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5300000010

第10章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1)

张良

张良是汉代着名的开国谋臣,是汉初的“三杰之一”,本为战国时期韩国的贵公子,但身居乱世,胸怀国亡家败的悲愤,毅然投身于倥偬的兵戎生涯,辅佐刘邦建立了宏伟的汉室家业,完成了古代文人的宏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邦赞其为“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给予了张良极高的评价。综观张良的一生,以三寸不烂之舌为帝王师,最后封万户,位居列侯,然功成身退,乃学道术。张良的传奇经历,真让人心生敬慕啊!

亡国灭家反秦复韩

张良,字子房,生于战国末期韩国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相继担任过韩国的宰相。但是到了张良的时代,中原大地,狼烟四起,群雄逐鹿,韩国已逐渐衰落,最后被强大的秦国所灭亡。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辈事业的机会,也同时丧失了显赫荣耀的贵族地位,所以青年时代的张良心存亡国败家之恨,决心积攒力量,对抗秦朝。

在复仇心的驱使下,他不顾弟弟的丧葬,悉散家财,遣散了家童三百人,把这些钱拿出来,在天下遍求刺客,做着谋划刺杀秦王的计划。在此过程中,张良还找人自制了一个重达五十斤的大铁锥,打算用这个大铁锥行刺秦王。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离京开始东游巡幸天下。张良趁此机会,与寻访的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用自制的大铁锥打算刺杀秦始皇,结果误打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计划没有得逞。受到这样的重击,秦始皇大发雷霆,在全国上下大肆搜捕,非常急迫地要寻拿刺客。张良只好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了起来,静候风声。

这件刺杀事件虽然没有成功,但从这件事上,反映出青年时代的张良已经拥有过人的胆识,这对他以后辅佐刘邦,多次出奇策挽救刘邦脱离险境所起的关键作用,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圯上受书修得兵法

关于张良修得兵法的过程,历史上广为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就是人们大概都非常熟悉的张良桥上拾履的故事。

相传,张良在下邳避祸的那段时间,有一天,他闲步徜徉于沂水圯桥头,巧遇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翁。只见这个老翁经过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他的鞋脱落到桥下,然后傲慢地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但因为看到这个老翁岁数很大,就勉强压抑住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把鞋子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伸出脚来,说:“给我把鞋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是怒火中烧,想挥拳揍他,但还是强压怒火,恭敬地跪着替老人小心翼翼地把鞋子穿上。老人非但没有感谢张良,反而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目光随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注视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只见那个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桥上,对张良的所作所为赞叹道:“你这个孩子值得教导教导啊!”并接着说:“五天以后,天刚亮的时候,你很早再在这个桥头相会吧。”张良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但还是跪下来恭敬地答应了。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急匆匆地赶到约会的地点,却发现那位老人早已经在桥头等候多时了,老人见张良来到,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却迟到,是为什么呢?五天以后再来吧!”五天以后鸡刚一叫,张良就去了。但老人又先在那里了,非常生气地说:“你这个年轻人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呢?五天后再早点儿来吧。”五天过后,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侯,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见到等候多时的张良,非常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啊!”说完,老人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读完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天下一定会大乱,到时群雄纷争,你可以凭借这本书辅佐君王建功立业。十三年后你到济北来见我,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就是我啊!”说完便扬长而去,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张良再也没有见到这位赠书的老人。而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后世亦称其为“圯上老人”。再说张良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学习、诵读这本兵书,俯仰天下的大事,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最终成为一名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据传说记载,十三年后,张良跟随高祖刘邦路过济北的时候,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来供奉。张良死后,留下遗愿,让人把他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这件事上,也反映出张良品格中坚韧的一面,这些都为他日后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成为一代帝王之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巧遇刘邦初战告捷

过了十年,历史翻到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发生了一次大事件,当时负责押送犯人的陈胜、吴广两人在大泽乡起兵反秦。紧接着,各地的多股反秦力量风起云涌。正如当年那位黄石公所预料的一样,天下大乱。此时,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扯起了反秦的大旗。这时,有个叫景驹的自立为代理楚王,张良因为感到势力微弱,不足以达到反秦的目的,于是打算前去跟随他。刚巧在投奔景驹的途中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武装势力。刘邦就是后来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在蕲县起事反秦,沛县县令在萧何等人的劝说之下召刘邦,一起响应陈胜。但命令发出后,县令又有些后悔,怕约束不了刘邦,反会被其钳制,随即紧闭城门,拒刘邦于城外。刘邦并没有攻城,只是将一封书信射到城上,向城中人说明如果拒绝自己人城的利害关系,结果沛县父老先杀死了沛县县令,打开城门恭迎刘邦,拥刘邦为沛公。就这样,刘邦兵不血刃,取得了第一场胜利,从这次胜利,也可看刘邦有着超于一般常人的韬略,这为他以后麾下聚集那么多的将才、谋臣都作了良好的铺垫。所以刘邦和张良两人一见倾心,相谈甚欢,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向刘邦献计献策,刘邦多能领悟,并且非常赏识张良,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这次巧遇,从客观意义上说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刘邦在张良这个智囊的辅佐下,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建立了大汉帝国;同样,张良也凭借刘邦这个善于纳谏的明主得以施展自己的谋略,成为光耀历史的一代帝师。从这次改弦更张,也反映了张良在纷纭复杂的战争形势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各地的起义队伍风起云涌,其中项梁和项羽叔侄所率领的义军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把队伍暂时驻扎在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共谋大事。等到刘邦等人到了薛地,会见了项梁。此时,张良不忘复兴韩国的大业,对项梁提议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在韩国的各位公子中要属横阳君韩成最称得上贤能,可立为王,这样可以借此增加咱们同盟者的力量啊!”项梁觉得言之有理,就派人寻找到韩成,立他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相当于丞相),尽力辅佐韩王,张良就率领一千多人向西和秦军作战,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从秦军手中夺得几座城邑,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但是由于力量薄弱,所攻取下来的城池,不久又被秦军夺了回去,所以韩军只在颍川附近打游击,迟迟都没有开创出一个大局面。

