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800000009

第9章 孟子(2)

齐威王十年(公元前366年),齐威王在都城临淄成立了稷下学宫,招天下文学游士前来进行讲学,目的在为他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出谋划策。这时,孟子自信精通儒家学说,又有所建树、享有盛誉,他决定游齐,一展雄才大略。齐威王很重视人才,把人才看作镇国之宝。一次,齐威王与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问齐国有何珍宝,威王回答说没有。魏惠王感到很诧异,说道:“敝国既小且穷,尚有十枚珍珠,其径寸余,光泽可照前后十二辆车。齐国是东方大国,岂能无镇国之宝!”齐威王笑了笑说道:“大王以明珠为镇国之宝,寡人以贤才为镇国之宝。朕之大臣檀子守南城(今山东费城西南),楚则不敢入侵,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齐;盼子守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赵人则不敢东入黄河捕鱼;黔夫镇守徐州(今山东济水以东),政治清明,赵、燕之民纷纷迁来居者七千余户;使种首为司寇,齐则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寡人这些镇国瑰宝光照千里,岂止照亮前后十二辆车!”魏惠王听了之后,羞惭满面。由于齐威王能够选拔和重用人才,所以齐国人才济济。孟子来到齐国后,自信在这里施展他的雄才伟略。齐威王对孟子的主张毫无兴趣。齐威王一心想的是争霸中原,用武力统一天下;而孟子则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服人,实行仁政。由于二人政见不同,孟子在齐逗留期间,一直没有受到齐威王的重用,便决定要离开齐国。齐威王见孟子不屈从于他的意志,更没有改变原来的观点,对他增加了几分敬重。当孟子向他辞行时,特准备了上等金一百镒,打算送给孟子。孟子没有接收,拂袖而去。他的弟子陈臻,对他拒绝接受赠金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就问孟子是什么原因。孟子严肃地对他说:“我与齐王政见不合,没完成我的事业,从道理上讲,齐王没有任何理由赠金给我,我也根本没有理由接受齐王的馈赠,如果无缘无故受人赠金,岂不成为被金钱收买了。难道一个君子能用金钱来收买吗?”

孟子约在公元前323年(宋王偃二、三年)告别了年迈的齐威王,离开了齐国都城临淄,打算到宋国。孟子听说宋国“今将行仁政”,一天,他的学生万章提出了这一问题:“宋,小国也,欲行王政,齐楚因此而攻之,将如之何?”孟子没回答万章提出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段商汤和周武王的故事:汤居住在毫地,同葛国为邻国,葛伯放肆得很,不守礼法,不祭祀鬼神。汤派人去问,“为何不祭祀?”葛伯答道:“没有牛羊做祭品。”汤便给他以牛羊。葛伯把牛羊宰杀后吃了,却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去问,“为何不祭祀?”葛伯答道:“没有谷米做祭物。”汤便派毫地百姓去替他们耕种,老弱者给耕田者送饭。葛伯不仅不感激,却带领着他的百姓拦住抢夺送饭者的酒菜好饭,不肯交出来的便统统杀掉。有一个小孩去送饭和肉,葛伯竟把他杀掉,抢去了他的饭和肉。《书》上说:“葛伯仇视送饭者”,正是这个意思。汤就为着这一小孩的被杀来讨伐葛伯,天下的人都说:“汤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是为老百姓报仇。”汤之征伐,自葛开始,出征十一次,天下无敌。向东方出征,西方的人便不高兴;向南方出征,北方的人便不高兴,说道:“为什么不先打我们这里?”老百姓盼望之,如久旱之盼甘霖一样。汤师所到之处,商贾不惊浓耕不避,诛暴君,抚百姓,如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书》上也说过:“等待我们的王,王来了我们便不再受罪了!”又说:“攸国不服,周王便东行讨伐,以安定那里的男男女女,他们将黑色和黄色的丝织品束之成捆,盛于箩筐,请求与周王相见,做大周的臣民。”这说明了周朝初年东征攸国的情况,官员们把那黑色和黄色的束帛装满筐子来迎接官员,老百姓便用于竹筐盛饭,用壶盛酒浆来迎接士兵,可见周王出师,旨在诛暴君,拯万民。《泰誓》上说:“我们的威武要发扬,杀掉那残暴的君王,还有一些该死的都得砍光,这样的功绩比汤还辉煌。”孟子讲完了历史,说:“不实行仁政则已;如果实行仁政,天下的人都举首而望之,要拥护他来做君王;齐、楚两国纵是强大,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孟子既说服了万章等弟子,便率他们一起来到了宋国。

