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反***统一战线中,既有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苏联,也有像英国、美国这些在当时属于非侵略性的帝国主义国家,还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属于英联邦成员国家。在这个统一战线中,还有像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家。在这些国家中,代表地主、资产阶级的政府,或抗战消极,或流亡国外,而由非执政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人民,成为抗击***的积极力量和主力军。在这个统一战线中,还有像法国、希腊、朝鲜、马来西亚及其他欧洲和亚洲被***占领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下,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和各阶层爱国人士,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抗击***的斗争。统一战线也包括了***国家的反***战士,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开展地下斗争。尽管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在战争中的处境和地位各不相同,但是,打败***侵略者的共同愿望,使得全世界反***的国家和武装力量终于联合了起来,结成了伟大的、广泛的反***统一战线。他们在战争中互相配合,互相支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当然,世界反***统一战线形成的道路并不平坦。早在30年代中期和40年代初期,面对东、西方最凶恶的敌人德、意、日***轴心国的疯狂侵略扩张,反***的各国为了保卫本国的切身利益,保卫民族的尊严和生存,都有联合起来结成国际反***统一战线的愿望。但是,国际反***统一战线之所以迟至1941年底和1942年初形成,有着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英、法等西方国家当时的执政者所推行的绥靖政策。
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在前线指挥作战。英、法两国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但元气大伤。尤其在经历了1929~1930年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之后。它们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逐渐衰落。而德国和意大利则日益***化,尤其是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增长,英、法在欧洲的霸主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东方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又逐步向华北逼进,并于1937年7月7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威胁到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面对德、意、日尤其是德国***侵略者的疯狂进攻,英、法虽不甘心让出他们的霸权地位,但是又缺乏向***开战的决心和勇气。在英国统治阶层内部,对于怎样应对***轴心国的挑战一直存在着意见分歧。以英国下议院议员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主张联合起来制止和对抗德国在欧洲的扩张。他主张不仅要联合法国、美国,而且还要联合意识形态与英国截然不同的苏联,以便借助苏联的力量共同抗击**德国。
然而,1937年5月,绥靖派的代表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他不顾国内反对派的反对,积极推行绥靖政策,企图在不损害英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以牺牲小国、弱国和其他国家的利益作为诱饵,把**德国的战火引向东方。张伯伦幻想着希特勒德国到东方去开辟战场、在与苏联这个泱泱大国的冲突中两败俱伤,英国可以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
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之下,**德国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1938年3月12日,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同年9月,张伯伦首相穿梭于柏林和伦敦之间搞“外交妥协”。9月29--30日,英、法、德、意4国在德国慕尼黑达成了肮脏的交易,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
然而,**德军在占领了苏台德区之后,仍然不知足,1939年3月15又侵占了布拉格,全面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不仅如此,希特勒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英、法舆论界在纷纷谴责**德国的侵略野心的同时,指责本国政府奉行的绥靖政策。张伯伦在英国的议院中几乎下不了台。英、法绥靖政策的推行者们迫于形势和压力,不得不在策略手段上有所改变。除表示进一步对波兰承担义务外,恢复了同苏联的外交往来。
1939年4月15日,苏、英、法3国开始进行谈判,7、8两个月,3国的政治谈判和军事谈判先后在莫斯科举行。然而,时至此刻,英、法政府仍然缺乏诚意,由苏方主动提出的谈判没有取得任何结果而告结束。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摸准了英、法绥靖政府的真正态度后,悍然出兵侵入波兰。为了向外界表示姿态,9月3日,英国和法国相继对德宣战。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西线处于一种宣而不战的状态。实际上,英法当权者仍然抱着把祸水引向东方的幻想不放。
1940年5月10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西欧。战争爆发当天,张伯伦下台,强硬派丘吉尔接任英国首相,这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破产。在**德军入侵西欧短短的一个月里,法国败降,英国的几十万远征军从敦刻尔克屈辱地撤退,英国本土也处于被德军入侵的危险境地。事实证明,以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当权者执行的绥靖政策是一个既损人又害己的、目光短浅的、愚笨政策。它不仅大大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使得一些弱小国家深受其害,英国和法国也自食其果,国际反***的统一战线,也由于绥靖政策的阻碍,未能在欧洲战争爆发之前形成。
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内,地处大西洋彼岸的另一个西方大国美国,远离欧亚两洲。当它还没有受到德、意、日直接威胁时,采取不介入政策,坐山观虎斗,大做军火生意。在亚洲,美国坐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在不损害美国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以牺牲中国作为筹码来实现日美妥协。在欧洲,美国则支持英法的绥靖政策。即使在欧洲战争爆发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仍然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特别是在法国败降、德国进攻苏联时,美国仍然无动于衷,并乘机大发战争横财。
希特勒的挑拨离间,也是战前未能形成统一战线的一个原因。在进攻波兰之前,德国一方面利用英、法的绥靖政策步步向西方逼进,同时又千方百计地利用意识形态问题大做文章,利用英、法同苏联之间的矛盾,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阻止三国结成同盟。为了避免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达到战略上各个击破的目的,在进攻波兰之前,德国充分利用了英、法所推行的绥靖政策,利用了英法和苏联的矛盾,拼命拉拢苏联,并于1939年8月23日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争取了苏联的中立立场,避免了在发动侵略战争时陷于两线作战的困境。
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地跨欧亚两大洲,在战略上也面临着两线作战的问题:东面是日本帝国主义,西面是**德国。为了争取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加速社会建设,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对付***轴心国家的侵犯,斯大林曾力争同英、法结成反***同盟。
在上世纪30年代,苏联外交政策的总方针是,联合英、法和东欧各国,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制止希特勒的侵略扩张行为。苏联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由于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结果。
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国策划了慕尼黑阴谋,把苏联撇在了一边,这就大大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
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继1938年7月29日和1939年5月11日先后挑起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之后,苏联的安全已经面临着东、西两面入侵的威胁。在这种国际局势之下,为了自身的安全,为了争取时间加强战备,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德国由于取得了苏联中立的保证,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而这对欧战爆发之前形成国际反***统一战线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反***统一战线
苏德战争爆发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由此而进入一个新阶段。
德、意、日***轴心国的疯狂侵略行径,激起了世界各国爱好和平、坚持正义的人们的反对和仇恨,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斗争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苏联抗击**德国的卫国战争,中国抗击日寇侵略者的战争,其他各国的反***斗争已经联成一体。
与此同时,***轴心国的侵略扩张已严重威胁到英国和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日本的扩张已使美国在远东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日美关系异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认为苏联抗击**德国的卫国战争,可以大大牵制德国的力量,减轻他们自己的压力。苏联则因遭到德国大规模的突然袭击,处于极为艰难的境地。为了尽快转变整个战争形势,缩短战争时间,有必要联合英、美力量共同对德作战。同时还可以在亚洲牵制日本,避免两线作战。至此,建立国际反***统一战线的历史条件基本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