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4500000016

第16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15)

至弃隶缩赞赞普时,吐蕃对唐政策有大改变。由于王室内部争权激烈,整个吐蕃地区统治不稳,急于与唐通好,以加强赞普的统治。中宗景龙元年(707),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金城公主妻弃隶缩赞赞普。景龙三年(709)赞普遣其大臣尚赞咄等千余人迎金城公主。景云元年(710)一月,金城公主往吐蕃,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之。中宗自送公主至始平(今陕两兴平,距长安约五十里),隆重的迎送表示双方对此十分重视。金城公主喜爱文艺,带去锦缯各数万匹,大批杂技百工、龟兹乐队,及《毛诗》、《左传》、《礼记》、《文选》等汉籍。进一步发展了汉藏两族的亲密关系。公主至吐蕃,赞普为公主别筑城以居之。是年十二月,吐蕃赂鄯州都督(今青海乐都)杨矩,请与河西九曲之地以为公主汤沐邑(帝、后、公主收取赋税的私邑,渭以其赋税供沐浴之用),矩奏与之。其地肥饶,水甘草美,颇宜畜牧。吐蕃就之畜牧,更便于攻扰唐陇右地区。杨矩悔惧自杀。唐不得不大力加强河西、陇右两节度所辖地区的设防。开元十八年(730)吐蕃数败请和,玄宗命皇甫惟明与内侍张元方使于吐蕃,弃隶缩赞赞普大喜,遣其大臣论名悉猎随惟明入贡,在上唐玄宗表文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⑥金城公主也多次为吐蕃请盟。开元二十一年(733),许金城公主之请,唐蓿和盟于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立碑以分店与吐蕃边境。由于两方守边将领贪图私利、邀功请赏,和盟后仍不时有战争发生。长期的战争导致唐蕃两王朝统治的削弱。

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唐陇西、河西叉四镇兵力东调平乱,吐蕃乘虚据有陇右、河西,唐安西(今新疆库车)北庭地区初被隔绝,后亦沦陷。时在唐西南方的南诏因与唐失和亦降服吐蕃。此时吐蕃控制的区域,西达中亚,北至今新疆南部,东至今四川西部及甘肃陇山以西。幅圆之广阔,为汉魏以来西方诸族所不及。鼎盛时期的吐蕃,在西方扼止占据波斯的大食向东发展。在南方与天竺泥婆罗为邻,有非常密切的经济义化交流。在东方不时与唐冲突,曾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攻入长安。是年十月,吐蕃率吐谷浑、党项、氐、羌二十余万众,经过泾州、分州进至奉天、武功,京师震骇。代宗令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抵御。吐蕃兵度便桥,代宗仓猝奔陕州,六军逃散。吐蕃入长安,纵兵焚掠,长安萧然一空。吐蕃立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置百官。郭子仪至商州,收散兵合武关防兵共四千人,乃泣谕将共雪国耻,收复长安。渭北、鄜坊节度使白孝德引兵赴难,合势进击。百姓骗吐蕃曰:“郭令公自商州将大军不知其数至矣!”子仪又遣将入城,密结少年数百,深夜击鼓大呼于朱雀街,吐蕃惶骇,率众遁去。其后仍不断攻袭唐关内道、夏等州。

德宗贞元五年(789)至贞元六年(790),吐蕃与回鹘为争夺北庭而激战。此后,回鹘与唐联合抵御吐蕃。贞元九年(793)南诏亦脱离吐蕃控制,遣使上表归唐。吐蕃处境孤立,势力削弱。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可黎可足赞普遣专使礼部尚书论纳罗来求盟,穆宗以大理卿刘元鼎为吐蕃会盟使。隆重的会盟仪式先后在唐朝国都长安西郊(821)和吐蕃国都逻些东郊(822)举行,盟文曰:“……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边堠撤警,戍烽韬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⑦双方预盟官员宰相以下各于盟文后自书名。长庆三年(823)建立《唐蕃会盟碑》。碑文汉文部分写道:“……再续旧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封境……”⑧藏文部分写道:“甥舅和协,扫彼旧怨,泯其嫌隙,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之是崇……”⑨此碑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历史情谊的见证。这次会盟结束了唐蕃之间的长期战争,体现了汉藏人民亲谊的进一步发展。

