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600000017

第17章 中世纪文化篇(6)

11至15世纪是西欧各民族君主国的形成时期,英法王权不断加强,各国民族语言与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市民阶级日益壮大,并在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条件下,作为天主教世界国际统治中心的罗马教廷,与日益兴起的各民族君主国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君主在市民阶层的支持下,开始了教会民族化的历程,同罗马教皇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促使教皇的权威迅速衰落,教皇大权分裂。

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为争取全国各阶层的支持,召开了由世俗贵族、神职人员和市民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会议一致支持国王,反对教皇对法国事务的干预。并拘捕教皇,在对其凌辱殴打后,教皇一命呜呼。这表明教皇的权威由盛而衰。从1309至1377年,连续七任教皇都被法王控制在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四”,这使教皇的权威进一步丧失。1377年教皇回到罗马,但随即分裂成三教皇并存的局面,三教皇相互攻计,互相解除对方教籍,使得教皇的威信更加扫地,教徒无所适从。

15世纪下半叶起,由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崛起和专制王权的确立,法、英、西班牙等国先后摆脱教皇的控制,并且不再向教皇纳贡,德意志的诸侯也相继仿效,使教皇收入锐减。为维持罗马教廷穷奢极欲的开支,教皇巧取豪夺,出卖“圣物”和兜售赎罪券,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文主义思潮和宗教改革的兴起。

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得力于文艺复兴的兴起。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腐朽现象进行深刻揭露,同时所表现出的反宗教神学的思想为此后马丁·路德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此外,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将阿尔卑斯山以北的人文主义者研究《圣经》的希腊文本,发掘基督教的原始教义的成果广泛传播,使人们发现当代社会的基督教义和天主教会的整套组织制度及仪式,与《福音书》的记载大相径庭。这为宗教改革派提供了反对天主教会及改革的理论根据。

马丁·路德与德国宗教改革宗教改革首发于德国,这是由德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所决定的。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显著的发展,但与当时已经形成中央集权制的英、法相比,德国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严重阻碍了德国的经济发展。这样罗马教廷利用德国政治、经济的劣势,加紧对其搜刮掠夺。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一时期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德国社会各阶层对罗马教廷的掠夺日益不满。新兴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廉价教会”;农民把宗教改革与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下层教士因不满教会的腐化堕落,也要求改革;世俗诸侯也希望通过改革来增强自己的势力。在这种背景下,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了。

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的采矿业、冶金业发展突出,商业也相当繁荣,但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政治的分裂,使德国无法形成统一市场。德国名义上虽是“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不过是一个地理概念。在这块土地上有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其中有七个选侯、十几个太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和数以千计的帝国骑士。这些领主有自己的行政组织,自己的军队,自已的法律和自己的货币。皇帝由七个选候选出,无财库、无军队。

马丁·路德(1483—1546年),维登堡大学神学博士,并任该大学教授。他凭其渊博的神学知识,借助胡司、伊拉斯漠等人的神学思想,潜心研究宗教,在思想上否定天主教神学的基本观念,否定教皇的权威。1517年,当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时,引起了马丁·路德的极大愤慨,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大门口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尖锐地抨击教皇在德国销售赎罪券的行径,这一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由此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九十五条论纲》的主要论点是:教士不是人与上帝的中介;人只有靠自己内心的虔诚信仰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强调《圣经》的权威,轻视教会的敕令。随后他又陆续发表了《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基督教徒的自由》等重要文章,文章阐述了他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廉价教会”与“因信称义”;主张取消洗礼和圣餐礼以外的其他圣事;批驳了罗马教廷神权至上、教权至上的观点,呼吁德国皇帝和贵族改革教会,不再效忠教皇。

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信仰可以获救。他批判罗马教会的“获救说”,既然人的“原罪”使得人本性败坏,因而也就无法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要想获救,就应内心上虔诚信仰上帝,才能直接同上帝沟通,获得上帝的拯救。“廉价教会”就是反对教士特权,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要节日少、仪式少、用钱少、专职僧侣少、工作日多。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符合市民的愿望,赢得了普遍的同情和支持。德国的宗教改革家、农民起义领袖闵采尔支持路德的主张,并进一步发展了路德的思想观点,认为信仰就是人的理性、人的思想,人人都可以通过思索而信仰。人人都可以升入天堂,天堂不在来世,而应建立在现实的世界上。当阂采尔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席卷德国大部地区时,天主教会在德国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路德教派势力进一步扩大。农民起义失败后,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发生战争,到1555年,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新教取得合法地位。

