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100000020

第20章 忤合(2)

苏秦刚到燕国时,还没有机会见到燕文侯,于是,他广交朋友,结识社会名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得以拜见燕文侯。他对燕文侯说:“贵国乃是天府之地,没有战争之患,人民也安居乐业,这样的和平环境是中原哪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可是,大王可知道为什么燕国没有受到西方强大的秦国的侵略吗?”

燕文侯坦诚地承认道:“寡人不知道。”

“这是因为中间有一个赵国作为屏障,挡住了秦国。试想,秦国怎敢历经几千里,越过赵国来攻打燕国呢?可是,赵国要打燕国,那就再容易不过了。只要赵王一声令下,赵国的几十万军队就会马上渡过滹沱河,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抵达燕国的都城。因此,鄙人希望大王能同赵王亲善,燕、赵两国结为一体,然后再联络中原各诸侯的国家共同抗秦,那么,燕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燕文侯听后,高兴地说:“先生的主意实在是太好了。寡人知道吾国弱小,西面与赵国交界,南面与齐国交界,而齐、赵都是两个大国,您打算合纵而使吾国安宁,寡人愿意以国相从。”

苏秦见燕文侯接受自己的主张,心里也非常高兴,便毛遂自荐地试探道:“大王如果愿意与赵王结盟,鄙人愿去赵国说服赵王。”于是,燕文侯资助他一些车马和金银丝帛,并封他以燕国的使者的身份去跟赵国联络。

苏秦辞别燕文侯后,踏上了去赵国的旅途。经过十几天的日夜兼程,来到了赵国。这时秦阳君已故去,赵肃侯听说燕国的使者到来,亲自到郊外去迎接,谦恭地向苏秦请教。

苏秦开始对赵肃侯着力地拍了一通“马屁”,很快转入正题道:“国家安定的根本大计,在于选择盟友。当今列国纷争,诸侯并立,盟友选择得当,自己的国家才能平安无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否则,必然祸患无穷。大王,恕臣直言,赵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就不大妥当,赵国是不应该臣服于秦国的。”

赵肃侯感叹道:“秦国太强大了,吾国无力与之为敌呀!”

苏秦说:“固然仅靠赵国一国之力,当然是无法战胜秦国的。臣仔细研究过,中原列国的土地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诸国若能结成为一个整体,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是一定会被打败的。可是,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要各国割让自己的土地拱手让给秦国,以贪图一时之安宁。他们似乎忘了,这样做只会使秦国越来越强大,而中原各国被一一吞并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依臣之愚见,各国莫如用合纵联盟统一中原六国的步伐,合力去抵抗秦国。无论秦国攻打哪一个国家,六国便一起出兵讨伐秦国。这样,孤立的秦国就一定不敢轻举妄动而危害中原各国了。”

赵肃侯也完全赞同苏秦合纵抗秦的主张,于是,他慷慨资助了苏秦一百辆马车,二万两黄金,一百双玉璧,上千匹精美华丽的丝绣品,请他继续去联络其他各国的诸侯。

苏秦辞别了赵肃侯,又先后拜见了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也向他们详细说明了向秦国割地求和的危害和联合抗秦的益处,使这四个君王也赞同他的合纵联盟的意见。至此,他完成了合纵联盟的游说。不久,六国诸侯在苏秦的安排下,云集在赵国的洹水开会,正式签订了合纵抗秦的盟约,并且公推苏秦为“纵约长”,还把六国的相印都交给了他。

苏秦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为武安君。苏秦还没忘报当年秦王轻蔑他之仇,派人将合纵盟约送一份副本给秦王,好长时间,秦国的军队果然不再敢轻举妄动了。苏秦遂完心愿,自然感到十分快活和自豪。

古语云:“良禽择木而居,贤臣择主而事,”高明的谋臣要善于看清形势,根据实际情况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君主,才会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一代纵横家苏秦在周、秦得不到重用后,转而说燕王,终被启用,进而谛结了合纵之盟,其对“忤合术”的运用已到极致。

