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6900000020

第20章 宋朝的战争史(2)

然而上述事迹乃至佘太君为杨业之妻等基本史实,都不见于宋代正史,或宋代文人的有关笔记。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元代杂剧,如《昊天塔孟良盗骨殖》杂剧的剧情中,杨六郎自道:“母亲佘太君。”《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杂剧中也有“老身佘太君的便是”等台词。到清代方志和文人笔记中,开始出现杨业娶折德扆之女的说法。如乾隆《保德州志》(今山西保德县)卷八载: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宋纪说》日,杨业娶府州(今陕西府谷县)佘氏,称太君。其父折德康为麟州刺史,又迁火山军节度使,杨业为代州刺史,距离都不远,故两家缔姻。其他,如乾隆时毕沅的《关中金石记·折武恭公克行神道碑》、乾嘉时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光绪时《岢岚州志》等也有类似记载。《晋乘搜略》还说:“岢岚州掘地得石,拭视为杨氏墓碣,载折太君事。”晚清李慈铭《苟学斋日记》甚至谓:“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折太君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反正这些墓碣现都已不知下落,所以我们无法了解佘太君更多的事迹。

折德扆在《宋史》中有传。佘家原为云中(或称云州,今山西大同)大户,约五代动乱中迁居府州(陕西府谷县)。从五代后唐时起,太君祖父佘从远为府州刺史。从远抵抗辽兵有功,兼领朔州刺史、振武军节度使。后汉时,置永安军于府州,从远为节度使,又迁武胜节度使。太君父佘德康,后周时为府州防御使,屡挫北汉军的进攻,升永安军节度使。显德六年(959),周恭帝即位,德康自检校太尉加官太傅。入宋以后,仍任永安军节度使,曾率军破北汉诸城。乾德二年(964)去世,享年四十八岁。有子佘御勋、佘御卿,应为佘太君的兄弟。先后袭爵知府州。佘御卿还率军征战北汉与辽、西夏,战功累累,淳化五年(994)授永安军节度使,次年,牺牲在抵抗辽军的战场上,时年三十八岁。其子惟正、惟昌、惟忠,先后袭知府州事,乃为佘太君的侄子辈。直到北宋后期,其后代佘克行袭位,守边三十年,善抚士卒,在抗击西夏战役中功勋卓著,谥武恭公。今陕西府谷孤山堡南有折克行墓,勒有《佘武恭公克行神道碑》。可见,佘氏为世代将门之家,世守府州。

光绪刊《山西通志》卷五十六,对杨佘婚事提出质疑,说:“按德扆守府州,屡败北汉兵,宋乾德中卒,而业是时则为北汉将也。存以备考。”不妨认真考察一下:佘德扆于乾祐三年(950)为后汉的府州团练使,时年三十四岁。如有女儿的话,约十六岁左右,亦可出嫁了。杨业这时二十岁出头,也在后汉刘崇部下为军官。如这时两家攀亲,可谓门当户对,没有什么可疑的。山西临县有七星庙,传说是杨业与太君喜结良缘之地,晋剧《七星庙》还用戏剧形式演绎此事。至北汉和后周对立,佘德康归后周而杨业跟北汉,岳父女婿分属两国,那是后来的事,也属不得已。

近代学者常征、余嘉锡、聂崇歧等人以大量的地方志资料进行考证,最后同意佘太君即折太君之记载,佘、折二音相近,西北有些地区“折”音如“蛇”,与“佘”差不多,所以佘、折一音之转而致误。虽然许多人赞同此说,但仍有人怀疑,因为《宋史》折德扆传中,仍不见其嫁女与杨业之记载,上述《山西通志》之质疑也颇有道理,一是两家门当户对的时间相当短促,二是届时三十四岁的折德康是否已有十六岁以上的女儿,三是两家如已结姻,岳父女婿又很快分属两国的情况也难以自圆其说。总之,由于正统史籍记载阙如,而主要靠清代地方志及一些文人笔记保留下一些北宋佘太君的痕迹,其可信度如何,确难判断。

杨延昭排行与称呼

杨家将中除杨老令公外,就数其子杨延昭的名声最为如雷贯耳了。他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军功卓著。史书载,契丹军屡为其败,“惮之而目为杨六郎”。今天晋西北宁武关周围各县,也遗存有好几处“杨六郎寨”,这些都是杨延昭生前率军活动的区域。据学者考证,延昭并非杨业的第六子,那么“杨六郎”的称呼是怎么产生的?是辽方还是宋方先有此称呼?其真实含义杨延昭又是什么?

