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800000007

第7章 孔子(6)

《左传》记载,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阳虎,又名阳货,在鲁定公六年取得“陪臣执国命”的合法地位。孔子对这一事件评论说:“天下太平,制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决定于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很少还能继续下去;决定于大夫,传到五代,很少还能继续下去;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还能继续下去。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权力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议论纷纷。”(《季氏》)这段评论反映了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国家的集中统一,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评论过很多人和事。反映了他通过实例教育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六、教学相长。孔子在学术问题上,是允许学生与自己辩论的,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论语·学而》记载子贡听了孔子的教导后,领会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道理,孔子非常高兴。有一次,颜渊和子路各自说了自己的志趣,子路要孔子也说说,孔子也很和善诚恳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谈了自己的志趣:“使老年人得以安度晚年,使朋友们相互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注。”(《公冶长》)他以此让颜渊和子路与各自的志趣作比较,可说是一种正面教育的最好方法。孔子还真心诚意地欢迎学生对他提意见。子路性格直率,有时提意见不免有些鲁莽,但孔子并不介意。例如,有一次鲁国的季氏家臣公山弗扰派人请孔子,孔子准备去,子路很不客气地批评说:“难道走投无路了吗?何必要到闹叛乱的公山弗扰那里去呢?”孔子回答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是白召我吗?假若有人用我,我将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阳货》)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还是接受了子路的意见没有去。又有一次,晋国范氏家臣佛肸邀请孔子,孔子也想去,子路又提出批评说:“我曾听老师说过,君子是不到做坏事的人那里去的。现在佛肸在中牟地方叛乱,老师却要去,这怎么解释呢?”孔子只得承认:“对,我是说过这话。”接着作了一番解释,最后说:“我不是地瓜,那能挂在那里不出仕食禄呢?”(《阳货》)他老实承认急于出仕食禄的心情,结果还是接受了子路的批评,打消了要去的念头。孔子是乐于接受来自学生的批评的。对不肯提意见的学生反而要责怪。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对孔子的话句句顺从,从来不提意见。孔子责怪说:“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先进》)孔子还鼓励学生要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不要迁就谬误,应该“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即在仁德面前对老师也不退让。这种讨论与辩论的方法,是孔子师徒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孔子常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这种后来者居上的认识论正是孔子教学相长的思想基础。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孔门的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的。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一视同仁;弟子对老师尊重敬爱,亲密无间。孔子19岁那年娶了宋国的亓官氏为妻,婚后年余生了个儿子。因当时孔子已有些名气,所以连鲁国国君鲁昭公也派人送来一条鲤鱼作为贺礼。孔子以昭公送鲤为莫大的光荣,便给儿子起名叫鲤,字伯鱼。伯鱼长大后,也与其学生一样,在孔子所办的私学里学习。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陈亢悄悄问伯鱼:“先生单独给你教了些课程吧?”伯鱼坦率地回答说:“没有。我跟大家一起听课,父亲从来不单独教我。他曾经一个人站在庭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过后,我就用功地和大家一起学诗。过了几天,他又一个人站在庭中,见了我又问,学礼了没有?我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能立身社会。过后,我就用功地和大家一起学礼。我从父亲那里只单独地听到这么多。”陈亢听后,很受感动,自言自语说:“我问的只是一个问题,而从伯鱼的回答中却得了三方面的教益,一是明白了学诗的重要性,二是明白了学礼的重要性,三是明白了正人君子对自己的儿子也不偏私。”(见《论语·季氏》)这件事说明了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完全是平等的,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偏爱,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

孔子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赢得了学生们的崇敬和爱戴。孔子在教学上与弟子虽然是师生关系,但在许多情况下,孔子总是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亲人看待的。孔子有一次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将行道于世,不用我则将藏道于身,这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啊。”(《述而》)这已不像师生间的谈话,而完全是平等的朋友之间的谈心了。孔子弟子中有一位叫冉伯牛的,因为生了恶疾不能起床,孔子亲自去问病,将要永诀时,说:“此人丧亡,这是命呀!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啊!这样好的人,为什么偏会生这样的病啊!”(《雍也》)这是真挚感情的流露,是孔子平等对待学生的真实记录。由于孔子对学生深沉真挚的爱,学生对孔子更是倍加尊敬。有人把孔子比作“太和元气”,把他的学生比作“四时之春”,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的亲密关系。仅比孔子小9岁的子路就对老师十分尊敬与佩服。尽管孔子多次批评子路好勇无谋,甚至说他“不得其死然”(《先进》),但子路却一直愿跟随孔子学习,实际上充当了孔子的卫士的角色。孔子在其兴办的私学里,毕其一生,用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才,而且在办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师生关系诸方面都做出了创造性的建树,并作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给后世,造福于人类。

