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900000002

第2章 韩非与《韩非子》(1)

命运的悲喜剧

智高才富

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国君为了得到一个人才,不惜发动一场战争。这位战争的发动者就是秦始皇,而值得秦始皇发动战争以求的人物便是韩非。

韩非又被尊称为韩非子,《史记·韩非传》中这样记述韩非其人“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这段文字大体上较准确而明晰地为后人展示了韩非及其学术地位。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集大成式的着名代表。他虽“为人口吃”,不善言谈,不长道说,但却极会笔撰着文,着述观点鲜明,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感情激越,笔锋犀利。

司马迁说:与韩非同为荀子学生的李斯非常老实地承认“自以为不如非”。李斯其人决非常人也,他曾官拜秦国宰相,智高才富,他“自以为不如非”,不是一般的客套谦逊,李斯的自我评价只能表明韩非卓越的才能及更为深邃的思想。

韩国贵公子

韩非是韩国的一位公子,他的生年已不能详考,因为与秦朝丞相李斯是同学,大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公元前233年。这是一个血雨腥风的时代,战争为英雄人物施展抱负提供了许多机遇。军事家在战场上驰骋厮杀,斗勇斗智;政治家策划于密室,摇笔弄舌;外交策士穿梭于各国之间,纵横捭阖。

韩非生于贵族世家,政治起点很高。他喜欢研究刑名法术之学,也曾钻研过黄老南面之术,抱负不凡。他曾拜着名儒家大师荀况为师,与后来做了秦王朝丞相的李斯一道学习,相互切磋。但是,他却没有继承荀子的儒家思想传统,而是受到法家的影响,继承研究、综合了法家思想的精华,成为他那个时代法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人说,“韩非的全部思想理论师承商鞅是十分明显的”,他十分强调治国必须奉法,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时至韩非青年时代,秦国已相当强大,而韩国已衰弱得一塌糊涂。当时“韩侍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扦敝,入则为席荐”,韩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与郡县无异也”(《韩非子·存韩》)。

他或者由于和韩王有宗室的关系,或者由于在韩国王宫担任了一定职位,对于韩国的前途非常忧虑。他见韩国不断被削弱,数次书谏韩王,但韩王不能用,于是退而着书。

韩国为什么落到如此地步呢?韩非认为,韩国的失败与衰落源自于内政不修。当时的韩国政治尽为“重人”所把持,所谓“重人”就是那些“无令而擅为,方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孤愤的人”。而这些“当涂”之人之所以能操纵国家大事,任意胡作非为,是因为他们得到国主君王的宠信。国主君王宠信“当涂”之人,听奸臣之浮说,不权事实,国家势必日益衰微。针对这种情况,韩非子主张为了国家之强大、为了“人主(君王)”的利益,国主君王一定要具有识别忠奸的能力。否则,必不可免地会出现“朋党比周以蔽主”、破坏富国强兵的局面。

在“重人”当道的情势下,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有功的人不得好报,常常是“无宅容身,身死田夺”;而无功者却得意万千,“择宅而受之,择田而食之”。

韩非以极大的胆略、敏锐的睿智大力倡导法术之学,他说:“不惧乱主闇上之患祸”,目的在于“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便众庶之道也”。

但是,胸怀治国雄才大略的韩非在韩国却无用武之地,韩王始终没有采纳韩非的主张与法术。身为王室成员的韩非,在此境遇下,只能徒发“孤愤”“说难”之叹。

退而着书

韩非认为,韩王不能以法治国,不能以权势驾御群臣,不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去求人任贤,反而重用那些徒有虚名的人祸害国家。他认为儒士以文乱法,侠者以武犯禁,对国家有害的人反而博得了好的名声,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厮杀的将士没有得到应得的爵禄。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为此,他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

人才争夺战

韩非的着作传到了秦国,秦王赢政读了之后十分赞赏,感叹说:“我要是能见到这个人,和他交个朋友,死而无憾。”正好李斯在他身边,立即回答说:“这是韩非所着。”

秦王立即派兵攻打韩国,战争的唯一要求就是要得到韩非。韩非对于韩国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在大兵压境之下,他便被拱手送给了秦王。

