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4600000016

第16章 于谦的悲剧(3)

事前,石亨曾至景泰帝病榻前探视,看到景泰帝并无康复希望,又风闻王直等重臣有复立朱见深之意,便与张杌、杨善及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议,认为复立东宫不如使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可邀功赏。他们将此议谋于太常卿许彬,许彬深表赞同,并推荐“善奇策”的徐有贞。徐有贞得知此事后,要求石亨等人必先取得朱祁镇本人的同意,至正月十六日,石亨等人又找到徐有贞,告知已得到太上皇的首肯,徐有贞在观看天象之后,决定当夜动手。

景泰帝早已决定十七日上朝,于谦、王直等朝臣也联合写好奏疏,请复立朱见深为太子。就在此时,石亨、徐有贞等人抢先一步,采取了行动。他们率家兵混在守御军士之中,趁暮色进入大内,到南宫门外,门锢不开,便指挥兵丁悬巨木毁墙而入,用辇将朱祁镇抬至东华门,守门者拒而不纳,朱祁镇宣言道:“我太上皇也。”守门者畏惧,开门放行。徐有贞等人进入奉天殿之后,鸣鼓开门。当时,等待早朝的百官正在班房等候,忽闻殿上大乱,震愕不已,徐有贞大声宣布:“太上皇复位矣!”令百官朝贺。朱祁镇也宣谕群臣各就其位如故。徐有贞被命入内阁,参与机务。

“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实于谦并没有公开反对英宗复位,但是英宗复出自然要小试牛刀,杀一儆百,以重现往日的威严,策划“夺门之变”的几个人既为了证明自己行动的正当,也为了震慑文武百官的不满情绪,于是,于谦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牺牲者。这次“夺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徐有贞。就是在“土木之变”爆发后倡言迁都的翰林侍讲徐理,这一建议遭到以于谦为首的文武大臣的一致痛斥,并当场被太监金英等赶出朝堂。这莫大的羞辱使得他万分难堪,恼羞成怒,对于谦等人怀有切齿的仇恨。景泰帝对徐理也十分鄙薄,这自然就影响了徐理本人的升迁。一次,徐理极想得到祭酒的官位,景泰帝审阅卷宗时说道:“此人就是那位主议南迁的徐理吗!朕看此人为人奸诈,包藏祸心,以其为祭酒,将败坏诸生的心术。”予以断然拒绝。而当时景泰帝特重于谦,尤其在官员的任免选拔上更是言听计从,徐理以为是于谦从中作梗,对于谦的怨恨与日俱增。尔后,徐理巴结大臣陈循,陈循劝其更名以瞒过景泰帝,徐理便改名为徐有贞,果然瞒过了景泰帝,方得到擢用。“夺门之变”后大权在握的徐有贞为雪耻报仇,自然首先拿于谦开刀。

“夺门之变”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石亨,本是于谦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于谦对其有知遇之恩,按理说,他对于谦应知恩图报,但因于谦性格过于刚直无私,与石亨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如在北京保卫战胜利后,石亨被封武清侯,总制京师兵马;而于谦居功第一,只是官加少保,由二品进至一品。石亨不免心中有愧,便有意推荐于谦之子于冕为官,于谦坚决拒绝。他说:“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臣子不能顾及私恩。石亨虽位至大将,但没有为国家举荐人才,而单独推荐臣之子,必遭非议。臣对于军功力避侥幸,绝不敢对亲子滥行功赏。”“纵然臣想为子求官,也应亲自向圣上求情,何必假石亨之手。”于谦的这些话义正辞严,掷地有声,但石亨听后却极为恼怒,因为于谦不仅不领情,却反过来在景泰帝面前揭他的老底与不良用心。石亨本人虽为武将,但禀性贪鄙,于谦并非不知,只是国家用人之日,不好求全责备,且于谦素来功过分明,不树私恩。后石亨侄子石彪贪暴不法,于谦上奏弹劾,石彪被斥谪守大同,石亨更加恼怒不已,早欲伺机报复。

