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000000025

第25章 神 奇 (2)

知道者苟(求)未至脱然,随其所得浅深,皆有效验。尹师鲁自直龙图阁谪官过梁下,与一佛者谈。师鲁自言以静退为乐。其人曰:“此犹有所系,不若进退两忘。”师鲁顿若有所得,自为文以记其说。后移邓州,是时范文正公守南阳。少日,师鲁忽手书与文正别,仍嘱以后事,文正极讶之,时方馔客,掌书记朱炎在(室)坐,炎老人好佛学,文正以师鲁书示炎曰:“师鲁迁谪失意,遂至乖理,殊可怪也。宜往见之,为致意开譬之,无使成疾。”炎即诣尹,而师鲁已沐浴衣冠而坐,见炎来道文正意,乃笑曰:“何希文犹以生人见待?洙死矣。”与炎谈论顷时,遂隐几而卒。炎急使人驰报文正,文正至,哭之甚哀。师鲁忽举头曰:“早已与公别,安用复来?”文正惊问所以。师鲁(哭)笑曰:“死生常理也,希文岂不达此。”又问其后事。尹曰:“此在公耳。”乃揖希文复逝。俄顷,又举头顾希文曰:“亦无鬼神,亦无恐怖。”言讫,遂长往。师鲁所养至此,可谓有力矣,尚未能脱有无之见,何也?得非“进退两忘”犹存于胸中欤。

吴人郑夷甫少年登科,有美才。嘉中,监高邮军税务,尝遇一术士,能推人死期,无不验者,令推其命,不过三十五岁。忧伤感叹,殆不可堪。人有劝其读《老》、《庄》以自广。久之,润州金山有一僧,端坐与人谈笑间遂化去。夷甫闻之,喟然叹息曰:“既不得寿,得如此僧。复何憾哉。”乃从佛者授《首楞严经》,径迁吴中,岁余,忽有所见,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遂释然放怀,无复蒂芥。后调封州判官,预知死日,先期旬日,作书与交游亲戚叙诀,及次叙家事备尽。至期,沐浴更衣。公舍外有小园,面溪一亭洁饰,夷甫至其间,亲督人洒扫及焚香,挥手指画之间,屹然立化。 家人奔出呼之,已立僵矣:亭亭如植木,一手犹作指画之状。郡守而下,少时皆至,士民观者如墙。明日,乃就敛。高邮崔伯易为墓志,略叙其事。予与夷甫远亲,知之甚详。士人中盖未曾有此事。

人有前知者,数十百千年事皆能言之,梦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予以谓不然,事非前定。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岁,亦与此同时,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观之可谕。或曰:“苟能前知,事有不利者,可迁避之。”亦不然也。苟可迁避,则前知之时,已见所避之事,若不见所避之事,即非前知。

吴僧文捷戒律精苦,奇迹甚多,能知宿命,然罕与人言。予群从(文通)遘为知制诰,知杭州,礼为上客。(文通)遘尝学诵《揭帝咒》,(多)都未有人知。捷一日相见曰:“舍人诵咒,何故阙一句?”既而思其所诵,果少一句。浙人多言文通不寿。一日斋心往问捷,捷曰:“公更三年为翰林学士,寿四十岁,后当为地下职(任)仕事,权不减生时,与杨乐道待制联曹,然公此时当衣衰视事。”文通闻之,大骇曰:“数十日前,曾梦杨乐道相过云:‘受命与公同职事,所居甚乐,慎勿辞也’。”后数年,果为学士,而丁母丧,年三十九矣。明年秋,捷忽使人与文通诀别。

时文通在姑苏,急往钱塘见之。捷惊曰:“公大期在此月,何用更来?宜即速还。”屈指计之,曰:“急行尚可到家”。文通如其言,驰还遍别骨肉,是夜无疾而终。捷与人言多如此,不能悉记,此吾家事耳。捷尝持如意轮咒,灵变尤多。瓶中水咒之则涌立。畜一舍利,昼夜转于琉璃瓶中,捷行道绕之,捷行速则舍利亦速,行缓则舍利亦缓。士人郎忠厚事之至谨,就捷乞一舍利,捷遂与之,封护甚严,一日忽失所在,但空瓶耳,忠厚斋戒延捷加持,少顷,见观音像衣上一物蠢蠢而动,疑其虫也,试取,乃所亡舍利。如此者非一。忠厚以予爱之,持以见归。予家至今严奉,盖神物也。

