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000000008

第8章 庄子与《庄子》(7)

作为庄子整个自然哲学体系中最高范畴的“道”,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源和依据。在《庄子》中关于世界的根源的论述,观点不尽一致,有时甚至互相抵牾。比如说道能“生鬼神生上帝,生天生地”(《大宗师》),这个“道”好像是在万物之外而存在的另一个独立的东西,它是产生世界的根源。这显然是一种唯心论的观点,也是今天有些学者把庄子看做唯心主义者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在《庄子》中关于“道”,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计算物的数目,不止于万,而限称它们叫‘万物’,是因为用数目中最多的名号来称呼它们;其中天、地是形体最大的,阴、阳是气中最大的,‘道’是它们的总体。”又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回答道:“阴、阳相应,相消相长;四时循环,相生相杀……随着时序互相条理,交替运行互相驱使,物极则返,终而复始,这是万物所具有的现象;言论所穷究的,知识所达到的,只限万的范围罢了。懂得‘道’的人,不追求万物的消逝,也不探究万物的起源”(《则阳》)。这里,庄子把“道”看做是万物的总体,明显具有宇宙整体的含义,因而他不主张探求万物(宇宙、世界)的起源,不必追究万物是由什么产生的,因为这样的探求是不会有结果的。这是因为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不可能有产生宇宙的那个东西,“宇宙本来就是有物的,本来就有物又生生不已”(《知北游》),其生生不已不过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而阴、阳又是气之中最大的,所以物之生生不息又是气的变化的结果。这里庄子关于“道”的论述同前面说过的关于“通天下一气耳”的命题联系起来了。但“气”并不就是“道”,因为气还不是万物,只不过是万物构成的元素,所以也不是万物的总体(道)。道与气的关系,在《庄子》中只有一处提到,说的不太明确,“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这意思好像是说气的性质是空虚,空虚能接纳万物;只有道才能集结在空虚之中。但是,庄子并没有说气是从道产生的,所以好像又不能得出庄子关于世界根源的观点是唯心的结论。这样,我们在《庄子》中就看到了关于道是世界根源的两种不同的论述,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道作为世界(万物)根源性观念,它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并且是产生世界的根源;第二种观点认为,道作为世界(万物)根源性观念,它是世界(万物)的总体,同时又是世界(万物)存在(不是产生)的依据。《庄子》中为什么会有关于道的这样两种不同观点呢?可能是由于《庄子》一书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才会出现这种相互矛盾的情况,那么这两种观点当中,哪一种是庄子的,或者说是庄子派的主要观点呢?目前庄学研究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是庄子思想的意见,因为后一种观点才能显示出庄子哲学的本色,并真正使它与老子思想区别开来。能反映庄子这种思想的论述,在《庄子》中还不止一处,如《知北游》中说:“纷纭的万物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六合是巨大的,却超不出它的范围;秋毫是渺小的,却依靠它才能成形体……(道)茫茫昧昧好像不存在而实际却是存在的,自然地产生不见形迹而有神妙的作用,万物都受它养育而自己却不知道,这就叫做本根。”这就是说万物自古就存在,并没有另一种先它而存在的东西产生它;“道”有神妙的作用,能养育万物,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因此万物是离不开“道”的。所以又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这就是道啊。”另一方面,道也不是离开万物独立存在的实体,它和物之间没有界限。但是因为万物之中都有道,而道是一个整体,所以从道的立场来看,万物之间又是没有界限的。这就是说,道又是世界统一性的根据。因此,我们认为,庄子的“道”的观念,主要含义应该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不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庄子》是关于“道”的认识的两种观点,既让我们看到了庄子思想继承性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发展性的一面。他没有纠缠在“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上,而是将其视为万物存在的依据和根据,实际是为自己的人生哲学建立立本之基。这正是庄子对“道”的观念的发展,使“道”具有世俗化的特征。

第二,道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征。道既然是万物(世界,宇宙)存在的根据,万物的存在都离不开道,那么道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知北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东郭子问庄子说:“你所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请指出一个具体地方来。”庄子说:“在蝼蛄、蚂蚁里面。”东郭子问:“怎么这样卑下呢?”庄子说:“在秭草、稗草里面。”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呢?”庄子说:“在砖头、瓦块里面。”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卑下呢?”庄子说:“在屎尿里面。”东郭子便不做声了。庄子说:“你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接触到实质。”这里的“实质”就是指道的普遍性,即道“无所不在”,无论是动物(如蝼蛄、蚂蚁),植物(如秭草、稗草)、无机物(如砖头、瓦块),有机物(如屎尿)等一切物中都有道,所以说“道是覆载万物的,洋洋无边,广大极了”(《天地》)。这里的实质又是指道的永恒性,“道有使物盈虚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盈虚,有使物盛衰的作用而自己没有盛衰,有使物有始终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始终,有使物积散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积散。”(《知北游》)所以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秋水》)。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却不算长久,比上古时代还年长却不算衰老。”(《大宗师》)

