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200000014

第14章 汉匈之间的争斗与融合(3)

无论是正常的交换,还是掠夺所得,一旦牧业民族开始消费粮食、食品、纺织品,使用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更适宜的生活用具,就会产生更大的需求,逐渐形成依赖性。原始的牧业民族可以完全依靠畜产品为生,但在食用粮食,穿上纺织品,使用了铁制工具或武器后,就再也无法断绝。当茶叶传入牧业民族以后,也很快变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但牧区不能生产这些物资,至少不能全部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将这些物资的供应视为生命线,中原王朝的供应、在边境开设的“关市”和“互市”对他们来说至关紧要,甚至不可或缺。中原的统治者不了解牧业民族的需要,或者故意将这些物资的供应作为对付他们的手段,这往往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农业民族和牧业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尽管的确存在着先进和落后,但从本质上说,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物质基础相适应的,没有优劣之分。然而,处于东亚大陆中心、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农业民族——华夏诸族(以后的汉族)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发达的农业文明使他们在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民族优越感,在春秋时就集中表现在儒家的“夷夏之辨”——中原的农业民族、华夏诸族是夏;周边的牧业民族和非华夏族是夷。夏是中心,是文明,是先进;夷是附庸,是野蛮,是落后。夏和夷的界线绝不能混淆。正因为如此,汉朝从皇帝到臣民都很难理解和同情匈奴人,汉朝和匈奴也不容易建立起正常的睦邻关系。

汉文帝时一位宦官中行说在出使匈奴时投降,他留在匈奴后,对双方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来代表匈奴与汉使做了一场有意义的辩论:

汉使:“匈奴的风俗不尊重老人。”

中行说驳斥道:“那么就说汉朝的风俗吧!如果家里有人轮到戍边或当兵出发时,老人和长辈难道不是将自己暖和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穿,把自己的好食品给他们带着吃吗?”

汉使:“是呀!”

中行说:“匈奴人明确以战斗进攻为主要任务,年老体弱的人没有战斗力,就将自己质优味美的食品给强壮的人吃,也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他们的保护,这样父子双方都能获得长久的安全,怎么能说匈奴人轻视老人呢?”

汉使:“匈奴人父子睡在一个帐篷中。父亲死了,儿子娶自己的后母。兄弟中有人死了,就娶他的妻子。没有衣冠服饰,也没有宫廷礼节。”

中行说:“匈奴的风俗,大家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奶,穿它们的皮。牲口根据水草条件,随时转移。所以情况紧急时人人都能骑马射箭,平时大家就喜欢随随便便。因为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容易管理。国君与臣子的关系很简单,全国的政务就像一个人指挥自己的身体一样方便。父子兄弟之间相互娶对方死后留下的妻子,是为了防止种族灭绝。所以匈奴再混乱,也要尽量保存自己的后代。你们汉朝的礼法制度虽然详细,父兄死了子弟不娶他们的妻子,但亲属疏远一点就互相残杀,甚至灭绝宗族,干的都是这类事。况且礼法制度太烦琐了,上下都不满意;宫室盖得太好了,劳动力消耗就大。你们通过耕地栽桑获得粮食和衣服,修筑城墙作为防卫,所以百姓一有紧急情况也不会作战,平时却整天忙于劳动。可怜你们这些住在土屋子里的人,虽然衣服穿得整齐,帽子戴得漂亮,嘴里夸夸其谈,又有什么用处?”

中行说的话虽不无强词夺理之嫌,却比汉使更加理直气壮,他懂得了站在汉人立场上所无法理解的道理:匈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适应了匈奴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绝不能用农业民族的标准来衡量,而汉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汉朝的政治制度不适应匈奴的条件。可惜当时懂得这样的道理的人太少了,特别是在汉朝方面。

古代山水画中行说也明白匈奴文化的弱点:他们也要追求物质享受,但本地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汉地产的“缯絮食物”对匈奴贵族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中行说向单于建议,将来自汉地的丝织品放在棘草地上践踏,衣服都撕破,以表明它们不如匈奴的裘皮耐久实用;将汉地运来的食品统统扔掉,以证明它们不如匈奴的奶酪味美,从而防止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产生对汉人的依赖性。在这一点上,中行说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匈奴人,他的建议自然是徒劳的。

