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3400000016

第16章 考试也要讲方法——优等生比你会考试(1)

考试也许是你学习中最害怕的事了,优等生们,他们害怕考试吗?

他们不怕考试,但他们也会紧张;他们虽然紧张,但他们更会调节并积极做好准备。

一场准备充足、信心百倍的“战争”,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没有流血和牺牲的演习。

优等生考试前先消除紧张

“我怎么又紧张了?别紧张!”

“紧张就紧张吧,一会儿就好了。”

“睡不着怎么办呢?睡,快点睡着,明天还要早起考试呢!”

“睡不着,没关系,放松,再放松,慢慢会睡着的。”

这是好多人面临考试时表现出来的紧张心理,在大考之前紧张心理更为严重。

紧张心理不是先天生就,而是后天形成的。形成紧张心理的原因大致有四种:

对考试期望过大,怕达不到目标而辜负父母的期望,影响自己的前途;

对自己信心不足,缺乏一种必胜的信念;

自尊心过强,担心一旦考得不好会受到别人讥笑;

对考试准备不足,还存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

由于这些原因,有人就会在考试时产生紧张心理,其表现为心跳加快,身体不适;思维出现障碍,有些平时熟记了的知识一下子想不起来,甚至脑子里一片空白;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头晕、出汗、昏厥等症状,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优等生面对考试,也不例外,他们也会紧张,所不同的是,优等生能针对原因,减弱甚至消除紧张心理状态,做到考试时心平如水,即使偶尔有些许紧张,也似微风经过水面而起的涟漪,片刻又会重归于平静。

但达到这种境界,优等生是要经过一些训练才能奏效的。

首先要正视自己,对自己的能量有个正确的估计,不要期望过高

自己只能达到90分,就不去奢望100分,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令人遗憾之处(如会答的题因疏忽而没答出来),家长不会责怪,别人也不会讥讽。自己心安理得,当然就不会紧张了。

其次是要树立信心

凡事如果你想到一定能成功,就十之八九会成功,因为你会为成功而努力奋斗;反之,一开始你就想到这事成功不了,失去了信心,就不会去奋斗、去争取了,那就必败无疑。信心足了,精神抖擞,前面的胜利在向你招手,你就能进入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自然就消除了紧张心理。

坦然接受,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慌慌张张地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

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说:“在你来前,我该做什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然后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让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Take it easy!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人的作业成绩与情绪的激动水平呈倒“U”字形关系,也就是说,过低或过高的激动和紧张水平都不利于人的工作和学习,而中等程度的紧张最有利于能力发挥。因此,考前一定程度的紧张是正常且有利于考场发挥的,既然考试来了,你也开始紧张了,那么就坦然接受吧,一定的紧张度,会让你注意力空前集中,而且也说不定你会急中生智,超水平发挥。

转移注意力

避免紧张的最好方法是留出一定的时间去做操、搞搞文体活动、与别人讨论你的复习情况,总的来说生活要有规律。如果你不去进行任何社会交往,试图整天整夜地埋头学习。也从不参加下午的体育活动或身体活动,从不与兴趣相投的伙伴一起,就很难从学习和难题中解脱而使头脑得到平衡。

心理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通过语言这个第二信号系统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机能得到改善,进行自我暗示就是自我鼓励。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平时人们所说的心理作用,实际上多半都是暗示的作用。

自我暗示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暗示的结果使人的心态、意志、情绪、爱好等方面发生改变,从而能使人的某些生理功能发生变化。

暗示可以来自他人,也可以来自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暗示现象很普遍。成语典故中的“杯弓蛇影”、“谈虎色变”、“草木皆兵”、“望梅止渴”等都是暗示的典型事例。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在课堂里,他将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装满清水的空香水瓶对学生们说:这是一瓶进口香水,看谁能最先辨别出这是什么香味,然后将瓶盖打开,过了不久,许多学生相继举起手说自己闻到了香味,有的说是茉莉香味,有的说是玫瑰香味,有的说是玉兰香味……当他们得知这瓶里只是一瓶清水时,大家不禁哄堂大笑。这是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暗示。这种来自他人,由别人将某种观念加给被暗示者,对被暗示者的认识、行为和情绪发生影响的暗示叫“他人暗示”。

通过自己用某种观念对自己的认识、行为和情绪发生影响的暗示叫做“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对自身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学习、工作和事业的成功。例如,可以对自己说:“今天我一定能考好”、“一定不要慌”、“要冷静、沉着”等,还可以回忆前一次取得好成绩的情景,这样都有助于增强信心,减轻或消除紧张心理。

挑战消极评价

我们知道,假如某个人在期待某一事件或结果的出现,那么这种期待可能会促使这一事件或结果的出现。以事例说明“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认真分析自己的想法,用自问自答的方法挑战和解除这些消极评价。

例如:“我预感到自己在考试中会一败涂地。”

自我质辩:这种担心有必要吗?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平时自己一直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虽说自己没有很高的天赋,但只要认真作好考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有可能考好,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担心有危害吗?当然有,它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若不急早排除,必会铸成大错。我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定要明确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复习,充满信心,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就是自己应取的态度。

