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900000011

第11章 旷达人生(10)

实事求是地讲,刚刚离开黄州的苏轼还是一只惊弓之鸟,“乌台诗案”在他心里留下的阴影始终难以抹去。而此时的宋神宗才不过三十三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他还将决定着自己的政治命运。王安石虽然两起两落,但是只要神宗皇帝在位,谁又能保证他不会第三次就任宰相呢?即便王安石不再就任宰相,但是他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王安石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他还意味着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派别。

苏轼虽然在诗文中借舀滔江水臧否风流人物、千秋功业,借皎皎明月笑傲古今沉浮、往来是非,表现超逸旷远的精神境界,但他毕竟不是可以自由飞翔的仙鹤、肆意遨游的扁舟,他是一个生活在现实政治环境中的非常具体的人物,一个处在政治弱势中的小人物。在这样一个对自己尤其不利的政治环境中,他必须要为自己的政治前途、生活前途,为自己妻儿的前途严肃认真地考虑、谋划与计算。

苏轼从黄州北上汝州,最直接的路线应该朝西北方向行走,但他却一路沿着长江东行,打算从长江进入运河,然后转道淮河、汴水,再设法去汝州。兜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其中当然有种种考虑,居住在江宁的王安石不能不说是兜圈子的一个重要原因。饶有趣味的是,如果说苏轼来江宁与王安石会面,在主观上曾具有某种现实政治的考虑,那么当他真地与王安石朝夕相处一个多月后,却从心底里对这位昔日的大宰相有了更为深入、更为真实的认识。

六月底,苏轼的船到达江宁。他们这一对昔日的政敌、文坛的好友终于又见面了。当苏轼站在江边,看着王安石穿着便装,骑一头小毛驴,慢慢朝他走来的时候,他感觉王安石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个昔日雷厉风行的大宰相,现在显得神情落寞,更像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此情此景让苏轼心里边既是酸楚,又是感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他赶忙迎上前去,两个人紧走几步,四目相对,一时间真是感慨万千,竟然不知从何说起!

在江宁的日子里,苏轼深深感受到这位昔日叱咤风云的老宰相身上的巨大变化。一次,苏轼与王安石谈论起朝廷的是是非非。事后,王安石不无忧虑地再三叮嘱他说:“今天这些话出自老夫之口,人于子瞻之耳,切不可对他人提起。”(语载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这哪里还是以前那个雷厉风行、顶天立地、创榛辟莽,声称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的王安石?

苏轼在诗中感慨地写道:“骑驴渺渺入荒陂,想见先生未病时。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次荆公韵四绝》)晚年退休在家的王安石,满面病容,骑着小毛驴默默行走在荒野中,如何还能想见他当年雷厉风行的风采?老宰相劝我在江宁买上几亩田地安家,我们如果能够早十年比邻而居该有多好啊!

的确,这次江宁的会面,使得苏轼对王安石、对王安石与自己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苏轼觉得王安石对自己成见甚深,处处与自己过不去,处处为难自己,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小人。现在想来,其实不然。

抛开复杂的政治分歧,王安石其实非常欣赏苏轼的文学才华。当初苏轼在黄州,王安石时常关注他的创作情况。每次有人从黄州来江宁,王安石总是止不住问:“苏子瞻近来有什么妙语啊?”一次,有人乘船自黄州来江宁,那人对王安石说,苏轼住在临皋亭,夜晚喝得大醉,梦中醒来后写成一篇一千多字的《成都圣像藏记》,抄本现在就在江边的船中。王安石听后赶紧派人从船上取来文章。此时正值月上柳梢,树影在地,王安石等不及书童点灯,立刻站在屋檐下,借着微弱的天光读起来,一边读,一边高兴地称赞说:“子瞻,真是人中之龙啊!”看罢文章,又忍不住评论说:“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不过也有一个字用得不大贴切。”来人连忙请教,王安石说:“文章末尾处说:如人善博,日胜日贫。如果改为日胜日负就更准确了!”后来苏轼听到这个评论后不禁抚掌大笑,认为王安石的确是自己的一字之师,遂欣然提笔改“贫”为“负”(事载宋·释惠洪《冷斋诗话》)。苏轼离开江宁后,王安石还曾不无慨叹地对身边门客说:“不知再过几百年,才能有苏轼这样的人物出现!”(语载宋·蔡绦《西清诗话》)

