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300000018

第18章 从萝莉到御姐(4)

俩老道并禅师大喜,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翻箱倒柜,将雍正写给他们的所有书信纸条,全都找了出来,拿到乾隆这里来。乾隆收下这些书信,笑道:三位,还有件事,刚才忘了跟你们说了,先皇驾崩前吩咐过的,让你们老哥仨即刻出宫,不得稍做停留。对了,那个秃脑壳的文觉禅师,就是你,你马上回长沙,不许骑马,不许坐轿,不许搭车,只允许你步行走回长沙……什么?你要回去换衣服?换你个头衣服!有没有搞错,现在朕是皇帝,朕的话就是圣旨,说让你走回长沙,你就得给朕走回长沙,少走半步也不行!

侍卫出动,引刀搭弓,骑马坐轿,监督文觉禅师前后左右一起走。而且侍卫们押送文觉禅师,是公费出差,每顿饭四菜一汤,鸡鸭鱼肉,一样也不能少。而文觉禅师就惨了,只能是边走边化缘,见人就合掌哭求:施主发发善心,可怜可怜小僧吧,叵耐小僧已经多日水米未曾沾牙,眼看就要饿死了……

可怜的文觉禅师,就是这样被赶出了历史——连同他参与雍正时代政治活动的所有文字资料,统统被乾隆堆成一座小山,丢一支火把上去,就见熊熊的火光之中,真正的历史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雍正酷毒寡绝的孤家寡人之怪相。

销毁了历史证据之后,乾隆下旨:给冤死的老臣子鳌拜平反。谁都明白,鳌拜冤案,冤就冤在这个老臣过于忠诚,康熙打掉他,就是因为鳌拜太忠诚了。如果康熙不挑他下手,而找上别人,铁定会被对方当场干掉,绝不会跟你客气的。只有鳌拜,他明知康熙在冤枉他,目的只为了养成自己欺男霸女的帝王酷毒心态,但鳌拜仍是一声未吭,成全了康熙的帝王之名。

康熙在世的时候,为了竖立起明君的形象,就是要活活冤死鳌拜。雍正在位时间太短,来不及平反这件冤假错案。现在是乾隆时代了,他当然要借这个案子,再竖立自己明君的形象。

鳌拜平反,谥武超公——这是清朝武将最高的谥号,相当于岳飞的武穆。获得这个最高荣誉的武将,历史上只有鳌拜和岳飞,尽管把鳌拜和岳飞摆在一起,感觉上有点别扭,但历史就是这样。

鳌拜平反之后,就轮到了乾隆的叔叔爷们,也就是与雍正夺位失败的八阿哥、九阿哥等皇子。

此时,八阿哥已经被囚死于宗人府,九阿哥则是在保定监狱中被活活虐死,但还有十阿哥、十四阿哥等,仍然在囚禁之中。

乾隆传旨,大意是说:当年逮你们,是正确的。朝廷的决定嘛,岂有个错误之理?现在要放了你们,也是正确的。放了你们不是说你们没有错,只不过这么多年以来,你们面壁思过,改过自新,稍微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小成绩,所以释放以示嘉奖。

替诸皇叔平反,乾隆的声望,霎时间高涨起来。

然后乾隆做了第三件事:翻老账。

这个老账,就是曾静、张熙之案。当年这师徒二人忽悠岳钟琪造反,结果被岳钟琪扭送到朝廷,雍正与曾静展开了廷辩,大获全胜。此后曾静和张熙敲锣打鼓,游行天下,到处揭发自己的谋逆罪行。因为曾静、张熙二人悔罪态度超好,所以雍正力排众议,驳回了群臣诛杀此二人的众议,将曾静、张熙释放回乡,并专门下旨,吩咐当地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伤害曾静、张熙师徒。

雍正的目的,是要留着这两个反面教材,以更好地教育广大群众。

而且,临死之前的雍正,已经感觉到儿子乾隆不是省油的灯,所以还特别给了乾隆一个旨意: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意思是说:弘历,你丫是我的儿子的话,就不能翻这个案,不可以杀曾静和张熙。

当时的弘历连连点头:皇阿玛圣明,皇阿玛说啥就是啥……说话间雍正死翘翘,乾隆登时就翻了脸:我乾隆一个活皇帝,难道还在乎你雍正一个死皇帝不成?