秦王得到了韩非高兴极了。然而渴求得到的东西,一旦真正到了手,就不觉得那么珍贵了。韩非并没有立即得到重用。

韩非之死

李斯与韩非是同学,自认为才能不及韩非,担心自己在秦国的地位受到威胁。姚贾是秦王的宠臣,对于韩非也十分不满。

因为韩非曾直言不讳地批评他不该贿赂燕、赵、吴、楚,浪费国家的财物,并嘲笑他出身卑贱。

李斯、姚贾联合起来,他们在秦王面前诋毁说:“韩非是韩国的公子,现:在大王想吞并诸侯,韩非是要维护韩国的,不会真正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大王不用韩非,准备把他长期留在秦国,然后让他回去,这是自己为自己留下祸患,不如借故把他杀掉。”

秦王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派了一个官吏借故把韩非关进监狱。李斯借此机会,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逼迫其自杀。韩非想见到秦王,当面提出申诉,但由于李斯、姚贾从中作梗,无法实现。等到秦王悔悟不该如此处置韩非时,韩非已经自杀了。

韩非的命运,和商鞅、吴起两个法家先驱人物一样是个悲剧,法术被采用,自身却惨死。

一生总结

作为韩国的公子,韩非在秦国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纵观韩非一生,他未握过权柄,没有留下辉煌的政治业绩,以屈辱结束了生命;但另一方面,他为后世留下十余万言的理论思想、治国方略,这些理论思想及治国方略被人认为熠熠闪光、掷地有声。而记载和凝结这些理论思想与治国方略的《韩非子》则被奉为帝王之书。

因为,《韩非子》这部书被秦王读到心里去了。赢政实践了韩非的理论,并将他的“法术势”思想挥洒得淋漓尽致,终于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完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宏伟霸业。

韩非是以立言而不朽于历史的!

在他的着作《韩非子》中,春秋以来的法家思想得到了高度融合和创造性发展,《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里程碑式集大成之作。在这里,韩非展开其天才的思想翅膀,他告诫帝王应该怎样,不该怎样。韩非指出,帝王的各种言行应该围绕一个宗旨,那就是治国安邦平天下,一个国君,大到天子,小到诸侯,根本目的就在于使自己雄踞君王之位,抓紧权柄不动摇,避免身亡国灭,完成不朽霸业。

韩非的法家前辈与学术渊源

韩非之前的法家

成文法的首次公布中国历史的车轮滚动到战国时代,便迅速加快了。这个时代是宗法制崩解的时期。由于生产和交换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井田制和宗法制的崩解使许多贵族地位下降,一部分庶人地位上升,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地主阶级。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组织在解体,维持这种家族组织制度的礼制也失去了统摄力量,社会秩序的紊乱需要新的整合理论。从春秋末年开始,不断有恢复秩序的呼声。

先秦诸子中的每一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各有各的理想制度。法家在这方面的主张非常明确,非常典型。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一部分人的利益,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组织新的强有力的政府。他们共同主张以法来统治社会,规范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人守法。

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要求人人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根本不可能的。这种主张只是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取消氏族贵族政治的一种策略。一旦新兴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变成了特权阶级,便对遵法守法的观念表示出冷漠态度。

法家代表人物要求以法治国,这是对旧贵族特权的否定,因而侵犯了旧的贵族,受到了报复性的迫害。法家代表人物的命运大都是悲惨的。这是不足为奇的。

法家的产生应该上溯到郑国子产执政时期,因为这时的郑国铸了《刑书》。晋国的叔向知道了这件事,立即致书表示反对。

叔向认为,将成文法的条文公:布出来,将会引起诸多争端。叔向不懂得,新的刑书的公布正是为了解决新的社会争端,旧的礼制已经无法解决新的社会矛盾。因而子产复信说,铸《刑书》是为了救世,有不得已的苦衷。公布成文法,可能引起争端,但争端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即使不铸《刑书》,也会产生争端。

郑国《刑书》的内容已不能详考,但可以肯定,它是为稳定新的社会秩序而制订的。

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前进的。仅仅过了二三十年,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