叔孙通大显儒生的作用

世界上“趋合”与“倍反”是普遍存在的,运用到不同的事件上有不同的方法,而且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也应用不同的方法。“趋合”与“倍反”有时又互相转化,圣明的人应该掌握这一规律,把握反忤之道,或者合于此忤于彼,或者合于彼忤于此,这种反忤之术大而言之可以协四海、包诸侯,小而言之可以运用到与人的交往。

叔孙通对人类文化和封建政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叔孙通是秦始皇征召的文学博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各地文化名人收罗到咸阳,组成了相当于现代国家元首身边的智囊团。焚书坑儒时,这个智囊团的多数成员被杀害,叔孙通却逃过了劫难。史书没有讲到他劫后余生的原因,但从中可知道,他与一般儒生不同;也许有侥幸的成分,却是一种不该亡的气数。

秦二世即位后,陈胜、吴广造反,秦二世胡亥召集剩下来的三十名博士问:“听说有人造反,是吗?”其他博士答“是”,并献计献策。唯独叔孙通说:“不过是些小毛贼。郡守正在捉拿他们,不足为虑。”秦二世听了很高兴,下令追查“造谣”的博士,对叔孙通反而嘉奖。无端遭殃的博士们回到舍馆后责问叔孙通:“先生怎么可以这样昧着良心说话呢?”叔孙通说:“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看见秦王朝没有希望了,叔孙通赶紧收拾行装溜之大吉。

后来叔孙通投奔到刘邦帐下。刘邦本是粗人,历来看不起读书人,拿儒生的帽子当便壶,见到读书人就大骂。叔孙通刚到的日子里,连饭都吃不饱,什么气都受。刘邦看见叔孙通一身儒服就生气,叔孙通马上换成楚人的短装,刘邦才露出了笑容。

跟随叔孙通投奔刘邦的,还有他的100多个弟子,他只拣那些出身强盗的健壮之徒加以推荐,弟子们偷偷抱怨:“跟从先生这么些年,却不推荐我们,一味举荐那些强盗,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叔孙通听到后说:“汉王在冒死打天下,你们手无缚鸡之力,能打吗?会打吗?现在还用不着咱们读书人。大家耐心些,会有办法的。”

公元前201年,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了20多个功高劳苦的武将,未得封赏的开始争论不休。刘邦在楼上望见大小将官坐在宫中沙地上指手画脚,情绪激昂,问张良:“他们在争论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很奇怪:“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为什么要造反呢?”张良说:“封赏的都是你的亲近之人,这些人没得到封赏,心中不服,又担心你计较他们平生的过失,害怕性命难保,所以就想聚众谋反。”“那该怎么办呢?”“选一个你平常憎恨而大家又都知道的,马上封赏他,大家就安心了。”刘邦就封了功劳大、又最不满意的雍齿,众武将才平静下来。

论功封赏的事解决了,但朝政秩序混乱,大臣们乱七八糟的,喝了酒就说胡话,甚至拔剑砍破柱子。刘邦深以为忧。

叔孙通见时机已到,去见刘邦,建议制定礼法规矩。刘邦立刻呵斥他:“我在马上得来天下,你们读书人算什么东西?”叔孙通没再像以前那样畏缩,反而顶撞道:“从马上得来的天下,可以在马上治理么?”刘邦一听有理,问叔孙通该怎么办。叔孙通提出了制定上朝礼仪的计划。刘邦说行,命他去操办。

叔孙通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他规划的“朝班”礼制演习好,请刘邦出来坐朝。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朝拜仪式就开始了。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在宫外排队等候。宫门外立着刀枪铠甲雪亮齐整的卫士,飘着各色彩旗。传令官发出号令,大臣们肃穆恭敬地按着顺序快步上殿,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刘邦见到这等声势,这等壮观,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乐趣和威风,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从此改变对读书人的态度,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黄金五百两。追随叔孙通的那些儒生也苦尽甘来,各有封赏。

叔孙通制定的“朝班”礼制延续了两千年,直到清末才结束,可以说他对封建礼制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叔孙通可以说很好地运用了“忤合”之术,他首先没有对失道的秦二世一味愚忠,而是另择明主而事,转投到刘邦帐下。在与刘邦的交往中,他也有效地使用了“忤合术”,先是苟合于刘邦,取得刘邦的好感,保持自己,进而寻求变化,终于在朝政秩序混乱之时发现了机会,先是忤逆刘邦之意,而最终通过礼法扭转了刘邦的态度。