春秋后期,鲁国的三桓(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后代),即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的势力膨胀,通过“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掌握了鲁国的实权。公元前562年,三桓“三分公室”,把公室的军队改编成三军,由一家统辖一军。过了25年,三家又进一步瓜分国君的权力,把三军改为两军,分成四股,实行“四分公室”,由季孙氏分得两股,并掌握鲁国的大权;叔孙氏和孟孙氏各得一股。这样,国君的主要权力就被瓜分了,经济上也只能靠三家的进贡来维持。由来已久的公室衰微,世卿专横,政在季氏的局面,使鲁昭公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铲除季平子,以恢复公室的权力。

“斗鸡之变”当年的曲阜城里,有斗鸡的习俗。鲁昭公二十五年夏天,执政的季平子与另一贵族郈昭伯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鸡大赛。季氏给鸡穿上护甲,郈氏给鸡装上锋利的金属爪子。两鸡相斗,各不相让。时间一长,季氏的鸡渐渐不支,而邱氏的鸡仗着利爪,越斗越勇,将季氏的鸡打得狼狈逃窜。季平子恼羞成怒,破口大骂,并仗势强占了郈氏的房子。郈昭伯是鲁惠公的后裔,同季平子一样,也是鲁国公室贵胄,只不过权势不及季氏。鲁昭公早想除掉季平子这个权臣。得知斗鸡的事情,喜出望外,便召郈昭伯密谋铲除季孙,邱氏欣然赞同。联系了一些季平子的政敌,经过周密的策划后,在同年秋天出兵围困季平子。兵至季府门前,当即捉住并杀死了季平子的弟弟季竖。季平子已有准备,闭门坚守。季平子登上观台,遥拜鲁侯请求说:“君王没有调查下臣的罪过,就派官吏用武力讨伐下臣,下臣请求待在沂水边上让君王调查。”昭公不许。请求囚禁在费地,也不答应。又请求带着5辆车子逃亡池。左右劝昭公准季平子所请。昭公还是不听,郈昭伯火上加油说:“一定要杀了季平子!”孟孙氏、叔孙氏得到兵围季府的消息,深知除了一家,其余二家也难保,便一齐起兵来救季氏,昭公兵少难敌,只好带了少数亲随,出奔齐国。(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后来又逃到晋国,过了7年流亡生活,最后死于晋国乾侯。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斗鸡之变”。

“斗鸡之变”这年,孔子35岁,他耳闻目睹了这场鲁国君臣之间、各当权贵族之间的激烈争斗,感到鲁国政局的混乱,做国君的不像国君,为人臣的不像人臣,完全背弃了礼的尊尊、亲亲之义和互敬互让原则,传统的贵族共政体制所要求的君臣协调关系破坏殆尽。在孔子看来,礼徒具玉帛钟鼓的形式,甚至被僭越者所利用。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的万舞人数:天子用八佾(一佾为一列八人),诸侯用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身为大夫的季平子在举行祭祀祖先的活动时,竟把从公室调来的乐队和自家的乐队合在一起,组成八佾,演出只有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于庭”的场面(见《论语·八佾》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而且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在祭祀撤奠时,还唱起天子用的《雍》歌(《八佾》),声势十分气派。而公室的祭祀活动,不仅规格低于三家,由于舞队被季氏调走2/3,连万舞也不能举行,显得十分冷落。以维护周礼为己任的孔子哪里能容忍这种无法无天的僭越行为,他针对季平子八佾舞于庭的做法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又针对三家祭祀以《雍》的行为评论说:“《雍》诗里有这样两句话:‘相辟维公,天子穆穆(诸侯助祭,天子庄严主祭)。’这样的语句怎么可以出现在三家大夫的庙堂里呢?”(《八佾》)孔子再也不忍目睹这种大夫违礼僭越的行为,决定留下妻儿,自己便和追随他的一班弟子驾车赴齐避乱。

