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立身处世的脊梁。做人要方,就是要遵循一些起码的做人准则,要保持一定的道德底线,在大是大非面前,绝不含糊,有着鲜明的立场。
明确人生的目标
成功的方法就是,先制定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分期目标,一步步走好每一段路,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他都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而其他的小和尚则被派往到山前的市镇购物,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但是,还没有他回来得早。
又一天,方丈问这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几个小和尚说:“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方丈又问那个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因为肩上的东西重,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听后哈哈大笑,说:“只有目标才能催人奋进啊!”
这个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但他的心中的目标从来没有动摇过,直到最后的成功。
辛勤的工作不能够保证一个人成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目标就会被深深刻印在潜意识中时,形成强烈的自我暗示,才能促使人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走出去,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他们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个参照物,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结果就是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所以,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那是不可能的。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的人生之旅,假如没有目标,那么他的生活只不过是在绕圈子儿已。
所有成功者,都把明确目标当做努力的推动力。而成功的方法就是,先制定一个远大目标,然后再根据情况制定分期目标,一步步走好每一段路,一步步向远大目标迈进。
人生不能没有自己的目标。最简单的道理就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终点是什么,如何选择该上哪一班车?
一个人想在院子里盖间小厨房,当他确定了盖厨房这个目标后,他就会注意收集砖块、瓦片等材料。只要走在街上,他就会留意哪里有砖块、哪里有瓦片,碰见砖头捡块砖头,碰见瓦片捡块瓦片,经过一段时间,他就能把原料备全,最终就能把小厨房盖起来。
如果连盖厨房这个目标都没有,那么他走在街上就不会注意是否有砖块,也不会注意是否有瓦片,即使这些材料都摆在他的面前,他也会认为是没有用的东西。
耶鲁大学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在开始的时候,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4%的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20年后,这4%的人,无论从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上说,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目标的同龄人,而且,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了其他人的总和!
而那96%的人在干什么呢?研究人员发现:这些人忙忙碌碌,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有目的有眼光的人们实现他们的奋斗目标。
成功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坚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又聋又哑,而且又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目标;福烈兹专心于生产利润低微的小酵母饼,结果这种酵母饼行销全球。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他又哪来的前进动力呢?又凭什么在激烈的竞争中去取得成功呢?
做人厚道做事聪明
大仲马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的确,做人不需要什么聪明,需要的是真诚与厚道。
有一个无锁不开的老锁匠,想将最后保留的绝活传给两个徒弟中的一个,决定考验一下两个徒弟。
他搬来两个保险柜,一人一个,两个徒弟都很快打开了。老锁匠问两个徒弟看到了什么。徒弟甲两眼放光,兴奋地喊道:“里面有好多钞票!”而徒弟乙却说:“我只按照你的要求开锁,并没注意看里面有什么。”
老锁匠当即决定把绝活传授给徒弟乙,因为他厚道,他心中有一把锁,能够锁住恶念和贪欲。
还有一家公司招聘职员,主考官问了这样一道算术题:10减1等于多少?应试者甲说,你想让它等于几,它就等于几。而乙回答是等于9,结果被录用了。
有人问主考官为什么会出这道题,回答说:“是几就是几,面试的目的就是看应试者做人厚道不厚道。”
过去,厚黑学之类的东西很流行。而现在,看看自己的周围,没有一个是傻瓜,所以厚黑学是行不通的。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老老实实待人接物,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与欣赏。比如上面两个故事中的徒弟乙与应试者乙。
简单点说,“做人要厚道”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复杂点说,厚道的内涵却远比老实要宽泛得多,包括诚实、守信、有道德、有爱心、修养好、替人着想、待人友善等等。