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匈奴入侵汉朝,在边境杀掠,当然是侵略,是非正义的,但并非不可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有其不得已的一面。汉朝防卫自己的边界完全是正义的,适当予以回击,以保证边界不受侵犯,也有其必要。即使对匈奴的打击超出了防卫的限度,同样有其不得已的一面。

在汉匈之争中,汉朝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匈奴人的生存条件比汉民低,汉民无法适应牧区的生活,而匈奴人却完全可以生活在农区,尤其是在黄河流域的农区。牧区大多无法辟为农区,而农区一般都能变为牧地,匈奴人南下后可以将农牧界线南移,汉人北上后却不能将农业区向北扩大。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阴山山脉已是农业区的极限。

在秦汉之际、两汉之际,匈奴人都曾占有过阴山以南的土地,他们照样可以在那里放牧和生活。而汉朝的军队尽管曾一次次深入蒙古高原,甚至将匈奴人驱逐到蒙古高原之外,却无法在那里久驻,更不能将那里变为自己的疆域,设置郡县等行政区域。因为军队或移民都无法就地生产自己需要的粮食,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全部要从遥远的后方运来。在匈奴人与他们的牲畜全部转移后,他们既没有统治的对象,也没有作战或掠夺的目标。即使是给匈奴以重创的战争,实际损失往往是汉朝一方面更大。

所以,在汉匈冲突中,汉朝往往只能取守势,匈奴却一直采用攻势。匈奴的每次入侵,都会给汉朝造成很大的损失,汉朝的反击倒经常是得不偿失,因为在匈奴远遁时,汉军出兵再远,也不会有任何战果,却要赔上大量粮食、物资和人员的损失。在汉朝的军事实力不如匈奴的情况下,采取“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和现实的政策,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换来和平,避免更大的损失。

我们应该肯定汉武帝反击匈奴入侵的贡献,这一努力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也为以后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础。但还应该注意到,真正给边境带来持久和平和安宁的是汉宣帝的正确方针。当呼韩邪单于兵败投降时,他不仅没有趁机消灭匈奴政权,而且给予基本平等的政治待遇和充分的物资供应,使匈奴能享受体面的和平。汉元帝继承了宣帝的政策,并且承认了使者未经授权与匈奴立下的平等盟约,支持呼韩邪返回匈奴故地复国。否则的话,60年的安定是不会出现的。在汉朝400年的历史中,与北方游牧民族保持长达60年的安定局面是空前绝后的,其意义于此可见。

山水画鉴赏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大批匈奴人因被俘或归降而被迁入汉境,大部分被安置在边疆地区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属国”中,“因其故俗”,依然过着游牧生活。少数被安置在内地,逐渐融合于汉族。有的还担任汉朝大臣或将领,如受汉武帝遗命辅佐昭帝的金日碑,就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以后金氏繁衍为著名的士族。不过,多数迁入内地的匈奴人都没有留下进一步的记录,他们融入了汉人的汪洋大海。

东汉时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一度有3.4万户、23.73万人,还有很多散居各地的南匈奴人和北匈奴降俘人员未列入统计。长期定居后,匈奴人开始从事农业,以后又渡过黄河进入今山西省,在汾水流域定居。匈奴的上层人物迅速接受了汉族文化,到东汉末年已与汉族士人无异;而底层贫民则被作为奴婢,大量掠卖到中原各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将迁入河东的匈奴部众编为五部,又在并州刺史的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设匈奴中郎将,监护五部,因此匈奴不少上层人士迁居晋阳,其中一些人以后又迁至曹魏和西晋的首都洛阳。汉化了的匈奴贵族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贵,以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为由,自认为刘邦之后,取刘氏为姓。这一支匈奴人中的刘渊在西晋末年建立汉国,刘曜建立赵(前赵)。

匈奴是“乱华”的“五胡”之首(匈奴、鲜卑、羯、氐、羌),而刘氏匈奴又是匈奴中首先建立政权的一支。如果我们不抱任何偏见的话,就不得不承认,这支“乱华”的匈奴人在文化上与被“乱”的华夏族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据《晋书,载记》所载,刘渊(元海)七岁遭母丧后,“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时司空太原王昶等闻而嘉之,并遣吊赙”。“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哪里还有一点匈奴人的痕迹?就是他习武,也不是继承了匈奴尚武风尚的结果,而是研读《史记》、《汉书》受到了启发。他对同门的朱纪、范隆说:“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如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我每次阅读史书传记,常瞧不起随何、陆贾缺乏武艺,周勃、灌婴没有文化。道是由人来弘扬的,有一方面不如别人,当是君子的耻辱。随、陆二人遇到汉高祖而不能建功封侯,周、灌二位在汉文帝时代却没有崇教兴学,真是太可惜了!)从此他开始习武,并达到“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的水平。刘渊之子刘和,“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另一个儿子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武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刘渊的族祖刘宣是五部匈奴的“左贤王”,但也是“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沈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