张良率领一千多人向西和秦军作战,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从秦军手中夺得几座城邑,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这一年年底,楚怀王与各路将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当时,秦军还很强大,各路将领都不愿意先人关,认为这样做危险性很大,唯独项羽怨恨秦军杀了项梁,激愤不已,愿同刘邦一起入关攻打秦军。但是楚怀王认为项羽此人暴虐成性,就没有答应项羽的请求,而派刘邦西进和秦军作战,转派项羽作为另一支义军宋义的副将北上救赵。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了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等人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自己南下攻秦。九月,军队抵达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南阳郡守吕退入宛城(河南南阳),坚守不出。刘邦求胜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就计划绕过宛城继续西进灭秦。张良认为不妥,就献策道:“您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秦兵还不少,而且都还占据着险要的地势,估计很难突破他们的重围。现在如果不解决眼下的这块硬骨头,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就很危险了。”刘邦认为张良说得很有道理,就略施小计,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又悄悄返回。黎明时分,刘邦的军队已把宛城重重围住。宛城告急,守城的吕郡守想要自杀,这时,吕郡守有个门客陈恢,自告奋勇跳出城来游说沛公:“宛城的官吏怕投降后被杀,一定会坚守城池。况且您如果奋力攻打宛城,死伤的人必定会很多。这时,如果您率军撤退,宛兵必定会从后面追赶您的军队。这样您一方面会错失先入咸阳为王的机会,另一方面又有强大的宛军为后患,不如放弃武力攻伐,改为和平谈判,然后您可以带宛兵向西人关攻秦,其余各城见到你的宽宏大量,必定会开门迎接你,这样也减少了您不必要的损失啊。”于是,刘邦采纳了陈恢的意见,采取攻心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拿下宛城,客观上解除了刘邦西进的后顾之忧,而南阳郡的其他城池见太守已降,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另一方面,也使得刘邦兵威大振,给刘邦的西进攻秦道路开了一条通途。而拔掉这个硬钉子的计谋就是按照张良的意见,可见张良的足智多谋。

接着,刘邦率领军队继续西进,进人武关。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蛲关的军队,张良又献策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驻守蛲关的守将是个屠户的儿子,市侩之人容易受利益的引诱。希望沛公您能暂且留守军营,按兵不动,不如派人先去,给他的五万军士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挂些旗帜,作为疑兵,叫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去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听到使者的话后,果然都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一同西进。但张良技高一筹,说:“这只是蛲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他部下的士兵们不会听从。士兵不从必定会有后患,不如趁着他们懈怠的时候攻打他们。”沛公听从了张良的建议,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因为放松了警惕,大败。刘邦派人随后追击败军到蓝田,在汉军气吞如虎的状态下,秦兵终于崩溃。沛公得以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出降,投降了沛公。

屈指算来,从刘邦奉楚怀王之命向西进军讨伐暴秦,到进入关中,迫使秦王子婴投降,历时仅为一年,分析得出结论,正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谋,才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取胜的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如果说从张良和刘邦的巧遇,表现出的是英雄识英雄和张良审时度势的精准眼光,那再后来的连战连捷,就更说明了两人在战争中配合的默契,展现出张良相时而动的谋略家品质。