这些内容,无论是儒、道、佛各教,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对此都是持赞成态度的。可见,做人要厚道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通行证”,我们必须要努力取得它。不然,迟早会身败名裂的。
双汇与春都,曾是我国的两大肉类品牌,但现在春都已经销声匿迹了,为什么呢?当初,春都为了和双汇的竞争,做了一个产品的差异化,在火腿肠里面多放淀粉少放了肉,结果让消费者大失所望。后来,春都发生了一次大火,冷库的肉被烟熏了。本来这种肉应该扔掉的,但春都还不汲取教训,扔掉太可惜了,还是做了火腿肠,最终导致了彻底的倒闭。
大仲马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的确,做人不需要什么聪明,需要的是真诚与厚道。
做人应该厚道,但做事却一定要动脑子、想办法。
蜻蜓在房间迷路的话,会拼命地飞向玻璃窗,但每次都碰到玻璃上。它挣扎很久后,仍然会朝玻璃窗上飞去,如此周而复始。其实,旁边的门是开着的,但蜻蜓就不知道换个方位找出路。
我们做事情可不能像蜻蜓一样固执、机械、顽固不化,而是应该积极地想办法,出主意,将事情事半功倍地做好。不然,辜负了上天赐予人类的聪明大脑。
一个青年在街上擦皮鞋,一天最多能擦30双。除去鞋油和吃饭,最后剩下20元。他琢磨,如果买下对面的那栋楼,至少要擦500年。假如组织500人擦皮鞋,向他们每人每天收4元,5年后,不就可以买那栋楼吗?于是,一个擦鞋公司诞生了。5年后,他果然买下了那栋楼。
一位大学生帮人开发程序软件,他白天上课,课余开发,有时一顿饭功夫就能搞掂一个财会软件,并且能挣3000美元。他想,自己若成立一个开发公司,雇上几百人,岂不财源滚滚?说干就干,20年后,他果然成了世界上最富的人。
在做事情前,我们要像上面这两个高手那样,多想想怎么做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快,做得更漂亮。要丢弃那些“不可能”、“办不到”、“没有用”的想法,要不拘一格、法无定法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个推销员因为找不到顾客而向经理提出辞职,经理指着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问他:“你看到什么呢?”推销员答道:“人啊!”经理继续问:“除此之外呢?”推销员说:“除了一大堆的人,就只有马路啊!”经理生气了:“在人群中,你难道没看出许多的准顾客吗?”
推销员恍然大悟,马上收回辞呈,赶紧努力再去找顾客。半年之后,他成了公司业绩最优秀的推销员。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有时候,改变一下做事情的思路与办法,就顶得上辛辛苦苦地干100天,甚至100年。
正确的选择很重要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的生活缘于我们昨天的选择,明天的辉煌取决于今天的选择。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结果。
去过佛教寺庙的人都知道,一进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其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它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其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人生的道路也是由一连串选择组成的。从出生开始,父母替我们选择分娩的医院;上学时,又面临着选择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毕业后,困惑我们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谈婚论嫁时,选择对象无疑又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资产重组”。其实,更夸张点说,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面临着胎教的选择。
人们的每一次选择,既反映了自己追求的目标,更影响着自己人生的走向,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人生有时候就是那么关键的几步,假如一步走错,有可能步步皆错。
在朝鲜战场上,武装到牙齿上的美国军队不敌“小米加步枪”的志愿军,原因就是选择的错误。美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克拉克的前任麦克阿瑟因此也无可奈何地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选择不仅决定了未来,而且选择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服装穿着、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休闲方式等等,有资料表明,如今中国人要从290种电冰箱中选择冰箱,从455种啤酒中选择啤酒,从478种化妆品中选择化妆品,从499种香烟中选择香烟,从575种衬衫中选择衬衫,从609种包装水中选择水喝……
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今天的生活缘于我们昨天的选择,明天的辉煌取决于今天的选择。人生是一种选择,不一样的选择有不一样的结果,我们今天的家庭、事业、成就、人际关系都是我们一连串选择的结果。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鲁国人问:“为什么?”友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可见,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事情并不难,难的是选择对的事情,一旦我们的选择有错误,我们的努力就是无用功,结果就是南辕北辙。
诚然,成功者个个都很努力,但努力者却不一定个个能成功。其中的原因还是选择,就是能不能正确地选择时机、行业、伙伴、客户等等。错误的选择,一开始就注定了最终的失败。
美国人们选择了罗斯福,所以才有了二战的胜利;比尔·盖茨选择了退学,所以造就了微软帝国的辉煌;帕瓦罗蒂选择了去当歌唱家,才有今天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成就;中国足球选择了米卢,所以能够第一次闯进世界杯决赛圈……选择决定命运!