以前,苏轼觉得王安石这个人脾气倔强、声色俱厉、不近人情。现在想来,其实不然。

苏轼与王安石在江宁第一次会面,苏轼身着便装,开玩笑地说:“苏轼今日敢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看看自己身上同样的便装打扮,朗声笑道:“礼仪难道是给我们这些人设置的吗?”(事载宋·朱弁《曲洧旧闻》)坎坷崎岖的仕途道路、险恶丛生的世道人心、变法改革的一波三折、家庭生活的重大变故,所有这些都让王安石对政治前途心灰意冷,他只愿做个普普通通的田舍老翁,与朋友们在一起聊聊天、写写诗。他还反复劝告苏轼在江宁购置田地,就此安家平静地过日子,不必理会朝野动态。而苏轼也积极地在江宁、仪征两地访求田地,筹措安家事宜。在给王安石的信中,他说:“最近几次的见面,承蒙您对我多加抚慰教诲,恩情厚重。我本来打算在江宁购置田产,陪您终老于钟山之下。如今又来仪征访求,如果真安置妥当,今后扁舟往来,要与您见面并不困难。”(《与王荆公书》)

以前苏轼觉得王安石这个人虽有学问,但总喜欢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现在想来,其实也不然。

他们二人曾在一起欣赏苏轼的密州旧作《雪后书北台壁二首》。王安石对其中“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两句特别欣赏,认为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非常精妙。王安石的女婿蔡卞表示不理解,他问王安石:“这难道不是描写雪景的诗句吗?将雪中的楼台比作玉楼,将漫天飞雪比作银海,其中未见使用什么典故呀?”话虽然这样说,但是蔡卞却无法解释“寒起粟”与“光摇”的涵义。王安石解释说:“在道家典籍中,将双肩比作玉楼,将双目比作银海。因此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天气寒冷,冻得人耸起肩膀,直起鸡皮疙瘩;满世界的雪花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他问苏轼:“子瞻,我说得对吗?”苏轼会心地笑了。后来他在朋友面前不得不承认,这两句诗自问世以来,还没有人看出其中潜藏的这个典故,苏轼不禁感慨:王安石的确有真才实学,的确博学多闻(事载宋·赵德麟《侯鲭录》、宋·王十朋《东坡诗集注》)!

以前苏轼觉得王安石这个人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免令人生厌。现在想来,其实更不然。

一次,二人正谈得投机,苏轼突然很严肃地说:“荆公(王安石致仕后被封为荆国公),我有话要对你说。”王安石一听苏轼这语气,以为他要提及两人之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立刻警觉起来,神情有些异常。苏轼连忙说:“荆公不要误会,我所要说的是关系天下安危的大事。”王安石这才放下心来,说:“你且说说看。”苏轼说:“穷兵黩武、大兴冤狱,这是汉唐盛世灭亡的先兆。自从太祖皇帝立朝以来,以仁厚治理天下,就是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如今朝廷连年与西夏交兵,屡战屡败。而蔡确(王安石提拔的变法派新进之士)等人又在东南一带大兴冤狱。您为什么不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解救这种危难的局面呢?”王安石竖起两根手指,无奈地摇摇头说:“这两件事情都是吕惠卿(王安石提拔的变法派新进之士)他们做的,我现在告老在家,哪里还敢多说话?”

苏轼严肃地说:“你说的有道理。在其位则言其政,不在其位则不言其政。但这是大臣侍奉皇上的常规礼仪。当今圣上以非常之礼待您,您又怎能以常规之礼对待圣上?”以往如果听到苏轼如此激烈的言论,王安石也许不免大发雷霆,针锋相对,可是这一次不同了,王安石表示:“子瞻不必再说,我一定向皇上进言!”(事见《邵氏闻见录》卷12)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六十三岁的王安石与四十七岁的苏轼非但不是兄弟,还曾经是誓不两立的政敌。他们之间虽然有不少的恩恩怨怨,但这些恩怨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前途,为天下公利而结下的公开的恩怨,并非私人之间的恩怨。作为当代屈指可数的政治家、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他们不仅不存在私人的恩怨,更是学术、文学和思想上难得的知音。