与民休息鸿门智斗

刘邦率领大队人马进入秦国的都城咸阳后,进到王宫中,映入眼帘的是到处重叠连绵的宫室,镶着珠玉的帷帐,各种奇珍异宝,名贵马匹,还有后宫佳丽数以千计,立刻被这繁华的景象所迷惑住,再也挪不动脚步了。当时刘邦麾下有个叫樊哙的勇士,是个性情豪爽的直性子,他冒死犯颜强谏刘邦,直斥刘邦目光短浅,只想做富家翁,忘了天下。但刘邦沉迷其中,对樊哙的话根本是充耳不闻。这种情况让军中的很多将士都非常忧心。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当初秦王暴虐成性,鱼肉人民,所以才会被推翻,沛公您才得以入主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百姓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向天下人展示您的节俭。现在我们大队人马刚来到咸阳,您就沉溺其问,安于享乐之中,这就是所谓不思进取了。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从樊哙所指斥您的话啊。”张良语气虽然平和,但是软中有硬,说得掷地有声,终于将沉迷于享乐之中的刘邦拉了出来。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下令封存秦朝宫中的珍宝、府库、财物,把军队撤回霸上,整顿治理军队,等待项羽等其他几路起义军的到来。

在霸上驻扎期间,刘邦还采纳了张良的建议,召集各县的父老乡亲,约定三条法律,即历史上着名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杀人的人要偿命,伤人罪和偷盗罪的性质是一样的,要受到惩罚”。并四处张贴通告传达到四方:“把秦朝遗留下来的严苛的刑罚都废除掉。其他的秦朝的官员都和以前一样,虽然秦朝灭亡,但地位不会有什么变化,汉军来到咸阳后,不会对任何人有所侵犯,请大家不要惊恐。”另外还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去各地游行,把这个约法三章和通告的主旨都传达到四方,让各地的百姓都能明白这个含义。结果,此法令一出,博得了秦朝百姓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拿出自家的牛羊酒食来慰劳汉军。刘邦看到这种情况,又传下命令,让军中的士兵都不要接受,并传出话去:“军中粮食充足,多谢大家的好意,请百姓们不要破费了。”秦地的百姓们听到刘邦的这番言论,更是高兴,心里都倾向刘邦这边,都盼着刘邦来做秦地的王。

由此看来,在刘邦入主关中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他积极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安民措施,与民休息,为他最终争得了民心,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这其中也可以看出张良的深谋远虑,显现出他长远的政治眼光。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刘邦下令驻地守军紧闭关门,阻止项羽西进。项羽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已先他一步人关,非常恼怒,这时又接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丞相,关中的奇珍异宝全都要据为己有。”项羽一听,大怒,传下令去:“明天犒劳军士们,给我打败沛公的部队。”在此之前,项羽率兵,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涧东北),听到此信,决心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同类推荐
  •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亚非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1987年,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热门推荐
  • 腹黑上司请接招

    腹黑上司请接招

    对于二十三岁的苗筱花来说,她的大学毕业=失业+失恋六岁她就开始跟在俞遥身后,十五岁表白,十多年的感情比不上富二代千金的糖衣炮弹。爱情都是童话,她从此不再期待爱情。终于有一天,母上用菜刀逼着:一年之内必须找个男人,结不了婚先处着也行!她的人生如同茶叶,一直浸泡在杯具里,相亲对于她来说只是又一个杯具罢了。走错包厢,闹了乌龙。几日后接到一个面试通知,看到主考官,她愣住了,怎么会是那个男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星的代价

    明星的代价

    娱乐圈从来都是纸醉金迷肉欲横流的世界。涉世未深的两个女孩,在金钱、欲望、名利中随波逐流,依仗青春,无所不能。究竟爱情是什么?是金钱的趋势,是欲望的怂恿,还是名利的诱惑……当爱情成为一种手段,才恍然大悟。原来成为明星的代价,是青春的消失殆尽,是挣扎在边缘的呻吟。
  • 邪神破世

    邪神破世

    神魔陨,邪神降,破万世之准则,立邪神之根本,诛仙除魔,驰骋天地,任其逍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依旧笑春风

    那样奢侈的良辰美景,正因为举世无双,所以觉得满心欢喜,只恨流年似箭,岁月轻浅,怅然地站在长河的这头……而明月,已经照了千年。也许不过是某天半夜突然浮上心头的一丝情绪,不曾想却萦绕不休,牵绊出早该遗忘的旧时风月……
  •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

    《妈咪招牌主食》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主食,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招牌主食》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诡域行者

    诡域行者

    普普通通的监测站为什么会频频出怪事?三个头的鬼喇嘛,死而复苏的天葬师,神秘的西藏禁书,悄无声息渗透到骨子里面的恐惧,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的倒下,没人看见他们怎么死的,真正的死因是一个不可触碰的谜团,那个叫伊娜的女人,到底是死人还是活鬼?她出现之后,本来平静的五号点振频率出现异常速度,那东西直奔而来!受伤的人嘶喊声音越来越猛!监测站就像被一只巨魔之手从地下连根带血地拔出,拼命晃动!它来了……
  • “秀”出正能量

    “秀”出正能量

    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或爱情上的成功,就要敢于秀自己,善于秀自己,不能等待,不要沉默,否则就永远不会得到机会的眷顾。《“秀”出正能量》是一本讲述如何秀自己的自我表现书。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在职场上秀自己,还告诉你如何在口才上秀自己,如何在情感上秀自己,如何在外在气质上秀自己……它会让你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秀出自己的才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