鲁肃多次比较择明主

鬼谷子认为,谋臣应该根据具体的事物和对象,确定具体的应对方法。实事求是,灵活应变,“反复相求,因事为制”。在正反的比较中求得自己合适的位置。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公元172年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中,生下来不久,父亲就不幸逝世。鲁肃的祖母和他住在一起,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孙子,经常给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鲁肃最喜欢听的,是那些关于古代英雄豪杰的故事。

大概是因为没有父亲的严厉管教,鲁肃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狂放不羁、轻财好义的性格。到了十七八岁,鲁肃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魁伟不凡的男子汉了。他拜名师,学剑术骑射,招聚了上百名青少年,供给他们衣服和食物,经常去南山打猎,把豺狼虎豹等猛兽当作敌人一样进行围歼,讲武习兵,号令严明,就像军事演习一样。为了将来干一番大事业,鲁肃还刻苦读书,广泛地学习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喜爱研究《孙子兵法》。

像鲁肃这样的豪杰,虽然有非凡的才能和一定影响,但在社会上并没有很高的地位,还不足以号召天下称雄一方。因此,选择英明的君主,是他们能否实现理想和施展才能的一个关键问题。

当时势力强盛的是袁术,一听说鲁肃的名声,就派人请他出来代理东城县长,鲁肃见袁术做事没有一套原则和办法,而且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认为不值得跟这样的人共事,便毅然加以谢绝。然后,带着全家老小和归附于他的具有侠气武艺的青少年共三百余人,南来居巢县投靠周瑜。

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威震江东”的孙策。鲁肃跟他同行,把家小留在曲阿。恰逢祖母去世,鲁肃就护送灵柩,回到东城老家安葬。这时有个叫刘子扬的人,与鲁肃平时很有交情,写信给鲁肃说:“当今天下的英雄豪杰纷纷崛起,像您这样的匡世之才,正好可以大用于今日,望您赶快把堂上老母接来,不要滞留在东城。近来有个名叫郑宝的人,在巢湖聚众起兵,手下已有一万多人,占据的地方又很肥沃富饶。庐江很多读书和闲散的人都去依附他,何况咱们呢?我看郑宝的发展势头还很兴旺,时机不可丢失,您还是赶快去吧!”

鲁肃觉得刘子扬的话很有道理,但究竟投靠谁,他还在犹豫。将祖母安葬完毕,鲁肃回到曲阿,正巧碰上周瑜已把鲁肃的母亲接到东吴去了。于是,鲁肃也到了东吴。他把听到的事情告诉周瑜,征求周瑜的意见。

这时是公元200年,孙策被人刺死,孙权还住在吴郡。周瑜劝鲁肃不要听刘子扬的话,鲁肃听从了周瑜的劝告,没有去投奔郑宝,而是留在东吴。过了不久,郑宝果然兵败,被刘哗杀死,这是后话。

周瑜向孙权说:“鲁肃是个难得的匡时佐世之才,您千万不能让他投向别处去啊!”

孙权听了周瑜的推荐,马上举行宴会接见鲁肃。两人一见面就谈得十分投机,孙权心中大喜。宴会结束时,群臣纷纷告退,鲁肃也起身准备告辞。孙权却单独把他留下,合并坐席,面对面地继续饮酒。孙权与鲁肃密议道:“现今汉朝危机四伏,天下大乱,我继承父兄遗业,很想建立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功业。您既然来到我这里,打算怎样辅佐我呢?”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刘邦一心想拥戴义帝,最终不得实现,原因就在于项羽起破坏作用。今天的曹操,犹如往日的项羽,您怎么能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拥护天子、号令天下的霸业呢?我私下分析,汉朝皇室不可能再复兴,曹操也不可能立即铲除。替将军您打算,只有立足江东这块地方,观察和等待天下局势的变化。江东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也不要嫌它太小。为什么呢?北方现在是多事之秋,曹操自顾不暇,我们就可以趁机铲除黄祖,进伐刘表,把整个长江流域统统纳人我们的版图,然后打出帝王的旗号以谋取天下,这正是汉高祖的功业啊!”

