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9700000007

第7章 跟着希特勒走进战争(1)

希特勒的总理府就像一个魔术箱子,上校隆美尔只进去了一个小时,就变成一名将军走了出来。这位将军在波兰小出了一把风头之后,天真地以为战争就要结束了。随后他才意识到,一切都只是刚开始。他要求去指挥装甲师,总司令断然拒绝:一个对坦克一窍不通的陆军军官,如何指挥装甲师?

大战之前

1939年8月,欧洲出现了少有的酷暑天气,翻腾的热浪笼罩着柏林,萎靡不振的树叶懒洋洋地吊在枝头,空气中一丝微风也没有。

25日下午3点45分,隆美尔衣装整洁、精神抖擞地走进了希特勒的总理府,他作为刚被希特勒任命的元首司令部指挥官正式前来报到。仅仅在40分钟之前,希特勒在他的外交部长格特鲁德·冯·里宾特洛甫的陪同下,已正式下达了命令:德国要在26日拂晓时分向波兰发起全面进攻。

对隆美尔来说,总理府成了一个魔术箱子,而戏法恰恰就发生在他身上。他穿着校官的制服走进总理府,不足一个小时,他已穿上了一身崭新的将军服装走了出来。隆美尔作为一名新晋的将军自豪地踱进了他的警卫营。这个警卫营里共有16名军官、93名军士和274名士兵。全营装备有4门37毫米口径的反坦克炮、20门20毫米口径的高射炮以及其他武器。

下午4点45分,遵照希特勒的命令,隆美尔带领着他的警卫营向巴德波尔辛前进,那是位于波美拉尼亚的一个小火车站,德国军队大批地涌入那里,准备在第二天发起大规模入侵波兰的战争。

隆美尔走在警卫营的最前面,他为自己刚刚被提升为将军而感到飘飘然。他想,这将是德国又一场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战争,这不会是大战,持续的时间再长也会在两个星期内结束。英国和法国绝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波兰而和德国撕破脸,即使撕破脸也无所谓,德国不再是魏玛时代那个懦弱的国家了,现在的德国可以轻而易举地对付像英国和法国这种二流角色的国家。只要有希特勒在,德国就不惧怕遇到任何障碍。

这个时候,隆美尔对希特勒已崇拜得五体投地,他被希特勒的**哲学所折服。早在1937年和1938年,隆美尔曾两次出席**向军队进行思想灌输的课程。1938年12月1日,听完希特勒在作战部大厅里所作的秘密演说后,他曾十分赞许地记下了两句令他十分感动的话:“今天的军人必须有政治远见,因为他必须随时准备为我们的新政治而战斗”;“德国军队是德国哲学生活所挥舞的利剑”。

自从担任元首大本营的警卫营指挥官以来,随着与希特勒直接接触的机会增多,隆美尔感到自己已深深地被希特勒的无穷魄力所吸引了。在他前往波兰的途中,隆美尔还曾得意洋洋地向别人夸耀说:“我经常和元首在一起,我们甚至进行十分亲密的讨论,更有意义的是,他对我特别信任,这远比提升为将军更为重要。”

8月25日晚上,隆美尔带领他的警卫营顺利抵达巴德波尔辛。但刚一到达他就接到通知:总理府在两个小时前已打来电话,进攻波兰的计划向后推迟。

隆美尔立刻陷入迷惑不解之中,他一面让自己的部队去帮当地的农民收割庄稼,一面和其他的将军们热烈地探讨和分析这次进攻命令突然停止的原因。但探讨和分析只能是捕风捉影,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躁不安起来。

8月27日,隆美尔终于按捺不住,凭着他与元首的亲密关系,他决定乘飞机去柏林探问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可到了柏林之后,隆美尔除了获得与希特勒同桌进餐的特权外,没有得到任何新消息。

隆美尔悻悻地又回到了巴德波尔辛,陷入了焦急的等待中。这一天,他在给露西写的信中描述自己的心情说:“我们军人需要的就是忍耐。意外的障碍是不可避免的,得花费一定的时间去清理。毫无疑问,无论元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是恰当的。”但这种等待一直到了8月31日中午,还是没有新的消息,隆美尔自我安慰似的说:“等待令人心烦,但又不能不这样。元首知道怎样做对我们更有利。”

希特勒到底怎么了?已经决定的进攻为什么突然停止了?

