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600000013

第13章 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3)

太平天国于咸丰三年(1853年,癸好三年)建都天京以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同清王朝展开了全面的斗争,并取得重大胜利。与此同时,起义队伍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弱点也随之潜滋暗长,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到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六年),终于爆发了关系到太平天国命运的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它引导千百万农民对封建统治展开猛烈反击,但没有,也不可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就使革命队伍内部的种种矛盾无法得到正确处理。事变正是起由于领导集团矛盾的激化。首先是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在宗教方面,洪秀全是拜上帝教的创建者,是天父上帝次子,耶稣之弟,上帝派到凡间的“太平真主”;在政治方面,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王。而杨秀清早在金田起义前已取得代天父传言的权力,永安封王建制时又获军队统帅权,建都天京后,进一步控制了政权。这种二元体制就埋下了洪、杨矛盾的祸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全面继承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和世袭制,原本“寝食必具,情同骨肉”①的兄弟关系,为名分各异的君臣关系所取代。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繁复,体制严格,不许逾越。例如乘轿一项,照规定: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东王轿夫四十八人,依次递减,至两司马还有轿夫四人。高级官员出行,下级官员或兵士必须回避或跪在道旁,否则格杀勿论。在此体制下,领导集团成员追求权力、名位和贪图享乐的思想日益滋长起来。太平天国在天京定都伊始,太平军尚在城外与清军鏖战,洪秀全即动用大批劳力,将清朝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雕琢精巧、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他深居宫中,安享帝王之乐,同时又利用宗教神学来巩固自己的最高统治地位。他数日出一诏书,或作一诗发出贴于照壁,利用宗教神学,宣扬自己是“真命天子”,是天下“万民之主”,理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是,掌握军政大权的杨秀清,却“自恃功高,一切专擅”②,“威风张扬,不知自忌”③,天朝所有军政大事都是先在东府商妥,然后会奏天王批准;东王府实际成了天朝的最高主宰。他擅立威福,对韦昌辉、石达开等起义有功将领,设法予以压制苛责,甚至“每谎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数其罪而杖责之”④,他如此飞扬跋扈,目的在于迫使天王和高级将领无条件地屈服,为夺取最高统治权铺平道路。这样做,不仅加剧了洪、杨之间的矛盾,而且也激化了杨秀清与韦昌辉、石达开之间尤其是杨、韦之间的矛盾。

韦昌辉是金田村富户,读书识字,小有才气。金田起义,他捐出全部家产,阖族从军,后统兵作战,对太平天国有重大贡献,成为仅次于洪、杨的第三号人物。杨秀清要扩大个人权势,不能不顾忌和打击韦昌辉。在东王压抑下,性情奸诈的韦昌辉则采取晦之计,明里百般诌媚,据载:杨秀清“舆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浔州乡语,犹言学问浅也。”其兄与东王妾兄争房产,东王大怒,欲杀其兄,特交韦昌辉议罪,韦为讨好杨,竟“请以五马分尸,谓非如此,不足以警众”⑤。但实际上则“心怒不息”⑥,等待时机,窃夺其权。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终于导致了天京事变的爆发。

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1856年8月15日,丙辰六年七月九日),即清江南大营主帅钦差大臣向荣死后第六天,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附体,召洪秀全到东王府,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咐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秀全答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杨又曰:“东世子岂止是千岁?”秀全答臼:“东王即万岁,世子即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⑦面对杨秀清的威逼,洪秀全一面以拖延来应付,佯允以八月二十五日(9月23日,八月十七日),杨秀清生日时举行正式封典,一面密召在江西督师的北王韦昌辉、湖北督师的翼王石达开、金坛督师的燕王秦日纲,速回天京诛杀杨秀清。秦日纲首先抵京,接着韦昌辉于八月三日(9月1日,七月二十六日)夜率兵三千秘密赶回天京,并会同秦日纲指挥队伍迅速而严密地占据城内要津,然后对东王府发动突然袭击。杨秀清及其家属、扈从猝不及防,于四日(2日,二十七日)凌晨均被韦昌辉杀害。当日,洪秀全下诏,贬杨秀清为“东孽”“宣布他窃据神器,妄称万岁,已遭天殛”⑧的罪状。为彻底肃清“东党余孽”,韦昌辉等人在洪秀全默许下,又“定下一条阴谋”:六日(4日,二十九日)上午,洪秀全下诏,“谴责”韦、秦杀人太多,令受鞭刑四百;同时宣称东王逆谋是白天泄露,余党一概赦宥不问。东王部下五千余人不知是诈,遵命前往观刑时,全部被韦、秦预先部署的伏兵杀害。

