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默定律:没有坏买卖,只有蹩脚买卖人
哈默定律源自犹太人阿曼德?哈默1987年完成的《哈默自传》。哈默为美国历史上最富传奇性的商人之一,他189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17年在医学院学习期间继承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哈默从制药业起家,在经营制药厂期间,他成为了百万富翁。随着财富的不断增长,他又涉足了其他的很多领域,如艺术品、食品、石油、养殖业等等。
人们常说在自己的领域内要下足功夫,人人都要有一项特长,而哈默却在自己的一生中诠释了如何将不同类别的生意做到极致,这是源自于他对经商的深刻理解。哈默在他的自传中强调:天下没什么坏买卖,只有蹩脚的买卖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哈默定律。
翻看中国古代的典故时,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葛,他的妻子擅长织绢。在当时,葛一般用来做草鞋,而绢一般用来做帽子。有一天,这个鲁国人决定举家搬到千里之外的越国去谋生计。鲁国人刚一做出这个打算,身边便有人取笑他说,越国是少数民族之地,那里的人出门是从来不穿鞋、不戴帽子的,像你们夫妇这样编鞋做帽子的人到越国去干什么呀?
写这个故事人的用意主要是为了嘲笑鲁国人的愚昧无知。数千年来,看到这个故事的人们也都会对故事中的鲁国人报之轻蔑地一笑。
还有一个与上面这个故事很类似的一个国外小故事,是关于两个推销员的。
有两个推销员分别被各自的公司派往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去开拓公司的鞋业销售市场。两个推销员到达那个岛国以后,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个岛国上面的居民是赤脚走路的,他们还不知道鞋子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于是一个推销员给自己的公司发了一条电报过去说:这个国家的居民出门不穿鞋,我们的产品在这里没有销售市场。而另一个推销员则给自己的公司发电报说:太好了,这个国家没有一家卖鞋的公司,居民也不穿鞋,我们的产品可以在这里推广继而普及了。
写这个故事的人的用意主要是为了赞赏那个善于发现潜在商机的推销员,而读者也会在心中暗自叹服那位推销员的销售眼光。
然而,这两个故事在我们中国竟然就是那样并行不悖地传播着,从来没有人感觉到其中的不妥,鲁国人继续处于被众人嘲笑的地位——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文学读本中、在我们的哲学政治考试试题中……而那位推销员却处在被众人推崇的很高的位置上,被当作优秀推销员的典型,被当作众多商家眼中善于发现商机的典范,而继续风光无限着。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思考过:鲁国人的做法和那位推销员的做法是一样地呀,为什么他在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中却始终处于被嘲笑的地位呢?因此写下这两个故事,算是为那个被嘲笑的鲁国人正名吧。
从这两个故事可以看出:或取或舍显高下,一买一卖见智愚。请相信,能够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商机,你就能取得常人所不能取得的成功。
梅菲定律:没有不重要顾客,只有不恰当想法
有一天,著名管理大师梅菲正在伏案写作,初稿出来后,感觉不满意,就一手揉烂,顺手打算扔出自己面前的窗口,但却掷打在窗框上。于是他把纸团捡起来,瞄准窗框一掷,竟然飞出窗口。
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引起了大师的深思,并由此引出一个定律: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预料之中的事没有发生,而你预料之外的事却发生了。这看起来很没有道理,其实人生中有很多没有道理的道理。
在对梅菲定律进行研究之后,引申出两方面的结论:
(1)“怕什么就来什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有民间所说的“祸不单行”、“人在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等等。比如说:很多人在一起等待测试,而单单第一个就是你;平时怎么都不停电,在你正在保存数据时停电了……这似乎都无法解释。
(2)“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对梅菲定律较为积极的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是按照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进行的,比如说你看好某球队赢球,而它偏偏却输了;偶尔一次因为找零钱买了一张彩票,它却偏偏中奖了……这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运气。
于是乎,很多推销员将初次接触的顾客分成等级,开始重点培养一些看上去很好的顾客,这看似是符合“二八法则”和“客户管理哲学”的。当然,我们承认“二八法则”和“客户管理哲学”的科学性,但这也是建立在重视每一位顾客的基础之上的。
很多推销员应该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你认为某一位客户即将和你签定单时,第二天它却通知你已经和其他人签了;当你第一次拜访感到失望时,却接到了该客户的要约电话。有时事情就是这么地不合理。
为了不漏掉每一位客户,你唯一能做到的是:重视每一位客户!