郢州渔人掷网于汉水,至一潭底,举之觉重。得一石,长尺余,圆直如断椽,细视之,乃群小蛤鳞次相比,绸缪巩固。以物试抉其一端,得一书卷,乃唐天宝年所造《金刚经》,题志甚详,字法奇古。其末云:“医博士摄比阳县令朱均施”。比阳乃唐州属邑。不知何年坠水中,首尾略无沾渍,为土豪李孝源所得,孝源素奉佛,宝藏其书,蛤筒复养之水中,客至欲见,则出以视之。孝源因感经像之胜异,施家财万余缗,写佛经一藏于郢州兴阳寺,特为严丽。

张忠定少时谒华山陈图南,遂欲隐居华山。图南曰:“他人即不可知。如公者,吾当分半以相奉。然公方有官职,未可议此。其势如失火家待君救火,岂可不赴也?”乃赠以一诗曰:“自吴入蜀是寻常,歌舞筵中救火忙。乞得金陵养闲散,亦须多谢鬓边疮。”始皆不谕其言。后忠定更镇杭、益。晚年有疮发于项后,治不(差)瘥,遂自请得金陵,皆如此诗言。忠定在蜀日,与一僧善。及归,谓僧曰:“君当送我至鹿头,有事奉托。”僧依其言,至鹿头关,忠定出一书封角付僧曰:“谨收此。后至乙卯年七月二十六日,当请于官司,对众发之,慎不可私发。若不待其日及私发者,必有大祸。”僧得其书,至大中祥符七年岁乙卯,时凌侍郎策,帅蜀,僧乃持其书诣府,具陈忠定之言。其僧亦有道者,凌信其言,集从官共开之,乃忠定真容也。其上有手题曰:“咏当血食于此。”后数日,得京师报,忠定以其年七月二十六日捐馆。凌乃为之筑庙于成都。蜀人自唐以来,严祀韦南康,自此乃改祠忠定至今。

熙宁七年,嘉兴僧道亲号通照大师,为秀州副僧正,因游温州雁荡山,自大龙湫回,欲至瑞鹿(苑)院,见一人衣布襦行涧边,身轻若飞,履木叶而过,叶皆不动,心疑其异人,乃下涧中揖之,遂相与坐于石上,问其氏族、闾里、年齿,皆不答。须发皓白,面色如少年,谓道亲曰:“今宋朝第六帝也,更后九年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天子。此药人臣不可服,服之有大责,宜善保守。”乃探囊出一丸,指端大,紫色,重如金锡,以授道亲,曰:“龙寿丹也”。欲去,又谓道亲曰:“明年岁当大疫,吴、越尤甚,汝名已在死籍,今食吾药,勉修善业,当免此患。

”探囊中取一柏叶与之,道亲即时食之。老人曰:“定免矣,慎守吾药,至癸亥岁,自诣阙献之。”言讫遂去。南方大疫,两浙无贫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道亲殊无恙。至元丰六年夏,梦老人趣之曰:“时至矣,何不速诣阙献药?”梦中为雷电驱逐,惶惧而起,径诣秀州,具述本末,谒假入京,诣尚书省献之。执政亲问,以为狂人,不受其献。明日,因对奏知,上急使人追寻,付内侍省问状,以所遇对。未数日,先帝果不豫,乃使(句)勾当御药院梁从政持御香,赐装钱百千,同道亲乘驿诣雁荡山求访老人,不复见,乃于初遇处焚香而还。先帝寻康复,谓辅臣曰:“此但预示服药兆耳”。闻其药至今在彰善阁。当时不曾进御。

庐山太平观乃九天采访使者祠,自唐开元中创建。元丰二年,道士陶智仙营一舍,令门人陈若拙董作,发地忽得一瓶,封钅甚固,破之,其中皆五色土,唯有一铜钱,文有“应元保运”四字。若拙得之,以归其师,不甚为异。至元丰四年,忽有诏进号九天采访使者为应(天)元保运真君,遣内侍廖维持御书殿额赐之,乃与钱文符同。时知制诰熊本提举太平观,具闻其事,召本观主首推诘其详,审其无伪,乃以其钱付廖维表献之。

祥符中,方士王捷本黥卒,尝以罪配沙门岛,能作黄金。有老锻工毕升曾在禁中,为捷锻金。升云:“其法为炉灶,使人隔墙鼓韦莆,盖不欲人觇其启闭也。”其金,铁为之。初自冶中出,色尚黑。凡百余两为一饼,每饼辐解凿为八片,谓之“鸦觜金”者是也。今人尚有藏者。上令尚方铸为金龟、金牌各数百,龟以赐近臣,人一枚,时受赐者,除戚里外,在庭者十有七人。余悉埋玉清昭应宫宝符阁及殿基之下,以为宝镇。牌赐天下州、府、军、监各一,今谓之“金宝牌”者是也。洪州李简夫家有一龟,乃其伯祖虚己所得者,盖十七人之数也。其龟夜中往往出游,烂然有光,掩之则无所得。其家至今椟藏。