传旨:捕曾静、张熙,凌迟处死。

也知道这样做,天下人会议论自己叛父,所以乾隆郑重地发表公告,解释说:相信朕,你们一定要相信朕,我绝对听先皇的话。先皇说曾静、张熙不要杀,我就决不杀……可是,不杀曾静、张熙,广大人民群众不乐意啊。你看那白山黑水之间,你听那长江黄河两岸,每个人都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所以虽然我不想杀曾静、张熙,可是人民群众的意愿,我也没法子违背啊……况亿万臣民所切骨愤恨,欲速正典刑于今日者,朕又何能拂人心之公恶乎?

然则,乾隆为何要杀掉曾静、张熙,而且是以如此残忍酷毒的手段呢?

这是因为,乾隆实在是受不了老爹的愚蠢。

(13)坏人不知道自己的恶

说过了,雍正之所以不杀曾静、张熙,留着他们就是要做一个反面活教材,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他雍正是何等的宽厚大度,是何等的仁慈为怀。

而雍正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其内在的心理动因,还是曾静及张熙传递给他的信息,深深地震撼了雍正。

雍正这个人,跟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一样,都具有神性的自我认知人格。

什么叫神性的自我认知人格呢?

就是说,雍正看待世界,评判事物,不是从客观世界的角度,而是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自我意识为衡量这个世界的唯一依据。表现在认知层面上,就是雍正坚定不移地认为:他雍正是世界上最最善良、最最正直、最最仁慈的,他认为对的,就是对的,他认为错的,就是错的。如果他认为对而别人认为错,那么别人就是错的,如果他认为善而别人认为恶,那么别人就是恶的。

总之一句话,雍正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求诸外而不求诸内,始终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绝对正确,不正确的都是别人。

事实上,雍正向来以圣徒自居。他走路的时候,从来都是避开人影,不忍心把脚踩到别人的影子上。至于地面上爬动的小蚂蚁之类,更是他关心爱护的主要对象,平时说话办事,向来小心翼翼,唯恐伤害到别人。

但事实上,举凡像雍正这样思维认知完全彻底从自我出发的,无一不是邪恶之辈。这是因为,人性是善恶二重的,人性中有圣洁的一面,也有肮脏邪恶的一面。再完美的圣人,也有肮脏的私欲;再邪恶的坏蛋,也有人性光辉的闪光点。而如雍正却是绝不承认自己也有邪恶私欲的一面,并将邪恶的专属权统统推到别人身上。这样一来,一旦这个以圣徒自居的人,惩罚起他认为的邪恶之时,就会采用酷毒的手段——雍正在惩治他的政敌之时,所流露出来的正是这种心态。

像雍正这种人,他们从来认识不到自己人性中的鄙污,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就是善人,一旦与别人发生冲突,就会认定对方是坏人。既然对方是坏人,那还跟他客气什么?当然是无情打击,残酷斗争了。

所以,也只有像雍正这样具强烈自我认知的原始人,才会发明群众运动、大批斗及游街等招数。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对手是坏人,坏人的罪恶,当然是要昭告天下,狠狠地惩罚了。

同样的,像雍正这种人,一旦听别人说他才是坏人的时候,会感受到极度的震惊。而这个震惊,雍正从曾静对他的指控: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这些客观存在的事情中,就震惊得已经失去了常态。他真的无法理解,像他这么善良的人,怎么会留给别人如此错误的印象?

所以雍正一定要留着曾静不杀,要以这个活教材,昭告天下士民百姓:他雍正真的是善人,千真万确,如假包换。

但是乾隆站在一边,隔岸观火,却是看得清楚,知道曾静对雍正的指控十有八九都是沾边的。

所以雍正一定要留着曾静,希望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善人。

而乾隆,却一定要杀掉曾静,希望天下人都不知道雍正其实是一个坏人。

总之一句话,坏人雍正,并不知道他自己是个坏人,所以他要做好事,留下曾静不杀。而乾隆知道他老爹是一个坏到了不能再坏的大坏蛋,所以一定要杀人灭口。

相比于明明是个坏蛋,却不知道自己是坏蛋的雍正,乾隆皇帝明显要聪明许多。打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是个坏人。

所以,乾隆所考虑的,不是要民众把他当做一个好人而敬爱他,而是要让民众害怕他。

让人害怕,这才是一个坏人最高的境界。

(14)史学家脑壳进水

历史上,有一个经典的说法,叫康乾盛世。

意思是说:康熙时代,是一个盛世;乾隆时代,又是一个盛世。但是这两个盛世,恰到好处的,把康熙的儿子、乾隆的老爹雍正给夹在了中间。对于雍正来说,老爹康熙是盛世,儿子乾隆也是盛世,只有他不是盛世。

为啥雍正这么倒霉?老爹盛世,儿子盛世,偏偏就自己歹势,弄了个衰世?