加尔文宗教改革加尔文(1509—1564年),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宗教改革家。受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主张宗教改革,后遭法国天主教会迫害,流亡瑞士。1534年写成《基督教原理》一书垢受宗教改革家法雷尔之邀,到日内瓦帮助他进行改革。这一时期,加尔文丰富了基督教神学思想,创立了民主共和的教会观和长老制教会,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受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西欧各国的欢迎。由此,确立了欧洲的另一新教派——加尔文教。

加尔文的《基督教原理》,除主张“因信得救”和“廉价教会”外,还提出了“预定论”。他的宗教改革的核心是“预定论”。他认为,上帝是万能的造物主,对世上每个人都作了永恒的判决。他把上帝永恒的判决称为预定,上帝根据这一判决决定一些人得到永生,一些人罚入地狱。永生的人是上帝的“选民”,罚入地狱的人是上帝的“弃民”。“选民”在现世的使命,就是凭自己对基督的信仰,按《圣经》的准则行事,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成就,以彰显上帝的荣耀。一个人的成败与是否得救,不在于忏悔、善功与圣事礼仪,而在于上帝预定。“预定论”为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提供了神学依据。

“长老制教会”指教会的职务应包括长老、牧师和执事。“长老会”是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从信徒中直接推选12人组成,直辖市政会议。长老的任务是掌管教会和维持道德纪律与社会秩序,牧师负责管理教会的教务工作和讲解《圣经》,执事掌管教会的慈善机关。“长老制教会”带有较多的民主色彩。

英国的宗教改革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在威克里夫要求改革教会及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从12世纪上半期到16世纪末,英国出现了吸纳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某些教义、由国王实行的自上而下的保守改革。1534年,亨利八世授意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在世的唯一最高元首,拥有召集宗教会议、决定教义、任命教职、施行圣事等权力。《至尊法案》标志着英国国教——圣公会产生。这样在英国国教剥夺了教皇的权力,实现了英国教会的民族化。1553年,凯瑟琳·玛丽继位英国女王,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恢复了天主教在英国的统治。1558年,伊丽沙白一世继位,恢复了英国国教会一系列改革法案,并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在教义上吸收了“因信称义”和“预定论”,在组织形式、教会制度和圣事方面仍保留天主教传统。1571年,《三十九条信纲》由拉丁文译成英文,宣布为英国国教官方教义。英国国教——安立甘教最终确立。

英国宗教改革,经历了一个国教与天主教会斗争的曲折过程。《至尊法案》通过后。亨利八世曾授意国会两次通过法令封闭修道院,将其财产没收分配或低价出售给王权支持者。凯瑟琳·玛丽女王时,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并大肆迫害新教徒,有300个新教分子被处死,她因此有“血腥的玛丽”之称。国教虽经几代国王得以确立,但仍保留大量天主教残余,繁琐的宗教仪式仍然存在。当资产阶级成长起来后,他们要求进一步改革教会,一些加尔文教徒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因素和“纯洁教会”,被称为清教徒。

宗教改革的影响首先,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三大主要教派——路德教、加尔文教、安立甘教,后来从三大教派中又分化出许多派别。这些派别与三大教派统称为新教。路德教确立后,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接受了它。加尔文教及组织形式在西欧广泛传播,法国、英国、荷兰等地区都有大量加尔文教信徒。英国的宗教改革不彻底,安立甘教不能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资产阶级利用加尔文教作武器,掀起了“清教徒运动”。

第二,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欧洲,给罗马教廷以沉重打击。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面对教会的腐败和宗教改革运动,强烈要求加强天主教会的内部整顿和改革,以防止新教的蔓延和扩张。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天主教会的“复兴”,除原来的教会进行整顿外,还成立了新的修会组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耶稣会。罗马教廷也采取了一系列宗教改革和内部整顿措施。通过这些活动,天主教阵营以意大利和西班牙为中心稳定下来,教皇的权威得以树立。天主教会在改革调整过程中,耶稣会表现最为突出,一方面严格会内纪律,另一方面积极在亚、非、美开展传教活动,加强同世俗交往,兴办学校、医院、结交宫廷显贵,甚至担任官职,以维护巩固天主教精神统治。天主教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配合了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但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第三,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三大新教,新教的伦理思想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作用。它使人们从苦修禁欲与对虚幻世界的追求,转向对现世生活充满热情和勤奋劳作,并为人取得现世成功树立了信心和提供了动力,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为16世纪欧洲社会大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打破了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痛击了教皇的权力,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削弱了教会经济势力,部分地改变了封建财产的所有权,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类推荐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少城轶事