对于苏轼而言,这一次在江宁与王安石的会面,虽然不可能直接缓解苏轼所面临的政治困境,苏轼与王安石也不可能就某些政治问题、政治原则签署“谅解备忘录”,但是这种融洽的会面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苏轼在给王安石的信中说:“某游门下久矣,然未尝得如此行,朝夕闻所未闻,慰幸之极。”(《与王荆公二首》之一)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意思是说,我在您的门下求学很久,但是还不曾像这一次朝夕相处,聆听教诲,获益匪浅,真是太荣幸了!苏轼与王安石都是欧阳修的门生。王安石虽然年长于苏轼,但也算是同辈人。苏轼将自己列人王安石门下学生的地位,而且说“游门下久矣”,这当然可以看作是一句客气话,不过结合苏轼当时那种特殊的境遇来看,也许也不完全是客套之语,至少“门下”也隐含着为荆公所用,愿与荆公合作共商国是的意味。这与苏轼对于新法态度的调整其实是完全一致的。总而言之,宋神宗元丰七八年间,历经政治风波的王安石与苏东坡开始在政治上渐渐走向和解甚至达成某种默契,这对于苏轼今后政治立场的逐步转变、仕途经历的变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个多月后,苏轼离开了江宁。他的目的地汝州虽然距离京城很近,但是苏轼更希望自己能够在风景宜人的常州度过余生。神宗皇帝批准了他常住常州的请求,诏令苏轼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常州居住。

来到山清水秀的常州,苏轼打定主意要在此处安家落户,于是将手头所有的五百缗(相当于五十万钱,五百两白银)现款倾囊而出,购买了一套新居,打算安安稳稳地过下半辈子了。可是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又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苏轼打算安安稳稳过小日子的时候,朝廷里出了大事,这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轼的现实处境,也改变了他对于未来的设计、打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三月五日,三十八岁的神宗皇帝病故了。他年仅十岁的儿子赵煦即位,改年号元佑,是为哲宗。哲宗太小,不能亲政,暂时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是个保守派,她坚决反对变法革新。神宗去世不久,她便传下诏书,批评新法,以“母改子政”的形式改变神宗的所有既定政策。她的第一个措施,就是任命年届六十六岁、已经隐退十五年之久的司马光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主持国政。北宋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史称“元佑更化”,说通俗点儿就是重打锣鼓另开张。

司马光一上台就采取了三个重要举措:一是宣布广开言路,让朝野士大夫就变法公开发表意见,其实是为废除新法制造舆论;二是纷纷贬斥变法新党人物,从人事上为旧党复辟扫除障碍;三是纷纷恢复、提拔神宗时期被贬斥的旧党人物,为旧党重新占据政坛奠定基础。

苏轼就是在这种突变的政治形势当中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此次东山再起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这由下面这个时间表就可见一斑: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苏轼五十岁。

三月五日,神宗病逝,哲宗即位。

五月六日,苏轼被任命为朝奉郎、登州知州,官阶七品。

九月十八日,苏轼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官阶六品。负责朝廷的礼仪、祭祀、科举等事务。

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被任命为起居舍人,官阶六品。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苏轼五十一岁。

三月十四日,免试为中书舍人,官阶四品。

九月十二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阶正三品。皇帝特赐给他官服一套,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马一匹。

从1085年的五月到1086年的九月,短短的十七个月里,苏轼便从一个地处偏远之州的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飞跃了十二个官阶,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

苏轼的这次东山再起意义非同寻常,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六品起居舍人,随从皇帝左右,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可以参与商议礼乐法度、百官任免赏罚等朝廷事务。这个官职意味着苏轼不仅已经重返朝廷,而且开始占据中央中枢机构中的重要位置,这个位置不仅有机会接近皇帝,而且能够参议朝政,绝非登州知州、礼部郎中所可比拟。

2.四品中书舍人,负责起草任免百官、整章建制、宽赦俘虏等诏书,可直接参与相关朝政的商议决策。朝廷规定,官员必须经过相关考核方能担任中书舍人。从北宋建国至哲宗时期,免试担任中书舍人的只有陈尧佐、杨亿、欧阳修等三人,苏轼则是第四个。这个官职意味着苏轼开始走向中枢政治的中心。

3.翰林学士、知制诰,专门负责起草任命将相大臣、册立皇后、太子的诏书以及与周边国家往来的国书等,较中书舍人更为重要。翰林学士作为皇帝最亲近的政治顾问兼秘书,从中唐以来就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苏轼之前,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并由此升任副宰相。这个官职意味着苏轼距离位极人臣只有一步之遥,意味着苏轼开始成为参与朝政决策、参与国是的核心的“元佑大臣”。