宋王偃在位十余年,外有强邻侵扰,内有权臣挟制,日子很不好过。他并不想称霸诸侯,只想通过实行仁政,求得国泰民安。他实行仁政的愿望并没得到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只有薛居洲、戴不胜等为数很少的几个人支持他。孟子来到宋国后,得到戴不胜等执政大臣的礼重。《孟子》一书中没有他和宋王偃见面交谈的记载。这一种可能是年轻的宋王偃还不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未予以重视。孟子到宋国不久,便看出了宋国的问题。在一次与戴不胜的谈话中,他以生动的比喻分析了宋国的形势。他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学好吗?我明白地说吧,照目前的情况看是不可能的。打个比方说,假如有位楚国的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你说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接着说:“一个齐国人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来打扰,纵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临淄庄街岳里的闹市,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逼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洲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里影响宋王。如果王宫里所有的人都像薛居洲一样,那宋王同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都不是好人,那王又同谁干出好事来呢?一个薛居洲能把宋王怎么样呢?”孟子意思是说,要想在宋国实行仁政,不仅需要宋王坚定信念,而且还要在宋王周围安排大量的支持者,光靠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当时,宋国的大权掌握在大夫戴盈之手中。戴不胜为了掠取尊贤优士的美名,不得不与孟子一起探讨实行仁政的具体内容和措施。当谈到薄税敛的一些细则时,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商品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预备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完全实行,如何?”孟子知道戴盈之根本不想减轻税收,这一说法不过是托辞,于是以形象的比喻说道:“今有一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洗手不干了。’如果明白这种行为是不义之举,理应马上停止,为何要等到来年呢?”

孟子在宋国的时,滕国的太子(即后来的滕文公)出使楚国,路过宋都彭城,专门拜会了孟子。孟子对他大谈尧舜,还讲了些人性本善的道理。太子早就慕孟子大名,又当面聆听了他的高论,心下十分佩服。当他从楚国返回滕国时,又来宋国彭城重访孟子。孟子又和他谈了许多儒家的政治哲学观点,并指出滕国虽小,仍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滕文公返回滕国不久,孟子因宋国不推行他的仁政主张,离开宋回到邹。孟子在邹仅做了短暂的停留,便来到了滕国。滕文公待他如上宾,经常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事情。孟子为了在滕国推行其仁政措施,也竭心尽力为滕文公出谋划策。他的许多重要思想都是在滕国期间发表的,其中阐述最多且最为详尽的就是关于井田制的主张。井田制原是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奴隶主贵族为了计算封地和俸禄,也为了考察监督奴隶们的劳动,就把土地划分成一块块井字型的方田。这些土地原则上属于天子所有,由天子分封给诸侯,然后再由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等。这种土地所有制实质上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共同占有的土地所有制。孟子设想的井田制,是在《诗经》的《小雅》和《国风》中西周末年或东周初年周人对先王时期土地制度的回忆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设计的仁政方案,带有明显的理想化色彩。它与奴隶社会井田制的不同首先在于,这些土地属于人民实际占有。孟子设计的井田制是方圆1里为井,每井900亩,划分成9部分,由8户农民耕种,收获的时候,四周的8份,分别归8户农民所有,中间的那部分公田,收成归政府所有。公田由8户农民共同耕种,这便是8户农民缴给国家的田赋,所以只收1/9的田赋。按照孟子的井田制,每户农民都有法定的。归私人长期占有的百亩固定产业,即所谓“民有恒产”。孟子这套井田制的设想,是把战国中期因战争和土地兼并而招致到处流徙的人民尽快安定下来,并牢牢地固定在以家庭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土地制度上,以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刚刚建立起来的封建统治的目的。孟子设计的这一方案,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以牢固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正适合于统一封建帝国的王权赖以巩固的基础。他要求诸侯国君在未实现封建统一帝国之前,要把他这一方案提前付诸实施,对当时急于战胜敌国实现统一天下的诸侯国君来说,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滕文公对孟子恭敬有加,对他治国良策信奉不已。于是便在孟子的支持下,开始逐项推行仁政措施。滕国的新政引起了当时各学派的注意,不少人闻风而至。农家学派的许行,从楚国来到了滕国,亲自谒见滕文公,并恳切地说:“我这个由远方来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个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满足了他的要求。随后,儒家另一学派的陈相和他的弟子陈辛背着农具,也从宋国来到了滕国,并对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我愿意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了许行,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以前的学说,成了许行的门徒。后来,陈相来见孟子,将许行向他灌输的“君与民共耕而食,饔飨而治”的思想主张转述给孟子,因此与孟子展开了一场辩论。他们的辩论是从评论滕文公是否是贤君开始的。陈相说:“人们都说滕文公是贤明之君,其实未必尽然,因为他未真懂得道理。贤者要与民共耕而食,自己做饭,而且也要替民办事。如今滕国有储谷米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别人来奉养自己,又怎么能叫做贤明呢?”孟子没直接回答滕文公是否是贤明君主的问题,而是连珠炮似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反问,批驳了许行的观点。关于社会分工的观点,在这时阐发的。孟子认为,人的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农夫用生产的粮食换取陶器、铁器,不能算损害陶工和铁匠的利益;陶工和铁匠用陶器和铁器换取粮食,也不能算是损害农夫的利益。既然各种工匠的事情不能一面种地一面干,管理国家的事不能一面种地一面干。社会是有分工的,官吏与百姓应各司其职。百姓的劳动成果,对每个人都不可缺,每件东西一定要自己制作才能使用。孟子从社会分工的原理出发,驳斥了许行的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孟子进一步把社会上的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劳心者,一类是劳力者,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认为这是“天下之通义”,这结论,完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拥护。