    少城轶事

    本书介绍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底蕴:街道、桥梁、河流、公馆、饭店、寺院、商铺、吊脚楼。甚至是一段老城墙。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民俗实用大全(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年节风俗、起名风俗、生活风俗、婚葬风俗、禁忌风俗、绝技风俗、信仰风俗等。
热门推荐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盛宠宫心

    盛宠宫心

    一个他,冷酷腹黑却又处处护她周全。另一个他,温润如玉却又若即若离。她要选择谁呢?又何必要选?她靠自己的智慧,斗宫女,斗皇后,斗太后,斗命运!男人不是等来的,不是选来的,是靠自己的能力赢来的!她说,因为我不漂亮,我就要很多很多的聪明,这样才不至于失身又失心,他说,因为我不温柔,我就要很多很多的计谋,这样才能赢得天下赢得你!
  • 智慧书(青少版)

    智慧书(青少版)

    本书本着尊重原著并取其精华的原则,总结了葛拉西安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将适合于现代环境下的处世智慧阐述出来。本书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十二卷的分类,在每一节中呈现原著的精华,并结合实际进行了论述,再以故事的形式增强趣味性和哲理性,最后在原著的基础上为青少年朋友们总结出了实用的处世策略和方法。本书旨在帮助青少年朋友们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与价值观,并提供有效的处世策略与方法,为以后完善自我、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 催人泪下的一幕

    催人泪下的一幕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佣兵女帝养成:凰权倾天下

    佣兵女帝养成:凰权倾天下

    她,21世纪即将出道的雇佣兵少女,却一朝穿越成为女帝王朝的痴傻小公主。他,天启国太子,天下首屈一指的驱魔师,却被当作贺礼送给了女帝。机缘定,最终她与他成婚,可谁知新婚夜,他摇身一变成了七岁男娃娃!又萌又帅!她宠他护他纵容他,更不惜为他寻药冒险去天启,还他本尊,助他夺位,他却执意封她为妃,将她禁锢在深宫。她本是凤命可逆天,岂会与三宫六院共有一夫?!霸道的他欲用强权来囚禁她,她便倾覆了这天下,唯她独尊,任她凤舞九天!
  • 重生之盛世清雅

    重生之盛世清雅

    【本文一对一】因为一次意外,年近三十的刘清雅回到了她八岁那年。在那个刚刚将全民所有制,改为自主营业的年代。面对着年轻的父母,年幼的弟弟,她无声的笑了…想起前世,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备受冷眼的父母,狗眼看人低的亲戚…因为没权没势,被人随意践踏的尊严…既然老天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她怎么能够辜负呢?一颗王者的心,加上随着重生而出现的异能,她注定颠覆黑白两道,震撼商界政途,成为打破这世界制定的规则,至高无上,俯视众生的神话般存在!片段:迎宾小姐接到电话,说是有位大人物刘总要到,让她注意形象,马上打起精神,面带微笑的等待着,突然看到门口来了一个穿着随意,肩上搭着个洗的泛白的单肩包却长的非常漂亮的女孩,摸了摸自己的脸,皱了皱眉,“哪里来的野丫头?真是没规矩,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保全!赶紧过来把她轰走!”刘清雅耸了耸肩,掏出手机拨了一个号码,“黄老板,可不是我不来哦,谁让你们这儿门槛太高,咱小老百姓攀不起啊。”说着就要挂电话走人。“刘总!刘总,请留步…”接着就看到门口飞快的滚出来一颗“球”。迎宾小姐诧异,老板这是怎么了?不是说有贵客吗?怎么这么没形象的跑出来了…等等,刘总?老板叫这小姑娘刘总!看着老板点头哈腰的把那小姑娘迎了进去,迎宾小姐的脸色霎时一阵惨白…本文爽文,异能、赌石,掏宝捡漏、扮猪吃老虎,各种帅哥美男,爽点YY…喜欢的抱走,不喜绕道,谢绝人身攻击。
  • 美哉,中国女人

    美哉,中国女人

    小说以社会学教授江枫寻找幼年失踪的妹妹、老画家楚山为自己的传世之作《中国女人》寻觅理想的女模特为主线,展开了一个悬念叠起、波澜起伏、充满戏剧性的神奇而瑰丽的故事。
  • 决胜中考招招灵

    决胜中考招招灵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几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在初中阶段,一个最大、最重要的“坎儿”,就是中考。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修养、光辉的前程,能立足于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即使中考只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但对家长来说,中考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对此,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如今,高考门槛降低了,录取率逐年增高,对于考生年龄又放开了,年纪再大也能考,机会很多。可中考就不一样了,一锤子买卖,考砸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帮孩子把好中考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