杨延昭本名延朗,年幼时沉默寡言,喜为军阵之类游戏。杨业尝言:“此儿最像我。”成年即入军伍,跟从父亲征战,史载杨业生前,“每征行,必以从”。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雍熙北征,杨业率军攻打应州和朔州,延昭担任先锋,在朔州城下冲杀时,被流矢射中手臂,却愈战愈勇,杀敌无数。战后,授崇仪副使,出知景州。又迁崇仪使,知定远军。

咸平二年(999)冬,延昭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驻兵遂城。辽军在萧太后的统领下,长驱直入,宋军节节败退,遂城被围。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急攻数日,城小兵寡,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壮丁,发给武器装备,登城顽强抵抗。会一夜寒流降温,延昭令士兵汲水灌到城墙之上,清晨该城变为冰城,城墙坚固溜滑,辽兵无法攀登,只得撤退而去。延昭乘机尾随出击,截获很多武器铠甲。以功拜莫州刺史。宋真宗高兴地说:“延昭为名将之后,治兵守边有父风,真应该称赞啊!”

景德元年(1004),契丹主与萧太后指挥二十万人马,大举南伐。宋廷没有坚决抵抗的勇气,最后与之签订澶渊之盟。这时,朝廷也只给杨延昭统帅刚满万人之军队,但延昭并不气馁,提出建议:敌顿澶渊,离境千里,虽人数多,且为骑兵,但人马疲乏,只需令诸军扼守要路,伏击掩杀,便可歼其大部,幽、易数州也可乘时袭取。可惜一味屈辱求和的宋真宗,并不理会这一建议,还特别下诏,令前线诸将按兵不动,使辽兵从容退回,且在途中再次掠劫。延昭只得率领部属单独行动,“抵辽境,破古城,俘获甚众”。真宗得知后,马上派人到前方监视延昭的行动,不许继续打下去。

此后,朝廷不断下令,明白警告杨延昭,他的官任是维持保州境内治安,不准越出边境与契丹发生冲突。不久官徙高阳关副都部署,戍守屯所,边境安然。延昭所得奉赐悉犒军,与部下同甘苦,身先士卒,号令严明。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忌惮之,称他为杨六郎。大中祥符七年(1014),延昭过世,享年57岁。没过多少年,杨家将的故事开始流传,延昭的智勇善战又被进一步传奇化,特别是其“杨六郎”的称呼,几乎家喻户晓。

杨业应有七个儿子,或者说杨延昭兄弟七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谓杨业殁后,太宗“录其子供奉官延朗等五人及贵子二人”,共为七人。《宋史·杨业传》说杨业与其子杨延玉殁于陈家谷之役后,“朝廷录其子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并为殿直”,也为七子,问题在于其兄弟的排行。按照中国古代严格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规范,朝廷赠官必须服从长幼有序的原则,既然《长编》与《宋史》都将诸子的顺序以延朗“领衔”,那他分明应为长子。惟一的问题是牺牲的杨延玉,他与延朗,孰为老大,史书中没有交待。因为有可能老大牺牲后,由老二领衔。延朗即延昭,或称杨六郎,他在兄弟七人中并不排行老六,是可以肯定的。

宋末元初徐大焯著《烬余录》则说,契丹“犯寰,(杨)业出战,死之。长子渊平随殉,次子延浦、三子延训,字供奉;四子延环、初名延朗、五子延贵,并官殿直,六子延昭,从征朔州,功加保州刺史。真宗时,与七子延彬,初名延嗣者,屡有功,并授团训使。”余嘉锡《杨家将故事考信录》认为,上述“所载诸子次第,乃颇有据。史称延浦为次子,则延玉必为长子,延昭为六郎,则排行必第六,故其次序如此。民间之流传亦有不诬者,此类是也。”徐大焯把延朗、延昭判为二人,将延玉改为渊平,并未标明出自何处,而余嘉锡先生竟笃信不疑,殊使人不解。