孙权想了一下,说:“如今我在东南一隅竭尽力量,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您刚才说的话,不是我所要做的。”这时孙权控制的地盘不大,只有会稽、丹阳、吴、豫章、庐江等五郡,而其中比较偏远和险要之地,还没有完全归附。哥哥孙策刚死不久,由他继承遗业,尚未完全站稳脚跟。当时东吴不少士大夫,对局势都持观望动摇态度,各自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只有周瑜、鲁肃、张昭等人坚决拥护孙权。

鲁肃的一席话,对当时全国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提出了一个首先巩固江东,然后夺取荆州,最后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这同诸葛亮《隆中对》中的战略决策,在基本精神上可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是各为其主,立足点不同罢了。孙权起先只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拥护汉室的前提下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鲁肃却指出汉室已不可能再复兴,明确提出要孙权学习汉高祖刘邦,成就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就显示出鲁肃的见识和眼光,比孙权略高一筹。当时在孙权和文臣武将中,明确提出逐步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的,只有鲁肃一人。这时鲁肃年仅29岁,第一次见孙权,就为东吴未来的发展规划了一幅宏伟蓝图。虽然统一全国的愿望最后没能实现,但巩固江东,夺取荆州,孙权在吴国称帝的战略目标毕竟都达到了。这些足以显示鲁肃作为一个谋士的远见卓识,以及运筹帷幄的政治军事才能。

也许孙权当时确实没想到要当皇帝,也许想到了故意不露声色,所以才说出相反的话来。不管怎样,反正从此以后孙权对鲁肃确实格外赏识,另眼相看。

鲁肃最终效力于孙权也是通过反复比较、权衡才做的决定,这一系列过程正是对“反忤术”的运用。

范睢用计,智取长平

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军大举北进,进攻赵国。老将廉颇率赵兵迎敌,秦、赵两军对峙于长平。秦兵虽然勇武善战,怎奈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等待时机与变化,迟迟不与秦兵决战。这样一来,两军相持近两年,仍难分胜负。秦国君臣将士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

秦昭王问计于范雎,说:“廉颇多智,面对秦军强而不轻易出战。秦兵劳师袭远,难以持久,战事如此久拖不决,秦军必将深陷泥淖,无力自拔,为之奈何?”范雎早已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出色的谋略家,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对赵国文臣武将的优劣了如指掌,深知秦军若想速战速决,必须设计除掉廉颇。于是,他沉吟片刻,向昭王献了一条奇妙的反问计。

范雎遣一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左右亲近的人,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若为将,恐难胜之。廉颇老而怯,屡战屡败,现已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不日即降。”

同类推荐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鲁迅读书记

    鲁迅读书记

    这是一部具有新视野的人物特色大传,作品通过跋涉在传统文化书山、放舟于西方近代学海、沐浴自然科学之光等华彩乐章,充分展示了鲁迅读书治学的三大板块,给人以去天盈尺欲泊无涯之感,通过对传主读书目的,态度及其方法的精审条陈,读者从中获致深刻肯綮与良多教益,而有关传主之盘桓书肆、披沙简金雅事趣写,则将一代传人行藏,万种书缘风情染得相当丰饶与葱茏。本书作者可谓将其有关积累扫数捐出,而心境笃读在致,笔墨平朴不奢,琢华夏之璞,写五岳之势,于是,鲁迅白一个新的切面向我们走来,剑锋般的人生态度,色正芒寒,巨轮似的求索之路,履深载厚。
  •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诗人哲学家:叔本华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叔本华,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奈何桥上他忽然问她,“为何追我三世?”她却只是莞尔一笑,眼中透过男子看到那白雪皑皑的天山上,他帮她渡了天劫,这生生世世百年便是她欠他的,这是天命。他是仙,她是妖,他为另一个女人不再为仙,她为了他不再修道。在这场爱情的比赛中,一个被爱,一个等爱,一个守着自己的执念,一个为他守着执念,他们不分胜负……风雨千年后,他们终于携手,原来,他已经爱了她千年,只是不知……
  • 司马懿吃三国4