古代山水人物如果说,这些记载可能出于后人的溢美或蓄意“汉化”的话。我们不妨看一下刘渊即汉王位时发布的文告,这是不可能作假的:

昔我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义,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周朝)。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汉献帝)委弃万国,昭烈(刘备)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不悔祸,后帝(刘禅)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

完全是以刘氏汉朝的继承人自居,一副为祖宗报仇,兴复汉室的姿态。刘渊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当然,刘渊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显然已为本族所普遍接受,至少已为上层人士所认同。

由于匈奴曾经活动于东北亚至中西亚的辽阔地带,征服过很多民族,其他一些民族的人口也随匈奴而内迁,如丁零、鲜卑、羯和西域诸族。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建立魏国的丁零人翟氏,他们的先人都是这样迁入中国的。

迁入中原的匈奴人和其他各族,最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华夏文明,与华夏(汉)族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这是当年汉匈双方都想不到的结果,却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史上值得珍视的光荣一页。

同类推荐
  •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一次偶然重生到三国时期,看看男主马超是如何驰骋三国战场,打造自己的天下。
  •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史上99个血淋淋的教训史上99个活生生的经验大全集

    对于很多青年朋友来说,读一读关于历史事件的宏大叙事——“正史 ”很重要,但也不妨多了解一点常常在细微处见出历史真精神的“史屑” ,知道一些掌故轶闻,这样既补充了正史之不足,也能培养自己对于历史 的兴趣。本书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精选与时代精神结合紧密、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 ,并根据内容对每个故事都进行了深刻、精当的经验要诀分析,以期对怀有不同心理需求的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新奇、厚重、感怀、坦荡……给你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带你走进历史,千古帝王叹息。本书用最新的历史观念和较全面的史料,揭秘王朝更替的玄机、奥秘、传闻和真相!,滚滚历史红尘。集中描写每一个王朝灭失的故事
  •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掌上帝国之秦朝的变革

    坐看高富帅们尔虞我诈,利用矮矬穷们出谋献计,哪怕你年岁不在,只要有才,照样功高盖主,定会有你一片天地。最终渔翁得利者,才是笑到最后的霸主!
  •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

    《潘家园书声》是由王曾瑜编写,《潘家园书声》旨在让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有着怎样闪光的头衔、动听的言辞、华丽的外衣都显示出本来面目。具体内容包括《忆黎澍先生》《中国古代卖官鬻爵的教训》《康王出使和救援开封的真相》《宋代的绿色革命》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

    湘西,洞庭湖往西,五河交汇之处,十万大山中的一片蛮荒之地,自古王法不及,外人罕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巫毒、苗蛊、赶尸匠的传说尚未远去,土匪、苗家女、捕蛇人的故事仍在流行;而新时代的枭雄即将登场,这一次,他们将在混乱与杀戮中蹚过市场经济这条河流。1983年秋,全国严打,九镇中学的操场上正在举行万人公审。在一万双眼睛的注目下,“砰”的一声枪响,流氓头子安优就地伏法。人群中少年姚义杰浑身一震,他似乎感觉到,安优的死灵魂腾空而起,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找到他、纠缠他,将他一步步裹挟进万劫不复的黑道深渊。
  • 饮鸩毒妃