实际上,早在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就已制定好了在8月26日拂晓4点30分向波兰发起进攻的计划。8月25日,德国外交部已通知驻在波兰、英国和法国的大使馆和领事馆,叫他们要求德国公民选择最快的路线离境。在柏林,这是天气极其闷热的一天,所有的人都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个大城市里到处都支起了高射炮,轰炸机群不断地从人们的头顶上掠过,朝着波兰的方向飞去。隆美尔正是当天下午开往巴德波尔辛的。但在当天晚上6点钟发生的两件事却使希特勒大吃一惊,使他在他的部队按计划应当突破波兰国境之前不到24小时的时候从灾难的深渊边缘缩了回来。

这两件事一件发生在伦敦,一件发生在罗马。两件事相隔不足20分钟。从伦敦来的消息率先到达希特勒那里:英国和波兰签订了正式条约,两国如遇需要,将实行军事互助,以共同对付发起侵略行动的那个欧洲强国。这个消息明确地警告德国:如果德国入侵波兰,英国将站在波兰一侧,共同向德国宣战。希特勒对这个条约的真实性确信不疑,因为在此前半个小时,法国驻德大使已正式通知希特勒:一旦波兰遭到攻击,法国将全力支持波兰。

这个消息使得希特勒这个向来一意孤行的***魔头犹豫起来了。俗语道:祸不单行。十几分钟后,一封墨索里尼从罗马送来的信,再次打击了希特勒的决心。

墨索里尼在信中首先表示了他对苏德条约的“完全同意”和“对波兰问题的谅解”,然后阐述了意大利对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如果德国进攻波兰,只是引起了局部冲突,意大利愿意根据德国的要求提供一切的政治援助和经济援助。但如果这次进攻引起了波兰的盟国对德国展开反攻,意大利不会在军事方面采取行动,因为意大利在1942年之前无法在军事上准备就绪。除非德国能够立即向意大利提供军事物资和原料,以抵抗法国和英国针对意大利的进攻,如果确实德国能够做到,意大利可以立即参战。

墨索里尼的这封信如一颗炸弹在希特勒的脑袋里开了花,气得他破口大骂墨索里尼“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几分钟后,希特勒向前线下达命令:停止进攻,等待通知。

接下来的几天,希特勒与英国方面展开了无休止的会谈,以商定如何解决波兰问题,希特勒还不断地向英国和法国许诺,德国解决波兰问题后,不会对英国和法国采取军事行动。

随着会谈的进行,希特勒的一个预测越来越坚定,那就是:英法两国不会对德国入侵波兰采取军事行动。8月31日中午,希特勒冒着天大的危险,再次下达了进攻波兰的命令。

当时,隆美尔正在巴德波尔辛火车站的候车室里,忽然电话铃响起,来自柏林的命令:准备行动。稍晚一些时候,正式命令到达:9月1日凌晨4点45分,向波兰发起全线进攻。

入侵波兰

德国这次入侵波兰的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为了让人民群众相信德国这次入侵是正义的,希特勒没有忘记在入侵之前先上演一出小短剧。

8月31日晚,希特勒派出一批德国党卫队队员,他们身穿波兰军服,装扮成波兰的军队,趾高气扬地“攻占”了紧靠波兰边境的德国小城格利维策,并炸毁了德国的一座桥梁。这些人在占领了格利维策的电台后,开始大肆地用波兰语辱骂德国,最后他们丢下几具事先准备好的、身着波兰军服的德国囚犯的尸体,然后就不知去向了。接着,德国所有的电台都“义愤填膺”地谴责了这起所谓的“德国遭到波兰突然袭击”的事件,为德国向波兰进攻找好了借口。

9月1日凌晨,德国出动62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约2000架飞机,编为“南方”和“北方”两个集团军群,兵分三路,向波兰发起了闪电式进攻。波兰由于准备不足、力量薄弱,被迫节节败退。到9月7日,波兰政府和总参谋部纷纷后迁。德国取得了绝对的进攻优势。

9月1日上午10点多的时候,希特勒驱车走过冷清清的街道前往国会。这是一个灰暗的、有些闷热的上午,德国的百姓对这次战争没有给予太多的热情,他们远没有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德国走向战争时的那种狂热。希特勒在国会发表了一份蛮横无理的宣言,谴责了波兰的“无理”和德国出兵的“必要”,他的这场演说从头至尾都有一种奇怪的紧张感觉,他仿佛正站在被告的立场上为自己辩护。从演说开始时起,就连希特勒一手指派的、大部分属于党棍的傀儡议员们的反应也都不太热烈。