    司马懿吃三国4

    热闹的三国,为何最终属于沉默的司马懿?论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关羽、赵云、吕布随便一个都能灭掉他;翻开本书,看司马懿如何靠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操身边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下堂王妃传奇(完结)

    下堂王妃传奇(完结)

    不堪王爷夫婿的冷遇,自请下堂的冷如霜,成为了傲天山庄的大小姐,然而,当再一次遭遇前夫时,会发生什么呢?当前夫知晓面前的云淡风轻的女子、童稚可爱的小儿与自己的关系时,是否深切体会错过的才是最美的?
  • 机遇改变命运全集

    机遇改变命运全集

    本书首先从对机遇的认识、发现、创造、把握四个关键词切入,阐述如何化危机为转机,让机遇瞄准成功的方向,以及如何整合机遇,让机遇成为人生腾飞的翅膀。然后再结合时间、人际、爱情、工作、财富和管理等人生实际层面,具体讲述捕捉、操纵和利用机遇升华人生的种种条件和有利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美男们,快向我看齐

    “哔~~集合~~全体美男都有,向我看齐,报数!!!”“一”“二”“三”“四”“五”“集合完毕请指示!”“快向我看齐!!!”“???”“古龙月,出列!!!”
  • 重生者狂想曲

    重生者狂想曲

    重生了,又回到了那个孤儿寡母的夏天,不记得股票大盘和走势,不知道那几年的球赛比分,只有一脑子的记忆。哈利波特已经出版了,海贼王、火影、小新、柯南……一切能出名的都出名了,这时候该怎么办?从抄只是国内出名的军旅小说开始把,《亮剑》、《潜伏》,然后游戏、网络、动漫、电影——文化产业一条龙。帮老妈把她的小杂货店打造成沃尔玛,帮未来老丈人把麻辣烫店升级成全国第一的连锁火锅城。然后,再让个高傲的小丫头爱自己爱到骨头里,这就是沈红星的重生,一个技术宅的幻想曲。新书已上传,书号:2183780下面有直通车~
  • 傲世妖凰

    傲世妖凰

    世人皆知,凤族的废物三小姐臭名昭著,身为神兽竟无半点灵力,亲人唾弃,家族排挤,最终死于非命······再次睁眼,这幅胆小懦弱、废柴绝脉的躯体却换上了一个心狠手辣、冷漠无情的灵魂。辱我者,百倍奉还!欺我亲人者,杀无赦!天道不容?那就灭了天道!自此,这世上少了一个废物神兽,多了一个邪恶魔主。丹师稀有,而且等级不高?不好意思,她向来拿炼丹当游戏呢,神级丹药当糖吃。神器厉害,万年难得?她舍神火一出,神器一抓一大把。魔兽难驯,契约更是难上加难?看她身后,多少美男魔兽追着求着要她契约呢。冰瞳现世,冷芒慑人于千里,三千银丝倾泄,魅惑世间!温润优雅的凤族王子,为她思念牵肠;邪魅尊贵的万兽之皇,为她心绪激荡;桀骜不驯的人类少主,甘心追随······历经人世沧桑巨变,物是人非,又有何人能与她并肩携手,逍遥天地!且看一代魔主穿越到这个神奇的混乱世界重生后如何一步步踏上世界的巅峰,傲视天下!--------------------------------------------------------------------------------------本文以女主修炼为主,亲情,友情,爱情必不可少。美男多多,野兽多多,这是个混乱的时代。本文女主成长型、非善类,美男人数待定,一对一结局。
  •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故都的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美国《密勒士评选》曾评出当时中国文坛最具知名度的五位作家,郁达夫位列其中。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并且与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一同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和出版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 破围

    破围

    沈默成为艾洁公司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初来乍到,下属不合作、客户刁难、领导怀疑,高额的费用欠账、大量的库存积压、巨大的指标差距,让沈默步履维艰。突出重围势在必行!沈默殚精竭虑,稳扎稳打,一步步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灵活运用销售技巧,驾御复杂局面,蓄势待发……突围式销售、全程深度写实,心智与承受力的强悍对决。一位世界百强企业区域经理的真实成长历程,一部让8000万销售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销售实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