“苛政猛于虎”孔子这次赴齐是在鲁昭公逃亡国外后不久,即公元前517年的深秋。车出城关,渡过泗水,便进入了西北郊遂,映入眼帘的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孔子师徒久日压在心头的烦闷情绪为之一扫,秋高气爽,心情也就宽松多了。又走了几天,只见峰峦重叠,山势渐高,遥望一峰,拔地耸天,弟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说是可以清楚地望见泰山山脉的主峰岱岳了。车子在山路上辚辚前行,越走山愈深,境愈幽,山限水曲的地方,林木掩映着一两椽茅舍,炊烟袅袅,正是一个避世隐居的好去处。正当孔子师徒沉寂在遐想中,饱览着这美景如画的泰山风光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女子的嘤嘤哭声,抽抽搭搭,时断时续,打破了山林中的幽静和谐的气氛。孔子急忙命子路停车,自己恭敬地站起身来,扶住车前横木,说:“快去寻找这位失声痛苦的女子,看看能不能帮她点忙。”子路循着哭声走去,发现在山坳一旁有一中年妇人在墓前哭祭,样子十分悲痛。子路问道:“这位大嫂,听你的哭声,好像有几层忧伤,不知为何?”妇人强抑泪水,悲切切地说:“山里猛虎为患,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说后,同情地问道:“山里虎患这么严重,你为什么不早点搬到山外去住呢?”妇人回答说:“这深山老林中没有苛捐杂税呀”孔子的心为之一震,如梦初醒,悲愤地对弟子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件事,苛政猛于虎啊!”(《礼记·檀弓下》)

“齐景公问政”

孔子一行怀着阴郁的心情过了泰山,又走了两天,就来到了迫临淄水而为城的齐都临淄,住宿在齐卿高昭子府上,做了他的家臣。高氏自齐襄公时起,与国氏并为国卿,是齐国最有影响的贵族。孔子希望通过他的关系,能尽早见到齐景公,陈说自己对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达到出仕干政的目的。

齐景公听高昭子说他慕名已久的孔子已经来到齐国,当然十分高兴。前次在鲁国见面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这次还有更重要的问题向他请教,所以很快就接见了孔子。当时的齐国,陈氏(齐桓公时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后代)强大,为了收买人心,与公室争夺民众,采取了以大斗贷出、小斗收入的广施小惠的方法救济穷苦百姓,提高声誉,扩大社会影响;而齐国景公却耽于游乐,疏于朝政,使大权已经旁落的公室更加衰弱,民众背离公室而倒向陈氏,“归之如流水”。(《左传》昭公三年)所以当齐景公第一次问政时,孔子回答了8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臣父子应该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做国君的要像国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等等。齐景公似懂非懂,连忙按自己的领会称赞说:“你说得多么好啊!如果各自不守名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就是有粮食,我能吃到嘴里吗?”(《颜渊》)

齐景公又过了些日子,再次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政在节财。”(《史记·孔子世家》)节财,就是节俭财用,也是针对齐国存在的问题讲的。齐国人一向崇尚奢侈,相传齐桓公给自己的700名宫妃修建700所住房,开设7个宫内市场供其消费。齐景公则过着“宫室日更,淫乐不违”的腐朽糜烂生活,而且他的“内宠之妾肆夺于市,外宠之臣僭令于鄙”(《左传》昭公二十年),巧取豪夺。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三老冻馁”;“国之请市履贱踊贵(因为受刑的人多,脚被砍掉,所以市集上的草鞋践而假脚贵)”(《左传》昭公三年)。出现了“民人苦病,夫妇皆诅”(《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危机局面。孔子提出“节财”,就是希望齐景公能带头去掉奢侈,提倡节俭,减轻税收,施惠于民。齐景公是不会听从孔子劝告的,但他对孔子的印象还不错,打算把尼谿这个地方封赐给他,并留孔子在齐国做官。

“会见晏婴”

齐相晏婴得悉齐侯要重用孔子的消息后,便急忙去宫中晋见景公,陈说利害,谏阻说:不能把尼谿封给孔子,也不要他在齐国做官。儒家都是些倔傲自大的人,他们特别看重丧葬之事,以至于破产厚葬,这不可成为民俗;他们靠奔走游说过日子,嘴上说得好听,并没有治国的真实本领。自从圣贤死后,周王朝已经衰落了,周朝的礼乐制度也废缺多年了。现在孔子想考订周朝的礼乐制度,企图重新恢复它们,把升降揖让之礼搞得十分繁琐,让人一辈子也学不尽。国君打算留用仲尼,用他那套过了时的办法治理齐国,这怎么能行呢?(见《史记·孔子世家》和《晏子春秋·外篇》)晏子是齐国有影响的老臣,他对孔子的批评引起一些人的响应,对孔子留在齐国仕进的想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孔子到齐国,拜见景公却不拜见晏子。子贡怀疑晏子在景公面前说的那席话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于是对他的老师说:“拜见国君不拜见执政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三个国君而且都服服帖帖,我怀疑他的为人。”这话传到晏婴的耳朵里,他解释说:“我是齐国世代平民出身,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品行,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不能立身在世。我听说得宠被钟爱,不得宠被厌恶,诽谤赞誉是一回事,声音和回声相应和,看见怎么行事就听任它算了。我听说,用一颗忠心侍奉三个君王,所以得顺应;用三个心眼侍奉一个君王,得不到顺应。如今孔丘没看到我的品行,就讥讽我。我听说,有道德的人独立在影子前不羞愧,独自躺下心里也不惭愧。”孔子听到这话,说:“有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不能传到远方;自身做的事,不能瞒住众人。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我的过错危险啊!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别人当作朋友,赶不上别人就把别人当作老师。现在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谴责我,这个人是我的老师。”然后孔子才拜会晏子,以释前嫌。