武宗会昌二年(842)吐蕃达磨赞普卒。无子,佞相立其妃兄子乞离胡为赞普,只三岁。佞相与妃专权,杀首相结都那,国人愤怒。大将论恐热举兵自称国相,吐蕃大乱。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三州七关降唐。大中五年(851)沙州汉人张义潮乘吐蕃大乱,率众起义,赶走吐蕃统治者,奉表归唐,略定十州后以之为归义军节度使。河湟之地陷吐蕃百余年,至是尽入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鄯州守将拓跋怀光,擒斩论恐热,其部众渍散,吐蕃自是哀绝,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自松赞干布至达磨,吐蕃赞普共九人,历时218年,吐蕃王朝瓦解后,宋、元及明初,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吐蕃和唐朝统治者之间虽然进行过多次战争,但双方关系的主流还是友好的。自文成公主人藏后吐蕃即尊唐主为舅而以外甥自居,双方使节往还频繁。据统计自贞观八年(634)第一批吐蕃使臣访问长安,至会昌六年(846)吐蕃王朝瓦解的213年间,双方遣使达191次,平均一年零一月即有一次⑩。人数多者五十余人至百余人,少者也有十余人。吐蕃使臣多长期居留长安,有时达十余年乃至数十年之久。使节的往还、商旅的交易促进了汉藏两族经济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注释

①《旧唐书》一九六上《吐蕃传》。

②或称弃宗弄赞、弃农赞,皆为唐代汉文史籍异译。松赞是其本名。

③赞普原居琼巴达则,汉文史籍称匹播城或跋布川,在今西藏穷结县。

④《旧唐书》一九六上《吐蕃传》。

⑤《资治通鉴》卷一九九,唐纪十五,太宗贞观二十三年。

⑥⑦《旧唐书》一九六上《吐蕃传》。

⑧《唐蕃会盟碑》汉文部分拓片。

⑨《唐蕃会盟碑》藏文部分译文。

⑩王忠:《唐代汉藏两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研究》1965年第五期54页。

南诏归唐

南诏是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今云南地区建立的奴隶制边疆民族政权。乌蛮与今彝族有亲缘关系。白蛮与今白族有亲缘关系。

云南地区各族聚居,名号繁多,难以胜计。汉族进入云南,设置若干居住点,开始传播先进文化。战国时楚威王派将军庄率兵略地到滇池,因归路断绝就以滇池为中心建立滇国,子孙相继为滇王。汉武帝遣将军郭昌灭滇国,置益州郡。东汉增置永昌郡(治不韦,今云南保山县北)。诸葛亮平定南方后又增置兴古(今云南马龙县)、云南(今云南祥云)二郡。

战国以后许多汉人陆续移居云南,和土著居民长期杂居通婚,形成了白蛮族。白蛮的文字、语言、风俗大致与汉族相同①。白蛮过农耕生活,在洱海和滇池周围有相当发达的农业经济。唐初,洱海周围有成百个被称为“河蛮”的白蛮部落,大者五、六百户,小者二、三百户。诸部以赵、李、杨、董等姓为首领,各据一地,互不统属。在离洱海较远的四周,则散居着乌蛮部落。乌蛮受汉族影响较小,有些乌蛮部落,语言需三译四译才能与汉族相通。唐初乌蛮仍以畜牧为业,不知耕织,多牛羊,无布帛,用牛羊皮制衣服。乌蛮妇人著黑色衣服,衣长曳地,白蛮妇人著白色衣服,长不过膝。

七世纪初叶至中叶,乌蛮部落不断向洱海地区迁移,他们征服了当地的白蛮建立了六个诏。乌蛮称王为诏,六诏即六个王国。六诏的名称和居地如下:

一、蒙蓓诏——居地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境。

二、越析诏——居地在今宾川县。

三、浪穹诏——居地在今洱源县。

四、邆赕(音藤闪)诏——居地在今邓川县。

五、施浪诏——居地在今洱源县东。

六、蒙舍诏——居住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境。因地居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

蒙舍诏首领姓蒙,始祖名蒙舍龙。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舍龙孙独罗(又名细奴逻)建“大蒙国”,自称“奇嘉王”,遣使入贡,臣属于唐。武则天时,细奴逻子逻盛亲自入朝。七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吐蕃势力进入洱海地区北部。唐朝为削弱牵制吐蕃,对“六诏”采取扶植、联合策略。“天子每有恩赏,各颁一诏”②。五诏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南诏距离吐蕃最远,受威胁较小,故仍依附于唐朝。六诏之间虽有婚姻关系,但常彼此争夺。唐玄宗为了抵御吐蕃,极力支持南诏进行统一战争。从开元初至开元末,经过二十余年战争逻盛之孙皮逻阁相继兼并其他各诏,基本上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南诏国。开元二十六年(738)唐朝册封南诏王皮逻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开元二十七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故址在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了踞有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东居民以乌蛮为主,西居民以白蛮为主,西居地在滇池周围),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扩大了疆域。南诏最盛时大致占有今云南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回环万里”,成为西南少数民族所建立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