青花瓶八月中旬(9月中旬,八月上旬),石达开从武昌赶回天京,目睹城中惨相,深感问题严重,即婉言劝谏韦昌辉息兵止杀,指出:“东孽罪当诛,其下何罪,何得尽戳?无乃自戕手足,倘官军万一知之,乘我之危,将何以御?”昌辉闻此大怒,反石达开:“汝将亦党东孽,共图报仇杀我乎?”⑨且顿起杀害石达开之意。达开见状,连夜缒城逃往安庆。韦昌辉捕石不得,竟将其家人全行杀害。石达开飞檄皖、赣、鄂三省太平军,向芜湖、宁国一带集中,以回师靖难。十月十一日(11月8日、十月二日),石达开率军四万余人自安庆渡江至泾县,进向宁国,起兵讨韦,“上奏于天王,要求韦昌辉之头”,否则“即班师回朝,攻灭天京”⑩。时韦昌辉独霸军政全权,一面派秦日纲率军抵御石达开的进攻,一面在天京继续扩大事态,“不分青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据说前后两个月,遭韦昌辉杀害的太平军将士达两万余人,老弱妇孺亦未能幸免。对此,天京军民极为愤慨。由于石达开大兵压境和朝内群起反韦,洪秀全下令诛除韦昌辉、秦日纲及其同伙二百余人。长达两月之久的天京变乱至此平息。

韦昌辉伏诛后,石达开于十一月一日(11月28日,十月二十二日)前后回到天京。石达开文武兼资,仁义素孚,深受太平天国军民的拥戴。这次起兵靖难归来,“众人欢悦”,合朝文武同举他“提理政务”,推其为“义王”;洪秀全加封他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石达开在面临武昌失守,在敌水师直逼九江的严峻形势下,军事上采取攻守兼施的战略:东线坚守句容、溧水;西线坚守九江以下各据点,确保长江水道;西南坚守江西、皖鄂边境大别山区,则以豫天侯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为统帅,实行进攻。自咸丰六年十一月十六日至七年二月二十三日(1856年1月11日至1857年3月18日,丙辰六年十二月五日至丁巳七年二月十日),太平军在陈玉成、李秀成指挥下,先后攻克安徽的无为、庐江、桐城、舒城、六安、正阳关、霍邱。四月四日(4月27日,三月二十日),陈玉成率军攻占英山,进屯太湖。十九日(5月12日,四月四日),陈玉成部分道进入湖北,相继攻占鄂东黄梅、广济、蕲水、蕲州、罗田,威胁武昌。在坚守方面,除少数据点被清军攻占外,军事重镇如九江、瑞州、临江、抚州、吉安、句容、溧水等地,均为太平军所占有。

然而,正当太平天国在军事上出现新气象之际,在政治上却又爆发了新危机。洪秀全经杨韦事件之后,对非洪姓重臣深怀戒心,尤惧石达开权力过大,于己不利。因此,他虽任命石达开为“通军主将”,“提理政务”,却不予军师名号,且“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为牵制石达开,洪秀全又封自己的长兄洪仁发为安王,次兄洪仁达为福王;此二人既无才干,又贪鄙固执,毫无威信。面对重重疑忌和挟制排斥,石达开从天京负气出走,于咸丰七年五月十一日(1857年6月2日,丁巳七年四月二十五日)自皖南铜陵渡江,十八日(9日,五月二日)经安徽无为州往安庆,沿途布告军民,将他与洪秀全的矛盾公诸于世。八月十八日(10月5日,八月二十八日),他率十余万太平军精锐,离开安庆,进入江西,走上同太平天国分裂的道路。此后,他统军转战浙江、福建、两湖、云、贵、四川等省,虽多次击败清军,对所经地区的群众起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终因孤军作战,力量日益削弱。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1863年3月14日,癸开十三年四月一日),石军进抵大渡河畔之紫打地(今安顺场),遭清军包围。在走投无路、粮草断绝的情况下,石达开致信清四川总督骆秉章,表示愿舍命以安三军。四月二十七日(6月13日,五月一日),石达开与五岁的儿子石定忠自投清营。清军于起解石达开之夜,将其部下两千余人全部屠杀;石本人亦于五月十日(6月25日,五月十三日)在成都殉难。

天京事变和石达开的分裂出走,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首先搞垮了领导核心。“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前期领导核心只剩下天王洪秀全一人。其次,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事变中被杀害的两万多太平军将士,石达开带走的十余万部众,多是久经锻炼的革命骨干力量。这种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原有态势。事变前,东线太平军正在向丹阳、金坛进军,准备攻取苏、常;西线太平军正在南昌外围和武昌与湘军激战;湘军处于被分割、包围在赣、鄂两地,往来隔绝,互相不能救援的困境中,事变发生后,在东线,扬州、镇江相继失守,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天京又被敌军包围;在西线,湘军摆脱困境,卷土重来,接连攻占武昌、九江,进窥安庆,太平军在江西所占有的城邑此时也都为湘军所夺取。这种急转直下的军事形势,使太平天国陷于左支右绌、难以应付的境地。第三,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太平天国前期,拜上帝会的教义曾经是发动和团结群众的精神支柱,广大太平军将士在人人都是兄弟,并力斩邪除妖,建立地上天国的号召下,进行英勇的战斗。这次事变竟是天父之子互相残杀,这就必然使广大群众对上帝的信仰发生动摇,对能否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国表示怀疑,对革命前途感到忧虑,从而使革命精神大为衰退。在变乱前,太平天国内部由于有共同的信仰,总体上是团结的,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变乱以后,原来的信仰在人们的心目中黯然失色,因而出现了“政涣人散,外合内离”的局面。

