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4600000002

第2章 概述(1)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些话固然不错。现代人自然不会沉湎于以往一朝一姓的兴衰,但回首充满血腥味的历史画卷却总是让人怦然心动,难以平静。面对数百年前的功过是非,得失荣辱,我们只有轻轻的感喟,沉沉的思索。“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也许就是历史赐予我们的一点明智吧!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王朝的兴亡更迭此起彼伏。其中,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个统一王朝。它肇建于公元1368年,迄至1644年覆亡,历时276年,前后在位的皇帝共有16名(不含南明诸帝)。从传统史学的角度视之,明代与汉、唐诸朝相比,多少显得有点逊色。因为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典章建制,显然都难以超汉追唐。就拿明朝的皇帝来说吧,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之外,大都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在明代的编年史上,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荒唐无稽的武宗、世宗、神宗和熹宗,刚愎自用的崇祯,还有醉生梦死的南明诸帝。即使是受人称道的太祖、成祖,亦以残忍、专制而著称于世。除了荒诞和血腥之外,明朝历来被视作缺乏卓越建树的朝代。唐代诗人李白曾有《把酒问月》诗云: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悠悠千古,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日子。虽然,秦时的明月曾照临过汉时的关墙,但在同样皎洁的清辉之下,依旧演绎过不同的历史。如今,岁月荏苒,往事已如云烟散尽,然而,那一段历史中的片断记忆,毕竟给我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诸多启示。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县)妇人陈氏怀孕时,梦见神灵授药一丸,置于掌中有光,吞食之后随即醒来,但觉口中余有香气。过了数月,陈氏诞生一儿。传说,当时红光满室。从此,屋内每夜都会发出类似的红光,以至于周围邻里望见,均疑为火警,呼噪奔救,但至近前却一无所见——这就是史籍中大肆渲染的“紫气耀明光”。

其实,“感孕而生”历来就是君权神授的重要依据。揆诸实际,“紫气耀明光”的故事,只不过是神道设教,藉着神秘的灵光为自己涂脂抹粉。事实上,朱元璋也是赤条条地来到一个一穷二白的佃户之家,地无一垄,房无片瓦,既无半点田地家产,更没有可资炫耀的祖宗门第。

朱元璋祖籍江苏沛县。元朝末年,天灾不断,其祖先几经周转,才逃荒来到凤阳。然而,至正四年(1344年)的一场天灾,使得朱元璋家破人亡,孤贫无依。在邻人的帮助下,他进了皇觉寺,落发当了行童。谁知不到两月,旱蝗肆虐,庙里也断了粮,只好托钵出外游方化缘,整整流浪了三年。云游乞食的经历,使朱元璋饱尝了人世间的辛酸,但也开阔了眼界,进一步了解到民间的苦痛、社会的弊病。后来,他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浴血沙场,身经百战,不断充实和扩大自己的势力,一面抗击元军,一面扫灭群雄,终于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建都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

南京,素以“六朝金粉”著称。在这里,历史上曾演绎过许多兴衰递嬗的悲喜剧。南京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隐含着浓郁的兴亡之感。定都于此,显然让朱元璋生发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悲怆感。他对“六代豪华春去也”的兴亡史迹极为关注,故将唐人李山甫的《上元怀古诗》书置屏间,借怀古之笔记现实之情感:

南朝天子爱风流,

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为战争收拾得,

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将道德终无敌,

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在,

雨花烟草石城秋。

朱元璋少小生长于民间,深悉物力之维艰,又目睹元朝末年政治的废弛和紊乱,故而对下层民众的疾苦,有着深刻的切肤之痛。即位之后,朱元璋曾指出: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

从切身的体验出发,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天下刚刚平定,民间竭蹶困窘,明智之举是应当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弦急则断,民急则乱”。必须缓和剥削,才能长治久安。故而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曾多次减免田赋,遇有水旱更是加紧救灾和蠲免、减轻、暂停农民的徭役,重役则改由军士或豪富承担,以便与民休养。为了改变经济凋敝的局面,迅速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朱元璋鼓励垦荒、扶植、培养自耕农阶层,从而使明初人口、土地的比例渐趋平衡。在朱元璋统治的三十一年里,全国形成了自耕农经济的黄金时代。当时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在僻野荒陬的山村,鸟儿在晴朗的天气里欢快地鸣唱着。环顾四周,商贾流通,农人安于陇亩,世代传下的老瓦盆内,充溢着甘冽的老酒,而从前催租胥吏的叫骂声,再也听不到了。透过这略事夸张的描述。我们不难体验到发自普通农民自给自足的心声。