同类推荐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老子》以来最重要的道家典籍,是传承和弘扬道家思想的第一经典。《庄子》一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涉及到伦理、哲学、人生、政治、科学、艺术诸多方面。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详实地记录了上古时期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热门推荐
  • 都市异侠

    都市异侠

    写字楼惊现鬼影,撞鬼者生不如死。但出现鬼影的区域,上百部监视器的录象,却完全一无所得。但这只不过是开始的序章,魔鬼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一个个危机接踵而来,涉及到一干人陷入疯狂的幻境,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生命结束也许并非是最可怕的结局,甚至连魂魄都将不存在。鬼影的真相随着慢慢解开,几乎可以确定,那是古老的鬼魂营造的阴谋。但当相关人等用传统的道术去迎击时,却发现在紧要关头无济于事……
  • 与君一席话

    与君一席话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别动我妈咪

    别动我妈咪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接着轰隆一声巨雷声响,震破了耳膜,紧接着,倾盘大雨猛撒而下,路人匆忙而过,转眼间,整个街头空荡起来。狂妄的风卷着冰冷的雨,突然让这个世界也冰冷起来,而在这大雨之中,却响起了此时不该出现的声音。“哈哈!你们看看,什么叫没有爹地的孩子,就是像他那样啦!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妈咪说,没爹地的孩子,都是野种……”“我看就连野种也比他强,他连他妈咪都不认他……
  •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宿世情缘:呆萌七小姐

    她不想嫁进豪门,誓要自己当豪门,玩转相国府。在京都横起走路……,饿死鬼穿越,却遇自然灾荒,差点再次饿死。呆萌七小姐看见鸡腿比看见帅哥有兴趣,就是死也要做个饱死鬼。她忽然走了桃花运,太子和亲王都围着她打转
  • 敬业工作为了谁

    敬业工作为了谁

    唯有敬业工作,我们才能发现,自己拥有的不仅是一个岗位和一份薪水,更是一个收获快乐和成长的平台。而只要怀着一颗敬业的心,无论什么样的工作都会成为机遇,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在本书中,我们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说理,采用故事与互动结合的方式,帮助你循序渐进地养成做事的好习惯。当你认同我们的观点时,你心里可能就会想要有一些改变,但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按照书中说的方式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 红楼之玉秀于林

    红楼之玉秀于林

    前世的她原本是天界的一株仙草,因了泽龙大神的守护才有了幻化人形的可能;只是意外的来临使她丧失了全部记忆,重塑灵体的她,为了报答护佑之恩,决定下凡历劫…这个纤弱的仙子,注定了命途多舛…青年公子没有想到,一击之下,棺盖竟然移动了几分,低头一看,却正对上一张清丽绝俗的芙蓉面,大大的眼睛如同两汪清泉,里面有着一丝被惊扰到的涟漪,最出奇的是,那张樱桃小口中竟然含着半块点心,白玉般的娇靥有些泛红,呼吸急促,似乎想要咳嗽。青年公子忙背转了身,喝道:“贾琏!我不想再看见你!你快走!我自会护送林姑娘灵柩回苏州!”他胸膛剧烈起伏着,有点搞不懂眼前的情况了。幽幽的、浅浅的、清新的香气再次飘来,龙天逸精神为之一振!唇畔露出一抹喜慰的笑意:“玉儿,没想到,紧要关头,竟是你救了我们两个!”没过多久,那香气渐渐远去,他不由得皱起了刚毅的剑眉,难道玉儿在这里行动是自由么?***关于本文的几点说明:1.本文正剧,偶尔小虐,无伤大雅2.炮灰有之,恶妇有之,波折有之……结局完美<对本文有兴趣的亲,可以加入群155011477,有什么意见大家一起交流>**龙游新文《红楼之玉倾天下》好文链接:◇穿越女强◇流风回雪《帝妃三怒》轻衣杏雨《天价弃妃》夜子翎《纨绔小王爷》◇古言◇莫言染《三嫁》钟儿《毒嫁》◇都市言情◇叶清欢《外遇的诱惑》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过渡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帮助自己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本文纯属虚构】穿越?好啊。可是,你只能穿成灰姑娘……的后姐。欺负灰姑娘是你的责任……切记,不能抢了灰姑娘的王子。后姐?恶人?好吧,后姐就后姐,恶人就恶人……只是,她不抢灰姑娘的王子,可保不齐,王子舍灰姑娘来就她这个后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