《宋史·杨延昭传》开头就说:“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东都事略·杨业传》也曾明白交代:“延朗下一字犯圣祖名,改延昭。”宋真宗时,迷信道教,尊道士赵玄朗为“圣祖”。大中祥符五年(1012)下诏:“圣祖名上日玄,下日朗,不得斥犯”。此年十一月,改地名朗州为鼎州(《长编》卷七十九)。就是说,杨延朗在五十五岁时不得已才改的名。这一点就足以否定徐大焯《烬余录》中所谓的延朗兄弟之排行。而其他元代杂剧和明代小说演义之类,也都将延昭、延朗分为二人,往往把延昭、延朗分别排为老四和老六,也是不可信的。

那么,杨延昭为什么被称为“杨六郎”呢?一般认为,这是延昭在杨氏宗法大家族中的排行,即在同一先祖的同辈兄弟中的排行。据史书记载,杨业有弟弟杨重勋,为麟州刺史。有学者指出,杨业之长子与其叔父之子一起排行的话,一般也不会排行老六。如据欧阳修的《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所载,重勋有子杨光康,系延昭之堂弟,所以在家族的大排数中,延昭也不居老六。当然,杨业是否还有其他兄弟、堂兄弟,我们不得而知。

《晋乘搜略》说延昭“小字(乳名)六郎”,恐怕也只是猜测之词。

《长编》、《宋史》、《隆平集》、《东都事略》等书说杨延昭是被契丹人称为杨六郎,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契丹风俗有关。或说古代往往以天上星宿比拟世间大人物,如唐代大臣狄仁杰,被誉为“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契丹称宋为“南国”、“南朝”,就有可能赞许杨延昭为“南斗”,而当时“南斗六星”已为习惯语,久之“六星”或昵称“六郎”,这样“杨六郎”的称呼就出现了,这和称杨业为“杨无敌”是同一意思。此说也谈不上有什么可靠的依据,又是一种主观蠡测而已。

穆桂英与杨宗保

杨家将中穆桂英之形象,也可说是家喻户晓。她不但貌美端庄,且武艺高强,曾挂帅率领宋军抗辽,保家卫国,是杨家将中之巾帼英雄。其夫杨宗保也是少年英雄,其武艺韬略更胜其父辈,指挥宋军,大破辽兵天门阵,给契丹以致命打击。然而,正史中却没有这一对夫妇的名字,宋人笔记中也没有其夫妇相关的事迹,她们是否为小说戏曲中虚构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真有其人?

小说戏曲中,穆桂英是穆羽的女儿。穆羽字洪举,河南人氏,做过汝州兵马统制。穆桂英从小在父亲的传授和熏陶下练习武艺,练得一手百发百中之箭,舞得一口威武有力之刀。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占据山东穆柯寨,为一寨之主。杨宗保率宋军抵抗辽兵,为了破辽军的天门阵,必须用“降龙木”做斧把的大斧,而这“降龙木”只有穆柯寨中生长有两株。穆桂英不同意借用此木,杨宗保便率孟良、焦赞诸将攻打穆柯寨。宗保在战穆桂英时,桂英卖个破绽拍马而走,宗保以为得胜便乘势追赶,不防被她用箭射中坐骑,翻身落马,被押回山寨。穆桂英倾慕宗保的英武刚强,亲解其缚,主动求爱,两人即日成婚。于是,穆桂英带上“降龙木”大斧,帮助杨家将大破辽兵的天门阵,取得抗战的胜利。

小说戏曲中,说杨延昭之子名宗保,宗保之子为文广,与正史不同。《宋史·杨延昭传》、《隆平集》等史籍,明明说延昭之子是杨文广,而没有杨宗保其人。如《隆平集》载:“诏录其子传永、德政、文广有差”,杨文广或是延昭的第三子。而明初宋濂的《杨氏家传》则说,延朗(即延昭)之子名充广,充广之子名贵迁,贵迁有三子,曰光震、光荣、光明。光震有子五人,曰文广、文真、文锡、文贵、文宣。按此说,文广为延昭的玄孙,中间隔了好几代,不知其所本。而文广与其曾祖充广,同用一个“广”字,这也是不太可能的,估计这家谱有伪造的嫌疑。总之,都不见杨宗保其人,应是小说家的虚构了。只有《烬余录》说:“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观察”,大概是沿袭宋元话本的说法。

