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900000016

第16章 论语卷之六 (3)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谮,庄荫反。訫,苏路反。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毁人之行也。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如《易》所谓“剥床以肤,切近灾”者也。訫,訫己之冤也。毁人者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訫冤者急迫而切身,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而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而不蔽于近矣。此亦必因子张之失而告之,故其辞繁而不杀,以致丁宁之意云。杨氏曰:“骤而语之,与利害不切于身者,不行焉,有不待明者能之也。故浸润之谮、肤受之訫不行,然后谓之明,而又谓之远。远则明之至也,《书》曰‘视远惟明’。”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言仓廪实而武备修,然后教化行,而民信于我,不离叛也。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去,上声,下同。言食足而信孚,则无兵而守固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而不失信于我也。程子曰:“孔门弟子善问,直穷到底。如此章者,非子贡不能问,非圣人不能答也。”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以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言子成之言乃君子之意,然言出于舌,则驷马不能追之,又惜其失言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鱡犹犬羊之鱡。”鱡,其郭反。鱡,皮去毛者也。言文质等耳,不可相无。若心尽去其文而独存其质,则君子小人无以辨矣。夫棘子成矫当时之弊,固失之过,而子贡矫子成之弊,又无本末轻重之差,胥失之矣。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称有若者,君臣之辞。用,谓国用。公意盖欲加赋以足用也。