南诏政权建立后,同唐朝基本上保持友好关系。十三代南诏王中,有十个接受过唐朝的委任和册封,有的还与唐朝皇帝建立了“兄弟若舅甥”的亲密关系③。但自南诏向外扩张,占据了爨地之后,时唐设置姚州(今云南洮安北),建安宁城(今属云南)亦向云南地区发展势力,双方在争夺这一地区的统治权上也存在矛盾。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开始抑制南诏的扩张。而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即姚州)太守张虔陀等狡狯无谋,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天宝九载(750)因南诏王携妻子进见都督,路过云南,云南太守张虔陀竞侮辱同来妇女,对南诏又多所征求,南诏王阁罗凤忿怨,发兵攻陷姚州,杀张虔陀,取夷州(西南夷归附后所设之羁縻州)三十二城。次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攻南诏,南诏王阁罗凤谢罪请和,并谓:“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④仲通不许,进军至西洱河,与阁罗凤交战,唐军大败,士死者六万人。杨国忠掩其败绩叙其战功。阁罗凤遂背唐而北附吐蕃。吐蕃封阁罗凤为“赞普钟”,意为吐蕃王之弟,给以金印,号称“东帝”,自建国号大蒙。阁罗凤在太和城刻立《南诏德化碑》,说明他不得已而叛唐,并说:“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⑤时杨国忠升任宰相,继续征调天下兵以攻南诏。天宝十三载(754),命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诱之深人,至太和城,坚守不战,唐军粮尽,又罹瘴疫,退兵遭追击,全军覆没,李宓被擒。杨国忠假报战功,继续发兵征讨,前后死者达二十万人。白居易《新丰折臂翁》充分暴露攻打南诏的覆败和人民因此而受到残酷奴役的情形。

安史之乱起,阁罗凤会同吐蕃乘乱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陷巂州(唐治所在越葑,今四川西昌),获唐西沪县令郑回,阁罗风爱重其学识,子凤迦异、孙异牟寻、曾孙寻梦凑皆拜郑回为师,“每授学,回得挞之”。时吐蕃东进,唐无力应付西南,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阁罗风孙异牟寻时,南诏势力最盛,曾于大历十四年(799)与吐蕃合兵十万攻袭剑南西川,为唐所破,吐蕃南诏兵饥寒交加,坠落崖谷而死者八九万人。吐蕃以南诏为属国,不断向其征发兵赋,又派兵进驻其险要地带,南诏王异牟寻不堪骚扰,时郑回已被任为清平官(相当唐的宰相)专决国事,因劝异牟寻复归于唐,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亦不断进行争取南诏的工作。贞元五年(789),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大战死伤甚众,向南诏征兵万人,异牟寻辞以国小,请发三千。吐蕃以为少,乃增至五千,引起南诏不满。贞元十年(794)唐使崔佐时至南诏,吐蕃使者数百人先已到达。崔佐时密见郑回,尽知内情,因劝异牟寻悉斩吐蕃使者,去吐蕃所与封号,献其所给金印,恢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并率其子寻梦湊与崔佐时盟于点苍山神祠。南诏终于与吐蕃决裂,与唐恢复盟好。异牟寻按与吐蕃前约,遣五千人前行,自率万人随其后,昼夜兼行袭击吐蕃,大破之,取铁桥等十六城。继而遣使献地图及吐蕃所给金印,请恢复南诏旧名。唐以袁滋为册南诏使,赐金印,文为“贞元册南诏印”。此后四十年间,双方一直保持着和好联系。但基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需要,南诏统治者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仍不时向周围地区发动战争。太和二年(829)出兵攻人成都,“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⑥,自是南诏工巧等于蜀中。

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唐朝国力亦极衰弱,南诏既无后顾之忧。对唐境的侵扰更为频繁,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南诏统治者“再入安南、邕管,一破黔州,四盗西川”,这些掠夺战争给汉族劳动人民带来极大灾难,也使南诏劳动人民受到很大损害。在汉族人民坚决抗击和南诏人民不断反抗下,南诏统治者不得不停止对唐的战争。双方又恢复和好关系。僖宗时,南诏统治者向唐求婚,中和三年(888)唐以宗室女为安化长公主,妻南诏王。