    饮鸩毒妃

    【大婚】大婚当夜,遭人轻薄,那狂情男子却突然血染合欢榻。嫁衣不整、锦被凌乱,血色蜿蜒在榻,她的夫君眸色冰冷:“我从不稀罕失贞的女人。”她一身狼狈,傲然抬眸,浅笑冷艳,字字清晰:“我,也不稀罕把贞洁交给你这样的人!”【陌路】她被强人掳去,他却漠然处之,怀拥佳人离去。撕碎的罗衣飘落,她看着他的背影,笑的绝望。原来,他不认得她,她也不曾认得他。绝情吗,从来无情,何来绝情。【折臂】“不就是一只手,我还她就是。”看着他血红狂怒的眸,她冷笑,举臂。“不要--”那一声惊痛嘶吼,在决绝的断骨之声中淹没。青丝寸舞,骨断心折,路人之后,因谁痛彻。“你到哪里,我就让哪里夷为平地。”“你再向前一步,我便再杀一人!”“沁雪,回来。”城外厮杀,城头相对,相思如花,爱恨如血,为谁而绽。江沁雪,淡漠的外衣下,谁窥见那颗高傲的心,这一方璞玉,待谁为她精雕细琢,于乱世跌宕中绽尽绝代风华。——我就是我,不属于任何人,也不会输给任何人,我一直在等,等一个男子可以容我并肩而立,而不是,让我站在他的身后。秦世子宇文灏:——我一直以为我是秦北高原上的猎鹰,一辈子都可以无拘无束的翱翔下去,现在却不得不做那金丝笼里的囚鸟,陪他们丝竹笙箫、纸醉金迷,可是我发誓,有一天,我会亮出爪喙,摧毁这腐糜朽烂,夺回属于我的一切。漓太子萧琰:——世上最黑暗的地方是皇宫,皇宫里最黑暗的地方是东宫,我生于此间,是我摆脱不掉的宿命,若不能活着走出去,就会被人裂骨而食,化作一堆白骨浓血……我一直相信,我能够走出去,也想把你一起带出去,可是现在,你要走了,我还要继续留在这里……前朝帝裔楚风——以前,我觉得我什么都不缺,锦衣玉食,姣童美婢,可国破家亡之后才知道,所谓荣华不过过眼云烟,弹指一尘,什么都没有了,富贵不由己,生死不由己,所剩下的,唯有这颗心还是自己的。那一年,家毁人亡,她从相门嫡女沦为暖榻的宫奴,夜夜看不同的女子为他将身体旖旎绽放。掠夺之后,他攥住那如玉的下颔,笑的冷绝。--留你一条命,是为你纪家欠朕的,要由你来还。唇角勾笑,眸中爱已寂,泪已涸。那一夜,如水月华中,他亲手将她推入敌手,换来心爱的女子安然无恙。--这个女人,对朕已经没有用了。听着那字字绝情,心如锥,却仍淡笑如烟。信么,你会后悔今天的决定。那一日,崩塌的雪峰顶,一痕白衣无暇,与飘渺的雪共舞崖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钱眼

    钱眼

    历史上富人发家的方式有很多,但李家可谓独树一帜!大家族的传奇铸就了“讨债鬼”的不平凡:为求当家,他代替大伯坐牢;为谋发展,他开始了多元经商之路;为求官位,他从商人爬到道尹;他开炉房,开钱庄,办报纸,修铁路。
  • 盛世宫妃

    盛世宫妃

    初时,他看着她,充满了渴求,她却说∶“请不要忘记对姐姐的承诺。”他黯然,多年的尊重、隐忍,换不来她的感情;爱人的离世,让她绝望,面对他的关切,是自甘认命,还是情难自禁?得知真相,才知道不过是欺骗,他的残忍让她恐惧;向往平静的她,终于决定离开,可家族的荣辱,让她不得不回到他身边;后宫颠簸,忍辱负重,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然而,得到的却是他的怀疑,“告诉朕,你这次回来,到底是因为朕,还是别有目的?”看着她,目光如炬。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是坦然面对,还是奋起反抗;本性善良的她,后宫之路,曲折血腥,是试图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命运之路,给她的,到底是什么。
  • 重生:特种妖娆妻

    重生:特种妖娆妻

    她是一名黑暗世界的冷情杀手,却向往着阳光下的明媚生活。当自己被最信任的人陷害,最亲密的人推向死亡深渊之时,她却含笑而去,意外重生。重生之后,她拥有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她遇到命中注定的他,却不知他心有所属。当她鼓起勇气大声说爱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还有一个男人正在她身边默默守侯。她战劫匪,斗毒枭,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当她正在为自己而自豪的时候,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她最终认清了那背后肮脏的交易,同时也失去了心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哪个夫君是我的

