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这种危机关头,只能先带救兵前去支援,然后有我亲自出战增加士气,其他办法只能在路上讨论。”凤锁颜明白形势严峻,这个办法也是他想了又想,觉得比较可行的了。
“太子说的对。”柯玉安欣赏的看了眼凤锁颜,然后转向皇上继续道:“目前要先稳住士气,然后再商量对策。”
“臣也认为太子的办法甚好。”柯玉林也跟着说道,虽然他们兄弟二人不是很合,但是朝堂上的事他们的意见倒是蛮一致的。
“国舅,丞相,你们认为呢?”说到底是一定要采取所有人意见的,即使他心里已经做了决定。
“微臣没有意见。”蒋世忠与杨国贵同时回道,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有着不同的想法。蒋世忠自认为这是凤锁颜表现的大好机会,而杨国贵呢?他想的,恐怕就比这远了吧。
“好,朕就命太子和三皇子带兵前往边关,除助阵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打胜仗。”皇上说完走到案台后挥笔下起诏来。
浩荡的队伍整齐划一的排在正宫门的广场上,最前面有三匹枣红色的马儿,上面坐着的是太子凤锁颜,三皇子凤锁皓,边关大将蒋正俊。此时,所有的人都面朝着正殿,接受着所有人的祝福。
秋风徐徐吹来,使将士们手中的帅旗随之飘扬了起来,也振奋了不少人的心。
台阶上,皇上站在最中间。右边是皇后,莹妃及其他的妃子,左边则是上官婉琳,凤锁睿等人,后面的,全是贴身伺候的宫女太监。
台阶下,是一字排开向左右延伸的文武百官,大家的脸上都是凝重的表情,为出征的将士们践行,这就是最好的阵仗。
凤锁颜勒定眼看着这一切,当他将眼光移到上官婉琳的身上时,不由自主的紧了紧双手,然后一跃跳了下去。
他向后面看了一眼气势高涨的士兵,然后缓步向台阶上走去。走到皇上的面前,他停了下来,双手抱拳道:“父皇,儿臣定不负众望,凯旋归来。”
“好!”皇上豪迈的说道,从王公公的手中接过酒杯交给他,他再接到自己手中,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他又面对着皇后说道:“母后,婉琳已怀有身孕,望母后能多多照顾着,也请母后自己保重。”
“我儿就放心去吧。”皇后说着竟以锦帕遮脸,似乎很难过,不舍他离去。
“婉琳。”凤锁颜也不忍看母后这样,于是他转身走到上官婉琳的身边,握住她的双手深情的说道:“注意自己的身体,一切保重。”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她出声叫住了他:“太子。”
凤锁颜顿了顿脚并没有转身。
她见状继续道:“一定要回来,记得这里还有我和宝宝在等着你。”原来,在这种不知道前面的道路会是怎么样的情况下,她才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虽然他的功夫很高,但是他要面对的不是几个人,而是几十万人,所以她担心,担心他再也回不来。
“我一定会凯旋的。”他坚定的说着,依旧没有回头,他怕再看她一眼,他就会不顾一切的留下来,即使是灭国也在所不惜,但是各种责任,各种理性都告诉他绝对不能这样做,所以他选择狠心的离去。
“好。”她有点哽咽,但不愿表现出来,她不要给他造成任何负担。
杨倩看着情意绵绵的两人,内心的苦涩更甚,她在心里暗暗发誓,等到凤锁颜凯旋时,也就是他失去上官婉琳的时候。
就这样,凤锁颜以太子的身份带着大队人马向边关赶去,一路上,他都在于凤锁皓与蒋正俊商量着对策,该如何将死亡数减到最低。
皇宫内,凤锁颜走后上官婉琳就很少走出临风小筑了,有时候是整日整日的呆在寝殿不出去,这可急坏了翠屏与艳晴,但是两人怎么劝他就是不听,于是只得求二皇子帮忙,将凝蕊郡主请进了宫,有她这个开心果在,上官婉琳或许会开朗一点,这是她们唯一想到的办法了。如果还是无用,那就只有等她自己将自己的心打开,然后走出来了。
“婉琳姐,婉琳姐。”柯凝蕊在她的烟枪积极的晃动着自己的小手,希望能唤回她神游的心思。
“我没事。”她淡淡的看一眼她,没什么心情的说道。
“没事才怪。”她瘪瘪嘴,走到她的身边坐下,拿起桌上的糕点就自顾自的吃起来。
“真的没事。”她道,但是眼底还是有一点哀伤。
“真没事的话我们就出去走走吧,我想去偏正殿见凤锁睿,你陪我去吧。”她说完放下糕点便去拉她。
“你去见你心上人我去干嘛?”
“我们一起去玩啊。”她才不管她要怎么想,反正先把她拽出房间出去透透气再说,这样闷在屋里,不仅对她不好,对肚子里的宝宝也不好啊。
上官婉琳终于有了点反应,她低头看了看自己微微隆起的肚子,点头道:“好吧。”然后命翠屏拿来披风跟着她走了出去。
凤锁颜走了已经三个月了,现在已经入冬,不知道他在边关会不会冷?朝廷这些时候不是很稳定,虽然她没什么心情,但是什么事情也瞒不住她的。还有杨倩,她最近行为诡异,像是在调查些什么,但是她实在没心情管,所以就任由她去了。
出了太子殿,走过一座小型花园,路过两座庭院便是凤锁睿所在的偏正殿了。
刚一踏进去便看见了迎面而来的赵公公,他见是太子妃和凝蕊大郡主,马上吓的直哆嗦。柯凝蕊见状明显感觉不对劲,于是很具威胁的问道:“凤锁睿呢?”
赵公公不敢不招,于是马上回答道:“去……去……”
“去哪儿了?”她双手叉腰,完全一副泼妇样。
“去民间赌场了。”赵公公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战战兢兢的说道。
“竟敢又去赌。”柯凝蕊河东狮吼的声音几乎传遍整个偏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