第三,道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特征。庄子认为,道虽然不是一个有形的具体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确实存在着,他说:“道是真实的有验证的,没有作为没有形体的。”(《大宗师》)“有它的真实存在却没有它的形体”,“如探求它的真情,不管得到或得不到,对它的真实存在都不会有什么增益和损伤”。可见,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四,道的作用具有自然发生的特征。庄子认为道是“无为”的,它虽然有伟大的作用,但并非有意作为,“万物繁多,都是从无为中繁殖出来的”(《至乐》),道是无意志的。所以对道的作用也不能作道德评价,“它调剂万物却不算正义,它恩泽万代却不算仁慈……它覆盖载负着天地,雕刻出各种物体的形象却不算工巧。”道对物的一切作用都是出于自然,自然而然是道的固有特质。《知北游》中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这就是道啊!”郭象注说:“言此道皆不得不然而自然耳。”

第五,道具有自根的特征。《大宗师》说道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这就是说,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根源和依据,从来就是自足地存在着。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道的根源,也不可能有,因为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最后根源和依据。

第六,道具有不可抗拒性的特征。《渔父》中说:“道是万物所遵循的。万物失去它就会死亡,得到它就能生存;做事违反它就会失败,顺应它就能成功。”这里所说的道,其含义和我们常说的客观规律有点相似。人们只能顺应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了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第七,道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知北游》中有则故事说:泰清问无穷:“你知道‘道’吗?”无穷回答:“我不知道。”又问无为,无为回答说:“我知道。”然后泰清又问无始说:“无穷说不知‘道’,无为说知‘道’,他俩谁对谁错呢?”无始说:“说不知的深刻,说知道的浅薄;说不知是内行,说知道是外行。”因为“道是不能耳闻的,耳可闻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眼见的,眼可见的就不是道;道是不能言说的,可言说的就不是道。懂得使形体成为形体的那个东西(道)是不具有形体的吗!”泰清又问:“‘道’是不可询问的吗?”无始说:“‘道’没有什么可询问的;询问也没有什么可回答的。没有什么可询问的却还要去询问,那是空洞地问;没有什么可回答的却还要勉强回答,那是无内容的回答。以没有内容的回答来对待空洞的询问,这样的人就是对外未曾观察过宇宙,对内还没有领悟到‘太初’,因此他不能超越昆仑,不能遨游‘太虚”’。“太初”指本源、原始,“太虚”指“道”的境界。这个故事是《庄子》中对“道”的不可感知性比较完整而形象的说明。因为“道”不是有形体的具体存在的物,它既是宇宙的整体性,又是万物的根源性的抽象物,所以就不能像具体事物那样,可以用感官去感知;也不能像存在于具体事物内部的物理那样,可以用言语来表述或分析,即不能用思辨的方法来认识。那么,庄子哲学中的“道”是不是像主张庄子是不可知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不可认识的呢?当然不是。只不过,庄子认为,“道”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对它的认识方法也是特殊的,而且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的。

庄子对“道”的认识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又有了深化。庄子更加强调“道”的实在性特征,将“道”作为万物存在的依据来看待,这为庄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哲学,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寻找到了宇宙自然的依据。同老子相比,他把“道”引向了人生的层面,生活的层面,使“道”成了生活的依据。由此,庄子虽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学说同老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老子对“道”的论述主要的还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着眼的话,庄子则将其引向人生层面。如果说老子具有明显的政治哲学的特征的话,而庄子则更清晰地是一种人生哲学。由老子的政治哲学转向庄子的人生哲学,既是时代社会的刺激的需要,也是道家学派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使道家思想学说的内涵意蕴更加丰富。

(2)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庄子宇宙意识和人生观念是独特的。庄子之所以有如此的思想意识,同其独到的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也是最能显示庄子哲学特色的重要思想。这里有必要对庄子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作一个概括介绍。