孟子的仁政学说虽然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却遭到社会上层的官僚、贵族、富豪们的反对。因为仁政措施一旦全面被推行,就会严重损害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是不会把肆意侵吞的土地拿出来供孟子做井田制的实验的。孟子对滕国实行的仁政,他要把仁政推行于整个天下,这仅靠滕国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滕国是个小国,处在齐、楚两大强国的夹缝中间。滕国虽尽全力小心侍奉这些大国。有一次,齐国田婴在其封地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建筑城池,加强薛城的军事设施,这对滕国是个很大的威胁。滕文公心中不安,便请教孟子该如何对待。孟子也束手无策,只好讲些仁政的大道理搪塞。魏国正在招贤纳士。孟子毅然决定离开滕国到魏国,孟子虽然在滕国推行仁政再次失败,由于滕文公对孟子大加推崇并努力推行其措施,使孟子的名声播扬于天下,先后从孟子学习的人很多。当孟子离滕至魏时,“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已是声势非凡阵容庞大。

孟子来到魏国后,受到了魏惠王的欢迎。魏惠王迫不及待地问:“您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一定会给我国带来很大利益吧。”孟子听了梁惠王的发问,心中很别扭,不愿顺从魏惠王,说:“王何必一开口就言利呢?只要讲仁义就行了。”孟子便大谈了一通他关于义利的观点,他接着说:“王假若说,‘怎么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一般土子以至百姓也都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会发生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掉它的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能杀掉它的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万乘之国中,大夫拥有兵车千辆;在千乘之国中,大夫拥有兵车百辆,这不算不多了。但是,假若轻公义而重私利,那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夺去,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的人却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义的人却对他的君主怠慢的。王也只讲仁义就行,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番议论把“义”和“利”对立起来。从早期的传统说,一般不把“利”和“义”绝对地对立起来,而是作有机的结合。即使孟子所推崇的孔子也不讳言利,《左传》成公二年有孔子论义的话说:“义以生利,利以生民。”意思是说,由义产生利,用利来治理人民。对比来看,孟子的义利观比孔子是退步了。一次,孟子去谒见梁惠王,梁惠王便把他带到王室园林里。梁惠王走到池塘边,一边观看珍禽嬉戏和野兽追逐的情景,一边问孟子:“请问孟老夫子,贤者是否也喜欢观赏这种园林风光,是否也喜欢这些珍禽异兽呢?”孟子答道:“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享受这一种快乐,没有道德的人纵使有这种快乐也是无法享受的。这话怎么说呢?我举出周文王和夏桀的史事来说明吧。《诗经·大雅·灵台》篇说:‘开始筑灵台,精心经营,大家齐努力,很快便落成。文王说不要急,百姓更卖力。文王来到鹿苑中,母鹿正安逸。母鹿光且肥,白鸟羽毛洁。王到灵沼上,满池鱼跳跃。’文王虽用民力筑高台,建深池,百姓却乐而从之,称那高台谓‘灵台’,称那深池谓‘灵沼’,为其有多种禽兽鱼鳖而高兴。就因为他能与民同乐,故能真享受此乐也。”孟子接着讲述了一则与文王建灵台完全相反的故事:当夏桀在位的时候,自夸其政权像太阳一样永恒,可是他施行的暴政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恨透了他,说道:“太阳呀!你什么时候消灭呢?我宁肯跟你一道死去!”为人君者,使百姓怨恨到愿意与其一同灭亡的地步,纵然有高台深池,奇禽异兽,难道能够独自享受吗?这就是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骑王者:成吉思汗(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热门推荐
  • 爱情扣