鉴于元末贪官蠹政、污吏横行的局面,朱元璋即位后即毫不留情地严惩贪贿。洪武二年(1369年),他告诫百官说:

我以前在民间时,看到州县官吏多不爱护百姓,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大几百姓疾苦,他们均视之漠然,我心里真是恨透了。如今我要严立法禁,官吏凡是贪污蠹害百姓的,将一律严惩不贷。

于是,他动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规定:凡是贪赃白银60两者,皆枭首示众,并处以剥皮之刑。他别出心裁地在府州县衙门的左面特建“皮场庙”,贪官枭首后均剥皮实草,置于官府公座两旁,作为后任官员的前车之鉴。所谓“高皇惩吏痛绳赃,峻法严刑凛若霜,土地祠旁芳草地,鹿场特辟剥皮场”,说的就是这件事。洪武十八年(1385年),北平(今北京)官吏与户部侍郎郭桓通同舞弊、贪污税粮之事败露,朱元璋遂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吏均处以极刑,追缴赃粮700万石。供词牵涉到的各布政使司官吏,也都受到严厉惩处。追赃还波及到全国各地的许多人,中产以上的地主因此而倾家荡产者不胜枚举。此外,朱元璋还籍没了苏州、嘉兴、松江和湖州等地豪民的土地,将其中几万户人家强制迁徙到南京与临濠(今安徽风阳)一带,又在南京抄杀豪民一百七十余家。这些做法,使得官吏贪墨之风有所收敛,缓和了江南土地兼并的紧张状况,重建了明初的封建经济秩序,为社会经济的复苏,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朱元璋起自临濠,麾下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文臣武将多系淮西籍人,有的甚至还是自己的同乡。开国之后,他们纷纷得以晋爵授勋,很多人位至国公、列侯。于是,这批权臣勋贵遂以乡土、宗亲和部属关系为纽带,结成了一个以淮人为中心的朋党集团。他们广蓄悍仆豪奴,鱼肉百姓,横行乡里。这些不法行径,逐渐招致了朱元璋的不满。洪武六年(1373年),淮西集团头目李善长,推荐同乡兼姻亲的胡惟庸拜相。后者为人独断专行,居相位长达7年,朝中遍植私党。此情此景,更让朱元璋怀有皇权旁落的隐忧,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于是,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兴起胡党大狱,并在此后的10年间,株连蔓引,共杀了3万人左右。接着,他又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兴蓝党大狱,诛杀1.5万人,解除了武人拥兵擅权对皇权的威胁,两狱合称“胡蓝之狱”。大兴“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打击新贵的政治策略,对于加强专制皇权的统治,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之后,乘机罢废了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重了六部的事权,六部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实际上兼摄了相职,权力空前膨胀,从而进一步强化了皇权。他又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襄军事。府、部各有所司,“将不专军,军不私将”,彼此相互掣肘,一切兵权均总揽于皇帝。在地方行政方面,废除了元代的行中书省,在全国设立十三布政使司(俗称省)。分权于布、都、按“三司”,即以布政使掌民政、钱谷;都指挥使掌军事;按察使掌刑法,从而改变了元代行省丞相独掌地方大权的局面。此后,行中书省的权力被一分为三,三司彼此互不统辖,相互牵制,直接听命于朝廷。地方事权受到削弱,而中央集权则得以空前强化。

明初刑律,包括律、令、诰和榜文四个方面。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任命刑部尚书刘惟谦制律,次年二月修成,此后又不断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式颁行。此外,朱元璋还法外用刑,将旨意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编成《大诰三编》及《大诰武臣》,详尽地记载了有关惩治贪污、打击豪强以及防止百姓流亡的事例和律令。其中,列有不少酷刑,如凌迟、剥皮、枭首、抽肠、阉割、挑膝盖和族诛等,充分反映了朱元璋皇权专制的残酷和野蛮。当时,法外刑讯的机构是臭名昭著的锦衣卫。这一皇家的特务机关避开三法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它可以任意捕人,加以拷讯、杀害。其所设置的监狱和刑具,用刑极为惨毒。而与之关系密切的一种刑法——廷杖,可以在殿廷上公开杖责因进谏而触怒皇帝或有过失的大臣,从而大大提高了皇帝的权威。