原因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康熙和乾隆,这俩家伙是十足的坏人,而且他们知道自己是坏人。既然自己已经是坏人了,他们也就不再苦心劳力地想让别人承认自己是好人,费那劲干什么?坏人就坏人,反正老子是皇帝,怕你个卵子!

但雍正的智商,比老爹康熙低,也比儿子乾隆低,他明明是坏人,却始终以为自己是好人,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想让别人承认他是好人,结果折腾了一溜十三遭,最终也没折腾出个名堂来。

说康熙是坏人,雍正是坏人,他们干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没一件正经事,也没一件好事,想不让人承认他们是坏人,也不可能。那么,说乾隆是坏人,我们有什么证据没有?

有!

乾隆南巡去山东的时候,适逢山东大涝,赈灾钱粮俱被地方官吏贪污。于是有夏邑人刘元德,冒死越众而出,于邹县告御状,央求乾隆为民做主,严惩贪官。

接到刘元德的状子,乾隆当时就落泪了。他说:当官的,是老百姓的爹,也是老百姓的妈,老百姓就是儿子,是孙子。现在儿子、孙子竟然告爹妈的状,这这这……这岂可容忍?刘元德告爹妈一案,绝非是孤立的个案,这是一起政治阴谋,一定是有人躲藏在幕后,攻击大好形势。来人,与我想办法把幕后黑手揪出来。

他就派了亲信观音保,化妆成搂草打兔子的猎人,秘密出发了,去揪告状人刘元德的幕后黑手。没多久,观音保回来了,禀报道:万岁爷,已经查清楚了,那刘元德说的都是真的。现在山东大涝,赈灾粮银俱被官吏贪污,到处都是卖儿卖女的老百姓。卖孩子的价格非常之低,我买了俩孩子,总共花了五百文。

乾隆听了连连摇头:观音保啊,你白白跟了朕这么多年,怎么政治觉悟如此之低?眼下咱们要说的不是孩子的价格,是告黑状的刘元德幕后黑手啊……算了,你这奴才也办不了事,军前效力去吧。传旨,与朕把刘元德押回原籍,与朕往死里打,就不信打不出他的幕后黑手来。

贪官们蜂拥而上,将刘元德拖走,往死里揍,果然打出了一个幕后反动集团,急忙回来禀报:报,万岁爷你太圣明了,那刘元德,果然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而是一个秘密反动集团,已经查清楚了。他此番来告状,有文秀才段昌绪,武秀才刘东震,这两个对现实心怀不满的反动文人,资助了刘元德的路费。

乾隆说:你看看,朕就说嘛,像刘元德这种告爹妈状的刁民,就得给朕从严惩治,绝不姑息!

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是告御状的刘元德,资助刘元德路费的文秀才段昌绪、武秀才刘东震,统统移交山东巡抚鹤年,严厉打击。

单从这件事上看起来,乾隆其人,绝对是沾不到明君边的,不仅不是明君,而且比暴君更离谱。正确的说法,此人应当是个操蛋君——非“操蛋”二字,无以表述其人的倒行逆施。

可要这么个说法,也难以服众,概因乾隆时代的盛世,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人家这都盛世了,难道还不是明君吗?

事实上,乾隆绝非明君,乾隆时代更非什么盛世。但是乾隆其人精明刁滑,他利用中国史学家脑子进水、民众思维原始化的特点,搞了一个偷梁换柱,用他所谓的“十全武功”,遮掩了这漫长的贫瘠时代。

什么叫“十全武功”?

所谓的“十全武功”,实际上是乾隆时代十次失败的军事行动,事实上史学家也知道这十次军事行动统统失败到了极点,可是史家却始终抱着“十全武功”这个怪异的称号不放。而民众又只认标签不看货,一看乾隆时代竟然有“十全武功”,就想当然地认为:你看人家乾隆,这都“武功”了,这都“十全”了,难道还不是明君盛世吗?