    哪个夫君是我的

    她有绝世容貌倾国倾城,他有爱美之心人之常情,从此后,她便夜夜侍君寝。进入皇宫她别有目的,品性却懵懂善良率直坦诚,却无法抑制自己的心,爱上了拥有佳丽三千的他。发现心中那份爱,傻傻的向他表白,换来的却是他的不屑和深深的伤害。他只要她乖乖的做一个侍寝的女人。她懂了,明白了,他是尊贵的皇帝,不谈情只谈天下,只宠女人,却不爱女人。心破了,碎了!———————————————————————————————他一向温柔的手,此刻却紧紧的掐着她的细颈,残酷而无情的道:“朕想得到的,别人休想得到,朕得不到的朕就亲手毁了她!”她泛白着脸,呼吸困难,一字一句的道:“那你就毁了我吧!”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传说中的爱情,却不料一切都是虚幻。他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倾心相爱的女人,谁知道一切都是谎言和欺骗。他为了自己身为皇帝的尊严,为了那颗高傲的心,伤害她,报复她对他的欺骗。而她,用冷漠和无声,默默的反击着他带给她的痛和伤害!原来幸福和爱情也可以是假的!———————————————————————————冷千夜——宇日王朝的皇帝,面如冠玉,眸如漆星,冷然中带着阴郁,神态中带着一些慵懒,可是那波澜不兴的眼神用总是会让人不寒而栗,性子里却隐藏冷酷无情的一面。冷邵阳——宇日王朝的王爷,刚毅中带着几分不羁,性格桀骜不驯,对女人一向淡然的他,却独独的钟情与她。独孤月——身份神秘的他,潇洒不羁,快意恩仇,无牵无挂,在遇到了她以后心莫名的被紧紧的揪住。……男主根据剧情随时添加,一对一结局!————————————————————推荐狸的完结文:《暴虐将军妻》《霸道王爷温柔爱》《恶男的美女保镖》——————————————————————————————推荐好友文文:《一夜恩宠》淡漠的紫色《情惑妖郎》懒离婚<敢不爱我,整死你!>旱莲草+++++++++++++++++++++++++++++++++++++++++会员晓晴所做视频地址:?pstyle=1喜欢文的读者亲,请点击【推荐投票】【放入书架】【留言】支持狸,谢谢!
  •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因为财产,她成为了继母算计的对象;因为未婚夫,她成为了异母妹妹算计的对象;因为权势,她成为了未婚夫算计的对象;原本高傲的她却不曾察觉到这一切,当她拨清眼前的迷雾,洞悉那背后的阴谋,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她不是一个任由别人欺侮的对象,犯我者,我必还之!﹡﹡﹡﹡﹡﹡﹡﹡﹡﹡﹡﹡﹡﹡﹡﹡﹡﹡她是高傲的世族嫡女,有着旁人都无法企及的出身,可是在高傲的面具之下,却是一颗孤独的灵魂。他是征战一方的大将军,在那坚毅的面孔下,却有着一颗济世匡天下的心。有人说,她是他的天命女,有了她,他才能度过劫数,成就一番事业,可他却笑着坚定地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在他的眼中,她是那种只会任性撒泼的世族女子。在她的眼中,他是那种只会征战的寒族役门子弟。她与他的相遇是不愉快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遇上,那又岂是一个缘字可以解释?抑或是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兜兜转转,算计与阴谋,朝政与战争,江山与美人……何为真?何为假?当她努力的折断了金丝雀的翅膀,插上苍鹰的羽翼时,他会是她命定的良人吗?﹡﹡﹡﹡﹡﹡﹡﹡﹡﹡﹡﹡﹡﹡﹡﹡﹡﹡本文涉及到一点宅斗、宫斗、朝政、战争、外加一丝的种田,当然还少不了言情必备因素之爱情。一盘大杂脍,各位看倌若喜欢的话就请舀一口尝尝吧。原名《朱阁芙蓉女》,现改名为《世族嫡女》[领养]女主阿芙:由亲爱的水若冰露领养。推荐某梦的新文《一等宫女》:推荐某梦的完结文《贵妇难当》:文案:都市女一朝穿越到古代,禀着平安度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奈何人算不如天算,出身上层阶级的她却势必要嫁入同为贵族之家的男子为妻,从此卷入一系列麻烦斗争当中。古代贵族哪家不是攀亲带故、三妻四妾,曲清幽没想到她也嫁了这么一个大家族,还是三大国公府之首,惟有步步为营,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硬是争得一席之地。古代宫廷哪有和平安定的?惟有刀光剑影,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争斗,身为国公府的儿媳妇,哪能置身事外?曲清幽也不得不小心周旋于宫中贵妇之中。为自己,为丈夫,为家族,古代贵妇不好当,看穿越女如何当贵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芙蓉嫡女:我命由我不由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