有若对曰:“盍彻乎?”彻,通也,均也。周制,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大率民得其九,公取其一,故谓之彻。鲁自宣公税亩,又逐亩什取其一,则为什而取二矣。故有若请但专行彻法,欲公节用以厚民也。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即所谓什二也。公以有若不喻其旨,故言此以示加赋之意。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杨氏曰:“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正,而后井地均,谷禄平,而军国之需皆量是以为出焉。故一彻而百度举矣,上下宁忧不足乎?以二犹不足,而教之彻,疑若迂矣,然什一,天下之中正,多则桀,寡则貉,不可改也。后世不究其本而唯末之图,故征敛无艺,费出无经,而上下困矣。又恶知‘盍彻’之当务而不为迂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主忠信,则本立;徙义,则日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恶,去声。爱恶,人之常情也,然人之生死有命,非可得而欲也。以爱恶而欲其生死,则惑矣。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则惑之甚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此《诗·小雅·我行其野》之词也。旧说,夫子引之,以明欲其生死者,不能使之生死,如此《诗》所言,不足以致富,而适足以取异也。程子曰:“此错简,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齐景公字而误也。”杨氏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则非诚善补过、不蔽于私者,故告之如此。”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齐景公,名杵臼。鲁昭公末年,孔子适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是时景公失政,而大夫陈氏厚施于国,景公又多内嬖,而不立太子,其君臣、父子之间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景公善孔子之言而不能用,其后果以继嗣不定,启陈氏弑君篡国之祸。杨氏曰:“君之所以君,臣之所以臣,父之所以父,子之所以子,是必有道矣。景公知善夫子之言,而不知反求其所以然,盖悦而绎者,齐之所以卒于乱也。”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折,之舌反。与,平声。片言,半言。折,断也。子路忠信明决,故言出而人信服之,不待其辞之毕也。子路无宿诺。宿,留也,犹宿怨之“宿”。急于践言,不留其诺也。记者因夫子之言而记此,以见子路之所以取信于人者,由其养之有素也。尹氏曰:“小邾射以句绎奔鲁,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其见信于人可知矣。一言而折狱者,信在言前,人自信之故也。不留诺,所以全其信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范氏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杨氏曰:“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谓存诸心。无倦,则始终如一。行,谓发于事。以忠,则表里如一。程子曰:“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故告之以此。”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重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范氏曰:“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胡氏曰:“鲁自中叶,政由大夫,家臣效尤,据邑背叛,不正甚矣,故孔子以是告之,欲康子以正自克,而改三家之故,惜乎康子之溺于利欲而不能也。”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言子不贪欲,则虽赏民使之为盗,民亦知耻而不窃。胡氏曰:“季氏窃柄,康子夺嫡,民之为盗,固其所也,盍亦反其本耶?孔子以不欲启之,其旨深矣。”夺嫡事见《春秋传》。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焉,于虔反。为政者,民所视效,何以杀为?欲善,则民善矣。上,一作“尚”,加也。偃,仆也。尹氏曰:“杀之为言,岂为人上之语哉。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而况于杀乎?”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达者,德孚于人而行无不得之谓。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务外,夫子盖已知其发问之意,故反诘之,将以发其病而药之也。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言名誉著闻也。子曰:“是闻也,非达也。闻与达相似而不同,乃诚伪之所以分,学者不可不审也。故夫子既明辨之,下文又详言之。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音扶,下同。好、下,皆去声。内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审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内、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己,而人信之,则所行自无窒碍矣。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行,去声。善其颜色以取于仁而行实背之,又自以为是而无所忌惮,此不务实而专务求名者,故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矣。程子曰:“学者须是务实,不要近名。有意近名,大本已失,更学何事?为名而学,则是伪也。今之学者,大抵为名。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则一也。”尹氏曰:“子张之学,病在乎不务实。故孔子告之,皆笃实之事,充乎内而发乎外者也。当时门人亲受圣人之教,而差失有如此者,况后世乎。”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慝,吐得反。胡氏曰:“慝之字从心从匿,盖恶之匿于心者。修者,治而去之。”子曰:“善哉问。善其切于为己。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与,平声。先事后得,犹言先难后获为。为所当为而不计其功,则德日积而不自知矣,专于治己而不责人,则己之恶无所匿矣,知一朝之忿为甚微,而祸及其亲为甚大,则有以辨惑而惩其忿矣。樊迟粗鄙近利,故告之以此。三者,皆所以救其失也。范氏曰:“先事后得,上义而下利也。人惟有利欲之心,故德不崇,惟不自省己过,而知人之过,故慝不修,感物而易动者莫如忿,忘其身以及其亲,惑之甚者也。惑之甚者,必起于细微,能辨之于早,则不至于大惑矣,故惩忿所以辨惑也。”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上“知”去声,下如字。爱人,仁之施。知人,知之务。樊迟未达。曾氏曰:“迟之意,盖以爱欲其周,而知有所择,故疑二者之相悖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举直错枉者,知也。使枉者直,则仁矣。如此则二者不惟不相悖,而反相为用矣。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乡,去声。见,贤遍反。迟以夫子之言,专为知者之事。又未达所以能使枉者直之理。子夏曰:“富哉言乎,叹其所包者广,不止言知。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选,息恋反。陶,音遥。远,如字。伊尹,汤之相也。不仁者远,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不仁者,若其远去尔,所谓使枉者直也。子夏盖有以知夫子之兼仁知而言矣。程子曰:“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虽若有浅近者,而其包含无所不尽,观于此章可见矣。非若他人之言,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也。”尹氏曰:“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如樊迟之问仁知也,夫子告之尽矣。樊迟未达,故又问焉,而犹未知其何以为之也。及退而问诸子夏,然后有以知之。使其未喻,则必将复问矣。既问于师,又辨诸友,当时学者之务实也如是。”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告,工毒反。道,去声。友所以辅仁,故尽其心以告之,善其说以道之。然以义合者也,故不可则止。若以数而见疏,则自辱矣。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讲学以会友,则道益明,取善以辅仁,则德日进。

同类推荐
  • 焚书

    焚书

    《焚书》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异端”儒学的结晶,是反理学、反传统、反教条的檄文。它启迪与鼓舞了当时及后来的进步学者,对人们解放思想,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 龙胖子历险记

    龙胖子历险记

    三流写手龙胖子穿越到了自己写的网文。本该一路发达成为主角,结果却是别人家的老爷爷?昔日三流写手笔下的原著主角龙傲天又将何去何从。写手PK逆天主角。将会是谁的胜利?看了你们就知道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世界文学经典文库:巴黎圣母院(青少版)