于谦忧国忘家,特别是在瓦剌大军南侵之时。常常以朝房为寓舍,不回家休息。他曾与太监曹吉祥等同掌军务要事,明知曹吉祥等在宫中的势力,却丝毫不为所屈,傲骨铮铮,直言不讳,对心术不正之徒多有冲撞。因此,同朝大臣及太监忌恨于谦者并不在少数,曹吉祥与张杌等人都受到过于谦的弹劾,积怨心中已久。“夺门之变”后,于谦成为众矢之的,难逃厄运。于谦忠心报国,以江山社稷为重,也自知积怨甚多,日后必遭小人报复,但依旧以天下为己任,无怨无悔。他常感叹道:“此一腔热血,竟洒何地!”语意之悲凉,实令人黯然神伤。

徐有贞等唆使言官弹劾于谦、王文等人,理由是阴谋拥立其他亲王为东宫太子,王文据理力争,辞气俱壮,徐有贞理屈词穷,诡辩道:“虽无显迹,意欲有之。”三法司官员为迎合徐有贞、石亨等新贵,最后竞以“意欲”之罪定刑处斩。面对这莫大的冤枉,王文等人更加愤慨,惟独于谦坦然笑道:“抗辩能得生耶?于事无补,彼等就是欲置我于死地,根本不管事证如何。”卷疏上报英宗,英宗也觉处置太过,说道:“于谦实有大功于国家。”徐有贞迫不及待地上前言道:“不杀于谦,今日之事无名。”闻听此言,英宗顿时语塞。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英宗的心,这位重新复位的君王登时回想起“土木之变”后自己亲身经历的种种不堪回首的日子。同时自然不会忘记于谦那“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主张,英宗没有将由宠任王振而使百姓惨遭涂炭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却把自己所受的磨难归咎于谦。按这种逻辑,身为万乘之尊的朱祁镇马上变得一钱不值,曾一度将他视为无价之宝的也先后来甚至以他为赘物,将其送回以讨好明朝。这种冷落与屈辱在英宗的心中不可抹灭,想起这一切,英宗对于谦的仇视是可想而知的。于谦是不欢迎他朱祁镇做皇帝的,“夺门之变”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如不横下一条心,这皇帝宝座怎么坐得下去呢?于是,英宗杀机顿起,命将于谦等人在东市处斩。

面对莫须有的诬陷与栽赃,面对无耻之徒的挟私报复,于谦并不是不想抗辩与申诉,但他内心里明白,自己是逃不过英宗这一关的。同样,满朝文武大臣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之中也不乏良知未泯之士,但谁也不敢在此时抗颜强辩,为于谦鸣不平,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与于谦一起拥立景泰帝,在对待英宗的态度上也是模棱两可,他们同样害怕英宗进行追究。因此,于谦之死,从根本上说是有关皇帝废立的政治问题,拥立并忠于景泰帝的于谦在英宗复位之后,只有死路一条,这恐怕也是素称“刚烈忠义”的于谦无奈的结局。他保全了社稷,却无法保全自己的性命。

徐有贞、石亨等人实为野心勃勃的政治投机家,得志之后自然忘乎所以,擅作威福,横行一时。但好景不长,为争权利,互相倾轧,徐有贞被贬流放边地,曹、石等人均因图谋不轨,先后败露而不得善终。同时,也有人开始对不光彩的“夺门之变”作了重新评判。如大臣李贤上言道:“这个事件可以称为‘迎驾’,而不能名为‘夺门’,皇位本是陛下固有,‘夺’就有僭越之意,徐有贞等人侥幸成功,万一事机泄露,石亨等人生死固不足惜,而将置陛下于何地?若景泰帝沉疴不起,群臣必表请圣上复位。石亨等人虽欲升赏,以何为功?社稷老臣不至于被杀戮降黜:石亨等人也无从招权纳贿。国家太平气象,如今被此辈奸人损削过半。”英宗深表赞同,命今后不得用“夺门”之字,罢黜由徐、石等人滥封官位之人,但对昭雪于谦之事,只字不提,可见其内心积怨未消。