小说戏曲在述说杨宗保攻打天门阵后的活动,有“兵征西夏”诸事,这和杨文广的事迹颇接近。《宋史·杨文广传》载:宋神宗熙宁初,杨文广任兴州防御使,在秦凤副都总管韩琦属下,筑城抵御西夏军马,在西夏军退却时,文广遣军追袭,斩获甚众,得诏书褒谕,曾长期领兵抗击西夏。后迁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熙宁七年(1074),辽人来争河东地界,双方在代州开会协议。文广献出阵图,并提出袭取幽燕的战策。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去世,朝廷“赠同州观察使”,这又与《烬余录》所说的杨宗保的官位同。有学者以为,杨宗保就是杨文广的影子,小说家将一人拆成父子两人,以增加杨家将故事的传奇色彩。

也有学者认为,既然杨延昭有三子,宗保有可能与文广是兄弟。《欧阳文忠公集·镇潼军节度观察留后李公墓志铭》云:其墓主“女四人,长适皇侄右屯卫大将军、吉州团练使、建安郡公宗保”。是说宋仁宗有宗室族弟赵宗保,恰与杨宗保同时,或因与皇家宗室同名,于是将杨宗保改为杨充广,或为杨传永。是否有此可能,不得而知。

最近更有一种令人瞠目的说法。是说前些年在洛阳新安县五头乡潼沟村出土一块北宋杨老令公的停灵碑,碑文有这样的记述:“北宋朝杨令公之丘陵也,有女孙杨宗保感祖之义,居庐于此,遂人道而为观焉。”于是,有人相信此碑所记,认为杨宗保是杨业的孙女,杨延昭的女儿(见《人民日报》1985年7月报道)。就是说杨宗保实有其人,但是位女性。那么,难道是后人把这位女性杜撰成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其实,北宋时人们记事不可能出现“北宋朝”这样的名称,就是说这碑记绝不会是出自北宋时人的笔迹,至少是数百年后有人所作的一个追记,那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穆桂英的姓名与事迹,不见于宋人的有关史籍。但在雁门关南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关于她的遗事传说,及与其事迹相关的一些地名。如山西繁峙县北三十里有穆桂英山;县西南有“木阁村”,据说“木阁”原是“穆柯”的转音。浑源县城南也有穆柯寨。并有穆桂英攻打浑源的传说。这些地方,正是宋辽边界的交错区域,当年许多战争在这一带展开。小说戏曲中的“山东穆柯寨”,如系指恒山或雁门山之东,就和这些地区颇为接近。

乾隆《保德州志》卷二载:“延昭子文广,娶慕容氏,善战。今州南慕塔村,尤其故地云。”该部方志中,断断续续地记述着杨家将事迹,往往与正史比较接近,而很少元明小说戏曲的影响,比较真实可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段记载,是杨文广娶慕容氏为妻,“慕容”二音相拼,也就是“穆”音。“慕容”氏转为“穆”氏,正如“折太君”转为“佘太君”。慕容氏为西北边地的鲜卑族姓,骑马“善战”也正是穆桂英的形象。杨家将长期在西北地区守边,其子孙中有娶鲜卑族女子也并不奇怪。由此,穆桂英或为杨文广的妻子,原姓“慕容”,为鲜卑族人。

宋濂的《杨氏家传》载,杨充广持节广西时,娶穆族女子为妻。穆族居桂、贵、湘交界地区,或称木族,其酋长自称木天王,以有田禾的山谷名柯,酋长居于有田禾的寨子名穆柯寨。查《宋史·杨文广传》,文广早年曾官任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这样的话,穆桂英也有可能是广西穆族或木族,有一些小说中就称“木桂英”。总之,在没有更直接的史料佐证之前,上述种种说法都只能是一种推测。

杨家将八贤王的轶事

同类推荐
  • 宋朝十讲

    宋朝十讲

    中国历史绵延流长,千百年的风云际会,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智慧,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跃过的芸芸众生无不留下了自己的踪迹,这对于我们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宋朝是一个柔弱但发达的朝代,在三百多年的历史中,上演着争斗与杀戮、变法与保守、中庸与衰败的一幕幕场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与人生。宋朝可能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让人感到困惑的朝代之一,它的丰富、复杂和矛盾构成了其纷繁的历史。本书揭示了宋朝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是一本宋朝历史和文化的专题性读物。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热门推荐
  • 非礼皇上