总之,天京事变成了太平天国由盛变衰的转折点,太平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

注释

①《太平天国》第3册,第172页。

②《太平天国》第3册,第46页。

③《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

④《太平天国》第3册,第45页。

⑤《大平天国》第4册,第669页。

⑥《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

⑦《大平天国》第4册,第703页。

⑧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册,第1757页。

⑨⑩简又文:《大平天国全史》。香港简氏猛进书屋1962年版,第1380、1381、1383页。

同类推荐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全4册)

    晚清犹如危房,轻轻一踹,就会轰然倒塌!面对这危急局势,各色人等,在神州舞台上展开了大PK!李鸿章为洋务运动费尽心机,却为何换来累累骂名?康有为携凛凛杀机高调入京,又被谁逼得仓皇而逃?大头兵袁世凯不学无术,每被弹劾一次就升官一次,岂非怪事?慈禧太后蹬腿之前,因什么纠结得几乎不想咽气?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孙中山真曾落魄得在美国刷盘子?众人你吵我嚷,时光飞逝,历史一不小心滑?了辛亥年!黑暗中,刀出鞘,枪上膛,一场巨变,即将登场!大风云时代,热血横飞,诡计频出,怎一个复杂了得!复杂源于简单,乱变自有头绪,请各位温上一壶热酒——听“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生猛解读一段风云激荡的大历史!
  • 大元王朝1

    大元王朝1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血腥的盛唐6:藩镇割据,隐患爆发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热门推荐
  •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青少版名著)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1]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本书是原著缩写本,适合青少年阅读。
  • 唐朝诡事录

    唐朝诡事录

    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时而私语窃窃,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时而惊呼阵阵,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所以,用他们的诗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千年前的唐朝,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优越的物质生活。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万邦来朝,点上一盏烛灯,多样的文化融合,开始写鬼怪故事
  • 圣羽四少之爱上天使

    圣羽四少之爱上天使

    一个禁忌之名;四个神秘的转校生,她们清纯,性感,妩媚,冶艳,精灵……她们带着乔希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是个局还是意外?随着这几个绝美的转校生的到来,皇家贵族圣羽学院频频掀起大波,怪事连连不断……扬名在外的圣羽四少又将如何面对?
  • 红尘试炼

    红尘试炼

    只可惜了那大师兄,为人沉着又道法高强,据说那大师兄平素对那瑶光甚是关心,只可惜识人不清,据说那夫君傲娇萌皆备。生生被师弟挖去了墙角。龙宫一众神仙为那炮灰了的大师兄扼腕叹息!瑶光:我可以骂街吗?大师兄:真是躺着也中枪,无量海龙宫最近多了一件大事。据说龙王最宝贝的五公主亲自去了凡间选择了夫君,据说那夫君还是从他大师兄手里把五公主抢来的,这年头连个大师兄都不好当。,据说那夫君名唤瑶光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OMG!黑涩会三千金

    OMG!黑涩会三千金

    三个漂亮的黑道千金∶她高贵,她可爱,她调皮,这三个绝世MM是为了完成任务才会到中国的,可是却好死不死的遇见三个爆帅的贵族GG∶他冰冷,她温柔,他邪恶,“校草又怎么样,我们还是人见人爱,车见车撞的大美女呢,你们三个臭小子别以为帅就可以欺负人,就算是上帝、圣母玛利亚,也不敢动我们一根头发,更何况是你们!”,“哪来这么机车的女生呀?,我们三魅力指数破万点的GG会怕你们这三个小丫头,笑得我们肚子都快饿了!”
  • 入世花都

    入世花都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廖煌从小跟着一位仙人师父在一处世外桃源中长大,道法符咒奇门炼丹样样精通,但是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于是当一个机缘降临时,他来到人间,去红尘之中修行人道。面对红尘的缭乱,繁华的世界,权力、金钱与美色的诱惑,这就是人道当中的修行。临行前,仙人师父留给廖煌一些宝贝以及三句话:一、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本质永远是拳头大的才是老大;二、打蛇打七寸,打人要打脸,尤其是遇到那种给脸不要脸的,更要狠狠的打,不然他不长记性;三、本门弟子,是容不得外人欺负的!…………欢迎进入二冰打造的都市幻想世界,这个世界当中,满足你的所有野心!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