南诏政治制度深受中原影响,中央官制——清平官六人,决国事轻重,职位等于唐朝宰相。又有大军将十二人,随清平官每日见国王议事。清平官中一人为内算官,代国王判押处置文书。外算官二人,或清平官或大军将兼任。外算官领六曹。六曹相当于唐朝六部,初期为兵曹、户曹(掌户籍)、官曹、法曹、士曹(掌营造工程)、仓曹(掌财政)。后期改六曹为三乇、九爽。三乇是:气乇、主马;禄乇,主牛;巨乇,主仓。九爽是:暮爽,主兵;琮爽,主户籍;慈爽,主礼;罚爽,主刑;劝爽,主官人;厥爽,主工作;万爽,主财用;引爽,主客;禾爽,主商贾。地方官制——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分为十殓(音简,相当唐朝的州),古人出殡其中六殓为南诏国家直接统治地区。其余四殓,为拱卫中心地区的重镇,由国王的子弟镇守。平民实行军事编制,“百家有总佐一,干家有治人官一,万家有都督一”⑦。各地方一万家设都督一人,南诏共设两都督。另设六节度使分兵驻外围要害地方,统治六诏以外诸部落。对外剑川、丽水两节度使防吐蕃;拓东、弄楝两节度使防唐剑南。

南诏采用唐均田制和府兵制,王室贵族、高级官吏和军等所谓“上官”,授田四十双(每双合汉亩五亩,共二百亩)。“上户”授田三十双,“中户”和“下户”依次减授,大约分别为二十双和十双。乌蛮和白蛮的统治者均属“上官”和“上户”,是奴隶主阶级,他们使用奴隶耕田和服役。“中户”和“下户”是自由民,他们除每年每户向国家纳税米二斗外,还要服兵役,并自备武器,马匹及军粮。每年十一、十二两月,农事完毕,兵曹长行文至城邑村谷,集合队伍,操练武艺,检查器械。出兵征战,每兵自带粮米一斗五升,鱼干若干,此外别无给养。因带粮不多,急求决战。作战时南诏王派高级官吏监视,军法规定,兵士前面受伤,允许治疗,背部受伤,即行杀戮。行军出国境后,不禁止抢掠。邻国的人口、粮食、牛羊都成掠夺对象。

同类推荐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吴楚争雄

    吴楚争雄

    伍子胥为吴王阖闾的大事奔走多年,如今大事都已完成。子胥一心要借兵报仇,可是阖闾总是不给子胥开口的机会,借故一拖再拖。阖闾此时最大的心事是自己的次子姬旦与长孙夫差之间的储位之争。姬旦锋芒毕露,用尽心机;夫差拜子胥为师,他隐忍谦逊,声色不露。在历经围猎风波、巫蛊冤案等等事件之后,过于心急的姬旦死在了自己的手上。但他的“密友”不知去向。此人在后来的各大事件中以多重身份亮相,此人究竟是谁?
  •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与大同兵变

    姜瓖(?—1650),陕西榆林人。本是明朝大同镇的总兵官,在公元1644 年历史发生巨变的关键之年,他先投降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后又投降入关的清朝统治者,攻杀农民军。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热门推荐
  •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穿越:公主权倾天下

    一家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发生一场变故,父亲的离去,姐妹的交际情深,不过那都是场梦,穿越后,她将面对十二玉女的劫数,一场激烈的着力斗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女主角苏暮暮又会如何脱离苦海,解脱玉女的宿命呢?
  • 销售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销售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销售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每个有理想的销售员都渴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冠军。可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在现实中仍有许多销售人员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他们与销售高手相差悬殊。有调查发现,通常那些超级销售员的业绩是一般销售员的300倍。在众多的企业里,80%的业绩是由这20%的精英销售员创造出来的,而这20%的销售员也并非天生就是销售冠军,他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就在于他们拥有迈向成功的方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第一杀手:逆天小病妃

    她,曾经是现代黑道上排名第一的杀手,如今却穿越沦为夏府人人唾弃和打骂的小贱种、病秧子。个性桀骜不羁的她,怎会甘心如此卑微地活着,任人践踏和蹂躏?当漆黑冷冽的眸子一睁,病秧子便变成一个惊世骇俗的小天才,光芒乍现,霸气尽露!他,是身份尊贵的二皇子,天赋异禀,同时也是苍茫大陆上闻名遐迩的修炼怪才,一场怪病,让他与身为“病秧子”的她结成连理,从此他们共同上天入地,生死相随,一生一世一双人。
  • 混血豺王

    混血豺王

    作品以生动的情节、曲折的故事,表现了混血豺王白眉儿屈辱、苦难、奋斗的一生。它为种群的发展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为照顾孤老病残和种群的传统观念决裂;为挽救种群不被消灭和围追堵截的猎人浴血奋战。白眉儿是豺,是动物性的豺,然而它又是一只有思想、有灵魂的豺。它的屈辱,它的豁达,它的奋争,它为救旧时的主人,它为豺群的生存所表现的感情波澜,它那大而无畏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读者的心弦。
  •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读书是你自己的事

    这是一本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成长励志读本阅读本书,你可以欣赏精彩故事,感悟读书方法,体验读书的轻松!阅读本书,你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成就卓越人生,享受读书的快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放生

    放生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