但隆美尔却依然处于对希特勒崇拜的高峰中,他对希特勒的这次演说感到极其兴奋,他对露西说:“你是怎么看待9月1日的事件和希特勒的演说呢?我们能有这样一位人物难道不令人感到欣慰吗?”此时的露西在隆美尔的影响下也早就成了希特勒的崇拜者,她每天晚上都在替希特勒祈祷,希望“全能的上帝”保佑他和隆美尔,她还转请隆美尔恳求希特勒不要使自己暴露在不必要的危险中,因为德意志“这个民族禁不起失去他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打击,这种想法会使人不寒而栗”。当然,她对战争并不是那么狂热,她明确地对隆美尔表示,希望这次行动的最终结局是能够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

但是,既然希特勒已挑起了战争,那么历史前进的车轮就已远非是露西的那点无力的希望所能阻挡的了。9月3日,英、法等国正式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9月3日下午,希特勒发布了“第二号绝密作战指令”,规定德国军队把战争目标锁定在“迅速地、胜利地结束在波兰的战事”,至于西线,可以先让英国和法国挑起战衅,“对英国可以在海上展开攻击”。

事实上,英国和法国虽然对德宣战,但双方在陆地上却进入了静坐式的阵地战,英法军队爬入阵地之后,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根本不开一枪,仍然幻想德国在攻下波兰之后,可以将战争的枪口对准苏联这个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想错了,希特勒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很快就向苏联发出照会,邀请苏联分享在波兰的部分利益。

3日晚9点,希特勒趾高气扬地乘火车开往波兰前线。

4日凌晨1点56分,希特勒乘坐的专用列车“美洲号”开进波兰前线的一个小火车站。十五分钟后,希姆莱的指挥车“亨利克号”以及其他**高级部长的车辆也相继抵达。隆美尔立刻指挥部下戴上“元首大本营”的臂章,在整个车站布置了安全警戒线,高射炮士兵也已各就各位。

隆美尔满怀崇敬地迎了上去,他希望希特勒对前线只是作一次正式的礼节性的访问,但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独裁者却在那里足足呆了三个多星期。希特勒几乎每天都要钻进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驶往前线,穿过仍旧有波兰狙击手出没的森林,沿着留有波兰人遗弃的军用物资的残骸前进,来到塞恩河岸观看他的闪电部队过河。隆美尔的视线同样接触到了战场上的每一个角落,他观察、评价、吸收、学习在自己过去的战斗中所不知道的那些战争装备和技巧,例如快速运动的坦克群和突击部队的使用,以及对密集的后勤补给进行俯冲轰炸。

当时,隆美尔天真地认为,整个战争将会逐渐平息,一旦波兰完蛋,战争就不会再延续下去了。他相信在冬季来临之前自己就可以回家了,因为战争正在按照德国的计划进行着。

那些日子里,希特勒每天晚上都要召开一次冗长的军事会议,隆美尔被允许出席那些会议,所以他在那些会议上,经常发表意见。他因为能够亲眼目睹希特勒处理问题的“那种坚决和果断”而感到万分高兴。私下里,隆美尔还经常和希特勒聊天,他认为他们的谈话十分投机。

到9月17日,波兰大势已去,德军合围了波兰的首都华沙。这一天,苏联也以保护西乌克兰和西自俄罗斯为由,兵分六路开入波兰,占领了波兰的东部地区。后来到9月下旬的时候,苏联与德国进一步协商,双方确定了以那累夫河一维斯瓦河一桑河一线为界的占领范围,德国通过与苏联合作的方式首先稳住了东线。

9月19日,希特勒声势浩大地进入了但泽。这是隆美尔终身难忘的地方,是他和露西初遇的城市,他为德国重新将但泽收归己有而感到自豪。希特勒在但泽的阿杜京夫·格尔德霍尔港大楼发表了洋洋得意又不可一世的广播讲话。隆美尔为此激动不已,他为自己是一个德国人而骄傲。当晚,他趁着希特勒正处于狂喜之中的情绪和他就军事问题谈了两个小时。隆美尔觉得,在这次谈话中。希特勒待他极为友好,他甚至十分怀疑,战争结束后自己是否还会继续长期呆在军事学院。

正是这种得宠的感觉,使得隆美尔飘飘然地狂傲起来。当希特勒访问波兰的丁尼亚港时,希特勒的随从们决定把车子开到水边去。由于当地街道狭窄,坡度陡斜,隆美尔又一次扮演起交通指挥的角色来,他唐突地下达命令:“只有元首的车和另一辆警卫车可以开过去,其余的车辆都在原地等待。”他没有忘记在纽伦堡那次,正是由于他不畏权势的强硬指挥,得到希特勒第一次给予他的当面赞赏。他站在道路中央,确信每个人都会服从他的命令。