明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云:“秦桧杀害岳飞,世人都以为是秦桧为遵守与金人达成的协议,然综观事实,并非如此,杀害岳飞乃高宗之意,高宗不愿迎回徽、钦二帝,秦桧知其意也。”这一分析是相当透彻的。同样,明景泰帝不愿英宗回銮,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于谦以江山社稷及黎民百姓为重,拥立新帝,击溃强虏,奇功卓著,但却因此面临更加艰难的抉择。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英勇反击,也许大明江山将丧失大半;如果没有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严正宣言,蒙古人也不会轻易将英宗放回。

应该承认的是,在奉迎英宗的问题上,于谦确实犹豫再三,同样着眼于江山社稷,在选择的天平上,于谦是倾向于景泰帝一边的,他对英宗的昏庸与妄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评价和看法,也就在这一点上,于谦为自己设下了危险的陷阱。在封建王朝中,只有专制帝王对其臣子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而不存在臣下选择帝王的自由,否则就是大逆不道。这就是于谦悲惨结局的症结所在!

同类推荐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

    《逊清遗老的民国岁月》主要内容: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明朝遗民的大清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热门推荐
  • 罗刹炼丹师:夫君哪里逃

    罗刹炼丹师:夫君哪里逃

    一场家族密谋的嫡代庶嫁,薄情寡义利欲熏心的薄凉父亲,构陷失贞的继母,窃取王侯姻缘的狠毒庶妹。大难不死归来,势要整个家族的倾覆来平息仇怨。誓要夺其皇商之名,毁其数以千计的商户,断其所有商路,不留一线生机……“沛蓝,好好的活下去,成为一个七品炼丹师,找到回魂草,练出回魂丹,你的娘亲就可以醒了。”这是她皇甫沛蓝一生的追求,娘亲,等着沛蓝,沛蓝一定会救你!嫁于他,也不过是算计的一小步。岂料出嫁之日,新郎还假死遁了,新婚便成新寡,给她留一大摊子妾室通房私生子……两天大房闹,三天四房吵,天天美如温玉的病痨鬼大哥上门纠缠……忍无可忍,罗刹怒了——夫君哪里逃!
  •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婚礼前的半小时身为新娘的她因一个莫名电话丢了性命。再次睁开眼才得知她已被选为神眷者并在另一个空间里重塑了生命。在这个神秘的空间,身为神眷者的她只有不断变强,不断挑战艰难的任务才能活下去!为了能够复活并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婚礼,她又将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这又会是一条怎样的强者之路?
  •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幸福是靠感觉,而痛苦则是来自和他人的比较。当我们用一颗善良而包容的心去海纳百川的时候,当我们还原生命的本质的时候,当我们再次找回纯真的时候,那时,我们才感悟到原来生命是如此斑斓多彩,是如此生动活泼。
  •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要成就自己先培养习惯

    其实,习惯的养成与从小所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关。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后天培养的,许多习惯是因为经常做一件事而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习惯是人为的、刻意养成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坏习惯也生出了许多“新花样”。例如:酗酒和吸烟,在女性和孩子中间已不罕见;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已成为富裕社会的大问题。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可就是无法戒除。其实,要想彻底戒除坏习惯,也并不是一件难如登天的事,除了要有坚定的毅力,还要培养自身的好习惯,要用好习惯来克服坏习惯。
  • 王石财富密码:全面揭开万科地产成长之谜

    王石财富密码:全面揭开万科地产成长之谜

    随着国家在房地产行业展开的大规模整顿进入到实质层,中国房地产行业正经历一场改变竞争格局的行业洗牌,“强者恒强”的格局必然成为一大趋势。于是,众多的分析都一致认为,“万科作为地产领导者的地位会越来越明显”。其先前所积累下来的各种优势条件,将进一步强化万科作为未来中国房地产行业长跑冠军的基因特征。与此对照的是,万科战略的制定者王石,更是已经就万科未来10年的目标给出了明确的定位——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北京精神

    北京精神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作为城市精神,它是首都人民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首都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首都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末世之非常类组员

    这是一个关于一只呆萌暴力妹纸,一只囧萌二货佣兵,一只吃货闷骚穿越杀手的囧囧有神的故事——这三个非正常人类组成的非正常小组居然在末世如鱼得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