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600000015

第15章 联吴抗曹(3)

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也有人讥议刘备的仁义行为是假的。我们认为封建时代的仁义自有其虚假的一面,但有时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刘备此举,表现出他干大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在当时的群雄中确实是不多见的。刘备与诸葛亮、徐庶等人商定,让关羽乘数百艘船,率军从水路先至江陵,其余众人继续从陆路南下,赶往江陵与关羽会合。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就是弥补了刘备进军缓慢可能造成的损失,让一部分部队快速先期到达江陵,控制住局面。刘备没有想到,曹操正在用比他快十倍的速度迅猛追击,当曹操骑军猝然而至时,刘备的分进策略立即显出缺陷来了。

当阳分兵后,刘备一行刚走到长坂(今湖北荆门西南),便被曹兵追上了。如果单从《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看,“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似乎没有什么抵抗。其实,刘备集团与曹兵进行交锋了。张飞率二十骑与曹兵边打边退,掩护刘备等人后撤。在退到一条河边时,张飞命人把桥拆掉,据守河边,怒目圆睁,紧握长矛,大声喝道:“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这种拼命架式,竟吓得曹兵无人敢近前。尽管进行了交锋,刘备却败得很惨,十余万众,土崩瓦解,军民奔逃,各奔东西。诸葛亮的好友徐庶,本来欲随刘备南下江陵,但长坂之役,母亲被曹操虏去,便也无心南下了。他指着心对刘备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说完,便辞别刘备,与石韬一起北投曹操去了。

对于刘备在长坂的惨败,人们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论。唐代文学家王勃把刘备之败归咎为不抵抗。他说,刘备至当阳时,众十余万。曹操以五千之卒,及长坂纵兵大击,刘备军廓然雾散,刘备脱身逃走。他分析说:“向令帏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计,用田单之奇,操悬军数千,夜行三百,辎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擒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豹虎之口?”按照王勃的分析,似乎刘备军若预先谋画进行抵抗,还有一战而擒曹操的可能。

这完全是诗人的浪漫想象。

刘备的长坂之战,是一次在错误战略、错误战术指导下的战斗,因而其失败是必然的。首先,进军江陵的战略方向就有很大问题。固然,江陵是军事重镇,且城防坚固,储备充足,占领它可获得军事上的主动。然而也恰恰由于这些,江陵又成为曹操占领荆州的必争之地。《孙子兵法》说:“争地则无攻。”意思是说,对于兵家必争之地,不要等待对方占领后再去攻打,要抢先占领。曹操之所以丢弃辎重,轻骑猛追,正是刘备进军江陵刺激的结果。与其说曹操在追击刘备,不如说曹操要急占江陵。刘备进军江陵,势必与曹操要有一争,而从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看,刘备显然处于劣势。第二,刘备在当阳分兵,正是在进军江陵战略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分出关羽精甲万人从水路进发,其目的是为了快一些到达江陵,而分兵所造成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使本来战斗力不是很强的部队雪上加霜。在曹操五千精骑的冲击下,刘备军的分崩离析是必然的。

好在刘备、诸葛亮等人及时认识到了上述错误。长坂失败后,刘备改变了战略进军的方向,折向东南汉水方向疾行。他们要在汉水边上截住沿汉水南下的关羽,然后与之合势,一起往江夏会合刘表的长子刘琦。这是一次正确的战略改变。因为江夏远处荆州东南,其地位远不如江陵重要,曹操不会急于来争,这样就获得了休整的机会。其次,江夏太守刘琦与诸葛亮的关系甚密,刘琦至江夏就是诸葛亮的主意。因此,他会与诸葛亮合作,从而壮大刘备的力量。还有,江夏东与孙吴相邻,便于和孙吴联系,以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方针。

说到刘备改变战略进军方向,还有必要提一下孙吴的鲁肃。自从接受孙权的委托后,鲁肃就以吊唁为名,匆匆进入荆州执行联合刘氏兄弟及刘备抗曹的使命。他刚到夏口(今湖北武汉),就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他日夜兼程,想赶到曹操前面见到刘琮,但刚到南郡(治今湖北江陵),就听到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及刘备离开襄阳南下的消息了。鲁肃是个极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根据骤然变化的形势,清醒地作出判断:荆州中可与之联合抗曹的力量唯有刘备了。当时,他还不知道刘备南下的真正意图,只是隐隐感到刘备南下似乎是个不祥之兆。鲁肃想,刘备南下要到什么地方呢?他要越过长江,南下交州,与之联合抗曹的打算不就泡汤了吗?一定要阻止他南下,让他转向东南,与东吴联合。想到这里,鲁肃便匆匆北上迎堵刘备去了。在当阳长坂,鲁肃迎上了刚刚被曹操打败的刘备。刘备见到鲁肃,感到非常意外,又听说他专为见自己而来,心中更为疑惑不解。他想:鲁肃找我干什么?是不是知道我东进的意图前来阻拦呢?得防备着点他。