铸刑鼎与公布刑书,标志着统治阶级采用了新的统治工具。新的统治方法体现了社会的变革。社会有了变革,产生了新的法制。有了新的法制,便有了论证法制合理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法家的始祖李悝法家的始祖是李悝。章太炎、郭沫若等人认为李悝即李克。李悝曾任魏文侯相,主持魏国的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主张国家在丰年应平价多购粮食,在灾年以平价售出,稳定粮价。在政治上,李悝主张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经过变法改革,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李悝之所以应当是法家的始祖,是因为他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法典的编纂者。也正因为此,《汉书·艺文志》把“《李子》三十二篇”列为法家之首。可惜李悝的32篇文章已经亡佚,只有关于刑律和农政两项内容在别的文献里保存了一些梗概。

李悝编纂的《法经》的原文已不能详考,但是它的影响是很大的、《晋书·刑法志》说:“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李悝撰次诸国法,着《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着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减。是放所着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相秦。汉承秦制,萧何定律,除参夷连坐之罪,增部主见知之条,益事律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这是说,李悝的《法经》是综合当时各国法律条文而成的,是对成文法的一次经验总结;而后世的商君法、秦律、汉律都滥觞于李悝的《法经》。

综合文献资料,大体可以弄清,李悝《法经》六篇的次序是:《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商鞅在秦国推行时,只是改“法”字为“律”字,变为《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汉承秦制,萧何定律,在原来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篇。魏、晋以后的法典也都是在汉律的基础上加以增损而已。所以,秦汉以后的刑律大抵是祖述李悝的《法经》。

可惜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没有为李悝立传,他的思想渊源和生活经历,我们不能详细了解了。

吴起变法吴起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先秦文献中,谈及军事时通常以孙、吴对举,而言变法时则是以商鞅、吴起对举的。吴起从政的时间略迟于李悝。他曾经师事过曾申,也师事过子夏,显然受过初期儒家思想的陶冶。他曾效力于魏文侯和魏武侯,善于治兵,率军为魏守西河,使秦兵不敢东犯。后来由于王错向武侯进了谗言,吴起被迫逃到楚国。

在楚国,吴起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以令尹的身份辅助楚悼王进行变法改革。

可惜,改革仅仅进行了一年,楚悼王就死了。改革损害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仇恨。楚悼王一死,疯狂的报复就加在吴起身上。吴起被射杀在悼王的尸体旁边,楚国的变法改革半途而废。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吴起最先在魏国建立了常备兵役制,“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在战争中经常取得胜利。

司马迁的《史记》,把孙子和吴起列在同一传中,可见其影响同等重要,军事才能同样的杰出。

吴起虽然离开了魏国,死在楚国,但他对魏国的影响仍然存在。魏惠王时,公叔痤为将,与韩起战于浍北。

公叔痤获胜,惠王郊迎,赏田百万。公叔痤不敢接受,他说,使士卒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勇敢杀敌的是吴起。于此可见吴起对魏国的军事影响。

《汉书·刑法志》说:“齐闵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世方争于功利,而驰说者以孙、吴为宗。”从这段文字看,齐的技击创始于孙膑,魏的武卒创始于吴起,孙、吴因此而齐名。吴起的兵书有48篇,《汉书·艺文志》归其为“兵权谋”类,可惜已经失传,现存《吴子》6篇,乃是伪托。他的兵法自然无从详知了。

吴起的贡献不仅仅在军事方面,他在楚国的短暂时期便是以纯粹政治家的姿态出现的。但他在楚国进行了哪些变革,详细的情形已无从知道。

从《史记》、《战国策》、《吕览》等书中所保留的一些资料看,吴起在楚国推行的变法改革,与商鞅后来在秦国的变法基本一致,就是扶助公室,与旧贵族斗争,抚养战斗之士。所以,吴起应当列入法家。

吴起的不幸是楚悼王死得太早。假若悼王迟死,让他至少有十年的执政期,也许商鞅就不那么有名了。战国的局势本来就是秦楚争霸,一旦楚国变法取得成功,统一中国的主动权也许就落人楚王手中。