    本书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于1831年的一本爱情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 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 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 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第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
  • 家国书

    家国书

    本书以时代剧变、风云际会的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历史为背景,以人才辈出的马、沙、翁、沈四大家族人物为对象,描绘了四大家族儿女在伴随共和国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演绎的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生动而艺术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巨大成就。
  • 忠诚创造卓越

    忠诚创造卓越

    全球500强企业选择精英员工的至高准则,中国领先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关键性保障。
  • 绝世红妆魅君心:独爱红颜

    绝世红妆魅君心:独爱红颜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宫出品】她进宫选秀,不愿当妃子只求平淡,可是他却硬是逼她为妃,在那不见天日的红墙深宫中,她享受着他给的荣华富贵。曾经的姊妹谋害了她,她因此进了那拥有许多老鼠的监狱,她饱受着宫女的千刀万剐。他下令让她嫁去塞外,她愤怒的说道:“愿下辈子,我一生一世不要再遇上你!”
  • 痞女倾国:爱你,纯属意外

    痞女倾国:爱你,纯属意外

    她,身为台湾最有权势的黑道集团千金,一场飞车意外,让她穿越时空,原以为可以吃香喝辣,美男环绕,却因为老娘的一句话,由是倾国倾城的大美女,变成了风度翩翩的极品公子。他,有着显赫的家事,绝美的容颜,却性情善变,时而温柔,时而冷漠,偶尔还带着一点孩子气,绝美容颜下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苍白与脆弱,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到底哪个才是他最真实的一面?他,优雅俊逸,性情温和,不管喜怒与否,脸上始终挂着一层不变的笑容,却极少有人看的出,他笑容中的冷漠与疏离,也只有在她面前,他才会露出最纯粹最真心的笑容。他,妩媚妖娆,慵懒迷人,一双桃花眼,勾魂夺魄,在别人面前他是精明狠厉的皇子,在她面前却总是扮出一副柔弱无力,楚楚动人的模样。他,身份尊贵,天性善良,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相思,他始终恪守着朋友的界限,可心却还是在不由自主的沉沦,纠结挣扎过后,自以为能够坦然面对的时候,才发现,他,原来竟是她……
  • 改嫁皇后

    改嫁皇后

    本文半价。本文不止言情,政治、阴谋一大堆,慎入!陌离的文,不是纯言情,《倾战天下》尤多政治,陌离只想呈献陌离心中的战乱天下。不喜者慎入。届时若再有人提及此问题,请恕陌离不再回答!前世的她是一名优秀的情妇,一个成功的商人却没有朋友,没有爱情。今世的她是一缕异世幽魂,任是无情也动人看她如何收获人情,如何斩获爱情。邪魅多金如他,是这个世上唯一知道她来历的人,两人惺惺相惜,奈何中间隔了一个叫微音的女子。温婉、贤惠如她,让他们如何忍心去伤害?妖娆多情如他,愿为她放弃整个花园。奈何她有前世的心防,他亦有家庭的重任,教他们如何轻易放下?温文尔雅如他,爱她、护她,却是别有内情,当层层真相被剥开,教她情何以堪?冷漠无情如他,强大到让她不得不步步为营。心灵失守是否敌得过家破人亡?她又该何去何从?范以安属凌君涵风格,陌离不用怎么改简介,嘿嘿,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敬请关注《改嫁皇后》下部陌离QQ:406419212
  •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随笔集

    爱默生的思想和作品推动了美国民族精神的确立和发展。而这本《爱默生随笔集》就是他散文随笔代表作的精选译本。他的作品也让我们了解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欲横流、光怪陆离、追求金钱与时尚的美国,还有着自然、沉静的一面。今天,世界各国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考验和挑战。爱默生的作品恰好可以给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和答案。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重温他的思想,意义就在于此。