“闻韶不知肉味”

孔子赴齐的结果很不理想,有一件事却使他终生难忘,这就是在齐国逗留期间,有幸亲身观赏了古典乐舞《韶》的演出。《韶》,相传为虞舜时期的乐舞,历传夏、商、周三代。周平王东迁时,乐师流散。据《论语·微子》载:“太师挚逃到了齐国,二饭乐师干逃到楚国,三饭乐师缭逃到了蔡国,四饭乐师缺逃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入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入居汉水之涯,少师阳和击磐的襄入居海边。”这些流散的乐师自然就把周代的礼乐制度带到了各诸侯国,因此,孔子在齐国能观赏到《韶》舞,就不奇怪了。

孔子对《韶》乐推崇备至,他曾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卫灵公》)“乐则韶舞”就是主张演奏舜时的《韶》乐和周武王时的“武(舞)”乐。对于这两种乐,他也有过评论,认为“《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八佾》)。即舜时的《韶》乐比周武王时的《武》乐更好一些。这倒不是因为前者更古,而是因为《韶》乐既优美动人,又无战争肃杀之气,符合孔子“仁”的思想。《韶》乐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当他在齐国观赏《韶》的演出时,竟然如醉如痴。《论语·述而》记载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连吃肉都觉得没有滋味,可见他对《韶》乐入迷到何等的程度!从中得知,孔子是一位音乐素养十分高和艺术感受力非常强的人。

“接浙而行”

孔子在齐的好景不长,先是景公对他逐渐冷淡,好不容易求见一次,即不再问政事,也不提封赐尼谿的事,而是不冷不热地说:“待您像贵国待季氏那样,我做不到。”(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来,渐有传闻,说齐国大夫中有人要加害孔子,他又去见景公。景公对他说:“我老了,不能用您了。”(见《史记·孔子世家》)那语气就等于下逐客令。看来,要待在齐国已是不可能了。孔子便让弟子们收拾行李,准备回到鲁国去。这年是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孔子37岁在齐稽留约为一年半光景。孔子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孔门弟子号称3000人。在这3000弟子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孔子3000弟子中有姓名可考者就有95人,孔子生前弟子已有多人,仕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教育史上及至世界教育史上像孔子这样教授学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的人并不多见。孔子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全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已超越时空界限,绵延至今、遍及世界,以研究《论语》着称的美国克里尔教授和日本江哲郎博士、着名作家井上靖先生都把孔子称为”人类的导师。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奠基人。这位给中国历史文化及至世界文化以深刻影响的文化巨匠,历代被称为“至圣”是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同类推荐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热门推荐
  • 清穿之年氏不粘

    清穿之年氏不粘

    当穿越又重生的年槿玉再一次回到了康熙年间,她还会像上一世那样毕生都已得到雍正的宠爱为目的吗?不,她怎么一错再错!后人都说雍正最宠爱的就是敦肃年贵妃,宠爱?是宠而非爱啊!
  •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球类运动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了以下几大球类的基本技术:足球、羽毛球、网球、保龄球、台球等。
  • 飞贼遇上兵

    飞贼遇上兵

    一个是聪慧过人,行侠仗义的小飞贼;一个是高大英俊头脑却有点二,终生立志天下无贼的捕快……当这两个人聚在一起——当!好戏开锣喽!一番官与匪的纠缠,到最后,究竟谁输谁赢?亦或是:飞贼遇上兵,爱你说不清?
  • 重生之豪门大少奶