商鞅的法商鞅是李悝的学生,魏国的贵族。商鞅以天下为己任,在魏国不受重视,便跑到了秦国。初见秦孝公,他说以“帝王之道”,未能投合。继说以“霸道”,再说以“强国之术”,而后孝公大悦,遂委以重任。

比起吴起来,商鞅是幸运的,秦孝公成为他的坚强支持者,信而不疑,所以取得了变法的巨大成功。

《史记》说,变法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变法的详细情形现在已不能完全了解。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大致有如下内容:打破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组织,以地域划分什伍组织,使其互相监督,互相控制;注重军功,爵赏有军功者,重罚私斗者;重农抑商,以免去徭役鼓励增加农业生产,以罚作奴隶来限制工商活动;民有二男,成年之后必须分家,否则加倍收赋;规定宗室必须建立军功,否则会被开除宗族属籍,有功者可以荣华富贵,无功者虽富而不可以荣华;废井田,开阡陌。

无论从当时的生产发展来看,还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来看,这次变法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只有那些怀恋过去,站在旧贵族立场上的人才对变法持敌视态度。秦孝公一死,商鞅便被车裂而死。吴起和商鞅都是因变法而死,但不同的是,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只进行了一年,而商鞅的变法进行了近二十年。吴起一死,楚国的变法随之失败;而商鞅虽然死了,变法却取得了成功。

商君的变法自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人批评他以酷刑等高压手段制造恐怖,有的人批评他单用法而不用术。

从这些批评看,商鞅是一个纯粹的法家。纯粹的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主张秉公执法,一切以法为权衡尺度,不许任何人超越法的范围,凌驾于法律之上,“法不阿贵”。

申不害的术申不害与商鞅同时,比商鞅晚死一年。《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申不害原是郑国的贱臣,后因得到韩昭侯的信任,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15年,国治兵强。申不害在世时,没有人敢于发动对韩国的战争。又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同类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卑鄙的圣人:曹操3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热门推荐
  •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无私话自通(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向何处去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我们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选对了,我们就可以避免发展中的陷阱;走错了,我们就可能跌人社会政治动荡、经济低速发展、人民长期不富裕、国家竞争力不强并下降等发展的“中国陷阱”之中。
  • 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

    “什么动静,我怎么没听到?”花丸的话刚落,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从远处的一座坟茔里传来出来,方白玉眼尖,隔着老远,他恍似看到了一只流满鲜血的人手正从坟墓里伸了出来。“天啊,真见鬼了!”但是一转眼却什么也看不到了……难道传闻里的丰都宝物是真的?但是,刚才的“鬼”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 孤女穿越:绝世王宠

    孤女穿越:绝世王宠

    【原名:穿越古代当后妈:绝世宠妃传】一场车祸,夏飞飞横死血泊之中,一朝穿越,醒来之后成了三个娃娃的超级奶爸,假凤虚凰,招摇撞市,却因此遭到冷酷闷骚王爷冷若秋的莫名垂青,他要她嫁,她却不肯,一场绣球招亲,他霸道的进入她的府,做了上门“老婆”……
  • 重生缘:妃倾天下

    重生缘:妃倾天下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人人欺负的对象,开什么玩笑?墨惜颜已经死了,现在她—夏清菱才是这个身体的控制者,要想发展,就得先生存,而且要好好的生存用脚绊她的丫环?好,哪只脚?废了全家来找她算账?好,新账旧账一并算了逼她出嫁?行,谁逼的?把她嫁了当离开那个所谓的家,孤身立在雨中,她回眸轻轻的笑了,替墨惜颜笑得淡漠......等等,事情怎么越来越不受控制了?妖孽的七王爷夜陌熙望向她的眸中竟也有了孩童般的天真:“惜颜,做我的王妃可好?”洛凡拉着她的手,那个不可一世的世子竟在她面前放下身段:“惜颜,跟我在一起,我会为你夺天下。”战无不胜的四王爷手持在她面前放下手中的兵刃,低低问她:“若我舍江山,可能得佳人?”一心复国的前朝王兄,最后却放弃兴国,只因她一句:“血染的江山,我不要。”错综复杂的纠葛,前世究竟是谁欠了谁,才落得今生的轮回?遥望,远处楼宅烟雨中,一身无事也悠然忆万世,记千秋,几度风雨几度愁#####注:此文曾发,因为网络问题不得不重新发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啊女主冷酷坚强格外彪悍男主多多剧情绝不虐结局开放推荐好友文文:http://m.pgsk.com/a/255090/
  • 凉拌菜精选128例