为了征发赋役,加强对基层社会的严格控制,明初编制了黄册和鱼鳞图册,详细登载各地居民的丁口、产业状况、每乡每户土地的亩数及其方圆四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豪强富户隐匿土地和户口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又推行里甲制度和关津制度,以防止百姓的流移或隐匿户口。

在文化方面,为了显示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钳制社会舆论,扼杀异己思想的萌发,朱元璋竭力加强政治上的专制主义,用高压手段大兴文字狱,打击那些不与自己合作的文人。文字狱株连蔓引,以至于后来身陷其中的不少文人、官员,其本意原是献媚、颂扬朱元璋的,却无意间触犯了忌讳,招来横祸。与此同时,朱元璋还绞尽脑汁地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形式和内容作了严格的限定。他制订八股文程式,专以《四书》、《五经》命题,其内容则以钦定朱熹的《四书集注》作为议论的根据。有鉴于此,当时的读书人除了钦定的《性理大全》之外,几乎废书不观,从而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知识界的思想趋于僵化。在这种情势下,明初的学术界显露出暮气沉沉的状况,弥漫着保守的学风和沉寂的思想。

在军事方面,朱元璋推行卫所制度。在军事重镇设卫,次要地方设所。在全国各地设立军屯,军户屯粮约占全部税粮收入的一半,基本上解决了沿边军士的粮食问题。对此,朱元璋曾踌躇满志地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当时,为了羽翼朝廷、巩固边防,朱元璋将其二十几个儿子和一个重孙分封在全国各地。其中,驻守北方、抵御蒙古的一部分藩王被授予了军权,而另外一些监督地方的藩王,则分驻于内地各省。他虽然对藩王作了不治民事、不授封土的限制,但又规定,藩王可以自置官属;可以移文朝廷索取奸臣,甚至还有出兵“清君侧”的特权。这就使得藩王的权势迅速膨胀,尾大不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日趋严重。朱元璋死后,由分封制种下的恶果很快便暴露无遗了。

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上的冲突,在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等人的擘划下,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即位的建文帝朱允炆推行削藩政策,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先后成功地削、废了5个力量较小的藩王。然而,当削到拥兵10万的燕王朱棣时,“渔阳颦鼓动地来,九重城阙烟尘生”,后者借口削藩违反祖制,以入京索诛奸臣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朱棣系朱元璋第四子,长期坐镇北平,节制沿边军马。他曾屡率诸将出征,颇多斩获,功勋卓著。此时,他打着“靖难”的旗号挥师南下,经过4年的内战,终于攻克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或谓阖宫自焚;或云自火逃逸、下落不明;或传出亡为僧,流落云南,难以论定)。朱棣即位,建元永乐,史称明成祖。

即位后的明成祖,为了剪除藩王对中央皇权的潜在威胁,继续推行了削藩政策。他通过削、废、徙等途径,限制藩王势力的发展,将地方的军政大权再度集中到自己手中。与此同时,他还进一步调整了中央机构,正式设立内阁,从而奠定了有明一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他又重用司礼监宦官,给予宦官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和刺探官民隐事等特权。除了恢复洪武年间一度废止的诏狱外,还增设了东厂,以内监提督。锦衣卫与东厂及后来的西厂,合称“厂卫”。此后,厂卫就一直成为明代皇帝巩固皇权、进行特务恐怖统治的工具。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中心,防御自北而来的蒙古军事贵族的侵扰,朱棣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改南京为陪都。在迁都前后的永乐八年(1410年)到二十二年(1424年)之间,他曾五次亲自率兵出塞,远征漠北鞑靼、瓦剌等部割据势力,巩固了对北方的统治。明朝政府还在今东北地区设置了建州卫和奴儿干都司。其中的奴儿干都司,是明朝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最高一级的地方行政、军事机构。对于此后东北地区的开发,有着重大的影响。

永乐时期,明朝的国力臻于极盛。其综合国力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堪称首屈一指。为了发展对外关系,明成祖推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多次组织和派遣使者出使东、西洋各国,以促进明朝政府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特别是从永乐二三年(1405年)起,他耗费巨资“造大船,竖高樯,选劲卒”,多次派遣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出访西洋各国,前后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郑和船队以先进的航海技术,开辟了亚非海上交通的新格局,使得周边及海外的六十多个国家,都与明朝建立了朝贡关系。显示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它接通了东西海上交通网络,为地理大发现起了先导性的作用。