庄子承认世界万物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说“称物的数目有万种之多,人只是其中一种”(《秋水》)。因而他把在人之外存在的事物叫“外物”。庄子也承认人对外物具有认识能力,他说:“认识,是由于对事物的接触;知识,是由于对事物的谋虑。”(《庚桑楚》)“知道哪些是属于天然的,知道哪些是属于人为的,那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大宗师》)庄子还承认人的认识是可以改变和提高的,如《秋水》中的黄河之神,在秋水连绵,河水上涨时,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当他顺流而下,到了东海,见到了海水之汪洋无边时,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自满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于是便对海神说:“现在我看到你是如此广大难以穷尽啊!我要是不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太糟糕了,我一定永远被大方之家所讥笑了。”海神说:“井里的鱼是不能和它谈论大海的,因为它受所处地域的拘限;夏天的昆虫是不能和它谈论冰冻的,因为它受生存时间的拘限;偏执浅陋的人是不能和他谈论大道理的,因为他受自己所接受的教养的束缚。现在你走出了限制你的崖岸,观看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丑陋,这就可以向你谈论大道理了。”河神与海神的这段对话,意在说明人的认识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提高的,但条件是必须突破原有的生活地域、时间以及教养的局限。上面说的庄子的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也都是正确的。

庄子不仅认为具体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而且认为包含在事物中的“理”(本质,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可以把握的。《养生主》中有一则着名的“庖丁解牛”的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故事说: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引起文惠君的惊奇,问他技术怎么达到这样高妙的程度,庖丁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我开始学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的,没有一条不是完整的牛(看不到牛体的组织结构);三年以后,就看不见完整的牛体了(看到的都是牛的肌体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来领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官能的知觉停止了,但心神的嗜欲却在运行。依顺着牛的自然纹理(依乎天理),劈开骨肉的缝隙,引向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因其固然)去用刀,连经络相连的地方都不去碰,何况是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去割筋骨;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有几千头,可刀口还像在磨石上刚磨过的一样锋利。”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形象地说明感官的知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全牛),只有运用心神才能了解事物内部的深层道理。这两个层次认识近似我们今天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对象不同,认识的方法也不一样,感官(眼睛)了解事物的现象,理性思辨(心神)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还注意到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庖丁经过多年的宰牛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才掌握了宰牛的规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取得成功。这一点尤其深刻。遗憾的是庄子并未能沿着这条认识路线发展下去,坚持到底,这说明在他脑子里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重视实践的自觉意识,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叙述认识过程中偶然涉及实践,因而还不能使它升华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甚至也未把它作为其认识论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正是使他走向相对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庄子对个人认识(知识)的相对性也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对产生这种相对性的原因也有深刻的了解。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庄子认识论中最精彩、最深刻、最富启发性的部分,《庄子》书中许多妙趣横生的寓言,正是他的这种思想认识的生动体现。例如:

坏井中的一只蛙对东海中的老鳖说:“我真快乐啊!出来就在井栏上跳跳蹦蹦,进去就在井的破砖边上休息休息。跳到水里,水就浮着我的两腋,托着我的两腮;跳到泥里,泥就盖着我的脚背。回头看看井里的赤虫、螃蟹和蝌蚪,都不能像我这般快乐。我独占一坑水,盘踞一口坏井,这真是最大的快乐!你何不抽时间来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没有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绊着了。于是就从容退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井蛙。井蛙听了大吃一惊。(《秋水》)——此即人们常说的“井底之蛙”成语的出处,它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生存地域的限制。

朝生暮死的虫子不知一个月的时光,春生夏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逍遥游》)——这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生存时间的限制。

公孙龙问公子牟说:“我青年时代学习过先王之道,壮年时代又明白了仁义的行为”,而且善于辩论,“我自认为是非常通达了。现在我听到了庄子的言论,迷迷茫茫,感到非常惊奇……现在没有办法张口了。”(《秋水》)——这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所受教育的局限。

同类推荐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热门推荐
  • 大唐修仙记

    大唐修仙记

    大唐边境的风在不停的飘荡的吹着,吹着的大唐边境的泥土带着一股芬芳的香气。一队西域吐蕃的人的马队正在朝大唐的方向驶来。马队上几个穿着吐蕃彩色条纹的衣服的吐蕃人,他们带着一封吐蕃王写给女皇武则天的信。信的内容是关于太平公主的……苏月明在大唐的治愈系修仙
  • 霉女保镖

    霉女保镖

    卓悦,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外人眼里她是一个有着跆拳道黑带五段身手,独立自强的女人。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个有点小迷糊,外加偶而还有一点小白的弱女子。由于老爸沉迷于赌博,欠下20万元的高利贷逃走,而不负责任的把一切都丢给刚好失去工作的卓悦。迫于无奈,她答应了天和帮二少边旭阳的要求,做他的贴身保镖……
  •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普希金抒情短诗集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的普希金的抒情短诗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伪生活