大多数推销员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在拜访的客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成功,会有随后的成交。也就是说在每个推销员拜访的客户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带来利益的,或者说,有重要的客户和不重要的客户之分。于是,很多推销员对自己的每位准客户重视程度便不一样了。对一些经过主观判断后不重要的准客户,不重视甚至不去拜访,也许这样做没有错,因为这样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最大的问题是,你的这个主观判断是否准确,是否把一些可以成交的业务慷慨地漏了过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李是一家培训咨询公司的电话行销推销员,有一天晚上11时后,他接到一个电话。
这个时候,他已经工作一天了,又困又累。一般的人,在这个时候心情都会有些烦躁,他也一样。他心里想着,赶快结束工作,马上休息。
这个电话就是在这个时候打来的。
打电话来的是一位女士。小李当时问她,这么晚了打电话有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吗?
她说,不行,因为她看了我们在报纸上发的广告,特别感动,所以不能等到明天。
接着,她马上念了一段报纸上的广告词。
听到这段广告词,小李的神经像触了电一样,一下子来了精神。然后仔细地、耐心地听她讲述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经历。
这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他努力地克制着自己的困倦和劳累,尽力热情地与她相呼应,并认真回答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她的声音中,小李感觉到,她非常满意。
放下电话,小李看一下表,已经凌晨1时多了。
第二天根本不用我谈什么了,她和她的朋友都报名参加了培训课程。
就是这位在半夜11时后打电话的于女士,在以后的日子里,先后介绍了79位学员报名参加了公司的培训课程。
科技的发达使每个人获取信息如此地容易,所以你的客户不会刚和你接触就确定买你的产品;另外,现代人的个性越来越强,一件事情对于不同的人反应肯定不一样,在我们电话行销中也是一样。你无法判断哪一位客户百分百地要购买你的产品或不需要你的产品,所以,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重视你的每一个行销电话,认真对待每一位潜在客户。
研究成功者身上的特质,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敬业。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极强的敬业精神,而且他们的敬业精神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来,打电话也不例外。只要拿起电话听筒,无论通话的对方是谁都无关紧要,他们一定会认真对待,绝不会随随便便,敷衍了事。
首因效应: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如果汽车交易商准备卖一辆旧汽车的话,他会怎样做呢?首先,他把车送到车间里,将表面的擦痕都磨光,并重新喷漆;然后,再将车内装饰一新,换上新轮胎,调整好发动机。总之,要使车重新焕发光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汽车交易商知道外表鲜亮的汽车一定能卖个好价钱的——甚至比其原值要高出几千元。这与你做销售工作是一样的。要记住仪表不凡和风度翩翩将使你在客户的眼中身价倍增,为成功打下基础。
当别人注视你时,他们将看到什么呢,请站到镜子前面看一下,你所见到的也恰是你的客户所见到的。要保证你自己能够对这个“镜中人”满意,如果你都不喜欢“他”,那可别指望你的客户能够感兴趣。
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保持一种良好的第一印象,因为你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机会了。客户对你的第一印象是依据外表——你的眼神、面部表情等等。你可以认为外表就是一种表面语言,正如声音所表达的一样。
服饰对于推销员的作用正如产品的包装一样。良好的感觉和品位是推销中成功的关键。服装应该与推销环境相适合,也要能与所拜访的客户类型相一致。例如,一个向农民推销饲料的推销员,服饰就应该与向医生推销药品器材的推销员的不同,这就叫因人而宜。