    爱情扣

    一把小小的钥匙便能开启一把心锁,一串电话号码便能开始一段旅程,一枚小小硬币便能见证一段永恒的爱情。细节是打败爱情的致命杀伤武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驭鬼皇妃:黑道女皇霸业天下

    驭鬼皇妃:黑道女皇霸业天下

    她堂堂黑道女皇竟然穿越成了人前被人欺负,人后被鬼欺负的容家九小姐,于是人前治人,人后治鬼,于是挑战帝国,一统黑暗地带,收服四王,做那王上之王,霸业天下。他神秘莫测,于千年轮回之中遇见她,红衣妖冶,风华绝代。他们之间的相遇是注定还是偶然?被封印在禁地的卷轴,被隔绝的神秘三界,流淌着不祥之人血脉的少女。这是新的命运,还是旧的轮回?“以汝之血,唤吾之名。”梦中永不间断的呼唤,苍凉的声音,冰冷的目光,还有情不自禁的心痛。他是谁?她又到底是谁?纤手一指,百万鬼军,霸业天下,唯我无双。千年轮回,百年之约,生生世世,唯她无双。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古国归墟之西域异闻

    35年前,一个来自中科院的考古队深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去寻找在《史记·大宛列传》中曾提及的昙花一现的古国——大宛国。考古队在沙漠中遇到罕见的风暴,慌乱中被一个神秘的人影带到了一座古城之中。队员们在古城里碰到一连串诡异事件,几乎全部身亡,只有周队长被救起,却已精神失常。35年后,周队长的孙子收到一封爷爷的信,周领队早已不知所踪。循着信中的线索,他踏上了寻秘之路,曾经的西域之地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离奇的事情:沙漠的八卦鬼城,天山的瑶池圣境,昆仑山的死亡之谷……各种诡异的事物接踵而来。探险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挣扎,恐怖与可憎的面孔交织,惊悚的场景,支离破碎的线索……原来这一切都只是一场阴谋……
  • 懦弱王爷彪悍妃

    懦弱王爷彪悍妃

    宁相宜,真定侯府人人皆可欺凌的七小姐,身世成谜,懦弱胆小,面对姐妹姨娘们的欺辱只知默默忍受。帝少卿,前太子唯一的子嗣,长相绝美,自小被封为慧夜亲王,却生就一副懦弱无能的性子,受尽天下人耻笑。后宫凤来殿中,皇后戏言:“慧夜亲王与真定侯府家的小姐性子相近,必能好好相处。”皇帝闻之,拍手称赞:“这确是天作之合。”一道圣旨传来,他们成了京城最大的笑柄,可是谁也不知道,在她懦弱的表皮下早已换成了一个坚强不屈的现代灵魂,她信奉的是有仇报仇,谁若欺她和她家王爷,她必百倍千倍的还回去。从此,她悍妇之名远播,人人避之如蛇蝎,却总有一道宠溺的眼光落在她的身上,不弃不离。片段一:“你真是丢我们皇室的脸,跟个女人似得除了容貌什么都没有!”某皇子鄙夷的指着帝少卿。“我…我没有…”帝少卿怯懦的辩驳。“没有?没有什么?”某皇子不屑。“自然是没有丢皇室的脸,我家王爷至少还有容貌,可你连容貌都没有,真是连女人都不如!”某女出现,说完拉着帝少卿扬长而去。片段二:“相宜,那个懦夫有什么好,都不能保护你,你还是跟我回北原国做我的皇后吧!”某翘家的皇帝诱惑道。“那你会把你的国家交给我管理吗?”某女头也不回的问道。“呃,那是男人干的事,你可以管理我的后宫。”“可我就喜欢干男人干的事。”某男闻之落荒而逃。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老婆是武林盟主

    老婆是武林盟主

    谁说我是学生狗,美女盟主握在手。  谁说咱是单身男,妻妾成群万户侯。  看史上最强的高中生,如何纵横都市,成为天下第一的大侠!  《老婆是武林盟主》,最强高中生李凡,静候诸位前来踢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