    伪生活

    美丽的爱情珍珠藏在外表粗糙粗陋的婚姻蚌壳里,这小武尽管对自己的生活和婚姻有所畏惧,有些哀怨,但他又从不想打碎它,而是细心并不乏有滋有味地去呵护,用心血、甚至心智去经营,他甚至习惯了人们的冷漠,习惯了叶莎莎联手她的父母、姐姐对自己的近似庸俗野蛮的“修理”习惯了婚姻蚌壳的粗糙丑陋,如果叶莎莎后来不出意外,沈小武会这样任凭生活的轴心无休止地打磨自己,这很契和社会上大多数人对生活对婚姻的随遇相安的心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旷世商女:逆天废物三小姐

    旷世商女:逆天废物三小姐

    当第一杀手意外穿越成‘傻子’三小姐肿么办?徐颖表示没有压力,傻子嘛!你们既然说是,那我就装,直到装到你们后悔的那一日。只是,成日的装傻子,终有一日,她竟然被貌若‘傻子’的男人给算计了,这算不是算是一物降一物?某男笑得很嫩的对着某女道,“娘子,我们是不是该……”“滚粗!”某女冷若冰霜的脸顿时瓦解,冷脸变热脸,红艳美不胜收,只是谁又能想到,她那都是怒火!小夏新建了一个读者群,亲们喜欢这文的可以加群哦!群141606849
  •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帝妃绝恋:慕蝶情缘

    原本他以为帝位于他只是不相干的东西,谁想要都可以拿去,自己的生命也是可以随便失去的,遇见她,才明白自己想要活下去,想要和她一起活下去……
  • 三娶失宠妃

    三娶失宠妃

    《三娶失宠妃》简介:她,凌双双,人前是凌氏集团的总裁,一个干练、叱咤风云的女人。人后,她是降魔凌家的第四十八代传人,在丈夫眼中,她就是一个“巫女”。结婚一年,她依然冰清玉洁。一场车祸,醒来,却是凤冠霞帔,她将要以西凉国公主的身份嫁给东荣国的皇帝。在这里,这个聪慧、美丽的女人遇上了她命中的克星。一朝成妃,一朝失宠。===他,慕容风,东荣国高高在上的帝王,同样一个叱咤风云的男人,吐千丈凌云之气,心雄胆大,挥斥方遒、主导天地。然,对她,却是残酷冷血。在他心中,她是伤害妹妹的罪魁祸首。干练女人碰上一代霸主,乾坤色变,明争暗斗,最后到底是她中了他的计,还是他掉入她的陷井?她敢向皇帝撇下一纸休书?!朝堂上下议论纷纷。她敢住进太后的灯芯宫?!帝王惊嘘不已!她敢执帅印,征战沙场?!举国惊呼!===他是她冷酷无情的夫君——东荣国皇帝慕容风。第一眼见她,恨之入骨。对她,一娶,二娶,三娶,弃了又弃,娶了又娶,谬笑天下。红嫁衣碎,满天飞舞,留下的只有一声痛楚。慕容风:“你不要的,朕偏要给你!你想要的,朕偏偏要毁灭!”红嫁衣碎,满天飞舞,伴随着他冷漠的笑声。===他是潇洒不羁的逍遥郎——东荣国小王爷慕容雨。第一眼见她,情不自禁。对她,关怀备至,在她危难之时,总是挺身而出。衣衫滑落,玉肌冰肤,一片旖旎,他却镇定的犹如雕像。慕容雨:“你痛,我的心亦痛。我要一辈子守护你。”轻轻抚去她嘴角的血,用唇吻拭干她的眼泪。===他是笑里藏刀的酷君子——北辰国国主北堂英杰。第一眼见她,怦然心动。对她,忽冷忽热。两国对决,他对她却处处留情。幽指划过,肩衫飘下,给她霸道的狂吻。北堂英杰:“我看中的女人,任何人都不可以抢走!”紧握她的纤手,一缕热流淌进她的脖子。===《三娶失宠妃》的相册视频:?pstyle=1===特别推荐:《特工女皇帝》===小伊其他作品:《三嫁囚宠妃》《狱妃驭皇》《帝后惑香》《王爷1咱偷腥去》《风流王爷勾魂妃》===推荐好友作品:霓儿作品:《神偷傻后》胡妍作品:《娘子进错房》烂番茄作品:《医狂》恋爱成冰作品:《通缉替身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