4.这一年九月一日,司马光去世,宰相的位置空缺。苏轼九月十二日就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这个巧合似乎给苏轼的政敌们传递出一个微妙的信息,他们担心苏轼被任命为宰相,遂于九月二十八日上书皇帝,认为“苏轼文章学问,中外折服”,但是“德业器识有所不足”,加上以前有讥讽朝政被贬斥的前科,从团练副使的位置提升到现在才一年多一点,如今担任翰林学士,如果论“议论古今,润色帝业,可谓极其任矣”,但是不能再加官了!这些人在提醒皇帝,任命苏轼为宰相,辅佐王业,一定要以王安石为戒(语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88脚注【原文】)。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宋哲宗元佑时期,旧党全面复辟,按理说应该同仇敌忾反对新党,谁知道,旧党阵营内部也矛盾重重,政治派别林立,有的人为了阻止苏轼做宰相,居然拿出新党领袖王安石的例子来类比苏轼,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苏轼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提升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地位之高。

5.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八月,五十二岁的苏轼开始兼任经筵侍读,给小皇帝赵煦当老师。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能够做帝王之师,真是最荣耀的职位了!对于苏轼而言,官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是最高境界了!当然,这样的安排也可以看出旧党一派的深远用心:希望通过苏轼的教育,使小皇帝的立场能够站在旧党的一边。

同类推荐
  • 卡帕传

    卡帕传

    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奠定了世界近现代的行为规则。不仅四大文明古国都有大英帝国灵机一动划分出的奇怪疆界,孕育的年轻国家,就连如今横行世界的英语语法,交往规则也大多出自大英帝国之手。现在好多人都批评美国世界警察,其实英国才是给警察制订法规布置任务的幕后人物。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中外历史上著名思想家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

    全书主要介绍中外著名思想家,例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中国思想家的智慧、情操和人格魅力,还有外国思想家,例如苏格拉底,百拉图,亚里斯多德,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等外国思想家的思想智慧,情操和人格等等。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李嘉诚全传

    李嘉诚全传

    “传记”部分,从李嘉诚祖上搬迁定居潮州开始,到其父李云经违背祖训下南洋,再到他年幼时就随父迁到香港,逐渐成长为华人世界首富,全面地反映了李嘉诚家族的传奇经历,对他的个人成长经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他创造的商业神话进行了再现。后两篇着重分析李嘉诚的管理智慧、资本运作技法、做人原则以及运用财富的高度,并对其旗下的几位香港打工皇帝进行了详细讲述,这是以前的李嘉诚传记中看不到的内容。
热门推荐
  • 肝病食疗菜谱

    肝病食疗菜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适合于肝病患者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菜肴色、香、味俱全。本书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肝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做人必须有的9张底牌

    “人生百态,各有千秋。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该如何对待?本书以浅显易懂的说明文字为纲,以生动深刻的智慧故事为辅,二者彼此释义,互为表里,为读者展现诸多为人处世的诀窍和方法。阅读本书,既能领略古人的成功智慧,也能感受今人的处世风采,更能激活思维,让读者领悟到成功者的处世真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研究了无数以前的牌局,经过选矿、淘洗、熔炼等各道工序,终于形成了今天奉献到读者们案前的这块纯金,希望给正处于迷途中的读者以启发和帮助,希望给将要步入社会的读者以指引和借鉴。”
  •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吴版倚天之长相守

    自小我就爱倚天屠龙记里赵敏与张无忌的爱情,那时只觉女子当做赵敏,而一生良人应寻无忌。长大后看了原著,陆陆续续看了九版倚天,终是只爱这一版。夜深人静,感念无忌敏敏的爱情,亦为儿时懵懂不知愁的痴意作个纪念,写下这个同人后续,愿与一起喜欢的吴迷一起分享。那时的无忌,给了我对于爱情最初最美好的向往。今亦是。
  • 你的旧爱,他的新欢