糊涂的历史观,就这样和真正的历史产生了激烈的碰撞。

同类推荐
  • 左邻右舍

    左邻右舍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弄权者:最后一个汉将

    汉武帝刘彻去世后把辅佐昭帝的重任托付给了霍光。霍光成了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兼大将军。朝廷要事他必一一过目,甚至可以做决定。他成了让皇帝又倚重又胆寒的股肱大臣。昭帝宾天,他亲手立了新帝又废了新帝,为什么帝王的立废他可以板上钉钉。霍光用一辈子的时间修行为官的道行,你所谓的计谋、心机在他那里都是雕虫小技,官场的那些猫腻儿都是他玩儿剩下的。让霍光教你升得快、坐得稳的官场之道!
  • 情圣魔发师

    情圣魔发师

    一场闹剧使亚斯、尔奇、费南度卷入“疑似杀人案”登上报纸头条。亚斯和小贝打赌输了,不但陪绸妹拍婚纱照,又要到忠南顶楼“鬼屋”住一晚。喝醉的亚斯把小贝误看成晴空,将她温柔地抱住,偏偏哲明(黄玉荣)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把门反锁,于是亚斯和小贝便意外地共度一夜……
  • 日月

    日月

    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

    《万历朝鲜战争》采用宏观和微观两条线齐头并进的方式,重点放在战争局势上。而不是具体的战争上。宏观方面主要描写明军与日军的几场大的战役及战争局势:微观方面主要描写朝鲜义军和大明锦衣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既展现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又通过小人物表现了战争中的细节与情感
热门推荐
  •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我国宋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辽、金和西夏。这三个政权称雄边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辽也称辽国、契丹,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金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长达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现在的中国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千辛万苦的家长为他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爱,可以说什么都不缺。事实上,有很多中国孩子都不快乐,物质上富有的他们在精神上似乎缺少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到底最缺什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成为一个千万家长关心的话题。
  • 救了豆腐救错郎

    救了豆腐救错郎

    【穿越】他本是地府的帅气霸道又无赖的狼王,好心救你,你却吞了姑娘一颗心!一次穿越转生的报复,他是不争气的公子,她是威风卖豆腐的厉害丫头:我说你,我们成亲仅是一纸契约,扑你老爹怀里撒娇去。
  • 血缚

    血缚

    一朝跌入血域,一再丢我入血池,喂喂喂~!血王是吧,其实,血液也挺美味的,是吧?为了生存,作为人类女子的我开始了饮血,你想让我死?!我告诉你,在折磨到你喊救命之前,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生命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律师大人宠妻无罪

    律师大人宠妻无罪

    “没有准备,名声骄傲事业这些东西要了又有何用?更何况,在我的眼里,她是世界上最好也是最适合我的女人。””“还有,先用我的吧。“邻居家小女孩很喜欢,我要借此机会表达我对你的钦佩之意,面对这么一个毫无素质品格下贱节操无下限且充当公共厕所的女人,你竟然能够将她娶回家,我送给她了,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真正在一起。每天在她摊开也不过两平方米的身子上挥汗如雨且不嫌有其他无数男人也用过而觉得脏,“堂姐,真是勇气可嘉。”【腹黑耍赖篇】结婚那夜,在你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在哪里吗?”“那天,他正在和我寻欢zuo爱,某女看着躺在床一侧,却因为男友的背叛,惨淡收场。”【秒杀渣男篇】一场在她眼中完美的爱情,不敢再轻易爱上任何人,平淡的过这一生。她的心已经疲惫,特意留出一部分的男人,如今,她只想让家人放心,找一个和自己想法一样的男人结婚,皱眉道,洛城最年轻最多金最神秘的男人,市长身边的首席律师,宁氏集团第一继承人,“宁先生,愿意接下这个沉重的责任,却不曾想,竟然遭到她的拒绝。“宁先生,我觉得我们不合适。”“宁公子,你的骄傲因她而被践踏,“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你就先穿那件吧”“你太优秀,你家…”“是我们家。宁睿宸,也是洛城年轻女子心目中梦寐以求的结婚对象。“…”那能穿吗?简直比丝袜还要透!,难道你就不想知道你父亲入狱的那一天,太招眼,沈公子。”某男眼皮也不抬的纠正道。”男人垂下眼脸,痛苦的说道,我们家沙发在哪里?”“苏小姐,嗯…其实我有件事一直没有告诉你。”“嗯?”“其实…我是gay。这个突然屡屡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主动请缨,岳母大人准备了一套,眼里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时间太紧,我如今十分佩服您的勇气,竟然敢娶这么一个无权无势名声还很差的女人,你就不怕你的名声因她而被拖累,没有准备,你的事业因她而举步维艰么?”前男友恶毒的说道,看着这两手紧握的俩人,他突然觉得无比刺眼。“那我的漱口杯呢?”“那…我带过来的睡衣呢?”她花了三年的时间,用尽全部力气,最终却只换来他的决绝转身“嗯,我怕我会对你动不该动的心思。”某女诚实的说道。他温柔的揉了揉她软软的发丝,眼里尽是满满的宠溺,就先睡这吧。”“为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