鲁肃问:“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呢?”刘备见鲁肃这样问,便说:“我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想投到他那里去。”苍梧郡治,在今天广西梧州市,刘备根本没打算到那里去。自从隆中见到诸葛亮,听了他对天下大势的分析后,刘备更加感到荆州对他事业的重要。他绝不离开荆州,哪怕再艰难困苦他也要在荆州寻求立足之地。他当时对鲁肃的回答,是在试探他,如果他不想让自己东进,必然对此大力赞成,如果他想让自己与之联合,必然对此不以为然。

鲁肃对刘备的话却信以为真了。他庆幸多亏迎上了刘备,有机会劝说他改变主意。于是便说:“刘豫州为何不试试与我主孙讨虏相联合呢?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东英豪,全归附他,如今已据有江东六郡之地,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依我看,您不如派心腹之人自结于东,崇连合之好,共同完成抗曹大业。现在你却想投奔吴巨,吴巨不过是个凡庸之人,其地又处在边远地区,早晚要被别人吞并,怎能以那里作为托身之地呢?”刘备听了哈哈大笑,说:“先生之言,甚合吾意,刚才之言,不过戏说而已。讨虏将军英名,我早心慕久之。”他又指了指身边的诸葛亮,说:“诸葛先生早就建议我与讨虏将军联合了。”

坐在一旁的诸葛亮对这位年长于自己的孙吴使者油然升起一种敬意,他敬重鲁肃的赤诚,更敬重他的见识。在当今形势下,能对孙刘联合的重要性有这样清醒认识的人,毕竟不多。为了促成联合,从柴桑跑到江夏,从江夏转到南郡,从南郡迎到长坂,怀有这种热情的人更是少见。鲁肃与诸葛亮也是初次见面,不过他与诸葛谨已是至交,从诸葛瑾身上,他领略了诸葛家族的风范。当他听说诸葛亮早就提出与江东联合,又见这位青年人形貌奇伟,才思敏捷,不禁肃然起敬。他对诸葛亮说:“我,子瑜友也。”此句话,对诸葛兄弟的敬慕之情溢于言表。二人遂相“定交”,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在共同抗曹的斗争中,二人都为维护、巩固和加强“孙刘联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为“孙刘联盟”所做的积极努力,反映了他们对时局观察的深刻和认识的正确。二人不愧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长坂会面后,孙刘联合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鲁肃随刘备向东南斜趋汉津(汉水古津渡名,在今湖北荆门东南),在此与关羽军会合,接着向江夏进发。江夏太守刘琦闻刘备军到来,率军前去迎接,将刘备军迎到夏口。在此之后,鲁肃返回江东复命,刘备进至樊口(今湖北鄂城西),以便进一步与孙吴联合。

曹军南下铁骑,像一支利剑,从新野穿过襄阳直插江陵,实现了曹操对荆州的部分占领。

曹军南下铁骑,又像一支催化针剂,注入荆州,使局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以蔡氏、蒯氏为首的降曹主张终于得到实现;

荆州主刘琮与荆州客刘备彻底分道扬镳;

刘备与刘表长子刘琦合势,取得了另一部分荆州主人的地位;

孙吴从进攻荆州的对头,转而变成了联合荆州刘备势力的盟友。

这一系列变化,又为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第一阶段方针初步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它证实了“隆中对”英明的预见性。

滚滚长江从夏口东流,蜿蜒几百里,便到了樊口。

一叶小舟从樊口沿江东下,江风鼓满了船帆。

坐在船上的鲁肃和诸葛亮,一个是告辞刘备,回去复命;一个是临危受命,前去结盟。此刻他们的心就像这风帆一样,对结盟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自从到达樊口后,刘备几乎每天都引颈东眺,盼望着东来的消息。然而日复一日,只见大江东去,不闻喜讯东来。刘备不由暗自心焦,难道鲁肃热心的联合事宜在江东遇到了什么麻烦?