    你的旧爱,他的新欢

    婚姻该是女人的另一个天堂——世界在他身后,原来那么的辽阔。陆言恒这三个字,对若若来说,就是一切。你怎能说不爱就不爱。“陆言恒,告诉我,这是你的决定么?”他却连话都懒得再说一句。“陆言恒,我签字就是了。”他抬了抬冷峻的眉眼:“好。”林若若笑了笑,温暖安定:“言恒,如果我说,我怀孕了,你······”“不可能。这方面的安全措施我一向做得很好。”林若若带着满身的伤痛跑到丽江,中国的艳遇之都,完全是因为许棠的唆使:“全中国又不是只有陆言恒这么一个男人,若若,去丽江吧!寻找一段美好又浪漫的二婚!”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从生活,慢慢进入生命。绅士,俊朗,专情。那个时候的她,颓废不安,亮晶晶的眸子里装满的全是灰败,看上去脆弱不堪。即使你曾给过我伤害,我如今依然相信爱情。陆言恒,现在你的眼里,我只不过是旧爱罢了;但世界这么大,谁又知道下一秒,我会不会成为别人的新欢。我虽然爱过你,可是已经学会放下了你。可是后来,是谁步步紧逼不容抗拒。嫁给他的时候,她20岁。离婚的时候,她不过25岁。
  • 女记者婚恋纪事

    女记者婚恋纪事

    明明有个知寒问暖的优质帅哥跟在身边,为毛姐偏偏选了个专爱跟人玩暧昧的花花公子涅?姐后悔了,可以拍飞么?可是有了娃肿么办?娃呀!咱们可以拍飞你爸那厮么?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几万头草泥马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
  • 嫡女策-盛世女相

    嫡女策-盛世女相

    “姐姐可知道,功高震主之说?”“姐姐可知道,后权大于帝权,就再无夫妻之名?”“姐姐可知道,从你得受万民敬慕的那一天开始,你的夫君,南衡的皇帝,就已经成了妹妹我的裙下之臣?”“姐姐你样样都胜于我,可独独在最后这一刻,还是我赢了。”战场征战之时,她被十二道加急皇令急召回宫,却怎么也没想到,等待她的却是无尽的地狱。曾经出生入死的兄弟,帮着她征伐天下的兄弟,却最终一个个的死于非命。而她,最后却被自己心爱的夫君和最疼爱的妹妹一起设计背叛。一杯鸩酒,让她带着满腔的恨意与不甘,奔赴黄泉之路!一朝睁眼,却发现自己竟然重生在了曾经被她重创的敌国北流朝的丞相嫡女,从小就是痴儿的墨流卿的身上。这一世,她势要为曾经的恨与怨做一次了解,为了曾经的兄弟,为了她曾经的有眼无珠,她绝对会全部讨回!从相府痴儿,到朝廷权利巅峰,从北流皇朝,到四国鼎力的整个天下,她一步步踩着鲜血踩着白骨走来,而她的身边,慢慢的开始聚集各色完美而出色的男人。【精彩片段】“这里是什么?”某个男人摸着她平坦的肚子,淡淡的问道。“肚子!”女子冷冷的说道。“哦?你还知道这是肚子?好稀奇,竟然还是肚子!”男人衣服惊讶的样子,眼底却带着深深的笑意,嘴角噙着戏谑的笑,声音低沉温润。“......”女人恼怒渐渐的从眼底呈现,这个该死的男人,不只在朝堂上和她作对,私底下更是不饶人,整个人整张嘴就钉在她的身上,却让她打不得骂不得。“哟,墨相这是恼羞成怒了?”男人一副很体贴的样子,上前轻笑的揽住她的肩,轻声的在她的耳边说道:“既然墨相知道这是肚子,就应该知道其作用,要不我们就在这肚子里种个娃娃玩玩,怎么样?”种个,娃娃,玩玩!!!!女人眼底渐渐聚集风暴,精致绝伦的脸上却反而露出绝美的笑容:“既然想玩,那就用你的肚子去种个玩玩好了!如此,我很乐意效劳!!”男人一阵沉默,好半天才幽幽的说道:“也好,我们试一试,看看娃娃到底是比较喜欢我的肚子,还是比较喜欢墨相的肚子,我想,这样的话,墨相应该会觉得比较公平吧!”女人:“......”【本文一对一,喜欢的亲收藏哈!】☆☆☆推荐☆☆☆墨的未来玄幻异能文:【星际女王-首席指挥官】好友君残心的古言穿越宅斗文:【丞相夫人】
  • 全职管家

    全职管家

    高考零分怕什么,哥自有妙招活下去!吃吃霸王餐,被车撞了?还获得神奇异能?哈哈,赚了!邂逅二美女,没想被逼做管家!还是全职的?这是艳福吗?!不料体内恶魔重生,展开了一场颠覆乾坤的阴谋,他勇担大任,创造世纪神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