永乐以后的洪熙、宣德二朝,仍然处于大明王朝的鼎盛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基本结束,明王朝的统治逐渐步入了正轨,故而有人将之比做周代的成、康时期和汉代的“文景之治”。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虽然缺乏雄才大略,但他们继承明初的成果,推行政治上的守成和经济上的休养生息,史称“守成令主”。在仁、宣时期,内阁权位迅速提高,形成为中枢的辅政机构,从而完成了从丞相到内阁制的转变。特别是仁宗在位期间,重用大臣“蹇夏”(蹇义和夏元吉)和“三杨”(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君臣融洽,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和经济也较为稳定,故而后人有“仁宣之治”的说法。当然,在这治平的表象之下,社会危机也在潜滋暗长。

同类推荐
  • 正说三国

    正说三国

    想知道三国真正的历史吗?想了解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吗?想读懂正史三国的都来看看吧!
  • 勃列日涅夫时代

    勃列日涅夫时代

    本书像一幕史诗大剧,一幕幕活剧给读者带来前苏联由“升平”到衰败的真相和启发。苏联解体之后,当年严密封锁、讳莫如深的秘密档案次第开放,使得本书所涉及的史料丰富而翔实,加之作者作为作家和政论家,独具敏锐的目光和洞察力,对人物、事件的分析、评判深刻而独到,颇富参考价值。作者是新闻记者出身,文笔生动,冷峻幽默,让人在沉思中兴味盎然。本书俄文版出版于2008年。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世界史·古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世界历史分为:上古部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中古部分:封建社会与基督教的千年两部分。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热门推荐
  • 王后重生了

    王后重生了

    【全文已完结,放心看】云洛雪,代号冷刹,二十一世纪铁血佣兵之王。从来都是爱我所爱,恨我所恨。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她意外穿越,成为了云家庶出三小姐,自小便被云家弃之在边境小城生活。修炼灵力,王者比试,潜入敌营……当倾世雇佣兵在异世大|陆展露锋芒,她一步一步走向强者之路。当绝世天下的他出现,男强女强,强强对阵。他心狠手辣霸气横溢,她冷酷绝情颜倾天下。她说:“逆我者,杀。犯我者,诛。”风云汇聚,天地变色。凤临九天,绝世天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废材傻妃狂天下

    废材傻妃狂天下

    (雨篇《召唤萌妃:殿下轻轻宠》,闪电篇《毒妃霸宠:腹黑王爷不好惹》,雷篇《逆天无良妃:放倒腹黑殿下》)二十一世纪王牌特工,一朝穿越竟成了安国侯府废物傻小姐?可笑,她惊才艳华,一身异能,独霸天下,岂是池中之物?新婚被休,她成了弃妇,世人眼中的笑柄,不哭不闹,她淡然而笑,语惊四座。他,玉龙国太子,却死赖皮的跟在她身后,累遭“摧残”……“滚!”银针飞舞,匕首插胸,某爷被揍得满身是血,却仍强捂着胸口装萌道:“打是情,骂是爱,爷爱的女人,表达方式就是不一样。”某女答道:“那我不介意再爱你一点。”呜呜呜,某爷仰天长叹,有苦说不出啊!只好暗道:待爷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后,也要抱得你这冷血冰美人归家。
  • 拒爱:公主vs王子

    拒爱:公主vs王子

    两个人因在沙滩上的奇遇而邂逅!3年后!他们在同一所学校相遇!她,司徒静琳,很平凡!而他,欧唯熙,是一个多金,很帅的花心王子!他们相恋了,爱得无法自拔!
  • 重生之圣手医妃

    重生之圣手医妃

    一身能解百毒的特殊血液,一双妙手回春的柔荑!前世的夏宜冰,温婉纯良,救苦救难,最终却落得个被至亲及夫君残害而死的下场!今生,她历经重生,携恨而归。她以守护爹爹、弟弟为首任,周旋于恶毒伯母和阴险堂姐之间。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能平安相守。可是,她向往的平淡生活,被纨绔世子君墨宇生生介入。从此,心塞的日子拉开帷幕。
  •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每天读一点英文)

    《每天读一点英文:那些美轮美奂的舞台剧(英汉对照)》收录了莎士比亚、萧伯纳、谢里丹等文学泰斗的经典戏剧。让你在感受舞台磅礴气势的同时,学会戏里戏外做人的道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黄泉眼之印3:勾长空之影

    因为工作的关系,邹凯男经常要出海。一次,公司领导孟洋重金邀请他出海一起从事一项生物技术的研发,自从踏上黄泉眼岛之后,接连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