    非礼皇上

    她脚踩黑白两道,执掌庞大势力!一朝穿越,却被处处欺压?且看她咸鱼翻身,一鸣惊人!***“皇后胆敢非礼朕,其罪当诛、当即赐死!”某男为铲除眼中钉,可谓费尽心思。她妖娆一笑,迅即掷出锋利小飞刀,“咻咻”几下将男人身上衣衫割成碎片,还不忘上下其手将他狼吻一番:“看清楚,这才叫非礼?”***他终于明白:他能抵挡她惊世的美貌,却难挡她浑身的胆识和超人的谋略;他的心,已被俘虏。“欣儿,欢迎继续非礼我。”他洗得香香,摆好姿势,大抛媚眼儿。她厉眸淡扫,飞腿而去:“滚!”***硝烟乱世,浴火明珠,锋芒毕露;宫廷斗志、江湖称雄、沙场泣血,她是巾帼英雄、女中儿郎。烈火中的爱,马背上的情,刻骨铭心、荡气回肠……﹍﹍﹍﹍﹍﹍﹍《迷人小王妃》:《皇宠》:《小小火辣妃》:
  • 米罗山营地

    米罗山营地

    这个普通的医生之家在黑夜的掩护下,还绝无怜悯地将他们的小女儿推向火堆。,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不仅对他们严刑拷打,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对日本占领地区进行特工渗透和丛林游击战……在甲板街74号的诊所里,卡迪卡素夫妇也在进行着另一种紧张的战斗。全力救治着秘密营地的游击队伤员……不料,本书稿以翔实的史料,卡迪卡素夫妇的人道救治招来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再现了二战时期东南亚战场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日历史
  • 一剑秋水

    一剑秋水

    一个乡村小子的发迹史,如何从一个乞丐成长为一个绝世高手,又如何面对悲惨的感情遭遇。称霸天下的野心他没有,一统江湖的豪情他也没有,他的运气并不好,但总有那几个可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朋友,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 妾美不及妻

    妾美不及妻

    穿越了?竟是个不得宠的嫡女!亲爹不疼,姨娘不爱,庶姐庶妹们更是个个厉害,能耐大的都翘上了天,揉圆搓平由她们玩儿?靠,小样的,她韶兰倾可不是包子,有种敢咬她试试?再世为人,目光潋潋,笑容浅长,意味颇深!哟~不就是斗嘛?想占她便宜?她呸!惩姨娘,办刁仆,斗姐妹,治贱男,看她这没心没肺,过河拆桥的腹黑女,如何家场立威,混的风生水起?!唉,只可惜……一朝奉旨,嫁做正妃,换了地方,斗争不断?南俊王府,内有侧妃当道,外有小妾炸桥;更有亲亲表妹,深情款款;那什么?就连她那娇艳庶姐也想掺合?巴巴窥着她的正妃之位,欲取而代上?!OhSorry,她不是圣母,也不爱受气,所谓生活如戏,各凭演技!既然有人不让她安身,那她就一定奉陪到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大家寻寻开心,找找乐子也是不错滴……大不了最后一拍两散,天翻地覆拍屁股走人!那王爷什么的,切!她不稀罕,一个字:“休——!”【片段一】“世界如此美好,尔却手握尖刀,这样不好、不好!来,都是服侍王爷的,辛苦有余,妹妹你身为王府侧妃,掌管大局,理应大度,身当表率……”某女笑颜,看着前夜还勾引主子,现下却跪地不起的婢女,胸怀宽广的对上面前一脸盛怒之色的余侧妃,笑容浅浅,善解人意,“看,就像你姐姐我……这样!”【片段二】“这就是昨儿个给爷送甜汤的丫鬟?嗯,拉出去——剁了。”“啊?王妃饶命啊——”“哎,等等!记得剁远一点,本王妃心善,向来见不得血~~”某女真诚,对上一旁脸色煞白的人儿,满是笑意的挑眉道:“听说昨儿个庶姐也来了?也给爷送了碗甜汤……?”【片段三】“咦,夫君!干嘛冷板着脸啊?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韶兰倾!本王房里的侍妾,可是你一手安排的?!”“是呀,我娘说了,为妻要大度。尤其是对自家夫君的那些娇美小妾,更是要多多关爱,时时提携……”“你——你娘早就死了!”“尼玛!不带托梦的啊?!”【片段四】“倾倾,你这只雄鹰画的好!苍劲有力,隐忍威风,展翅欲翔而不翔,很有几分我厚积薄发的味道……”某男欣赏,一脸赞叹。闻言某女全身一冷,眼角不由的抽搐道,“你妹啊!姐画的那是芦花鸡!”【片段五】“韶兰倾,你说什么!有种胆敢再说一遍?!”大殿之上,某爷暴怒,面色铁青的冷板着脸!
  • 天地神皇