    重生之豪门大少奶

    重生一世,面对早已知晓的未来,她决定改变命运,将过去的遗憾统统补偿给自己。却偏偏有人一次又一次的踩在她头上,如此,就别怪她下手太狠!【一路虐渣,一路辉煌!】【纯属娱乐】“老爸,你当年是怎么把老妈弄到手的?”“挨打。”小包子眨了眨眼。次日,某女看着头青脸肿的儿子心痛不已。“报告老妈!儿子今天挨打了五回,帮你找到五个儿媳妇了!”小包子举手行礼,咧嘴一笑,连大门牙都被打掉了。不远处,男人拿着报纸的手抖了抖。…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本文从公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讲述了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概论。
  • 我若为仙

    我若为仙

    我有大定力,当抵狐媚惑!我有大智慧,当断世间乱!我有大勇气,当斩万千魔!我有大悟性,当成永生仙!我若为仙,定诛邪魔保平安;我若为仙,定叫公平临人间;我若为仙,定让乾坤换新颜;我若为仙,定把仙道重筑建!若生为鲲鹏,则海不能容;若生为凤凰,则烈焰新生。混乱大世界出生的易剑南,真心求道,勇猛精进,但凭手中玉如意,荡尽险难终得道!
  •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1辑):最佳营养搭配家常菜》中不仅分门别类地对食物本身以及食物搭配后的营养功效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将相对应的食物搭配落实到具体的食谱,使读者不仅知道怎样搭配食物更营养,还知道如何使家常菜烹调得既有营养又色香味俱全,从而更健康地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 天魔王爷的独宠

    天魔王爷的独宠

    本书已经是半价处理了,呵呵,喜欢的亲就可以更放心的跳坑了!她本是21世纪的不受宠的私生女,一朝穿越成了赵府的九小姐!她本冷心冷情可为何发现只有他的身边才能让她如此的安心!他是当朝十五皇子,江湖人人谈之色变的魔头,是她让他明白温柔为何物?【洛天】:“娃娃,你是我的救赎!是我的至宝!只要你要的,我都会取在你眼前!”【千宇】:“宁宁,迟了他六年,我用一生来偿还可好?”【独孤苍】:“你救了我,今生今世我都会守护着你!我只想守护你一人!”【卫剑】:“小青青,我可是采花大盗,不采了你老天会劈了我的!只想采你一人!”【芊芊】:“青宁,你是我今生想要的追随,只要在你身旁我以心满意足!”片段一:“你什么人好大的胆子。这是禁地不明白吗?”某男阴沉的看着那在吊床上的小女娃。“恩,我不知道,禁地有插牌告示了吗?如果没有请你回头看那插的牌!”某小女娃乐和的说着,丝毫不畏惧那一脸阴沉的男子。某男回头看一牌闲人免进-------片段二:“宁儿,后日我们拜堂成亲。”男人一脸开心的对着那撅着小嘴的女人说道。“我不同意。”哼,刚和人家闹别扭这会就要和人成婚,想都不要想。“你不需要同意,只要接受就行了!”某女人石化中-------片段三:“宁宁,如果是我从小伴你长大,那么你爱的人是否是我呢?”那本是一脸温和的笑脸如今却满是哀愁。“对不起!我爱他,只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他!”她的心很小,只装得下那一人。“那这么久以来,你就没有丝毫动心,哪怕一点点”他要的不多,只要她在某一瞬间能想起他足矣。她只想过简单的生活,一生一世一双人!可为何他、他、他的深情让她如何偿还----------她又该何去何从?本文是宠文,一对一,男配多多!喜欢宠文的不能错过哦!推荐自己的新文:《爱妃太难缠》她是21世纪韩家的掌上明珠,一朝穿越,失去一切记忆,遇上了冷酷的他。未婚夫的深情与他霸道的挽留,让她不知该如何抉择?情敌篇:“你是什么人?看见我家公主为何不跪拜?”某公主身边的小丫头指着秋千下优哉的女人怒斥道。某女人说着糕点,头也不回的享受着自己的太阳浴,这年头什么都好,就是疯狗太多,这乱糟糟的吵着自己心烦。“你就是羽王爷从树林里带回来的孤女?”某公主高傲的看着懒散的女人,没规没矩,羽王爷不过是图个新鲜,拿什么和她比?
  • 十三不靠:依靠自己去成功

    十三不靠:依靠自己去成功

    生活中有许多琐事都暗藏玄机,只要细细体会,就能品出人生真味。麻将吸引人的魅力在于:智慧+心理+技巧+运气,人生亦如此。小小牌桌上,短短时间内能让你体会到人生喜、怒、哀、乐四种感情的瞬间变换。本书由麻将谈起,又似乎与麻将没有多大的关联,由麻将想到的一些成功的哲学,由麻将想到的一些成功的智慧,希望此书能给你一些启发。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