寻欢作乐、游戏人生是一种选择;孜孜不倦、争分夺秒、埋头苦干也是一种选择;边干边玩、亦玩亦干同样还是一种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把人们引向不同的人生方向,何去何从,一定要慎重选择!
吃苦是一种资本
“吃苦是黄金”,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我国民间有一个习俗,给新生儿先喂以大黄,然后喂以甘草汁,之后才是正常喂食。另外,白族人民独特的待客之道就是著名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茶;第二道:甜茶;第三道:回味茶。
大黄略带苦味,甘草微甜,如此“先苦后甜”与三道茶一样,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做人做事要先吃苦,然后才能吃到甜。
在生活中,在事业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谁不是先吃“苦”,然后才会获得“甜”的?所以,能吃“苦”就是一种资本,一种保证今后能够得到甜的资本。
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时,由于读的大学并不出名,专业也不热门,因此考官打算不录用他。但在面试结束时,他向考官真诚地说了一句:“我能吃苦!”这句话改变了考官的主意,就让大学生回去等消息。
第二天,考官专门去学校调查了该大学生,得知他的家境很贫寒,在学校期间一直吃苦耐劳。于是考官就决定录用他,因为这种能吃苦的人才是任何公司都欢迎的。
这个大学生求职的经历证明了一个道理:能吃苦,吃过苦,这就是资本!
“只要能吃苦的,坚决不要懒的!”这是现代企业普遍的用人标准。那些学机械的不愿意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意跑工地,学管理的不愿意跑市场的大学生,虽然毕业于名牌大学,虽然成绩优秀,哪个企业又愿意骋用他们呢?
有首歌谣唱道:“人说天上好、神仙乐逍遥。成功的背后泪多少?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吃得苦中苦,正果才修炼到。”不只是当神仙,凡是想干一番事业,基本上要能吃苦,能吃各种各样的苦:身体劳累之苦、工作辛苦之苦、环境恶劣之苦、气候难耐之苦、离乡背井之苦、抛妻别子之苦、寂寞孤独之苦、上当受骗之苦、失败挫折之苦、血本无归之苦……
苏轼父亲就知道“吃苦是黄金”的道理,所以在苏轼两兄弟应试期间,每天只给他们吃:一碗米饭、一碟萝卜加一小撮盐。这比任何“高考营养餐”都更有营养。难得苏轼成名后一直对那段生活还念念不忘呢!
“千方百计地想,千言万语地说,千山万水地跑,千辛万苦地干”。这就是温州人创业初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特别能赚钱的原因。他们的吃苦精神,全国人民都是认可的。
袜子大王“浪莎”的翁荣金兄弟,1986年到新疆做生意。他俩在拥挤的火车上站了四天四夜。到站的时候,兄弟俩的腿已肿得不能走路了。后来兄弟俩又一起摆摊,每天吃两顿盒饭,睡三四个小时。
威力打火机的老板徐勇水当年为筹集创业资金,将东北的铝锭“倒运”到温州卖。由于没钱雇人,他自己搬运铝锭上火车,结果被脱手的铝锭砸伤脚;为了“押运”车皮,他几天几夜没敢合眼。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个人如果身体上不怕劳累,心理上不怕折磨,事业中不怕起伏,奋斗中不怕艰险,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苦尽甘来”说的就是此中道理。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