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300000013

第13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4)

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后,建立了新的国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定都的问题。都城建在哪里,对一个新兴的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起初,汉高祖刘邦本想长期在洛阳定都,朝廷中的大多数群臣也都持赞同意见。因为朝中的众臣多为六国旧人,难舍故土。这时,齐人娄敬求见刘邦,向高祖刘邦陈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劝刘邦不要定都洛阳,改为定都关中。他说:“请问陛下您定都洛阳,是否想与周朝一比隆盛威势呢?”刘邦说:“是。”娄敬接着给刘邦分析道:“可是您和周朝夺取天下的方式大相径庭啊。周朝的开创者,靠的是几十代人的积德累善,正因为凭借着高尚的品德,所以使得天下的诸侯纷纷仰慕,前来归顺,最后消灭了暴虐的商纣王。到了周成王继位后,周公辅佐他,在洛阳建立都城,因为认为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各地诸侯前往交纳土贡和赋税,所走的道路里程是相等的。这也说明了有德的人可以得到天下,而失去德行的人则会遭到灭亡。所以当周朝兴盛的时候,天下和谐。但是等到周朝衰落的时候,天下的诸侯都不来朝见,周朝统治者对这种情况也是无力控制。这并不是周朝的德行淡薄,只是它所处的形势变弱了。可如今陛下您呢,您是从沛县起义,席卷蜀、汉,又平定了三秦之地,和项羽在荥阳和成皋之间作战,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少说数百场战役,天下的百姓在这场楚汉战争中,死伤无数,可以说在您的这场战争中,天下是怨声载道。百姓哭泣的悲声还未断绝。伤残的人员还不能行走,您就想与周成王、康王时代的隆盛威势相比美,我私下认为两者不能相等。再来说秦地,地理位置披山带河,地理形势坚固,即使突然有了危急,百万军队可以立即调动停当。正因为秦地素来是丰美膏腴之地,崤山以东地区就算是乱了,秦国的旧地也仍然可以完整地占有。所以,我建议您应该入关在这里建立都城。如今如果您在秦地建都,就好像是和人打架,掐住了他的脖子又攻击他的后背。能充分占据主动的地位。”

一番话,说得刘邦没了主意。朝中的其他众臣纷纷劝刘邦不要听信娄敬一面之词,竭力陈说洛阳也有很多天然的险要,非常适合建都。这时,张良在关键的时刻说了话,他支持娄敬的主张,说:“洛阳虽有这些天然的险要,但它的腹地太小,方圆不过数百里,容易腹背受敌,不是安邦定国之都。但是关中却不是这个样子,它既有险要的地理位置,又有肥美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加上北面还有可供放牧牛马的大草原。若在此建都,可以凭借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固守,又可向东控制其他诸侯。天下如果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往来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如果天下诸侯一旦发生兵变,也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这足以维持给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的坚固的城墙千里之长,富庶的天然府库之国啊!还是娄敬的主张切合实际情况。”张良的分析详细而又深刻,加上他的决定经过实践的检验,往往是正确的,所以深得刘邦的信赖。因而汉高祖刘邦当即决定定都关中。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此次顺利定都也多亏了张良的通盘考虑,若没有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单评娄敬一人的劝谏,高祖刘邦可能不会同意得那么痛快了。

汉六年(201年),汉高祖刘邦将功臣包括张良在内的二十多人封为侯爵以后,剩下来未被受封的功臣们议论纷纷,日夜争功不决。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官,从复道(搭建在半空中的通道)上望见许多大将三三两两地坐在沙土上彼此间窃窃私语,刘邦很好奇,就询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情。张良回答:“他们在商量如何谋反呢!”刘邦听张良这样说,不禁大吃一惊,急忙追问:“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又要谋反呢?”张良回答:“陛下您有所不知啊,当初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凭着这些人才夺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的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和您结怨的人。现在这些还没有得到封赏的其他功臣们都在琢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拿来封赏的。这些人还担心,您不但不能封赏他们,还怕您追究他们过去的过错,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谋反的事情呢!”刘邦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急忙向张良问道:“那该如何是好啊?”张良给他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张良问高祖:“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功劳非常大,可是您平时又是最恨他的,且大家都知道你们的关系。”刘邦说:“那就是雍齿了。这个人非常的可恶,自恃自己是豪强出身,多次羞辱我,还在战争中屡次背叛我,但后来又归顺我,还立了很大的战功。所以我虽然早想杀他,但考虑到他的战功,始终下不去手。”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大家看到连您这样痛恨的人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都会放心了,就不会再想什么谋反的事情了。”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摆下酒席,宴请群臣,并当场加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到高祖这样做,真是皆大欢喜,纷纷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担心了。”