这时,紧跟在警卫车后的第三辆车已经启动,隆美尔跑过去,坚决地要求那辆车停下来。随后,他看到坐在车上的却是壮实的**党魁马丁·鲍曼。鲍曼对隆美尔这个小官僚的做法十分不满,他一边大声嚷嚷一边做着手势,要求跟过去。可是隆美尔却一动也不动,“我是大本营的司令官,”他大声回应道,“这不是幼儿园出外游玩,你必须照我说的去做。”隆美尔的这种斥责,使鲍曼气得涨红了脸,他把这次屈辱足足牢记了五年。在1944年当隆美尔被卷入暗杀希特勒的密谋中后,鲍曼在促使希特勒做出让隆美尔自杀的决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哥伦布的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约1451—1506),意大利航海家,一生从事航海活动,先后4次率队西航,成功地横渡了大西洋,开辟了由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由此,他也成为欧洲人经海路到达西半球的第一人。在西印度群岛上,他建立了殖民地,发现了金矿,并掳掠了印第安人。他的4次西航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促进了欧洲大陆与美洲新大陆的联系,并为欧洲人大规模占领和开发西半球打下了基础。
  •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政治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秦始皇尽管是一位暴君,但他也是统一中国的皇帝。没有他,中国的统一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理:中国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也许要推迟很多年,秦始皇不但是一个古代君主,也是一个古代著名的政治家。
热门推荐
  • 阳光如烟

    阳光如烟

    其中:《阳光如烟》发表于《收获》2002年第一期。《十月丁香》发表于1998年的《上海文学》,后被收入《中国当代情伦理书系》。共收入了我七部中篇小说。《宁阳遗调》2001年底《特区文学》发表后,这本集子,即被《中篇小说选刊》转载,并被收入中国作协所编《2001年中国中篇小说精选》
  •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365天,365个故事,365杯心灵的香茗。每一杯都蕴含着生命的真谛,从大朵的阳光在心灵中绽放开始,到做人,持平常心,修炼尊重、感恩、分享的心灵、经过培养担当、面对逆境的能力,最后抵达幸福快乐,诗意的心灵港湾。
  • 亡灵之城

    亡灵之城

    驱魔,赶尸,猎灵,驱灵,四个伏魔家族奇俊才杰,相聚一起!一座被封印恶魔的城市,一个可以召唤灵的神秘女人?五个被古咒预言选中的人?千年前消失的神秘国度?被预言之子认定打破预言的男人?诡异,惊悚,恐怖,离异,黑幕的后面,是预言的推算还是恶魔的指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暴走分卫

    暴走分卫

    在钟郁NBA生涯最落魄的时候,命运女神的眷顾,让他得到了能够点亮整块球场的一个个区域的超级外挂。让他在区域内为王,得分无解,抢断无解,助攻无解,盖帽无解…… 从此,他无法阻挡。他就是篮球场上的得分王,制霸篮坛的超级MVP!有史以来对人类篮球影响最大的篮坛上帝! 有激情、有热血,这是让你从头爽到脚的热血爽文。
  • 商务礼仪实用手册

    商务礼仪实用手册

    本书从仪表、仪态、服饰、用餐、拜访等14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商务礼仪的各个细节以及具体的行为规范和注意事项,将礼仪融入到了商务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贴近读者需求,是商务人士成功塑造个人形象的必读书籍,也是职场人士提高个人素养、推动事业成功的有效指南。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培训经理以及想在职场有所作为的人士阅读,还可以用作商务礼仪培训教材。
  •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火焰般纯真活泼的如歌是烈火山庄的继承人,十九年前的尘封往事将她卷入漩涡之中,如歌的生命中注定会出现三个男人,幽蓝孤傲的枫、宁静温柔的玉和风华绝代的雪……一幕幕纠缠入骨的爱与恨开始惊心动魄地上演……
  • 幸福旋转门

    幸福旋转门

    【已出版上市】我叫红颜,父亲给了我这个惓侧的名字,在我32岁那年,确实薄命,相爱了10年的丈夫绝情的离去,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成了大海退潮后,留在沙滩上的的那颗孤独无助的贝壳,从弹古筝的高雅女人,到见钱眼开的俗人,我始终认为,红颜,并非一定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