鲁肃还真遇到了麻烦。

想当初鲁肃自告奋勇去荆州时,向孙权描绘的图景是这样的:去荆州看看情况,如果刘备与刘琮、刘琦兄弟同心同德,荆州上下齐心协力,就与他们结成同盟,如有违离,则别作他图。而且,鲁肃表示,此去荆州,尽力说服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同心协力,共拒曹操。孙权满以为,鲁肃此去定会给他带回一个拥有荆州八郡、十几万军队的强大盟友回来。

然而,事实却让孙权非常失望。

曹操大军南下,刘琮举州投降,荆州八郡,大部分归曹操所有;十几万军队,多归曹操麾下。鲁肃倒也不虚此行,带了一个盟友回来。然而这是多么弱的一个盟友啊!他并没有做到与刘氏兄弟同心协力,使荆州上下翕然相从;他也未能抵住曹兵的南下铁骑,反而在当阳被打得大败。如今,他只是一个借寓于江夏,与江夏太守刘琦共有两万余军队的盟友。

这一切,与孙权所期望的相差太远了。

孙权不仅是失望,更重要的是担心。与曹操直接交锋这个看来似乎是很远的事情,在两三个月内竞迫在眉睫了。曹操已经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正屯兵于江陵,若顺江东下,很快就会进攻吴国。能不能抗拒曹操的大军,怎样抗拒,孙权心里实在没底。偏偏在这紧要关头,又有一些人公开提出投降曹操的主张,其首领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老臣张昭。张昭惧怕曹操由来已久,建安七年(202),曹操给孙权下书,要求孙权送儿子到许昌为质,以控制东吴。孙权与臣下商议,张昭、秦松等人就心怀犹豫。如今,面对雄据上游的二十余万曹兵,张昭等又主张迎降。

对刘备力量的怀疑,对曹兵威胁的担心,再加上降曹主张的影响,这一切使得孙权对鲁肃提出的与刘备联合的主张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面对孙权的冷淡,鲁肃也十分着急。对于联刘抗曹,鲁肃是非常坚决的,他亲自见过刘备、诸葛亮,认为他们都是雄才大略的杰出人物,若要有效地抵抗曹操,非得与他们联合不可。但鲁肃觉得,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动员孙权与刘备联合,而是应该排除投降言论对孙权的动摇和干扰,坚定他的抗曹信心与决心,这是与刘备联合的基础。若没这一点,怎能谈得上联合呢?

这一天,孙权又召集众人商议如何确保江东之事,结果还是老样子,主张降曹的人仍喋喋不休地重弹着老调,惟一的不同,是力主抗曹的鲁肃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聪明的孙权立即察觉到了这个变化,他觉得鲁肃的表现里大有文章。

果然,散会以后,孙权起身回后宫更衣,刚走到屋檐下,就觉得被人拉了一下,回头一看,原来是鲁肃。孙权立刻拉住鲁肃的手,问道:“卿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鲁肃说:“刚才我仔细听了那些主张降曹人的议论,想来想去,觉得他们除了误将军大事外,实在没有别的内容。这些人是不值得与他们共议大事的。”

孙权问:“既如此,卿为何刚才不发一言呢?”

鲁肃回答:“刚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我在想将军的前程。”鲁肃说:“我们江东所有的人,包括我鲁肃在内,都可以投降曹操,只有将军您一人不能。”

“为什么呢?”孙权问。

鲁肃答道:“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让我回到家乡,给我安排官位。根据我的声名及以前的职务,我依然会担任州府的中下曹从事,外出可以坐牛车,身后有办事人员和士兵随从,在士大夫当中交游。如果功劳积累得多了,还有可能当上刺史、郡守一类的大官。而将军您就不同了。您一旦投降了曹操,能到什么地方安身呢?什么样的待遇能像您今天的样子呢?希望您早点下定决心,定下抗曹大计,不要听那些降曹者的议论了。”

鲁肃这番话,强烈地震撼着孙权的心灵,那些主张降曹的人,有谁能像鲁肃这样关心着他人的前途呢?想到这里,孙权不由长叹一声,说:“那些降曹人的议论,真是使人失望;而您今天所阐明的道理,正与我的想法相同。我有您这样的人,真是上天所赐予的啊。”

鲁肃见自己这番话起了作用,心里觉得宽慰了许多,主公终于下决心抗曹了。但又转念一想,主公的决心到底有多大呢?会不会再受降曹派言论的影响呢?自己这番话,只是从主公前程方面阐述了降曹的危害,若要让他下更大的决心,还需要从军事力量方面阐述我方的优势。在这方面,前部大督周瑜的分析更有说服力,可惜他正在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于是,鲁肃建议孙权急速把周瑜召回来。

