来,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下了判决书: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库吏一听判决书,顿时瘫在了地上,再也没有刚才的神气劲了。

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上刑场,立即斩首示众。崇阳县所有的人都由此看到了新县令惩治盗窃的决心,社会不正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释义

滴水穿石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水滴不停地滴,滴久了也能把石头透满。现在用它来比喻坚持不懈,极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大事业。

雕虫小技

【出处】

《法言》。

公元前53年,杨雄生于蜀郡成都一个贫苦的家中,他自幼就勤奋好学,博采众长,文采出众。

当时,杨雄在思想上还很不成熟,他追求时尚崇拜名家,模仿着名的赋作家司马相如的风格、技巧,开始写赋。后来,他把自己写的《甘泉》等几篇赋献给汉成帝,博得汉成帝的赏识,并授予他黄门给事郎的官职。

当他进入宫廷生活后,他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他最初热衷于写赋,是认为赋不仅词藻华丽,而且能直接递交圣上,他想通过赋把自己治国安邦的思想传递上去。然而,事与愿违,皇上对赋,只是欣赏其中歌功颂德和游山玩水的地方,对于其他的都无动于衷。这无疑给杨雄的雄心大志以致命的打击。

同类推荐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热门推荐
  • 景年知几时

    景年知几时

    我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但那人,我知,我一直知,他永不会来。费尽心思才可以在一起的人,曾经是已经逝去的姐姐的爱人,如刁蛮阿紫一般的叶景知怎么可能忍受那个毒舌“姐夫”一次次辜负自己的真心?好不容易离婚成功之后,却又被一直爱着姐姐的另一个温柔“姐夫”给盯上。为了保护好自己肚子里的“小黄豆”,叶景知不得不与两个无敌“姐夫”开始长期攻坚战。爱情扑朔迷离,误会又以几何级数不断增长,命运也突然给了叶景知一个狠狠地直勾拳。笃信爱能创造奇迹的叶景之最后能够和她的真命天子得来匪大的第一个十足真金大团圆吗?请你也相信爱能创造奇迹吧。
  • 如果时光忘记了

    如果时光忘记了

    五年前,他把她从黑暗的地狱中救出,却又亲手将她推进绝望的深渊。五年后,他们再度重逢。他为了私心,明知她已有男友,却执意纠缠,甚至不惜赌下整个集团。她清楚他只是拿她当妹妹,却控制不了日渐沉沦的心……那些年,那些鲜血淋漓的回忆,那些连时光也治愈不了的伤痕,是孽缘天定,抑或是人为的精心算计?当谎言的外衣层层剥落,当真相步步逼近,他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
  • 致命纠缠:冷帝的冷心猎物

    致命纠缠:冷帝的冷心猎物

    ○●◎○●◎○●◎○●◎三年前,意外的情况下遇见他,他的一个眼神,就把我吃的死死的,玩弄过后,一脚踹开——○●◎○●◎○●◎○●◎三年后,再次看见他,他那一如往昔猎豹一般的眼神,再次像我射来。他神情愉悦,嘴角边勾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弧度,看着疏远、却又沉迷,他轻轻挑起我的下巴,温热的声音从我的耳边撩过,他说:“薛子琪,离开三年,你的外表成熟了,但是你的心、你的身、依旧是那么稚嫩,不谙世事……”我侧开身,躲避他即将要下降的吻,眼眸清明、那里还有一丝痴迷?“韩少,我不是你的猎物,而你,也不是那所谓的X光线!”○●◎○●◎○●◎○●◎他就那么的追求着,用尽了我穷极一生的耐力,用尽了他穷极一生的柔情。○●◎○●◎○●◎○●◎他手里再次的拥着新人,嘴角勾起一个好看的弧度,温柔的为身边的女人把散开的发丝撩起。他说:“薛子琪,再次得到你,你还是那么的没劲,现在,你是时候退场了!”是时候退场了?我笑……空中的纸张扬起一个诡异的弧度,就像我此时手里攥着的化验单一样,看着永远的那么招人讽刺……我说,韩沐轩,这一次,即使你跪地求我,我也不会回头了,小丑的游戏我已经玩腻了,你,看着也让我恶心了。○●◎○●◎○●◎○●◎【本文强调-高层-纠缠-情妇-阴谋-陷害-伤害----】○●◎○●◎○●◎○●◎我曾经指着天空,看着漫天的白云,问自己:幸福是什么?爱情又是什么?到最后我才明白,所谓的幸福,所谓的爱情,都是在他给了伤害之后,继续的相溶以沫……别说我傻,也别笑我没骨气,爱情,就如同他一样,是一道根本解不开的数学题,但是这菜,我却吃惯了……○●◎○●◎○●◎○●◎飘渺的雨季,永远的是那么湿漉,我的身边,站着一个女人,很漂亮的女人,介于清纯和魅惑之间,微微嘟起的唇,正是韩沐轩说过那种吻起来很够味的女人。细雨打在她的脸上,她眼眸猩红,声音近乎咆哮的对我大喊”你凭什么……你有什么资格待在他的身边,我为他生过孩子,我为他挡过枪,我为他挡过刀!而你,你能为他做什么?你能为他做什么……“本文配乐——张惠妹【真实】——————尚尚读者群,群号:110632659、敲门砖:文中任意人物名字……○●◎○●◎○●◎○●◎推荐好友文文【绝色妖姬】【废後欺君】【倾世冷妃】【弃妃不愁嫁】【霸道总裁学生妻】【逃婚公主个个追】【黑道总裁伪善妻】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外国篇)

    本丛书是一套亲子旅游图书,分为中国篇和外国篇两本。编者分别在中国和外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人文奇景,也有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套丛书不仅有精美的图画,还辅以翔实的旅游相关资讯、文史科普知识、传说故事等等,全面介绍了父母和孩子在领略这些旅游胜地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尽可能详尽地提供了各个旅行地的有关资讯,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使孩子心灵健康的108个好故事

    本书可以让孩子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从这些简短的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迎刃而解;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对待同学和朋友要真诚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关心。一本好的故事书,使孩子们懂得无数受益终生的道理。
  •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到最基层的员工,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在市场上,而是在团队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团队管理,只要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并带进日常生活的思考中,你就能学会理性判断、获得分析周遭环境大小事的能力!没有空洞理论,只有寓教于乐,本书以幽默触摸管理学的精髓,让读者在轻松一笑间领悟团队管理的内涵与实践价值。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富爸爸家训

    富爸爸家训

    心理学家曾对100名3—8岁的儿童进行过调查,询问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最多的答案是“钱是从爸爸的兜里掏出来的”;其次是“钱是银行给的”;再次是“钱是售货员给的”;只有20%的孩子说,钱是工作挣来的;其中最有意思的答案是“钱是长在树上的”。 怎样让孩子正确看待金钱、怎样花钱、怎样培养孩子未来的理财能力,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由于受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国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