表象训练法

我国前著名跳高运动员总是在比赛前进行表象训练,而且现在这项技术也一直被用于运动心理训练。在考试前几天,可以每天晚上临睡时和起床前进行表象训练,默默地仔细回想自己以前某一次非常顺利地通过考试的情境,回想的越逼真、细致越好。然后对自己说这次考试我也一样会顺利通过。考前一小时左右,也可选用这种方法调节紧张心理。

优等生不打疲劳战,调整到最佳状态备战

马上就要考试了,有人觉得没复习到的还很多,不会做的习题还很多,就趴在书桌上连续作战,有的竟到晚上12点,甚至是一点、二点。结果第二天无精打采,上课时趴在桌上睡觉,而上课老师又恰好给串讲重点,你却眼皮子直打架,左耳进右耳出,弄得得不偿失。接下来的考试因为一系列的恶性循环,导致全面失败。

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而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是艺人在舞台上的每一份荣誉都是台下苦练的结果。“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要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归根结底必须付出艰苦的学习劳动。想凭借考前的恶补和高超的考试技巧来缩小与平日里辛苦积累下的成果的距离是徒劳的。

考试的准备就是耕耘的过程,一定要下苦功才行。只有在下足功夫的基础上,应试的方法和策略才会有用。下面就介绍一些准备考试的实用技巧。

保证良好的睡眠

考前最重要的莫过于认真复习应考了,但有些学生却认为应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复习上,搞得自己十分紧张,还没到考试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先垮了。有的甚至得了精神衰弱。因此,考前的学习和休息一定要好好安排。一般的估计,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人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睡眠是因为人的身体和大脑需要休息。没有睡眠就没有生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两组同学记忆相同的材料,在他们熟记以后,一组睡眠休息,另一组继续做其它的事情。结果,前一组同学的记忆效果比后一组要好得多。所以,看似浪费时间的睡眠实际上提高了人的学习效率,从长远说是节约了时间。

合理的作息制度

同类推荐
  •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的一生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如此吸引人。少小离乡,幼年丧父;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到30岁成为千万富翁,而今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更是遍及全世界数十个国家。走过人生七十八个年头,李嘉诚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有关谋事、经商与做人的言论,常常令人钦佩有加,获益良多。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历史,适合更多的普通人揣味与效仿。李嘉诚把儒家的情义之道与西方的进取精神极好地融合起来:他外圆内方,刚柔相济;他重信诺、讲义气、宽厚待人。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 你的职业我的经

    你的职业我的经

    这是一个考量智商与情商的时代。人生大舞台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节目,从老板、上司到中层管理者,再到普通员工,有的尽职尽责,而有的却是作秀、表演,令你真假难辨。惟有跳出圈子,俯视舞台,方能参悟其中的玄机。你在本书一个个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中,一定能找到你的影子,从而认识自己,看清他人,掌控全局,驾驭命运,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打开这本书,你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赢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有钱人是社会的胜利者,也是强者。在有钱人与穷人的对决中,总是以有钱人的胜利而告终。
热门推荐
  • 就当一次路过

    就当一次路过

    恩德传媒出品,这么远那么近监制,OUR书系第一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路过,每个人都有各自抵达的终点,或许是你独自上路,或许有人愿意为你停留。最终大多数人或许会分开,我经历过,我知道他们很重要,任何人来到你身边愿意为你停下脚步,都是值得珍惜的事。所有相遇都是有意义的,别在意是否还有告别,哪怕只是一次路过,也要在最好的年纪里,放肆地活,坚定地爱。正是因为那些过往和遗憾才成就了现在的你,所有的回忆都会成为你温暖前行的动力。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欲望如歌

    欲望如歌

    普通大众生活在欲望潮流中,作家不可以,这项职业本身就决定了你不能充当弄潮儿。这种社会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站在‘岸边’的作家去思考的。,《欲望如歌》和《欲望都市》好似姊妹篇,而且王松还正写着一部关于欲望的故事。王松不愿称其为“欲望三部曲”,他说应该是关于欲望主题的几种思考。当下社会,欲望是个比较大的主题,它把今天的社会统治起来,人们被种种‘欲望’驱使着,已然不是‘期望’、‘渴望’、‘盼望’所能涵盖的
  • 末世重生录

    末世重生录

    【读者交流群:219308880看着眼前一张张本以为再也看不见的面孔,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一世,滔天的恨意,她可不会窝囊的活着。重生后,她会好好享受。老天,她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新的改变,撕心裂肺的背叛,新的人生,彻骨的诅咒。新的生活,你一定要好好的看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原来这都已经是上一世的事情了。新浪微博:搜索YQ-悠然小妖,沫然才发现,即可】
  • 撕夜

    撕夜

    鲍贝:居杭州。中国作协会员,二级作家,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出版长篇《爱是独自缠绵》,《红莲》,《伤口》;中短篇小说集《撕夜》;随笔集《悦读江南女》,《轻轻一想就碰到了天堂》等。
  •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凯特·格林纳威的游戏之书

    假扮猫咪的孩子站在中间,其他孩子围绕着他站在一个固定位置上。一个人召唤另一个人说道:“猫咪,猫咪,给我一滴水。”然后所有孩子跑着更换位置。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