在建议召回周瑜的同时,鲁肃又极力主张让孙权与诸葛亮会面。在鲁肃的安排下,诸葛亮与孙权会面了。在整个三国历史中,这都可以称得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面。当时,诸葛亮二十八岁,孙权二十七岁。这两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刚一见面,就展开了一场唇枪舌剑的交锋。

仅谈了一会儿,诸葛亮便敏锐地察觉到孙权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不愿拱手让出父兄打下的江东六郡,向曹操俯首称臣;另一方面又担心敌不过曹操。针对孙权这种矛盾心理,诸葛亮说: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同类推荐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诸葛亮十讲

    诸葛亮十讲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最为出彩的,就是“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在后世的评价中,“隆中对”被认为是诸葛亮的天才之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战略。那么,这个计划究竟是对是错,其实施情况又如何呢?诸葛亮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智者之一,他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视他为顶梁柱,所有的军政大权都由他掌控。可是,如果他不在了,又将如何维持政权的稳定呢?诸葛亮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在接班人的选择问题上,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人才匮乏,次中选“优”。
热门推荐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枕边孽情:媚女不准逃

    性格决定命运,女人的软件要比硬件存活率高几百倍。夜莺在校园里被当做第三者被人推入湖中,不会水性的她就这样她幸运地穿越了,遇到了男主姚天卿,却不知又被卷入一场更大的欺骗和阴谋当中。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冰心小说(学生阅读经典)

    本书系《名家经典珍藏》系列之一,收录了以“问题小说”而名噪五四文坛的冰心的五十三篇小说,从写于一九一九年九月的《两个家庭》到一九八八年八月最末一篇《干涉》,时间跨度整整七十个年头,“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与呻吟,有压迫与呼喊……”
  • 答案总在意料之外

    答案总在意料之外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素的社会,孩子不仅需要机智、灵敏的头脑,更需要有发散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脑筋急转弯恰好符合了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需求。《答案总在意料之外》汇集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科学合理、语言轻松幽默,再配以独一无二的原创精美插图,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开发大脑、提高智力,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全脑开发的目的。
  • 学院传说之青春之歌

    学院传说之青春之歌

    他们是六个身份各异的姐妹,虽不同出身,却情同手足,他们的家庭都有各自的伤痛,可是伤痛终有一天会痊愈,他们坚强,独立,乖张,叛逆,他们正是青春热血的时候,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自己的青春,为了音乐的快乐,她们走上了舞台,结交到了一群与他们一样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朋友……
  • 茵梦湖

    茵梦湖

    本书荟萃了作者十三篇抒情小说,如名篇《茵梦湖》《白马骑者》《燕语》等,还精选了他十九篇抒情诗。其中《茵梦湖》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莱因哈德和伊丽莎白青梅竹马,情爱甚笃,可是伊丽莎白的母亲却把女儿嫁给了家境富裕的埃利希。多年后,莱因哈德应邀去埃利希在茵梦湖的庄园,旧日的恋人相见却是一片惆怅。小说谴责了包办婚姻,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优美的笔调,清丽的风格,生动的故事,对人物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施拖姆的时代已经久远了,但是相信,他的作品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邪魅王爷的抢妻计划

    邪魅王爷的抢妻计划

    她,穆易,现代一个普通女孩,不慎坠崖,穿越了!被迫成为蓝家千金,嫁给了冰块一样的少庄主。嫁就嫁了吧,没想到自己会喜欢上那个大冰块,更让人头疼的是,人家早就有了心上人......还好,还好,有个王爷一直献殷勤,可就是太邪魅了点,不知道能不能接受他......此文原名《我的古代婚后生活》亲们喜欢的话,收藏+推荐+撒花评论!在此先谢过啦!你们的热情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读书群86747375,欢迎亲们加入,接头暗号:书中任意人物的名字。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
  •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经养生智慧一日通

    茶源于自然,入口清香芳醇,并且可以调理五脏机能、改善体质,滋补养生。本书结合《茶经》向读者讲述了茶饮的健康元素和作用原理以及茶的冲泡方法,并结合现代人的养生习惯,介绍了200多道健康养生茶饮,让读者根据自身情况,按照一年四季、不同体质、日常保健的需要和所患疾病对症喝出健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