张良的这个做法,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按照自己的私心进行封赏的弊端,而且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轩然大波,及时稳定了刚刚建立的国家的政局,使一个新生的政权暂时得到了安定。综观之,张良就是先分析问题的原因,并以改变认知的方式,采取不计前嫌的攻心术,轻易平息了一场骚乱,稳定了大局。这种做法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效法。

借言学道远离政治

汉朝建立后,刘邦为了稳固既得的利益,开始分封有功的将士,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帝王的猜忌心都是很严重的。所以此后不久,刘邦开始有计划地铲除一些势力比较大,有野心的异性王。公元前197年,陈稀谋反,自立为王。次年,张良跟随刘邦出兵,消灭了陈稀。这年正月,刘邦的妻子吕后在长乐宫设计杀害了韩信,三月杀彭越;七月,英布反汉,第二年败死。张良看到这种情况,便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

其实,从一开始张良辞谢刘邦的厚重封赏就可以看到张良为人清醒的态度。汉六年(201年),刘邦大封有功之臣。张良虽然没立过战功,但刘邦给予其很高的评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虽然你没有带兵出征,但你的功劳比那些奋力征战沙场的将士都大。每次战争的取胜多是你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确实如此,张良虽未效命疆场,可是他所提出的计谋,对刘邦的战役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比攻杀战场的将军高明万倍,受封也当之无愧。可张良却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和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授给陛下您的。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只不过是我侥幸料中的,我希望只封给我留县这个地方就可以了,不敢承当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那时的县,刚经战乱,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从这个角度看,张良对财帛一点都不贪心。俗语说的好“无欲则刚”,正是因为不贪心,所以张良才不会像其他那些有功之人那样,最后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可悲下场。

此后,他总是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在政治斗争中保持着清醒的态度,后来,他上书说:“我的祖先曾是韩国几代的宰相,不幸韩国灭亡,我不惜舍弃万贯家财,为韩国向强大的秦王朝报仇,震动了天下。后来,我蒙皇帝的信任,当了军师,不过出了点主意就被封为万户侯,这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待遇了,所以对我来说已足够啦。我只愿抛开人间俗事,将追随仙人赤松子去云游罢了。”

虽然不再介入政治,从帝王之师转为了帝王的座上宾客,但在张良的晚年,如果汉王朝中出现了棘手的问题,有很多人会向张良问计。如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内部又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因为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而且感觉到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改朝的迹象,所以萌生了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的意思。当时朝中的大臣,纷纷上书,陈说改换太子的弊端,但刘邦执意不听。眼看自己儿子的位子就要被剥夺,吕后只好向久已不问政事的张良求救。张良考虑到太子之位,事关重大,不可轻易更立,若随意更换,只会造成朝廷内外的权势之争,不利于刚建立的王朝的稳定发展。于是他给吕后出了个主意,让他请“商山四皓”出山,在太子左右跟随。原来这商山四皓,都八十多岁了,节义清高,不肯接受汉朝所赐的爵位,隐居于山林中,高祖刘邦屡次聘请四位出山辅佐自己,四人都不来。如果这四人跟随太子左右,刘邦一定会询问。事情果然和张良预料的一样,在一次酒宴中,刘邦看到太子身后站着四位须发皆白的老人,非常诧异,就问太子,太子如实禀告,说是自己请来的隐士。刘邦长叹一声:“看来太子羽翼已丰,翅膀变硬了,我也是奈何不得他了。”于是从此再也不提更换太子一事了。后来,太子终得继承王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是非常敬重。张良的这个举动为汉王朝稳住了大局。体现出张良考虑问题的全面和深入。

司马光对张良有这样的评价:“人世申有生就有死,犹如黑夜过后是白天一样的必然。自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任何超越自然而独立存在的事物。张良是如此明辨事理和深谋远虑,他是完全知道神仙不过是些虚幻奇异的东西罢了。但他却要随同赤松子远游,他的聪明智慧是显而易见的了。在功勋和名位之间,正是做人臣的难以选择、难以放弃的地方。即如高祖刘邦所称道的,不过只有三个才能出众的人罢了。但是淮阴侯韩信被诛除,相国萧何被拘禁到狱中,这不就是因为功名已达到巅峰却还舍不得罢手的原因吗?所以张良借与神仙交游相推脱,遗弃人间凡事,视功名如同身外之物,把荣誉利禄抛在脑后,所谓“明哲保身”不问世事。

所以,张良正是能看清形势,知道利益纷争的利害关系,到了晚年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学习辟谷(不吃东西)之术,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念张良的恩德,看到他不吃东西,实在是看不过去,就劝他不要太难为自己,张良最后还是听从了劝告,仍食人间烟火。直至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病逝于长安。张良采用了这一明哲保身的办法,抛弃功成名就后的荣华富贵,飘然出世,避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与清风明月为侣,逍遥自在地度过了晚年。为人为事真是精明啊!