一项研究表明,客户更青睐那些穿着得体的推销员,而另一项研究表明,身着商务制服和领带的推销员所创造的业绩要比身着便装、不拘小节的推销员高约60%。现在想一想,你的服装看来怎样呢?或许添置衣服要花一些钱,但它就像一项高明的投资一样,迟早要为你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服饰中,除了服装,装饰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如香水、发型和面部化妆等都必须精心选择,力求与环境相配,令人感觉协调舒适。在通常的距离以内,客户不仅看见你、听到你,同时还会嗅到你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因此,应非常得体地装饰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仪表、面容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而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作为推销员,应不停地与客户进行交流,哪怕无话可说时。例如,微笑、耸肩或皱皱眉头。惬意而自然地微笑是你的外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会拉近你与客户的情感距离,而且立竿见影。良好的举止对于留下积极的印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知道,客户是通过观察你的外部表情和举止神态来观察你的内心思想的。
最后,一定要避免做出有损你形象的举止,比如不要嘴里叨着香烟、烟斗等走进客户的办公室。如果客户不喜欢抽烟,那么你会给他留下一个极其讨厌的印象,再想挽回就很难了。
衣服的穿着应与所做的工作相配合。原则上无论是西服还是便服均忌讳奇装异服和过于花哨。衣服的穿着要整洁体面,打扮要干净利落,这样行动起来才会显得中规中矩。胡乱穿着显得粗野,给人一种不信任感。
年轻的推销员,一般来讲应该穿着清雅、朴素,使人看起来稳重踏实,但个性不太活泼的年轻人则最好穿得花哨一点,以弥补性格方面的缺失;而中年的推销人员,服装的颜色和款式可以新颖一点,如果衣服稍嫌朴素,则可系条别致的领带或穿件时髦的衬衫来弥补。
还要避免穿着显眼的高级服饰。客户可能会认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都穿得这么高级,那么他所经销的产品一定很赚钱,价钱也一定贵得不合理。所以,给人穿戴过分讲究的印象对推销人员并没有什么好处。
推销人员的服装虽说不要太高级,但也不能随便。即使低薪的推销人员也不能老穿同一套衣服去拜访客户,那会显得你太过寒酸。对于推销人员来说,衣服是其推销产品的工具,根据不同季节起码应该备三四套衣服,每天更换,而且经常更换衣服也会给人一种新鲜感。
一个人的长相有美丑之分,这是无法选择的,客户也不会责怪。但是在社交场合,完全不修边幅蓬头垢面,就会给客户留下不良印象,直接影响推销谈判的进行,甚至会导致推销的失败。
修饰仪容就以中庸、大方为原则:
照照镜子,面对自己的影像,仔细观察端详,针对自己仪容的特点,作出修饰计划并付诸实行。
男推销员:头发不可太长,也不可过短;发型不要太新潮,也不要太老式,比如平头或光头;头油和香水要少用或不用;胡子要刮净,鬓角要剪齐。
女推销员:不要梳理过高的发髻和其他怪异形状;头饰、耳饰、项链不可过于华丽,珠光宝气会使人觉得俗不可耐;眉毛、睫毛的描画,脂粉、口红、香水的使用以淡雅清香为宜。切不可浓妆艳抹,“香气袭人”,这样会使客户望而却步,生意当然也就谈不上了。
还要特别注意衣饰的合理搭配。
配合季节:夏天穿淡色,冬天穿深色。若冬天穿件白色短棉袄,会使人觉得太寒碜;夏天若穿黑西服,系黑领带,会给人以压迫感。
因地制宜:访问办公室的客户与工厂的客户,所穿的服装就不同。前者适宜穿西装系领带,后者适宜穿夹克。
不要戴墨镜和变色镜,因为只有让客户看得见推销员的眼珠,才能使他相信你的言行。
上衣和裤子、领带、手帕、袜子等最好能相配。
衣服颜色不可太鲜艳夺目,素色会使人感觉清爽。
衣服大小要合身,太宽太窄均不宜。
如果可能,推销员应该穿正统西服或轻便西式上装。绝不可穿轻佻的奇装异服,或是穿着过分暴露的服装。
不要配戴一些代表个人身份或宗教信仰的标记。例如社团徽章、宗教标记等,除非推销员十分准确地知道自己所拜访的对象与自己具有同一种身份或信仰。
推销员不要穿绿色的衣服。
不要配戴太多的饰品或配件。戒指、手镯等都是绝对禁忌的物品。
可以配戴某一种能代表公司的标记,或者穿上某一种与产品印象相符合的衣服,使顾客加深对本公司和产品的联想。
如果可能,推销员可以携带一个大方的公事包。
要带一支比较高级的圆珠笔、钢笔或铜笔,不要使用那种粗俗的圆珠笔。
如果可能,系一条质地良好的领带。
尽可能不要脱去上装,以免削弱推销员的尊严。
推销员在拜访顾客之前,应该对镜自照,检查一下领带是否整齐,扣子是否扣好,衣服是否已经干净挺括,皮鞋是否已经擦亮,鞋带是否已经系好。
250定律:每位顾客背后站着250个人
乔?吉拉德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汽车推销员。在他刚刚任职不久,有一天他去殡仪馆,哀悼一位朋友谢世的母亲。他拿着殡仪馆分发的弥撒卡,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他们怎么知道要印多少张卡片。于是,吉拉德便向做弥撒的神父打听。神父告诉他,他们根据每次签名簿上签字的人数得知,平均来这里祭奠一位死者的人数大约是250人。
不久以后,有一位殡仪业主向吉拉德购买了一辆汽车。成交后,吉拉德问他每次来参加葬礼的平均人数是多少,殡仪业主回答说:“差不多是250人。”又有一天,吉拉德和太太去参加一位朋友家人的婚礼,婚礼是在一个礼堂举行的。当碰到礼堂的主人时,吉拉德又向他打听每次婚礼有多少客人,那人告诉他:“新娘方面大概有250人,新郎方面大概也有250人。”这一连串的250人,使吉拉德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熟人、朋友,甚至远远超过了250人这一数字。事实上,250只不过是一个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