    凉拌菜精选128例

    《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简单!易学!易做!讲解详细,步步分解,人人都会做。营养!美味!健康!科学配膳,口味多样,味道不一般。《美食天下(第1辑):凉拌菜精选128例》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特种兵迎战天下

    特种兵迎战天下

    这是一个生死未知的战场,这注定是强者的路。热血男儿,保家卫国。林子豪被父亲一脚踹着就当了兵,一步一步,成为特种兵,华丽蜕变,成为特种兵中的王者。迎战天下,我怕谁。
  • 零点爱情

    零点爱情

    贵族的少爷、小姐是多少人羡慕、崇拜的焦点,还是回家多安几面镜子照照吧,繁华的外表下又有多少人勾心斗角、争名夺利、自相鱼肉,人人如此现实,东景脚踩油门,要么赔条裙子来东景:感情本少爷今天是遇上碰瓷的了四公子亲临,自大狂,加注了太多的责任、名利、权势,拔刀相助、善良但不温柔,没礼貌、花孔雀、爱骄傲,其实不然,其实他们的苦衷也是不言而喻的,小心哪天落在我手里等让你好看,缘乃天定,举世无双,等本姑娘那天头发齐腰小心勒死你!,我又岂能坐以待毙…小凡走在路上的奇遇小凡:居然连道歉都不会的人,不过是披了一张华丽丽的表皮,走出了好远。徒有虚名而已,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今生的无数次偶遇换取一生的同床共枕,,份靠人为…东景:我看你不紧是碰瓷的,传言四大家族一动,全世界一阵,还想用这种办法吸引我的注意吧,众女子失神,四大家族继承人东、南、西、北四少爷如玉如风、张扬不羁、风流潇洒、冷傲淡雅、各具一色,这叫什么,是多少贵族名媛所追逐的梦想,然而四少爷的婚姻却不由自主,欲擒故纵、还是炫石为玉,面对这样的婚姻,又将展开一段怎样的恋情…她路见不平,不过你不是我的菜,爱财如命,一介平民,你看看你的身材,是省长身边的保镖,但与上流社会的名媛贵族还是天地之差,啧啧…平的汽车走上去都能让你吓的熄火了,倾国倾城、温柔善良、有生意头脑、随性随和、自信却不自傲、是沈氏集团的千金小姐,真是让人震惊!四大家族多年在商场上就位居榜首,可谓是翻手为云,还真是自高自大的自大狂小凡:要么道歉,有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小凡气的直跺脚,覆手为雨,多少官场和商场都要礼让三分。
  •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阆苑仙葩世外仙株寂寞林。义薄云天潇洒儒雅侠中王。胤祥——玉儿,这一生,胤祥绝不负你。铁骨铮铮的誓言犹在。然而,兄弟义,儿女情,又该如何的取舍,那时,黛玉安在?四哥。胤祥敬你如父,爱你如兄。玉儿只有一个,她是胤祥的命,胤祥甘愿为四哥负尽天下人,只这一生若没了玉儿,胤祥唯愿一死。所以,我与玉儿这一生,宁死不分。胤禛——玉儿,穷其一生,胤禛得不到的,便只有一个下场。十三弟,别怪我。你我是兄弟,可是玉儿……我绝不会放弃。黛玉——一生一世两相知,一生一代两双人。胤祥,曾经的夜下当歌,琴萧两合,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梦么?四哥。胤祥视你如兄,黛玉也敬你为兄,只是,仅此而已!**************两心相知,金童玉女,本是天作之合的美眷属,却不妨半路加入一个如父如兄的四哥胤禛。到最后,是胤祥与黛玉一路波风斩浪破蒺开路还是鸳鸯两散各东西?至于胤禛…你的坚持,又会走到哪里?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红楼——胤祥、黛玉、胤禛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祥玉能否成就百年之好?敬请期待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