回顾张良的一生,一个文弱书生,从国破家亡,遍散家财,致力抗秦,体现出的是大勇;到青年时代,巧遇黄石公,偶得兵书,学得兵法,体现出的是大幸;到后来追随刘邦,转战南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体现出来的是大智;晚年看清形势,借言学道,远离政治,明哲保身,体现出来的是大忍。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全诗肯定了张良作为谋略家的一生,不愧为帝王之师,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同类推荐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

    精选了丘吉尔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丘吉尔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讲给孩子最好听的故事

    “本书里的故事有些是很古老的,没有经过改编的,有些是新的,有些是由旧的故事改编的,它们在经过无数次的讲述后,演变成现在的形式。这些故事有的被缩减,有的被加长,有的保持原来的结构,有的结构已被改变,都是讲故事的人根据听众的特点有意或无意为之。有一些故事还保留着很久以前的形式,之所以被收录在这里,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喜欢听这些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培养孩子机敏、诚信、善良、勇敢、知足、谦虚的品格,让孩子能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心灵。此外,本书将作品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绘制成画,让孩子如身临其境般,进入童话世界,感受故事的精彩,获得身心的愉悦,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假如你愿意,你就恋爱吧

    我和你分别以后才明白,原来我对你爱恋的过程全是在分别中完成的。就是说,每一次见面之后,你给我的印象,都使我在余下的日子里,用我这愚笨的头脑里可能想到的一切称呼,来呼唤你。本书是《王小波作品系列》之一,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精品集,展示了那个年代如此坦荡的爱情!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静默笙箫人已殇

    静默笙箫人已殇

    她没有记忆,不懂过去,能记得的是他为自己奔波劳碌的身影。口不能言,使她成为上京后宫里的“哑妃”,但是只因能在他身边,流言蜚语都甘之如饴。只是三年,那个深情地唤她妻的帝王为何不曾看顾?伤了的心,错了的情。她原不是她;他本不是他。情到深处已是殇,帝王人家莫道恩。
  • 极品小太监hold住:美人来自何方

    极品小太监hold住:美人来自何方

    腹黑YD的皇上说:朕可以让你成为大明朝第一宠妃。多变诡异的九千岁说:我可以为你举兵围皇城,将来你就是皇后。俊逸不凡的锦衣卫统领说:什么大明朝江山,生生死死与我无关,统统及不上你的安危。风流倜傥的御剑门堂主说:跟了我,你就是当今的武林盟主……一个倾国倾城的第一美人变身假太监再度倾城倾国,一段前世今生的姻缘轮回,爱恨情仇,恩怨纠葛跨越时空再续前缘……看极品小太监如何将你们hold住吧!
  • 纵宠千金宝贝

    纵宠千金宝贝

    他是一国皇帝,世人称颂的明君,后宫佳丽三千。但他的后宫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不驯的女人,他都不嫌弃她丑,她居然还敢嫌弃他,时刻防备着他,还胆敢逃跑让他追!没关系,会跑的猎物才能激发猎人狩猎的欲望,为了得到她,他可以不择手段,强占、监视、纵宠,甚至无暇顾及他的后宫。果然,她终于臣服于他,但他的心里清楚明白,真正臣服的人其实——是他自己!她这辈子注定是他的女人,他的唯一!偏偏,意外来得跟爱情一样突然……※※※最痛萧文:我恋你时你不知,我爱你时你已心有所属。原来有些人错过一时,就是错过了一辈子。最殇慕容天天:为了你,即使化身成为魔鬼又如何?就算是地狱,我要拉着你一起下。原来有一种爱情可以执着直至成殇。最爱夏侯烈:宝贝,你能不能相信我一次,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许我一个一生一世?原来有一种爱情,可以纾尊降贵,甚至可以很卑微。※※※人生最不可理喻的事情,莫过于原来你心心念念暗恋着你的那个人也苦苦爱慕着你!人生最恐怖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一个莫名其妙,却苦苦追着你,纠缠着你的人!人生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遇到一个真正宠你,爱你,疼你,并且你也深爱着的人。******本文有小虐,不喜慎入,但总体是以宠为主,属于半慢热类型。******补充说明一点,一对一,男主女主干净。※※※亲,你最近生活有压力吗,心情压抑吗?(*^__^*)如果你觉得压抑,又有空的话,可以去试读我的完结文(夫君个个都很坏),保管你看了心情会好起来。推荐完结文夫君个个都很坏,网址链接: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