    天地神皇

    少年秦天无法修炼,傲天地!,寻神兵踏九方降蛟龙横行妖族,新书《我家宗主是赘婿》已经上传,得传承,被人欺负,意外成兵神传人,斩神魔,进圣山战魔族,请多多支持!
  •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薰衣草物语:刻上的记忆

    他原本是被人疼爱,捧在手掌心的美丽小公主,亲眼目睹最亲之人遇害,转瞬间从天堂到地狱。为了复仇,他遗弃小公主身份,抹去之前所有,蜕变重生化作复仇小王子,为复仇不惜任何代价,只要得到金牌保镖的头衔,为复仇添加更大的筹码,也是接近仇人便利通道,他加倍努力朝着目标前行,顺利成为仇人之子贴身保镖,可当见到仇人儿子时,所有一切全被搅乱,内心防线在不断瓦解吞噬,爱恨情仇相互纠葛,宛如薰衣草香气,纠缠难忘却只能默默等待。
  • 悠悠子衿

    悠悠子衿

    谁说人死不能复生她莫悠悠不但活回来了,而且活得风生水起欧阳子衿看着这个酷似他已经死了三年的前妻的女人心里百味杂陈是老天垂怜,还是他开的另一个玩笑?但悠悠却没想到,三年没见,他竟然会变成这样,这不就是活脱脱另外一个秦晟么曾经那个站在云端的欧阳子衿,何以如今身处泥沼,为她?还是为谁?当一切大白于天下之后,有太多羁绊的他们,要分还是要和?他们早已经冷却的心,还能经过拥抱温暖起来么谁说市委书记的公子就算梅开三度也一定要娶漂亮能干,还要身材好的女人他不但要娶一个二婚的女人,还要连她的孩子一起娶了,反正都是他的“爸爸,你要先酱酱,然后再酿酿,保证妈妈一定会乖乖听话的”小凡凡伸出肥嘟嘟的小手挡住小嘴,传授对付女人的妙方欧阳子衿哭笑不得,酱酱是什么,酿酿又是什么难道他真的已经惨到要靠个毛头小子教他怎么对付女人么可是最后,民政的人说,他和悠悠有在法律上有兄妹关系,不给领证这老天是要玩死谁?预知后事如何,请亲耐心阅读!****************号称一夜七次郎的土匪,受过严苛的教育的世家小姐,他们相遇,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门楣怨:土匪老公请自重》一部讲述一段凄美爱情的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 情绪决定健康

    情绪决定健康

    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后来不得不去看医生,可医生没开药,只说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只要拥有6种阳光心态,就自然不被病痛折磨。
  • 黑色豪门:错惹冷情首席

    黑色豪门:错惹冷情首席

    那夜意外,她夫亡子散,身伤心死,被婆婆逐出家门!孰不知,三年后,“死去”的丈夫神秘重生,亲手毁她名销她户。而她华丽归来,欲二入豪门高调夺子!岂料物是人非,他宣布订婚,她也觅人另嫁……一场意外聚会,盯着“亡妻”妖娆转身,携着别的男人,带着他的儿子优雅的消失,他的眼里不禁再次燃起熊熊火焰……
  • 冷情皇上追逃妃

    冷情皇上追逃妃

    她原只是一缕孤魂,不知归于何处?他是当朝太子,却因为自幼失去了生母的庇护,处于圈套和陷阱之中。不能说一纸婚约将两个人束缚在一起,只是说是天意。既然是缘分,就注定了要纠缠一生。皇位和挚爱,究竟哪一个才是你萧寒想要的?她没想到自己付出的爱,终究敌不过无尚皇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